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最近参加了朋友的绘本馆所进行的绘本阅读活动,有一点小小的疑问。在绘本阅读中,家长或老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愿意用一种提问式阅读的方法。what is this? what color is it? where is her mummy? Is he right?  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  
Look, 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flowers..... 等等这样无数的句子。一些老师还要在读过一遍绘本以后,开始教绘本里的单词,领着孩子诵读绘本句子。。。。这样的问题和讲述过程,确实能够帮助孩子彻底理解故事本身,但从根本上来说,这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么?

这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语文老师领着我们分段落,概况中心思想。。。。然而到如今我依然没有办法很好的欣赏领悟一篇美文(当然,这也是由于我个人比较愚钝啦)

绘本阅读的孩子虽然比较小,但依然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有一双神奇的发现的眼睛。家长善意的引导和帮忙,有时候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会不会打断了孩子的思路,影响了孩子的观察? 家长陪在孩子旁边,在他提问或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帮助,对于孩子自身能力的提高会不会更好一点?给孩子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和领悟的时间,让我们把诸多的问题和语言输入、语言教学放到阅读的延伸活动中;或者放到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毕竟,阅读并不局限于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阅读也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本身不是吗?

新手,不太了解绘本阅读方法,迷茫中。。。。


1321 查看 15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aria2014

    2014-9-18 11:46:37 使用道具

    好奇你家怎么读中文书的
  • pauline0319

    楼主 2014-9-18 12:02:15 使用道具

    Maria2014 发表于 2014-9-18 11:46
    好奇你家怎么读中文书的

    哎,我是个标准的懒妈。中文书一般是读一遍,不解释,不过他一般会提出要求,要求再读一遍。有时候碰到他喜欢的书,几乎每天都要把那本书读一遍。每天读完书,我不管他,我俩各看各的。他在看的时候,会向我提问题,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读。故事不理解的地方也会问。碰到他觉得好玩的,特别的画面他也会跟我唠叨。我也就和他说说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我俩读书的时光挺美好的,我觉得这样不错。

    但英文绘本毕竟还是和中文绘本不太一样。我真不知道该按照老师的教学方法来,还是按照我的老一套。。。。慢慢探索吧。。。。
  • 贪得无厌

    2014-9-18 12:14:50 使用道具

    英文和中文一样,看图,然后上英文,再之后每次读一遍过。不废话~
  • Maria2014

    2014-9-18 12:21:24 使用道具

    英文零基础,才开始启蒙的话,想想最开始怎么给他教中文的吧。

    个人觉得,刚开始阶段,指图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 maryy

    2014-9-18 12:24:00 使用道具

    语文老师领着我们分段落,概况中心思想

    孩子就是这么被毁的吧
  • feilongzaitian

    2014-9-18 15:52:1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4-9-18 16:04 编辑

    1.引导孩子的人,首先自己要把绘本读够量读够透!扔掉框框只找最好玩的地方留心。然后不是每次就直截了当吧绘本塞给孩子手中,阅读的前戏,是很讲究艺术灵性的。等孩子阅读后你在后知后觉他的反应,孩子对你就看不上了

    2.  时不时要多跟各种小孩子混混,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和情趣儿变化,大人最好有颗未泯童心和生活激情,然后再通过美学途径和创新的招数,给他制造惊喜和悬念,有的书第一遍让他自己去浸泡,有的书却要提前激起他想要去找答案的心

    3.总之家长尤其是老师,1个人的观察力。2.文化品位。3.艺术灵性 4.表演能力5.语言精炼形象有趣味等等综合能力上要修炼自己,要出色,要清晰预知你孩子的反应模式和局限,一出口才能勾住孩子!要古怪精灵啊

    4.直接让问题和阅读一步到位的老师和家长,是最蠢的老师和家长,我把他叫做【赤脚医生】,给孩子的阅读,一定要【曲径通幽】间接抵达,或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绘本在你手里成了直逼孩子心坎的精灵,永远难忘,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5.个人实践证明--那种绘本大意、图文赏析、作者及绘者介绍、教学重点、延伸阅读的思路,只是针对受过学校教育熏陶的大童,并不容易培养出大童生机勃勃的独特见解,更别说会让小孩子喜欢!让孩子引领趣向,我来引导感受  

    6.每回阅读的分享方式,都不要让孩子预测到!神出鬼没而又让他绕了一大圈子,仍回你悄然为他埋下的【圆点】,这就是让孩子多方位地与绘本【共鸣】。有了这个,成人想要的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答案,也自然被他囊入嗀中而顺便消化了

    7.除非你是多位孩子一起上绘本阅读,否则这种一味追问的形式套套,能不用就不用,一旦孩子就把你看透了--嘴脸无趣翻来覆去就那么一套,就会讨厌你顺便也就冷落了绘本。成人最蠢的就是----事先设计好一个目标向孩子软磨硬靠地逼账讨要。对小孩子就是要尊重他的阅读趣向,然后兵不厌诈,法无定法,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穿了,成人想占领小孩子心,你得先学会怎么玩。绘本的作者----都会这套!

