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所学校,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面对孩子闹情绪,以下八种父母常见的反应其实是负面的情绪教育,无助于提高孩子的EQ——

一、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二、当孩子情绪的奴隶。“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三、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四、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地扭曲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五、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六、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七、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八、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教育观点
917 查看 16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心自知

    2014-11-7 13:38:08 使用道具

    那该怎么做?跪求还是走开
  • charlenedavid

    2014-11-7 13:39:27 使用道具

    孩子哭起来,大人是有点烦躁的,毕竟这不是什么动人的声音。
  • fengxiao

    2014-11-7 13:48:17 使用道具

    啊啊我错了,我几乎都犯过。。。。
  • 开心的爸妈

    2014-11-7 13:53:43 使用道具

    那该怎么做?正处于这样的烦恼中。。。 孩子老是发脾气
  • xulu0412

    2014-11-7 13:58:38 使用道具

    我想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 蒲公英12

    2014-11-7 14:17:56 使用道具

    上面8项平时做了3项,楼主可能说下到底要怎么做呢
  • likeeat

    2014-11-7 17:03:08 使用道具

    孩子哭的时候,大人比较不容易控制情绪。楼主可否说一下应该怎么做?
  • xiaozhigang

    2014-11-8 00:11:50 使用道具

    就是呀,光说不能做的事。能否总结一下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应该做的八件事?哪怕一件也行~
  • ldfllm@126.com

    2014-11-11 14:26:43 使用道具

    也是没办法才这样做, 那倒底怎么做才对呢?
  • xinyi1020

    2014-11-14 22:01:5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丫丫外婆

    2014-12-5 14:47:27 使用道具

    哎,刚刚早上发脾气,气的我咬牙切齿。
  • dingtong2012

    2014-12-10 14:28:16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学习了
  • CANDY9207

    2015-2-4 16:35:28 使用道具

    有幾點我也犯了幾個錯,要改才行
  • bettygougou

    2015-2-26 13:54:11 使用道具

    孩子闹的时候有时大人脾气真是控制不住啊
  • fuzhong65929

    2015-2-26 14:14:50 使用道具

    认真学习并反省中!
  • zhm99

    2015-2-26 14:22:11 使用道具

    三岁以下就转移注意力,三岁以上大概得等他们自己冷静下来再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