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雨点沙沙 于 2011-7-15 10:10 编辑

儿子锐锐所在的是一个艺术感染力较强的幼儿园,尤以儿童绘画见长。从其他妈妈那得到喜讯,得奖小朋友今天去大运村参观并领奖,全园共计5个小朋友,儿子所在班占了4个,其中更有两个小朋友分获金银大奖。可惜目前看来锐锐不善此道,我这只有羡慕的份啦……
        在此,我翻出这段视频,和整理的文字资料,发上来和大家共享,算是小小祝贺吧。

讲座视频在此,有兴趣的可以在线欣赏:http://chat.sz.net.cn/zt/2yuer5/index.html
二楼是整理的文字资料。

下面先上一些小朋友的作品,个个都有大师风范哈:




5岁,油画《我在妈妈肚子里》


5岁,线条画《人物头像


4岁,油画《我和弟弟》


3.5岁,油画,《一家人》


5岁,水墨,《马路上》


5岁,蜡笔画《母与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10 我很喜欢!
7420 查看 15 收藏帖子 (1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雨点沙沙

    楼主 2011-7-11 20:14: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雨点沙沙 于 2011-7-11 23:09 编辑

    【本期主讲内容】:“让快乐绘画助孩子心智成长”    
    【主 讲 老师】:深圳市滨苑幼儿园园长 罗艳



    【内容提要】
      你画得一点也不像?你画的太阳怎么是绿色的?父母常常就这样不经意地挫伤着孩子。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与本能,是孩子抒发内心喜好、表达认识的一种方式,也在其中逐渐发展着观察力、想象力和美感。父母应当学习读懂孩子的画,支持他们快乐绘画,那将为孩子带来心智成长的意外收获。


    【讲师介绍】
    “深投幼教”深圳市滨苑幼儿园    罗艳
       罗艳,深圳市滨苑幼儿园园长,研究生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具有儿童美术教学研究专长,辅导的幼儿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多次被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国家教委、省、市、教育局授予“儿童画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区、妇联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
            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公开教学活动曾荣获联合国教育基金会、国家、省优秀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核心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让快乐绘画助孩子心智成长”主讲内容全文


      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在儿童期的成长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孩子的肤色如何,只要有孩子,就能看到他们的涂鸦行为与表现,绘画是孩子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为什么孩子在这个时期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 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画?绘画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读懂了这些,就能让绘画成为促进孩子心智成长的有力途径。

    -------------------------------------------------------------------------------------------------------------------------------

    一、孩子绘画的实质
      许多国内外美术教育研究理论学者, 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生与发展进行过研究。美国学者凯洛格(R.kellogg)对约100万张儿童画进行了研究与归纳,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所有身心正常发展的儿童,在出现握笔涂画的时间,以及绘画能力发展的顺序都是有着惊人的一致。从最初一岁多出现的涂鸦线到圆形,再到圆形的组合,然后是画人,最后再画人以外的其他东西这样一个成长历程,就像婴儿“三翻、七坐、八爬”的生理成长规律一样自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绘画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
      涂涂抹抹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当他们一旦能握住笔,就会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就像一出生的孩子天生就会吮吸,累了就会睡觉一样。为什么孩子有如此强烈的内在表现需求呢?许多研究学者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解读这个问题,许多人认同这样一个理论:源自人类本身的内在驱动,认为儿童的绘画行为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在这种天性和本能的驱动体验下,孩子渐渐有了自我发现:摆动手臂在纸上能留下痕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惊奇、美妙的事情呀,虽然说不出来,但却从自己的涂鸦动作中得到了动觉和视觉的满足,有了愉悦的感受,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的不断尝试、探索,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从儿童的身上我们发现绘画能力是人的一种潜能,孩子们是天生的画家,他们以各种自发的方法作画,创造视觉符号来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感受。

      (二)绘画是孩子的快乐游戏
      绘画对于成人来说是一种美术造型活动,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造型活动仅仅是一种最自由的游戏,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好玩”。

      一方面,孩子满足于摆弄材料和从新组织材料。美术创作材料的丰富多样,给孩子呈现了一个探索世界的途径。各种各样的笔、颜料、纸还有许多自然物都让孩子感到惊奇、有趣。在他们看来,绘画的工具材料如同其他玩具一样,仅是玩法不同,画道道、点点都是在玩,就象拿根竹竿当马骑、摇动手铃或敲打积木一样。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孩子喜欢把笔画在手上、脸上、衣服上,当美术材料多时,孩子会睁着发亮的眼睛,每个都去触摸、尝试,搞得满天满地都是。每当这时,我们的许多家长都会大声的训斥:“什么都没画出来,还搞得到处脏兮兮的。”

