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10-21 14:26 编辑

引言:
  申爸要荐书,推荐的书,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的。
  所以,着眼点,归根结蒂,要落到孩子教育上面来。
  所以,这个荐书吧,第一个要说的,是这些书怎么用,怎么用来教育孩子。......
  ......申爸着眼的,只是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素质的书......

  第二个,你说,那些书,仍在旧书堆里发霉,都多少年了?长了多少老人斑了都。
  它们的价值,不是很多人能够看得出来,或者知道怎么去看的,申爸呢,要利用荐书的机会,说说怎么欣赏书,怎么挑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椰子婷 + 30 很给力!
qinbaoba + 30 感谢你!
34991 查看 236 收藏帖子 (29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大山不言

    2014-10-13 14:12:29 使用道具

    支持一下!!!!
  • wsfgyh

    2014-10-13 14:17:35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twobooks

    2014-10-13 14:19:5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twobooks 于 2014-10-13 14:21 编辑

    必成热帖,前排占座!
    这几天正在看申爸的《又到一年入学时》,欢迎申爸到爸妈网来!要多向你学习、取经!
  • 蒲公英12

    2014-10-13 14:28:21 使用道具

    先把帖子收藏,然后坐等推荐
  • angel20070308

    2014-10-13 14:38:09 使用道具

    申爸看着孔夫子旧书网上那些好书,成年累月地扔在那里落灰;而孩子们读的,大都是垃圾....强烈支持
  • yzhang4

    楼主 2014-10-13 14:38:3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10-31 15:36 编辑

    001---1982年版宝文堂一版一印《红楼梦》(茅盾节本)


      申爸推荐的书,大致有个时间范围...考虑到智力建构的固有特性,划分出看或听的时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嗯,开始说书的事情吧。

      这个书呢,于孩子,是这样:在孩子自主阅读之后,孩子自主选的书,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申爸说的孩子的阅读,和别的地方所说的孩子的阅读,它不一样。别的地方,是说孩子喜欢什么,就找来什么,给孩子看。

      申爸要说的,不是这种事情。

      孩子喜欢什么,就找什么来给孩子读,这不需要爸爸妈妈操心....当然,前提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书了,孩子随手就能拿到自己的书。孩子会喜欢什么?喜欢读三类东西。一类是孩子曾经看过的。以前呢,孩子是看图,或者听爸爸妈妈讲。现在,孩子自主阅读了,把以前接触到的东西,再翻出来,重新看过一遍。这是第一类阅读。这种阅读,不需要爸爸妈妈介入。你把书放到那儿,孩子自主阅读了,他自己就看了。

      第二类阅读呢?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自然地”看以前没看过的书,
    “新疆域”的书。比如,你等孩子长到三年级下学期,孩子就会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这种十分枯燥的东西,孩子就是喜欢看,不知道为什么。申爸会推荐适合于孩子各个年龄“新疆域”的书。这些书呢,不是很多。到时候,申爸想起来,就会推荐大家找来给孩子读,这是第二种阅读。

      申爸最看重的,是第三种阅读。我们从后往前看,就可以看清楚,申爸所说的阅读,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们先来看这两幅图:





    这什么玩意儿啊?

      这是申爸给大申网上淘的高中课本,用过的旧书,这是有目的地淘的。不止是因为这书便宜,更是为了找高中生,尤其是高中的女孩儿写的批注。写批注是一件没意思的事情。可是,读批注,却不一定。申爸特意找啊找啊,找到的这些课本。这两幅图呢,是高三的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

      上面那幅是选修课的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下面那幅是必修课本里《陈情表》中的一页。大家发现什么明显的事情没有?大家说说看。

      把这两幅图切出来,放在一起,对照着看,就能看出明显的问题来了:这是两本孩子每天都要带到学校课堂上的课本来的。必修呢,因为要“考”,所以,都读烂了;选修呢?同样是课本...要是选修课本在大家手上,你拿过来,就会明显感觉到:新!根本没看过。

      做成图片,这感觉就没有了。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孩子把必修要考的课文,看到烂;同样是课本,选修,根本不看。可是,看看版权页:必修课本,才16万字;选修呢?17万9千字。这个孩子吧,把两本书,放书包里背一个学期,六个月的时间。里面的内容呢?她根本不看!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孩子为什么不看?

