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类统计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理工科优秀学生,大多数拿过全国奥林匹克各项竞赛的大奖,顶着“神童”光环的他们,在步入职场后,却鲜有一路顺利者。挫折、迷茫、困惑充斥着这些“少年得志”者的生活,他们究竟怎么了?问题究竟在哪里?
职业专家张建勤介绍,这些当年的神童在求学时期头顶着诸多光环,在毕业之后进入职场时,这些光环并没有帮助他们在职场中获得优异于普通人的职业能力,在求职中和工作中所遇到的专业之外的困惑,一直使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高智商没有带来高收入和高职位。
职业顾问在总结这些案例时发现,三个因素是他们职业受阻的主要原因:
职业定位不准确
所学专业由于市场经济变化的原因行业不景气,很难获得职位,不得已的转行,但又不了解就业市场,盲目转行;或者明明是适合做研发类的工作,受到种种的影响把自己定位成适合做管理类的或者市场销售类的人员,不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学历背景。
高智商,低情商
这是“神童”常常都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成绩的优秀更加重了他们清高、自傲的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情商上的不足,使高智商者虽然有着很强的能力,但是在工作中人情关系的处理不当,使工作的开展发生困难,更有甚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在一家公司无法生存下去。
就像李东,虽然名校毕业,也是全班公认的高智商人才。但在毕业后,进入一家正规且有一定规模的IT企业做系统开发,他才进去不久“混不下去了”。因为不甘心做初级的技术人员,他几次越级向上级“举报”,说他的主管对他的方案多次否定,使公司蒙受损失。却没想到很快主管便知道了这事,并且对他冷嘲热讽。而其他同事也由于他平素的清高态度而疏远他。这些挫折,使得李东如坐针毡,不得不到处寻找新的方向。
职场幼稚病
长期处于象牙塔的学术氛围之中,不能适应企业的运作方式,在处理工作时凭一己之力,盲冲莽撞,使得工作频频失误,最终导致工作能力不被肯定,只有黯然卷包袱走人,这样的问题也常常出现在那些创业的大学生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