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6 ● 瓜田李下
今天,爸爸给你讲一个应该注意的生活细节问题。
上午,我们俩从奶奶家出来,你在水果盘里抓了几颗枣子,边吃边下楼。走到楼外面的石板路上时,我们看到对面楼房阳台下的地面上铺着两张报纸,上面晒着两堆枣。其实你的视力比爸爸还好,相信你一定早就看出那是晒着的枣子,可是你还是有太多的好奇心,爸爸都来不及喊住你,你就飞快地跑到那两堆枣跟前蹲下来看了一下,然后一跳一跳地吃着自己手里的枣子跑了回来——这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妥的,但是这里面其实就包含着一个错误,那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是一个成语,我觉得它应该是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句古训精炼而来的。那么什么叫做“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呢?——古人说“履”是指鞋子,“冠”是指头巾或帽子,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个君子,当他行走在结满甜瓜的地里时,即便鞋子不方便了也不能去提鞋,而经过结满李子的树下时就不能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因为要避免嫌疑,免得别人以为你是在偷摘甜瓜或者偷摘李子。
返回来说说上午的事。爸爸明明知道你是从奶奶家的水果盘里拿了枣子,也知道你没有偷别人家的枣,可是,别人会怎么认为呢?如果晒枣的人正好从阳台看到你,他会怎么想呢?如果他只看到你跑到晒枣的地方,然后边跑开边吃着枣,那么凭借表面现象和猜测,他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你偷拿了他家的枣——如果是这样,他们就会对你有一个很坏的印象,那你可有多冤枉啊!
类似这样的事情,生活中还有很多,虽然事情的实质是一场误会,但是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言行和细节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虽然人们总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有很多事情是不易分清的,有很强的迷惑性。比如上面的例子,一个人在瓜田里提鞋的动作和蹲下来偷瓜的动作是多么难以分辨啊?在李子树下扶一扶帽子的动作和摘一颗李子的动作又是多么的相似啊?你说能不让人怀疑吗?——为了避免这些“瓜田李下”之嫌,就需要我们做事情时言行要得体,尽量不给别人留下怀疑的机会和理由。
生活包括方方面面,有好多好多的事情,就连大人们都还没有做好,当然不能要求你们小孩子做什么都不出差错,但是,我们自己从严要求一下总还是好的。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和观察的基础上,逐步地、越来越好地做到言行得体,要多向那些做得好的大人们和小朋友们学习,同时吸取自己出错时的教训,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好朋友们都会帮助你、提醒你的。你一向都做得不错,如果再注意些,你会更棒的!
本文后记:这一篇在当年曾经倍受争议,好多看过的人认为是家长过高地要求天性烂漫的孩子,从而使孩子一味地循规蹈矩,长成“小大人儿”。我倒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只有家长才能真正在乎自己孩子成长中的一些小事,让孩子注意细节,并不是扼杀孩子的快乐。反对这篇文章的人应该是没有换位思考,而是把孩子想象成普遍意义上的大家的宝贝,却把家长想象成了某个个体的、独立的家长。却不知,家长和孩子在这个角度上对话,其本意就是一对一的,只不过借这件小事,放大一个理念而已。
教育观点
564 查看 2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athyhe1220

    2014-7-30 13:28:54 使用道具

    细节真的很重要,有时候确实要避嫌,楼主是个细心人。我孩子曾近用这个成语给全班讲故事,孩子给我讲时不知道体会到它的含义了没有,今天又学习了,谢谢。
  • xinyi1020

    2014-8-1 21:57:1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