      李密的《陈情表》是好文章不假,可是,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的《狱中杂记》,它也不是坏文章啊?两者,伯仲之间而已。同样是好文章,一个读到烂;旁边一个根本不读,为什么?爸爸妈妈们可能会说:这有什么稀奇的?不都这样吗?

      “都这样”,问题就在这里。高中的孩子,他们读什么?他们识字了,阅读都不是问题。我们再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大孩子的家长,都在为“看课外书”这件事情,跟孩子打冷战;加入战群的,还有老师。老师在学校,发现孩子在书桌堂里看课外书,就没收。是这样的吧?

      其实呢,到了高中...甚至,到了初一,问题就来了:老师和家长想让孩子读的,孩子不读;孩子喜欢读的,老师家长不让读,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申爸要问:这种“错位”,是怎么造成的?你去问孩子,孩子就说:那些书不好看,不乐意看;你去问老师家长,老师家长就说:那些书是正经书,孩子必须看
      可是,老师家长也有当学生的时候啊....他们那个时候,“那些正经书”,似乎也不怎么喜欢...

      这个古老的故事,一代一代在重复...

      我们分开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件事情。一个呢,从书本身来看。那些“正经书”,真的没有趣味吗?当然不!那些正经书的趣味,是那些烂书所达不到的。那些书之所以“正经”,是因为它们的趣味,是经历了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筛选,剩下的“有趣味”的书。其它的趣味不大的书,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经烟消云散了。

      说那些书“没趣儿”,实在是冤枉那些书和文章。可是,事实却是如此:那些书和文章,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喜欢。这是怎么造成的呀?

      我们分开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件事情。

      所以呢,我们think the end in the mind。我们看看,这样的问题,到底是怎么造成的,于孩子,是什么时候造成的。可以肯定,高中的孩子,她不喜欢看《狱中杂记》,这问题一定不是在高中形成的初中呢?也不是!初中的时候,喜欢看《狱中杂记》,就喜欢了;不喜欢呢?到了高中,也不会喜欢。剩下的,就是小学了。

      事实上,从建构的角度来看,孩子到了高中,不喜欢看正经书,起根子,在于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建构读那些书的智力基础。高中不看书,不看有价值的书,错不在高中初中,错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孩子根本没有接触过那些书!

      每个孩子啊,都有阅读敏感期的。在小学阶段,在阅读敏感期,孩子喜欢阅读。在阅读敏感期的某个阶段,孩子更是不管什么,给什么看什么,这就跟孩子在伴随聆听敏感期的一个阶段,给什么听什么,一样一样的。

      家长错在哪里?家长错在,在给什么看什么敏感期,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有价值的书籍,让孩子自己在小头脑里去建构。

      家长呢?在这个阶段,还是给那种200-100的流行垃圾。为什么给呢?孩子刚开始阅读,家长高兴啊!孩子喜欢什么,就拼命给什么;孩子想要多少,就给多少。孩子“看书”啊,“看书”是好事情!好事情,就多给,给那些垃圾,搞得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非那些垃圾不读。可是,那些垃圾呢?都是“没用的书”
      于是,老师家长孩子,就为了看课外书,无穷无尽地打拉锯战。孩子到了高中,不肯看有价值的书,问题不在高中。在小学。在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30 感谢你!
  • witchforever

    2014-10-13 14:56:07 使用道具

    占个位子,我小时候拿到学校发的新书一般都是先看选修的,哈哈。
  • bakyyy

    2014-10-13 14:58:24 使用道具

    先把帖子收藏,然后坐等推荐
  • zhangwawa

    2014-10-13 15:00:30 使用道具

    支持,谢谢分享!
  • 小叶草

    2014-10-13 15:02:00 使用道具

    我也占位了,有机会好好研究下
  • yzhang4

    楼主 2014-10-13 15:02:13 使用道具

    首先,要推荐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呢?这本很重要,申爸琢磨了半天:把哪一本当成第一本呢?

      红楼梦!