      另一方面,孩子享受过程,忽略结果。看到孩子好不容易才把一张画画完,忽然一下子把画全部涂掉,有的家长感到大惑不解。而对于孩子来说,他的这段创作过程,只是一段游戏,至于这幅画是否画完,是否会受到称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从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满足。孩子把绘画当作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

      如孩子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这是一条很大的鱼(占了整张纸的2/3),好开心,游呀游,他看见了好多小鱼,还有小乌龟(画了四条小鱼、一只乌龟),他们成了好朋友,天黑了,说好明天再来玩,他们回家了(用黑笔把画面全涂掉了)。对此,家长不必要感到懊恼,对于孩子来说,大鱼、小鱼、小乌龟回家了,游戏也就结束了。

      (三)绘画是孩子的第二种表达语言。
      由于儿童语言表达发展不够完善,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性情、个性、喜好、喜怒哀乐,孩子就用涂鸦、绘画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和世界交流的方式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成为孩子对外界认知、生活体验、情感、兴趣与愿望的传达工具,是他们的第二种表达语言,绘画的技巧、技法在这里早已被淡化,孩子们孜孜不倦地涂画,急切地去表达,那是因为他们在说话,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这个世界。儿童时代的涂鸦、叫人难以理解的一幅幅作品,是记录儿童的成长历程,拓展思维、发挥和锻炼想象力的最佳方式,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许多孩子也因为童年的“乱画”而受益终生。毫无疑问,美术绘画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二、绘画为孩子心智健康带来的益处
      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曾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美国的教育非常强调艺术对人的教育作用,通过立法确立其重要地位,在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艺术教育,我们不能说明他已经受到了完整的教育。孩子能否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他的人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他是通过摧毁别人,还是通过在艺术里面的感受、分享、释怀去提升自己,去和这个世界、和他人进行交流呢?”绘画作为儿童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然表现,这一天生的创作欲望和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在认识和感受视觉之美的同时,发挥每个儿童蕴藏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形成对这个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从而形成完善而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世界和表达思想情感
      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孩子用双眼观察世界,从胡乱涂鸦开始,用笔记录他们的观察发现。孩子表达的物像不是对现实本身简单的复写,在他们的画面中没有空间和比例关系,多见的是夸大与省略,是孩子经过观察后的直观感受,探索后自身的认知获得。孩子就是在观察、表现,又从表现回到对现实生活不断的观察中,积累对世界的丰富认知经验。绘画表达不仅使儿童对世界的观察变得更为细致、敏锐、生动,同时情感也愈加细腻、丰富,成为他们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所以,从孩子们的画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心智成长的历程。正如卡尔?威特所说“艺术常常能让人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会有益于孩子扩展联系的范围,扩大视野,形成更多的情感。”

      如,《我想有一头像彩虹一样漂亮的头发》的作品,表达的是孩子希望有一头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头发,因为,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头发才是最漂亮和最美的。这种想法和渴望自然而然的流露在他的作品里,可以说每一幅儿童绘画作品,都是孩子心灵的真实写照,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

      (二)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丰富美感经验
      儿童时期孩子已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如半岁大孩子的视线就开始喜欢捕捉色彩鲜艳的东西,许多孩子喜欢卡通片里夸张的人物、动物造型等。而绘画艺术,正是用色彩、造型的艺术感染力去表现生活、自然的美,它特有的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可以帮助加深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无论是欣赏美的事物,还是借助绘画的形式去表达美的事物,这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美妙、愉悦、快乐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感的产生。如果家长在这特定的阶段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去打动儿童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儿童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儿童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等。久而久之,孩子自身对美的感受性会变得深化,并慢慢地演化为孩子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他们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同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抽象派画家罗伯特?马瑟韦尔说:“艺术是没有生活重要,但没有艺术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如果我们的孩子既不会画画,也不懂欣赏美的艺术作品,那将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曾看过《窈窕绅士》这部电影,男主角是一位农民企业家,虽然很有钱,由于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在追求女朋友时,闹出不少笑话,特意请人从头到尾来包装,刻苦参加各种培训班来提高修养和艺术品位。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不能有了钱才去学习和享受艺术。艺术不仅是人类心灵的抚慰,更是一种生命的需要,是一种寄托,一种表达交流方式。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相互不熟悉,还未能做到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时,美术、音乐却能成为世界人们交流的共同媒介—艺术语言,很多话题是通过艺术得到展开的。为什么中国现在这么多的国际艺术展览,为什么法国卢浮宫的展品也来到了北京?为什么中国在欧美做了那么多的艺术年,那都是通过艺术来加强各国的文化交流,进而到经济、科技等交流。也许你的孩子将来是个律师、医生或是从事其他行业,但如果他喜爱艺术,能够把喜爱的艺术作品甚至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工作之余与朋友、心爱的人一同分享,他的生活将会增添许多乐趣和快乐。