    8.说穿了阅读中,根本不是在让孩子去阅读,更多时候,是怎么让孩子一心神往地去阅读你!家长特别是老师,得有几分剧本创作、导演和演员以及主持的能耐,否则你还是静静地别干涉,先观察学习孩子的反应,弄清楚了反应的规律在插手吧

    9.核心就是--成人必须去体贴儿童思维的角度,解说用词要像用画笔,直观形象,圆浑强烈,还要在阅读后,给出增进孩子观察、再现和创作故事的小建议小招数。此时没查表面的文词理解,但实际效果更胜于理解


    10.初期的阅读魅力,家长一旦施展完,后期就做他的话唠对手、听筒和哥们儿。得有耐心和技巧。男孩的最好有爸爸参与。


    一句话,阅读绝不只是说文解字,检查理解和复述故事,得到点【知识】那么简单!阅读是给孩子一个生命里最鲜活的、感同身受的【意境】美!有了它,则纲举目张,一切现成,而孩子的收获 甚至超过你的期待。阅读要能夺走、激活孩子的【心】!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high5 + 100 太棒了,期待能举几个例子说明,谢谢
  • Emily80

    2014-9-19 09:41:42 使用道具

    阅读中,孩子的问题还是很少,估计是忙着看图去了。一般看完了,就完事了。
  • 翩翩

    2014-9-19 10:29:16 使用道具

    中文绘本或者韩文绘本,我会有感情的念给妞儿听,并不解释,有时看见漂亮的图会发出感叹,比如:哇,这个兔子好漂亮啊,之类的,有时也会随便加些我的观点,也问下妞儿的,比如,我比较喜欢这个兔子,你呢?之类。有时也会在图画的细节上发现一些新的内容,也会说给妞儿听,比如,哇,原来这里有个这么漂亮的兔子啊!妈妈之前可没发现。之类的。妞儿如果喜欢哪一本,会要求反复念给她听,还会自己翻,有时是只看图,有时是默读文字或念出声来,好多喜欢的情节,都快背出来了,有时会给我们讲。
    至于英文绘本,我都是瞎念,念错或者念不出来的,妞儿表示她会提醒我或者指导我,有时也会直接抢过绘本自己给我念。方法同上,只是所有感叹啊,看法啊什么的,都是中文或韩文。
    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因为我对妞儿的要求(没跟妞儿提过,自己心里想的)就只是让她真心的喜欢阅读,没有那些通过阅读成就什么牛蛙的远大理想,而现在妞儿很喜欢阅读,每天晚上睡前阅读都是讨价还价要多念几本,我都是随她自己挑,只要时间够。其他空闲时间也会有不少阅读,像前天,下载了轻松英语1,2两级,我本来说让她看看喜不喜欢,喜欢就下单买来再看,结果妞儿连那个时间都等不及了,亟不可待的开始看pdf,一口气看了3~4本1级跟1本2级(因为她自己看的,我并没有一直在旁边,所以不是很确定,但绝对只多不少),要不是时间不允许,我怀疑她会看完一二两级。之前的迪斯尼美语世界的绘本也是,一口气看完7本,每看完一本都会说再看一本,并保证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本⊙﹏⊙b
  • dandanlinda

    2014-9-24 15:24:48 使用道具

    可以自己阅读,太厉害了
  • dudumoumou

    2014-9-24 15:36:56 使用道具

    我不会读绘本,只会读书。孩子拿本出来,就一点一点的读,有图的再和孩子一起看图,有的时候孩子问题或是想象比较多,很长时间也只能读两三页。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家长读绝对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我给我小儿子读书时,大儿子也会跑过来伸长脖子看,听。然后自己会再看一遍。
  • 啊拨次的

    2014-9-25 09:20:20 使用道具

    我家大童,一起看绘本,我给读,她看字,都能明白,所以我也不提问,我尽量语气夸张,让孩子感兴趣。我觉得让孩子保持甚至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很重要
  • high5

    2014-9-26 01:12:18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4-9-18 15:52
    1.引导孩子的人,首先自己要把绘本读够量读够透!扔掉框框只找最好玩的地方留心。然后不是每次就直截了当吧 ...