      这本中国最优秀的小说吧。每个孩子必备,小学阶段,必看的一本书。不过,申爸不是说要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丛书里面的80版的红楼梦哈。当然,80版红楼梦,也是好书,但是,80版红楼梦,是长销书,如果红楼梦全本,自然是人文社80版。

      申爸要推荐的第一本书,是茅盾先生节选的《
    节本红楼梦》。

      这个节本红楼梦呢,是1935年7月间,茅盾应开明书店的老板张锡琛先生之邀,特意为学生节编的版本。

      目前比较容易找到的版本,是这个哈: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7ea2k697ck68a6mhk5b9dk6587k5802v1/
      北京宝文堂书店82年版。这书82年10月一般一刷就印了12万册,现在,比较容易找到,上下两册。定价:上册0.86元;下册1.05元。

      申爸要说的是,宝文堂的《节本红楼梦》,和宝妈给出的那本《红楼梦》,从教育的意义上,在孩子那里,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书!

      这是宝文堂《节本红楼梦》上册的封面:







    这书当年不是印了12万册,而是20万册。人文版的红楼梦是全本。宝文堂的这个版本是节本,它们的封面设计的风格类似。但是,人文版封面题字是沈尹默先生,宝文堂的封边题字是王遐举先生。

      沈先生的字,那自然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比的,沈先生给人文版四大名著的题签,已经成为人文社的镇社之宝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就这么12个字,亘绝今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可以看到,一本书,就那书名的“红楼梦”三个字不一样,它就不一样。更不要讲,一本书还有很多很多要素...封面的设计、版式的设计、字体的选择、扉页的设计、序言、注释..

      就是说,书,是一种极其特殊的东西。一本书的品位,是否闻上去有“书香”,是由一个个微末的细节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本书,是一件艺术品。一本好书,是一个个微末的细节,都做到极处,汇集成的一件艺术品。

      我们培养孩子呢,一个最简单,最容易的法子,就是要把孩子浸泡在这些艺术品里面。这些书香浓厚的书,潜移默化,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四年之后,孩子就形成了稳定的对“这种艺术品位的偏好”。而将来,凡是具有“这种艺术品位”的书,都是散发着书香的好书,孩子喜欢看的“这种类型的书”,都是“有价值的书”。

      钱锺书先生有一些书房的照片。尽管钱先生不藏书,他把书都藏在脑袋里,可是,书房里的书,还是不少。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书架书桌上的书,都是那些“浑身上下散发着书香”的书,那些200-100的书,一本也没有...这就是口味习惯偏好的力量。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30 很给力!
  • yzhang4

    楼主 2014-10-13 15:03: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10-13 15:04 编辑

    为什么有这种“书香”的书,都是好书呢?这要从这样的书,是怎么炼成的谈起。

      首先啊,我们需要知道,一本书,最基本的品位,是书的内容。那为什么书的内容好,它就会有书香味呢?我们不要忘了,好的内容,是大家写出来的。他这个大家吧,他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是长期长成的。这些大家呢?他们成长过程中,也要读书,对吧?小孩子,从小读。他们读什么书?哪个出版社出的书? 如果他们从小读的就是开明书店、商务印书馆、生活书店、新知书店、中华书局的书,等到他们长大了,成为大家了,他们自己写了书,好书,你说,他们会去找谁去出版?

      自然啦,他们会去找商务印书馆,会去找中华书局啦。那些真正的学者,大家,他们在年轻的是时候,都是把自己能在商务印书馆出一本书,能在中华书局出一本书,当做极大的荣耀来看待的,这是从小就养育我的出版社啊...

      多少有学术造诣的人,把自己的书,有资格套进商务印书馆的“四菜一汤”里面出版,当做终生的梦乡来的?在我们不知道的隐秘而高傲的圈子里,那些谈笑间的鸿儒,他们的希望,真的就是这样的。完了呢,好的出版社,出好书,有书香的好书;这些书,滋养了一代代的大家;这些大家长大了,又把自己的大作,交给这些从小养育自己的出版社去出版...

      生生不息,直到永远...

