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4-12-11 14:11 编辑
随堂语文
作者:孟令军
序 如何面对和利用拙劣的教材
不用我说,可能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教育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中最受诟病的科目莫过于语文。语文除了工具性外,她更是一门人文学科,要具备文学性,能够传递真善美。我们国家的语文充满了政治的色彩,更多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灌输洗脑。语文教材里面充斥着大量低级拙劣的谎言、空洞的道德说教、对事实和真相的夸大歪曲,大量的课文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林肯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欺骗有些人一世,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一时,却不能欺骗所有人永远。现在是信息时代,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欺骗多数人。真相大白的时候,那些被骗的人世界观会瞬间崩塌。人们不断的上当受骗,整个社会就会变得犬儒化,彼此缺乏信任,麻木不仁。更卑劣的是,有些人丧失良知,明明自己不相信,却忽悠别人相信。以不真、不善、不美传递真善美,以伪道德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得到什么?!中国目前整个社会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状和中国教育是撇不清关系的。
多数人对中国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是不满的,批判和抱怨的声音不绝于耳。我想说,批评当然很重要,抱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建设,是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而不是批评和抱怨后,一切照旧。就拿我们的语文教材来说,真的很差,用垃圾来形容都不过分。在我们无法回避使用的情况下,真的就没有办法让孩子们少受害、不受害,甚至变废为宝让孩子们受益吗?不,不是这样的。
孔老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材是死的,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却都是活的啊。我们完全可以引导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明辨是非,好的东西我们留下,不好的东西可以讨论、批评、扬弃。我们要保留的东西文字上的活一定要好,表达要优雅,粗鄙的诗歌文章要少读少教少背。这一点对老师很重要。因为如果家长比较懂比较重视的话,个体的孩子可以用大量优良的课外阅读冲散它,而对于老师而言,那么多的孩子,一定会有一些孩子阅读量很小,比较依赖课内的语文教学。那些篡改歪曲事实的,道德说教的,价值观有问题的,危害远远比文字上的低劣更大。但是如果处理或者引导好了,平时鼓励孩子表达观点而且不受指责,那么这些东西会成为非常好的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应该学会做孩子的引路人和点灯人。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看我们也没有很高的学识和素养,这很难吧。当然了,我承认这事是有一点难度,这也是我写这一系列文章的动机。我跟一些朋友比起来,可能多痴读了一点书,有些不敢说是成熟的想法。我把我的想法理念和一些实践和大家分享,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优雅的掀开假大空的面纱,用更好的一种方式告诉孩子们真实的故事,让假大空变成真善美。文章是写给诸位家长和老师看的,不需要隐瞒些什么,文字会比较直接。文章探讨的就是怎样的方式更好,但是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程度的孩子时,具体如何取舍,火候还得诸位家长和老师自己把握。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集思广益,毕竟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们。
我儿子读的是苏教版语文书,在教课书里面评价算是高的,我的文章就以苏教版为例。读其他版的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天下教材都是互通有无,你抄我,我抄你,大部分文章都是重叠的,个别的文章有需要大家可以提出来,另外单独讨论。本系列文章采用三段式结构,分为课文原文,解读,课程设计三部分。
虽然我不太清楚读者中有没有老师,最后还是特别想对老师们说一些发自肺腑的话。其实我对教师期待蛮高的。你不能期望每一个家长都成为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都那么有专业素养。但是作为老师你应该具备这些素质,因为这是这个职业的需求。一个家长再好,一般也就能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健康的心理行为模式。老师最好是出自和谐有爱的家庭。如果原生态家庭不够理想,那么成长过程中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或者是自我成长,疗愈儿时心理创伤。我知道仅凭这一点绝大部分老师就很难达标,但是为师者,一定要有这个自我意识,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往这个方向上靠。做为幼师和小学老师,我觉得应该由真正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测评。
作为老师第二重要的是爱孩子和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老师第三重要的是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解决教学中碰到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才是老师所教授学科上的知识和能力。
小学这些学科里面,教语文要求是最高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具有人文情怀和悲悯,知识要丰富,涉猎要广,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科学、哲学等等都要懂一些,要有美的直觉。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每年没有教学外,千万字以上的阅读量,不会是一个真正的好语文老师。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惊天动地,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改变源自于行动,源自于坚持。只要因为我们的存在,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真一分、善一分、美一分,这就足够了。我也很愿意把我觉得非常好的书籍和大家分享。
1,《可操作的民主》,作者:寇延丁、袁天鹏
我把这本《可操作的民主》放在第一位隆重的推荐给大家。可能会有个别人心里一紧,shwyyan你现在不讲阅读、教育、心理学,也准备做民主小贩了?怎么说呢,既是也不是。实际上啊,没有能够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的教育。一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道德等等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依存。昂山素季说过:“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一定会关心你!”我们身边处处都跟政治有关,像鸵鸟那样把脑袋埋在沙子里,就可以躲掉吗? 别的不讲,我们要讨论的那些虚假拙劣的课文,显然就是政治“关心”过的嘛。
这本书讲什么的呢,她还有一个副标题: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说的再白一点就是讲如何开会。当然这个会不是动员会、宣贯会、沙龙之类的,它专指议事的会议。这事跟民主肯定有关,民主离不开会议的。议事会议也不只是议会人大的事情,类似董事会、股东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之类的一些会议,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
罗伯特议事规则和精神,比如不人身攻击、不打断、不质疑动机、不允许偏离议题、发言机会平衡均等、充分辩论或者讨论等规则,以及这些规则背后体现出来的宽容、平等、合作、妥协、多元、尊重规则等精神,值得我们在生活中每一个点点滴滴中去应用。
我们如果学过一些客体心理学的话,就会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它决定了我们与其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乃至与自己的相处方式,它基本是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等重要亲人的现实关系的内化。我们与家庭以外的人相处时,它多多少少都有会有所节制,而在家庭内部对待配偶孩子时,这个内在模式会毫无顾忌不加掩饰的显现出来。而且这个内在模式根深蒂固,儿时受过原生态的伤害越重,就越不容易改变。我知道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内心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些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不管用,明明相信了这些理念,却经常失控以至于时不时的违背自己接受的理念。”其实这很好理解,正如一辆行驶中的汽车,速度越快你就越是不能急转弯,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大的转弯半径来改变方向。龙应台有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其实不仅是孩子们需要慢慢来,我们自己的改变也需要慢慢来,社会、国家也同样如此(慢慢来可不等于原地不动和倒退)。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南塘村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我们普通人都可以拥抱现代文明。说我们中国的民众素质底下,其实只不过是缺乏必要的培训、练习和实践罢了。往大了说,罗伯特议事规则能不能在中国生根普及,将会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往小了说,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神和一些规则,有助于改善我们自己身边的小环境,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当它成为一种习惯还可以从外围入手,逐步帮助我们改变我们的内在模式。
觉得这本书不够深入的,可以去读袁天鹏翻译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第十版》。我个人觉得不是专门搞会议的,这本就足够用了。
2心理学书籍: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1,2,3)
帕萃丝·埃文斯《不要用爱控制我》
苏珊·福沃德《中毒的父母》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简·博克《拖延心理学》
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
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3,教育学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埃尔菲·科恩《无条件养育》
阿黛尔·法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我推荐书籍一直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上面这些心理学和教育书籍是我读过的诸多相关书籍中,严格挑选出来的。很感谢这些作者和译者的辛勤劳动,能够读到他们的书籍,是我的幸运。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
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
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嘹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特地送来了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刀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