    飞龙同学的这9点总结太棒了。 只是我个人读过之后,还是感觉雾里看花,蒙蒙胧胧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 我将我理解不到位,或是朦胧的地方说一说,希望能进一步探讨。

    第二点,和孩子混,了解孩子,这是父母应该做的。这里,“再通过美学途径和创新的招数,给他制造惊喜和悬念“ 其中的”美学途径”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第四点,“一定要曲径通幽间接抵达” 这一条指的是什么?除了绘本本身之外,家长要如何做到曲径通幽呢?

    第六点,“阅读分享方式”是指的什么?

    第七点,“绘本的作者---都会这套”是否可以理解为,作为家长,直接读绘本就可以了。 绘本本身已经具备了你在第七点中所有的描述了呢?

    第九点,“阅读后,给出增进孩子观察,再现和创作故事的小建议小招数”  是否可以理解为绘本阅读之后的一些活动的拓展?

    我知道飞龙同学在写这个帖子的时候,头脑当中都是有具体事例,或者说都是有画面的。 只是,当你用描述性语言落于纸上,读者再读到的时候,会有信息流失和理解不精准,不到位的地方。 如果能更具体补充说明一下,将感激之至。



  • high5

    2014-9-26 01:19:13 使用道具

    对于绘本阅读,Sandy 爸爸分享过一个视频
    看看国外老师如何读绘本

    在youtube 上有这个系列 The art of reading a storybook 1-8 的完整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W_sixw6sKQ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40925101901.jpg


  • feilongzaitian

    2014-9-27 21:23:0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4-9-28 14:58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4-9-26 01:12
    飞龙同学的这9点总结太棒了。 只是我个人读过之后,还是感觉雾里看花,蒙蒙胧胧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到位 ...

    回版版

    第二点,和孩子混,了解孩子,这是父母应该做的。这里,“再通过美学途径和创新的招数,给他制造惊喜和悬念“ 其中的”美学途径”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


    先问,如果您是小孩子,您觉得什么才是您心里梦里的珍宝?白天晚上都让你不知疲倦热衷地投入和最先想要得到的满足?当然是收藏美,收藏怪,触摸所有未知的空间。


    小孩子在自己动手收藏的想象世界里,心醉神迷、分类管理,点兵点将,驰骋遨游---早就超过大人那点枯竭的认知,人们,只有先被孩子们深深打动,然后才能打动到他。

    如果一个人,平时总喜欢不自觉地把周围生活里,与所有孩子和自己的梦想相关的点点滴滴物象,分门别类收藏起来,揣摩观摩,自得其乐,进入无忧无虑的自由王国,那么包括你随意的画技,不经意的弹奏,出其不意的几下纸叠,顺手裁剪搞怪的布料,突发奇想的拼凑组合,在给孩子做阅读的展示时,都可以成为你和那本书的主题----对小孩子发出的召唤,和对生活的丰富解读。不一定你面前要有孩子,你自己就是你内心生活里的那个小孩,随时放下成人的繁琐和固定思维,自由转换为儿童的心境。

    那时才知:其实阅读,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不一定是要正襟危坐在那里,展开书本才叫阅读。而是随时进入的一种顽皮捣蛋、古怪精灵、对万物亲近和好奇的流浪诗人 的心理状态。只要你周身上下散发出这种气质,任何小朋友都能感知,愿意在你面前乖乖坐下,配合你打开任何读本,心甘情愿听你调遣,以你最自然惬意的方式,等你撩拨他的心弦 共同收藏--只有你们俩才彼此能懂的【神秘意境的王国】。

    所以我说的阅读的开始,首先是童心对童心的阅读,童趣对童趣的呼唤,而不是成人想象的那种有动机明确的具体模式地引导,这很可能一上来,就让很多爸妈觉得空泛。但我还是要这么做。因为只有萌萌哒地入,才有灵气和真情泊
    的出!




  • pauline0319

    楼主 2015-1-15 20:45:06 使用道具

    pauline0319 发表于 2014-9-18 12:02
    哎,我是个标准的懒妈。中文书一般是读一遍,不解释,不过他一般会提出要求,要求再读一遍。有时候碰到他 ...

    恩恩,我也是觉得不好,一个是自己确实没什么水平,也不太懂教育。另一个是也没抱着让孩子学到多少东西的目的,主要就想让他喜欢阅读,享受读书。还要向各位爸爸妈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