      这你就会明白,申爸为什么老是提出版社出版社的。同样的内容,你给商务人文社去出版,他们印出来的书,和一个不入流的烂社,引出来的书,完全不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呢,申爸在荐书的时候,一直要提一件事情:初版!第一次制版印刷,一版一印。好书来自大家,大家来自传承;大家的一版一印,非常重要。

      至于,书时间长了,版权自由了,很多出版社都争着印,版本五花八门。可是,五花八门尽管五花八门,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永远都是第一版第一印。

      后来那些为了赚钱而“策划”出来的书,根本不用去理会,把书当做一件商品,去“策划”,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策划”出来的书,是当商品来制作的东西;有书香的书,是书人当做“书”来完成的一项责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意儿。

      为了让孩子将来成为“某种类型的人”,最好从一开始,就让孩子远离那些策划出来的商品;把孩子放在用作书的态度做出来的书的海洋里,孩子自己就长成“那种类型的人”了。

      其实呢,有些事情,想起来很玄乎;可是,做起来,却非常简单。让孩子从小就习惯闻“书的香味”,书香,让孩子远离商品书的铜臭气,这也是一种“洁癖”。这种洁癖呢,要得。

      很多爸爸妈妈呢,可能不习惯这些古旧的书,不要紧,慢慢习惯。当你手上有百十本这样的书,你习惯了,你自己就明白,为什么申爸把某些书称作垃圾了。那些书,你看一眼,就能感觉到刺鼻子的劣质药水儿味儿。

      嗯,那个什么,说说这个节本红楼梦吧。

      爸爸妈妈们都知道茅盾。中学时候学过他的《
    白杨礼赞》,茅盾,沈德鸿,雁冰,我们知道他,是知道他是一位小说家,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我们以为,茅盾一开始就是写小说的,其实呢,不是这样的。

      茅盾一出茅庐,是在商务印书馆,当小编辑的。茅盾在商务,应该干了十一年的小编辑,当然,后来成为大编辑了,他呢,最开始发表作品,是翻译作品。小说啊,这个文学体裁,在中国,是不发达的,别看我们有那么多叫做“小说”的古代作品,其实呢,我们的小说,比起小说传统厚重的西方...西班牙、法国、英国、俄罗斯来,那简直不值一哂,就如同他们的诗歌,比起中华诗歌来,一样的不值一哂。

      他这个每个文化,有不同的各自擅长的文学体裁。你不能什么都行。说自个儿什么都行的,那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小说,中国的小说,真的不行。唯一比较好的,能上得台面,拿出去较量较量的,就是《红楼梦》。其他的,像四大名著里的水浒,他这个确实不错。不错呢,也就是前半部不错,每个人物,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点,读起来,让人兴味盎然
      可是,等到宋江们一受招安,水浒立马就不行了,鲜明的人物一个个都陷到混沌里面去了,就想北京的雾霾。你看不出哪个是哪个,糊涂涂混沌沌一大片,没意思。

      这个小说啊,长篇小说,里面场景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那实在是人类智力的巅峰之作。你比如说那个什么,堂吉诃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太《
    战与和》、安娜、复活,这个智力所搭建起来的空中世界的错综复杂,恢弘大气,掩卷静思,实在让人敬畏莫名。可惜,这不是中国文学的传统,也不是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初期的时候....所擅长的领域。

      茅盾呢?在那个时候,他的主要工作,是译介世界上好的小说来中国,他是理论家来的。茅盾啥时候才开始写小说呢?1927年之后。这位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为很多人所不熟悉的是,他早在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内什么,一大不是说了么,十三位代表,代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3位党员....茅盾就是那53位党员之一。

      大家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商务印书馆当个编辑,那可是金领的工作....那个时候,和现在,好编辑默默无闻,穷困一生,完全不一样....

      现在呢,是那些能“策划”书的,赚钱,吃香。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们,皓首穷经,穷困异常。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为什么建国前,那么多大师涌现出来,群星灿烂。今天呢?要是那些书香扑鼻的好书,还在故纸堆里受潮发霉,200-100大行其道,就还是不行。

      还是说茅盾。茅盾呢,金领,商务的工作,让他衣食无忧。可是吧,好景不长,国共合作时期,茅盾去国民党的党部,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吧,那时候,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大名鼎鼎。到了27年,四?一二之后,茅盾一下子从贵族,跌落成逃犯,商务印书馆是回不去了。为了生活,茅盾只好写小说。你看啊,茅盾他这个人。他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这和绝大部分的小说家,走的路数是不一样的。