      孩子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必须拥有更为敏锐的美感。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儿童时期就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具有艺术的心灵不被陈规陋习所束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不言而喻,我们将来的世界将会是个怎样子呢?从这一点上来说,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

      (三)可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美术活动不仅能增长孩子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自我表现情感与审美感受,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勇于探索、敢于尝试
      孩子在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对各种不同美术材料进行探索的过程。如用毛笔时,他不仅要感受笔毛的软硬、吸墨汁的多少,还要不断总结下笔的轻重经验等。使用油画棒时,他要通过反复实践去了解怎样画出较细的线条,怎样涂出浓厚的色彩。孩子们在不断的摸索尝试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材料、表达技巧,丰富各种表现能力。这对于成人来说视乎很容易做到,但是不要忘了成人熟练经验形成的背后,却是从孩童时期开始不断探索尝试获得的能力积淀。而美术的表现形式、材料的丰富多样,不仅让孩子大感兴趣,只要没有成人的干扰训斥,他会不怕失败将这种兴趣探索进行到底。

     2.做事专注,独立自主
      孩子完成一幅作品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从调动自己的想象、思维到选择材料,这不仅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孩子独立动手完成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需要去回忆、思考、筛选、组合许多以往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象,用自己的图式、符号表现出来,还要选定适宜表现的工具材料,在过程中做出不断调整,这是个眼、脑、心、手整体身心能力综合配合反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独自去完成解决自己的创作。

     3.富有个性,建立自信
      绘画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孩子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现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

      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由于艺术表现倡导追求个性化的表现风格,孩子在活动中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创作材料,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认识、想法、愿望、感兴趣的、影响深刻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从孩子们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的表现风格千差万别,对事物的理解兴趣也因人而异。同时,艺术创作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固定化的评价标准,孩子在尝试操作或创作的过程中没有成功与失败的压力,因而不会产生挫折感,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被承认的快乐。而这种被承认肯定的快乐就如一粒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发芽开花的是自信心。而孩子就是在这种获得成功的快乐中,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每次美术尝试,对儿童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中他们所体验、感受的那份快乐、自信、成功,为他们今后能够勇敢面对新问题、新环境作好了准备。

     4.疏导情绪,身心和谐
      现代医学心理专家通过研究表明,绘画及其教育活动是一个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是一种颇具疗效的非言语心理治疗。绘画活动本身是儿童进行的游戏,他们用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孩子通过绘画的宣泄使心理得到平衡,从而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可以说儿童绘画是我们了解孩子心灵世界的窗口。从孩子的画中家长不仅能理解孩子们对世界的看法、态度、兴趣爱好,更能真实感受他们的情感、想法、心绪,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良好的关心和教育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绘画这一语言可以帮助孩子记录他们的生活感受,如开心的事、委屈的事、难忘的事,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事。如图:

      A.这是一个孩子用绘画日记记述了自己连续两天挨打的情景。这个孩子不知做错了什么事,遭遇到爸爸骂,妈妈打,好可怜!两幅画渲泄了他内心的苦恼,画面有感而发,所以生动感人。
      B.这幅《游戏》的作品,是一位孩子出水痘在家休息,不能外出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作的画。表达了她十分渴望和小朋友一起快乐游戏的心情。

      从以上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经历,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绘画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精神压力,使心情得到缓和。

      利用绘画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害怕和不开心的情绪方面,儿童往往比成人运用得更好,做得更有效。国外的一位心理专家在治疗一位4岁男孩害怕怪物时,记录下这样一个例子:杰克因怪物的事一直处在害怕、惊恐之中,不能一个人独处,妈妈送他来心理症疗室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小杰克似乎忘记了怪物,但这两次每次要离开时,他总是趴在桌上闷闷不乐。今天是他5岁半的姐姐梅西接他,妈妈站在花园外等着他们。

      “喂,杰克,还在想怪兽的事吗?”杰克点点头。
      “看起来他实在可恶”。杰克使劲的点点头。
      “把他画下来,我要看看他长什么样?”

