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认为学过phonics就可以自主阅读,
也有很多家长很困惑,我们家也学过了ph,怎么还不能自主阅读啊?
自主阅读是个积累的量的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说打通p就突然一下子变的自己能读书了,
大家想想,我们中文是怎么过渡到自己读书的?
是学过拼音 a o e 声母韵母之后就完全能自己读吗?就立刻抛开老师抛开爸妈 自己屁颠儿地能读书了吗?
不是的!
我们来回想一下,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书是怎么设计的,怎么引导孩子通过汉语拼音过渡到阅读上的:
首先学拼音,然后教一些简单的汉字和词语,唐诗之类的,然后简单小篇幅课文,课文每课有生字,生字会提供拼音,但不是每个字都有拼音,一直这样到6年级,基本上已经能自主阅读了,拼音的拐杖渐渐拿去。
英语是一样的,自然拼音是穿插在阅读里面的,每个字母和组合的发音规则是通过不停的阅读来验证,巩固和应用的,所以国外的孩子也要磨到4-5年级左右,阅读量大了之后才扔掉这个拐杖,基本上和汉语拼音一样的。
大家都把自然拼音看成是技术活,其实不是的,还是慢工出细活,慢慢磨,
自主阅读是通过不停的阅读,绘本,分级,桥梁,章节,来实现的,自然拼音只是拐杖,用一下更快,最根本的还是要大量阅读本身来实现自主阅读的。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小孩小时候学走路,为了保持平衡,妈妈可能会拿个凳子给孩子推着练习走,
但不是说练习过了,拿走了板凳就会走,
孩子还是要大量的试探,不停的走,不停的走,摔倒,起来,再走,晃悠,不稳,逐渐到颤颤悠悠,能走但不稳,然后比较稳,最后很自然地走。
自然拼音就类似那个凳子,辅助作用,有了更好,没有凳子练习就慢慢走也行,量到了,孩子终究自己会走。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那个凳子,而是孩子自己在不停的走。
再举个实例:
很早遇到一个牛蛙,一家都牛,爸妈精英,这个娃娃8岁考到口译证书,当然这个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个孩子读哈里波特信手拈来,哪里停顿,哪里断句,意群分割精准到位,随便拿一本书给她,怎么滴都能把它给流利读出来,是真正的自主阅读。不是一些家长讲的能读什么分级几级的。这位爸爸非常好,把经验也拿出来给大家分享。群里家长一窝蜂围上去问用哪些材料。爸爸说了其实跟大多数家长一样的路子,看看动画,学phonics两套,读分级。读绘本。读了多少呢,没算过,是打印机打的,最少最少2000本。从一个单词的,到几个单词的,又到句子,再到一句话,再到一段话,到章节。
于是很多妈妈开始疯狂收这个爸爸说的两套phonics资料,猛整phonics。
但和这个牛蛙一样学phonics的娃儿不计其数,为什么少有向她读的那么流利那么自然地呢?
看出区别了吧,对,她的阅读量太大了,是大量的阅读本身让她实现了自主阅读,不是PHONICS.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要想自主阅读
1、phonics集中学习一下更好,但不能过渡关注它,它只是个辅助,p规则多,但还有部分不属于p的规则的,所以要在阅读本身中来巩固内化阅读技巧。
2、大量阅读是必须的。循序渐进,一级一级往上走,相同性质的分级多读几套,交叉着读,绘本交叉读,桥梁书交叉读,章节书交叉读,一定不要着急往上走,要打牢阅读基础,量要足够大,浓度要足够高!
我的新浪博客 简妮英语听力先行阅读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