      赶到1934年,张锡琛邀请茅盾节编《红楼梦》。茅盾的代表作《
    子夜》,已经在一年前一炮而红,洛阳纸贵,茅盾在那个时候,已经功成名就,忙得不可开交。他怎么会在人生的巅峰之时,抽出半年的时间,去“节编”一本给学生看的小说呢?张锡琛怎么又把节编红楼梦的任务,交给茅盾呢?张锡琛之所以把节编红楼梦的任务,交给茅盾,那主要是因为,茅盾是红楼梦的铁杆粉丝。

      喜欢红楼梦的名家圣手,多得不计其数。比如张爱玲,那就是。可是呢,在小说的理论功底、小说实践创作方面,俱佳的人选,还真不好找。张爱玲的小说,确实不错。可是吧,单从小说...长篇小说艺术的角度来看,张爱玲的东西,拿过来和《子夜》放在一块儿看,那简直不是东西。张爱玲的小说是另一种美...“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这种,和《子夜》表现出来的长篇小说的恢弘气概,那完全不是同一个路数。

      从理论到实践,茅盾适合节编《红楼梦》,那自不必说。可是,茅盾怎么就接受了这个邀约呢?这就是茅盾自己的内应了。茅盾是打心眼儿里喜欢《红楼梦》的人,说到茅盾粉红楼,有一个十分有趣儿的典故:话说,张锡琛有一次和郑振铎说,茅盾可以背诵全本的红楼梦,郑自然不信。那叫一百万字的小说啊...可不是一万多字的论语,更五千多字的老子,怎么可能。于是呢,张锡琛就带上《红楼梦》全书,邀了钱君匋、郑振铎、茅盾他们,一同吃酒。酒席上,郑振铎们随便在红楼梦翻出一页,开个头,茅盾就一口气流畅地一路背下去.....这下子,全服了。

      茅盾的这本节编本,是把曹雪芹高鹗的那一百万字,全都装进脑袋里,然后呢,以他构思出《子夜》的复杂大脑,回过头再节编的结晶。这样一本书,前不见古人,后,估计也再见不到来者。

      那么,说说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和全本红楼,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知道,它这个长篇小说啊,全都是作者在头脑中构思出来的。硬想出来的东西。

      咱们文化传统里,长篇小说的传统不行,表现在哪里呢?最大的表现,就在行文布局上,即便是四大名著,你去读过,也会觉得,情节松散,拖沓,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也不例外。茅盾的节编,主要是砍去了和主线没有什么关系的枝桠,让整部小说,更加紧凑。当然了,茅盾也有节制地去掉了原著中一些不太适合少年儿童的暗示性的话语,但不多。

      嗯,这就是这两本砖红色封面的红楼梦节编本的一些事情....
  • cl2039996

    2014-10-13 17:37:33 使用道具

    申爸是个有深度的人!终于明白,中学生为啥爱看垃圾了。原来原因在小学。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夜雾

    2014-10-13 17:44:59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anfanyangzhou

    2014-10-13 17:46:57 使用道具

    支持申爸!
  • yy3506

    2014-10-13 18:47:56 使用道具

    支持申爸
  • hello宝贝

    2014-10-13 19:02:04 使用道具

    小学多听多看些名著古典文学还是很必要的
  • er.qie

    2014-10-13 19:18:35 使用道具

    写得真是太好了,一定要支持一下!
  • 宝扇月影

    2014-10-13 19:30:14 使用道具

    还没写完帖子吗?没看过瘾啊
  • Sleep

    2014-10-13 21:29:32 使用道具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有的藏家是只收一版一印的;从印刷的角度,一版一印的质量最好,越往后印版会有磨损,印出来的书就不如一版清晰了;这个主要是从印刷工艺的角度来说。有些版印了十几遍,出版社为了节省成本,不重新制版,书到最后印的很模糊,像中华书局印的二十四史那批就是 《史记》印了不知多少版 大概前后有二十年 我今天去书店发现中华书局终于重新排版出新的版本了 当然现在有电脑排版比当初用铅字要省事很多。
        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书编辑水平是挺差的,从起以前的书,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水平都远不如以前。所以新书整体水平是不如从前,特别是古籍这块,出版社只能靠老版本赚钱,如果新编校,根本没人能超过前人。就拿《史记》来说 是顾颉刚编校的 现在谁能超过他那个水平 所以《史记》只能买中华书局那一版。
       做学问必须要选对书的版本。非常欣赏楼主的观点,我也喜欢老书。
  • 2007的冬天