      杰克拿起桌上的笔和纸,涂画了一团形体杂乱黑乎乎的形象,占据了几乎整张纸。当杰克画完时,梅西另外拿起一支笔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打死它,把它赶走。”她在怪物身上使劲戳着,打着X X。杰克也学着姐姐的样子。

      “好了,怪物没了,我们可以出去玩了。”
      梅茜拉着杰克的手往外走,杰克一边走一边回头望着桌上画的那只怪物,快走到门口时,梅茜忽然转过身来又奔跑回桌边,把桌上画有怪物的纸揉成团,拉着杰克跑进洗手间一把将纸团扔进马桶,按下冲水开关。

      “好了,这回把怪物彻底冲跑了。”两位孩子发出一阵欢呼跑出房间,而杰克从此再没有提起怪物,它的恐惧症治愈了。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绘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绘画教育对健康心理的培养大有功益。

     5.挖掘潜能,培养创造力
      美术学习有助于儿童发展自身最大的潜能,美术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达和创造,就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想象和发现,用自己的方法去表现独特的自我。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他们的作品大胆夸张,简直就是天生的艺术大师,往往寥寥几笔就概括描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出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表现事物的个性特征而非事物的概念。 正如毕加索所感叹的:“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绘画活动在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的同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的机会,在这一自然而然快乐的创作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


    三、读懂孩子的画。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有顺序与阶段性的。每一阶段都具有其典型的表现特征并与身心的发展相吻合,每一阶段的表现内容、能力状态很难通过教学进行超越。作为父母,了解孩子这些表现特征,会更好地理解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孩子的美术活动,客观合理地对待他们的作品与表现。下面让我们从两方面学习体验走进孩子绘画的心路历程,和孩子的心灵对话,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世界。我们从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儿童纯净的心灵,整体解读儿童生命成长的信息,还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作品,尊重孩子的成长,并和他们进行密切的交流。

      (一)孩子的绘画发展过程
      为了寻找美术教育规律,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从大多数儿童的相似点出发,将其进行年龄分段,以便教师、父母把握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一般分为:
      A.涂鸦期(1 - 3岁)
      B.象征期(3 - 5岁)
      C.意象期(5 - 9岁)
      D.写实期(9 - 15岁)
      (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绘画表现与特点:

      1.1岁到2岁半左右
      孩子开始出现偶然的涂鸦画,他们用手指紧紧地抓住画笔,笨拙地胡乱涂画。用手臂来回运动画出线条,线条的方向和长短,取决于臂部的活动范围,一边画一边自我欣赏。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以后随着腕关节的灵活性提高,画出的线条弧度变小。

      2.2岁半至3岁半
      孩子的涂鸦已受到视觉的控制,并逐步注意自己的笔端。这时如果家长能不断地鼓励孩子涂鸦,对孩子绘画能力发展大有好处。

      3.3岁半至4岁
      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开始能为自己的“作品”取名。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太阳”、那是“树”等等,只是一个一个并不像实物的符号,这些符号只有孩子本人能理解。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通常是根据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是想好什么再画,而是画什么想什么,画完后再取名字。

      4.4岁至5岁
      孩子的绘画开始像实物了。孩子通常总是画他们知道的那些事物,对事物的理解完全是儿童化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一个个单独的实体。喜欢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夸张地表示出来,如为了表达自己跳舞的姿态,会把手臂、手指画得特别长。孩子不是按视觉比例,而是按“情感比例”来作画的。每一张儿童画都是孩子自己思想、情感的写照。

      5.5岁至6岁
      孩子开始运用基线,如用一根线表示天空,一根线表示地面。这阶段孩子画的人都是完整的人,并且开始根据自己的情绪应用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能按预先的构思进行创作活动。绘画不受规则和传统的约束,作品非常具有创造性,代表了儿童“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之,儿童画反映的是孩子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反映让自己感到重要的小东西,反映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情绪爱好。需要我们每位父母带着童心,去看儿童画。我们不能离开孩子的总体行为孤立地观看和理解他们的绘画,更不能随意对孩子的画妄下症断。

    --------------------------------------------------------------------------------


    四、家长在孩子绘画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的早期教育与家庭影响较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童年期的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的身心和文化素质已经开始有一定的模式。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不擅长动手画画,但不能没有喜爱和追求美、追求艺术的心,以及引导教育孩子的智慧。因此,父母要学会利用绘画教育丰富孩子的艺术心灵,成为孩子艺术兴趣培养和激发孩子表现才能的助手,成为一位有教育智慧的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持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1.不要为孩子规划未来
      绘画作为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向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经,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职业教育,是人的发展教育。有的父母,对艺术创作者这一职业有着浪漫的憧憬和向往,非常希望家里也出一位艺术家,于是把这种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为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也有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对色彩特别敏感或是有较强的造型表现力,于是常常问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培养前途,为孩子找老师,早早的为孩子定位于走艺术职业发展的路,过早地给孩子进行不适合的技能训练,给自己和孩子都造成压力和负担,而这些做法很有可能扼杀掉孩子早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作为父母,即使您的孩子非常富有艺术天赋和兴趣,也不要为他设计未来,要做的是小心保护好孩子的兴趣,创造各种条件支持和鼓励孩子创作。

      2.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应更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秩序。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
    孩子的绘画发展阶段告诉我们,孩子有其自然成长的过程,不当的干扰与加速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如果3岁的孩子刚会表现蝌蝌人,成人非要教他画四肢比例协调的人物,孩子既学不会,也理解不了,更不是成人理解为“笨”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成长”应是:让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习、了解和做应做的事。因此,家长千万不要拔苗助长,保持和鼓励孩子的创造热情和兴趣,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过程,等待孩子的成长。

      3.尊重孩子的作品及创作表现
      孩子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有自身的哲学观念,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以下是一位妈妈记录与三岁儿子的对话,它可以帮我们理解和感受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想象的童心。
      ●一天他久久注视着一棵小树。“小树为什么不会走路呢?”“噢,他只有一条腿,太好了。”
      ●“为什么要下雨呢?”“啊,天空被乌云弄得太脏了,得洗一洗了。”
      ●“为什么会打雷呢?”“黑云脾气坏,爱吵架。”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他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
    ——《儿子三岁》

    ----------------------------------------------------------------------------------------------------------------------------


      儿童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的认知观,他们没有任何的思想束缚,可以畅想自然、畅想生活,在这方面成年人比儿童要逊色得多。所以成年人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和认知观,我们可以教他怎样拿笔、怎样划线、怎样涂色,但不可以规定他画成什么样子、使用哪种颜色、涂在哪里。孩子的奇思妙想及对世界的看法也常常表现在作品当中,我们应带着一颗童心,去感受和欣赏孩子们的画,尊重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表现。我们想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1)不要帮孩子画,或是涂改孩子的作品。往往成人认为孩子画得不够好,不够美的方面,都是儿童稚拙的表现,而这些稚拙的笔触恰恰就是儿童画中最美,最生动的原创表现。

      (2)不把自己的爱好加在孩子身上。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红色多漂亮呀,我们把它涂在这些花上。”或是“有蝴蝶结的裙子才是最漂亮的”……久而久之,孩子将变得小心翼翼,画什么都要先听别人的意见。

      (3)不干扰孩子的创作。如果家长看孩子画画时,能少一些“着急”和“善意”的指导,对孩子的干扰会小一些,如果忍不住非要“指导,还不如离开,家长即便站在旁边不说话也已经干扰了孩子的思维。谁都不希望在专心做事时,有一位“警察”站在边上。

      (4)理解孩子的绘画表现。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表现:

      一是想到哪,画到哪。儿童把画画当做游戏且有很大的随意性,想到什么画什么,往往是画了前面的还没想好后面怎么画,或是刚画了一半又改变注意,他们为画命名时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意图。不会“胸有成竹”后才开始作画,经过完整思考或默记下来的画就不是儿童画了。

      二是边画边念叨。画着小鸭子嘴里便发出“嘎嘎嘎”的声音,画着小车便模仿“嘀嘟、嘀嘟,警车来了”的声响,伴随着孩子笔下线条的滑出,孩子嘴中也展开画中的情节。孩子们常常陶醉、沉浸其中。