    2014-10-13 22:59:06 使用道具

    期待后续!
  • jingmy

    2014-10-14 01:42:05 使用道具

    这个帖子要关注
  • zslxll

    2014-10-14 09:34:57 使用道具

    好容易又找回这个帖子啦 写的真好!坐等推荐
  • lexiaoyaoyou

    2014-10-14 09:38:5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css

    2014-10-14 15:14:01 使用道具

    有营养的好贴!
  • yzhang4

    楼主 2014-10-14 16:58:3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10-31 15:37 编辑

    002---1982年版宝文堂一版一印《三国演义》(周振甫节本)

    第001号书推荐出去了,茅盾节译的《红楼梦》
    既然四大名著,《红楼梦》推荐了,那就顺势四大名著吧。第二个,周振甫先生节编的《三国演义
    http://search.kongfz.com/product/zk4e09k56fdk6f14k4e49mhk5b9dk6587k5802v1/
    这个三国演义呢,同是在当年张锡琛先生倡议下,节编的给孩子的版



    这个版也是宝文堂书店的,和昨天的《红楼梦》同属“中国古典文学普及丛书”









    1982年10月版,印数137000册,定价1.55元

    说说周振甫先生吧
    周振甫先生呢,没有茅盾名声响
    不过呢,那是社会上的情况。
    在某个圈子里面,这位中华书局的编审,那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周振甫的古文底子,古典文学的修养,绝佳....中华书局的编审,你想想....
    就在茅盾发表《子夜》那一年,周振甫进了开明书店。那一年,他才22岁
    就这么个年轻人,张锡琛怎么就让他担纲如此重要的工作,和茅盾一道,节编四大名著呢?
    这主要在于周先生的古典文学造诣
    和茅盾比起来,周先生当年....1934年,节编《三国演义》的时候....那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毛头小伙子....你想想看,22岁,搁现在,不就是一个大学本科刚毕业的小伙子吗?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现在,什么感觉呢?就如同,人民文学出版社要编辑一套书,邀请了周先生参加...负责其中的一本。22岁,大学刚毕业哦;而其他的负责编写的,是谁呢?都是王蒙、贾平凹、莫言这个级别的人物
    周振甫先生当年被张锡琛启用,是被当做一个少年天才来对待的
    周振甫的古典文学方面的造诣,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30 很给力!
  • yzhang4

    楼主 2014-10-14 17:08:1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yzhang4 于 2014-10-21 14:40 编辑

    大家都知道钱锺书。
    钱先生呢,他的《谈艺录》,48年出版的时候,就是由周先生任编辑的。
    这个自己没有半斤八两,哪里可以在钱先生面前,过个一招两式的?
    《谈艺录》可是当年最看重的一部学术著作。即便纵观钱先生的一生,《谈艺录》也是钱先生仅次于《管锥编》的学术要著
    这么重要的书,钱先生对自己书的编辑,其重视,可想而知
    周先生呢?岂止在钱的面前,“过了一招半式”
    书出版后,钱先生特意跑来大赞,说周先生就像观音一样,千手千眼。
    钱锺书呢?出名的杂家来的。他本人就千手千眼的。让这么个千手千眼的,大赞千手千眼的,那不是一般地厉害
    你想想看,当时,编校《谈艺录》的时候,两个千手千眼的,云层里撕吧,那是多有意思的一个景象呃