      三是孩子的作画内容与描述不相一致。孩子在作画时有时会通过口头描述来向他人解释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大多时候与作画内容并不相符,说的比画的多,即使什么都不象,哪怕一个点,一个圈,都会被孩子说成是勇猛的大象,可爱的兔子,并发展成无数个情节。不管画的形象是否难以辨认,还是有没有画出讲述的画面内容,这些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借助绘画过程,满足了他的想象世界以及交流的渴望。

      4.重视孩子的绘画过程

      在孩子绘画过程中,很多家长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欣赏美、创造美的乐趣。其实,孩子绘画活动的意义在于活动的过程,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家长应关注:孩子是否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情绪是否愉快?在作画过程中是否专注积极地思考、想象?遇到困难是自己学会独立解决,还是回避?是否敢于大胆尝试使用各种美术材料等等。建议家长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并接纳他们不同的创作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给予肯定。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而不是成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只要孩子对绘画有了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了绘画的快乐,他自然就会去追求更优美的线条、更漂亮的颜色。

      5.坚持赏识与聆听
      有许多家长时常感叹“我都不知道孩子在乱涂乱画些什么东西?”也常有一些父母忧心忡忡的指着孩子的画说:“他为什么总是画不像?”还有的父母拿着孩子的画充满了疑惑,“明明只画了两个圈,却说画了好多苹果、太阳。”当我们了解了儿童的绘画发展阶段、特征以及表现行为时,便能理解孩子,读懂儿童画,更好的欣赏孩子的画、评价孩子的画。那就是:

      (1)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
      在幼儿阶段,孩子并不是进行专业的美术学习,不是学习纯技法,而是接受一种思维与方法,如果家长以这样的态度看待和理解,父母和孩子都将非常快乐。只要作品是经过孩子的观察、思考、想象,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来的,就已经是一件不错的艺术品了,它是个人情感、认真思考、专心投入、手眼协调的综合产品,是成功的。当然作品有粗糙、不完整、比例不协调、不符合逻辑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

      (2)不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
      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是因为幼稚才可爱,孩子的画天真幼稚,没有远近、比例、透视关系,用象征符号表达个人所思所想,内容亦带有一种奥妙有趣的“隐喻”,是其年龄特点的正常反映,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必然写照。自然界有一个规律:早期成熟早期衰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孩子拉到成人的队伍里来,更不能用自己的标准指导评价孩子的作品,这样,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收效,反而容易挫伤孩子创作的欲望。

      (3)学会倾听并与孩子讨论他们的作品
      当孩子完成作品时,他会迫不及待地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乐。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家长不仅应表现出认真的态度,而且还应配合“嗯”的语气及恰当的点头方式。让孩子获得鼓励和肯定的同时,有时还可以提出一点适当的建议:“这里是不是可以再画些小朋友,大家会玩得更开心 ”、“如果下次把小兔子画得再大些,那将是一只更厉害的小兔子”。孩子画面上的某个圈或某一色块都在表达孩子心中的含义,您会发现聆听孩子的话语,是件快乐的事,孩子会更愿意去想去创造。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

      (4)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孩子作品
      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保持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父母应用赏识的眼光去评析孩子的作品,发现和挖掘孩子每一幅画中的闪光点,并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这条裙子真漂亮,用了三种颜色来画”、“你画的小朋友看起来很快乐,笑得牙齿都露出来了”、“这肯定是只力气大的小熊,画得这么大”等,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适宜的赞美,让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赞美将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父母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比较式的方法。如:“你比XX画得好多了”“你画得最好”等等,而应关注孩子自我的成长进步。适宜的方式是:“今天的画面好丰富,比昨天多画了好多的东西”。

      (二)成为富有美感和创造力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的兴趣、气质、品味、修养、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美感教育的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美育成长的摇篮。有的家长总在感叹自己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其实应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点滴中给孩子提供了正面的教育影响。

      一个知晓艺术、知晓美的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必定有着更好的情操、理想和志趣,家庭美育,不仅能够带给孩子和父母许多美好的沟通,而且还能点燃父母已经遗忘的艺术热情,提升生活的质量,带给我们更多的情感、幻想和快乐。

      1.让美感教育渗透在生活之中
      (1)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孩子一道沐浴在美的天地间。
      (2)参加艺术活动——与孩子一起分享艺术大餐。
      (3)把家布置成一个美术活动室——与孩子一块置身于创造艺术的冲动中。
      2.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
      丰富的创作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创作兴趣。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购买材料,让孩子自己挑选喜欢的材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此外还可让孩子在大自然与生活中发现和收集,发现和收集的过程可以引发孩子的联想与创造。如:生活中包装水果的网兜、用旧的牙刷、一次性的纸碗碟、大小不一的纸盒;大自然中的树叶、树枝、贝壳等等。

      3.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创作环境
      家长可在家里准备一块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一块可以尽情涂抹的瓷砖墙,或是孩子的涂鸦角落;让他可以在这个天地里大胆地创作;这样既不会弄脏家里的地板和墙壁,又能随时满足孩子创作的欲望。在孩子拥有的创作天地里,不仅有丰富的材料,而且还有孩子作品的展示墙,家长最好还能配以一些艺术作品作为装饰。

      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 涂鸦是孩子给我们的礼物; 适宜的教育是我们给孩子的礼物。孩子是在爱中学会感受和给予爱、在美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在自主和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和体验着社会生活。童年只有一次,让我们召回童心,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感受孩子们充满灵动、自由浪漫的童心世界,引领孩子充分享受到用艺术的视角观察世界的幸福,提供一个让孩子们在忘我单纯,质朴的游戏中创造自己,获得快乐的环境。让快乐的绘画为孩子的心智成长服务!


     参考书目:
      1.《涂鸦解密——儿童绘画心理透视》,浙江教育出版社,(法)罗丝琳娜.达维多著,陈霞译
      2.《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家庭动力绘画的探讨》,心理出版社,范方著
      3.《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山本美芽著,詹慕如译
      4.《体验幸福——引领孩子走好童年之路》,华龄出版社,胡迟 刘松梅 许萌著,美术教育译丛,湖南美术出版社
      6.《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美)罗恩菲德
      7.《通过艺术的教育》,(英)郝伯 里德
      8.《对美术教学的意见》,(美)阿恩海姆
      9.《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美)科汉
      10.《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美)H G布洛克
      11.《人类的艺术》,(美)亨德里克﹒房龙
  • ycyan

    2011-7-11 20:59:57 使用道具

    这是幼儿园孩子的作品???{:soso_e134:}赶得上专业水准了!!!羡慕呀!!!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雨点沙沙 + 10 沙发
  • saramevan

    2011-7-11 22:55:47 使用道具

    收藏起来,好好学习,感谢沙沙!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雨点沙沙 + 10 板凳
  • 520下午茶

    2011-7-11 23:59:05 使用道具

    {:soso_e181:}这贴好,要用心学习!谢谢分享!
  • surry

    2011-7-12 03:41:57 使用道具

    我好喜欢啊。{:soso_e100:}
  • weierm

    2011-7-12 08:28:50 使用道具

    收藏起来好好看看.
  • cheny109

    2011-7-12 08:42:03 使用道具

    孩子就是天生的艺术家!
  • 小宇妈妈

    2011-7-12 08:53:55 使用道具

    看来得继续鼓励孩子画画了:)
  • 幸运鱼

    2011-7-12 13:41:42 使用道具

    画的真好,就是不知道怎么带着孩子画画,要报班还是怎么样那?自己实在是不会画
  • 壮壮妈妈

    2011-7-12 14:23:32 使用道具

    附上的图画太美啦,赞赞赞!
    讲座也有几点值得思索的。
  • ROSY妈妈

    2011-7-14 10:33:18 使用道具

    看了附件,小孩子画的真不错啊,特别是色彩的运用!
  • 宁静天空

    2011-7-14 17:11:34 使用道具

    收藏收藏,学习学习!
  • 慧慧妈

    2011-7-15 09:03:00 使用道具

    值得学习,收藏了!谢谢沙沙!
  • 长远的路

    2011-7-15 09:46:49 使用道具

    画得真棒!
    后面的讲座也很精彩,要学习的地方真是多啊,一起加油啊!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雨点沙沙 + 10 握手
  • 七彩阳光17

    2011-7-15 10:42:30 使用道具

    一直在为孩子要不要报画画兴趣班犹豫着,后来上了这个论坛后,还是决定没报。
    不知道四周岁多的孩子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画画,家里只有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是不是其他材料的孩子更加喜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