    这是华夏版的节编三国
    华夏也是不错的出版社。不过哈,这个版,和宝文堂的,在书的香气上,那就差得远了




    中青社的....这一哦,这个出版社不一般:它就是开明书店!
    中青社的这版三国,比起宝文堂的固然不如,比华夏的,那要好过多少多少公里了
    不过呢,申爸劝大家,要买,就买最好的版。慢慢找,慢慢淘,总会找到的....如果孩子不是现在就要看这本书的话。还有好多年,孩子才要看这书呢,急什么?
    买了不好的版,以后碰上好版,还要洗版,很麻烦
    还是说周振甫先生
    周先生呢,申爸倒是老早就知道。在不知道钱锺书是何许人的时候,就知道周振甫了
    申爷爷有一本《诗词例话》,就是周先生的大作
    周振甫的“甫”字,申爸就是在《诗词例话》上学会的
    后来,看《唐诗鉴赏辞典》,里面有巨多的周先生写的赏析文章
    这个版的封面,仍是王遐举先生题签的。
    申爸特找来人文社沈尹默先生题签的封面,放这里,做对比着欣赏



    三国演义,这四个字,写得多么大气。
    真漂亮
    这个书呢,连同前边儿推荐的《红楼梦》,都有叶圣陶先生的《重印前记》
    当初,申爸是在读叶先生全集的时候,先读到这篇《重印前记》,才摸到孔夫子上,找到宝文堂的这两本书的






    嗯,这是叶先生的《重印前记》
    申爸不知道哪些出版社是“新出版社”
    当然了,这个书,不同的书;同一种书,不同风格的版本
    在教育上,申爸是看做一种资源,来涵养培育不同的人才的
    基本上来讲,将来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绝大多数,是在小学这个关键期,孩子接触到的书,所决定的
    申爸呢,只对把孩子培养成“某一种人”感兴趣。所以呢,目力所及,精心琢磨过的书,都是这类的书
    至于去培养“别的类的人”,什么书最合适,申爸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琢磨
    对于培养申爸目标中的哪一类人,申爸就目前所见,其出版者,就是那些出版社。很多别的出版社,他们出的书里,一本有书香的书,都找不到
    它这个书香浓郁的书哈,可不是谁想“策划”,就能“策划”出来的
    这个东西,里边涉及的环节,实在太多太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水平的人把关,倾力协作,才能出来一本艺术品位俱佳的好书
    嗯,大家仔细看,就看这本三国吧
    版权页上,写着1982年10月出版印刷
    叶先生的《重印前记》里边儿呢,落款下面的签注的日期是“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也就是说,
    叶先生把“序言”写好之后半年,它这个书才出版
    这么长时间!
    其实呢,1982年的时候,叶圣陶已经权高位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了
    要找叶先生写篇序言
    那可要花大心思的
    很可能,在1981年一月一日的时候,宝文堂的编辑团队,就开始动脑筋,琢磨怎么才能接触到叶先生,把“序言”拿下来
    这么个周期啊,就是两年的时间
    现在呢?你什么出版社,出什么书,要两年的时间?
    序言写好了,半年之后才付印,那还赚什么钱?这么慢,出书的都等着去喝西北风吧
    结果呢,现在,人们都讲快,什么讲抢....批评你们哈,书,教育孩子,讲究的是“涵养”。快是不行的....
    可是这个书哇,快是不行的
    它是由一个团队....著者、编辑、校对、排版、装帧设计、印刷....充分合作,才能完成的
    相互之间,需要大量的沟通和重复的试错过程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现在呢,拿书作商品,跟流水线似的,就是要快
    精心耕作的习惯,早已经没有了
    所以呢,出来的产品,也就巨次
    问题是,精心耕作的好产品,读者也不认
    哎呀.....一个出版社,精心组织,认真制作.....几年,十几年出来的一套书,完了吧,印,印呢,只印区区2350册
    真让然唏嘘不已
    那书,真的好哇
    引导孩子们读....比那些流水线上下来的垃圾,那要强得不知道有多远
    可就是没人认
    印2350本,估计最后还有一半,剩在出版社的库房里发霉
    大家要知道,一本书,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总的预算是一样多的。要是把钱花在制作上了,就没钱出去吆喝了
    有钱吆喝的,都只好是把制作的钱省下来
    莫着急,慢慢地,申爸把这些书,都从库房里起出来,带到孩子面前,给孩子们看
    行啦,今天就说这么多吧,《三国演义》

  • green68

    2014-10-14 21:28:3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carrie826111

    2014-10-14 22:44:04 使用道具

    认真学习,能找到这个贴子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