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凌恰 于 2014-12-26 11:12 编辑

早晨,搭乘同事的车时,他说起大学生抵制过圣诞的新闻;老公上午给打电话,我聊起昨天跟宝宝一起搭圣诞树,老公再次提醒我这个新闻。这个新闻我没点开看,他们的做法跟我不相干。


我为什么给宝宝过圣诞?甚至万圣节?下一步也有可能会涉及到复活节、狂欢节,或者情人节?


宝宝最早接触这些节日,是从绘本里,各种各样的绘本,低幼开始,平装、精装;单本、套装,西方节日充斥着西方绘本,我们引入国外绘本阅读,就免不了引入西方的节日文化。


但我不是为了文化,我从来没有给宝宝讲过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我也从没有去了解过。


想想我们年幼时的节日,已经不如祖辈那么气氛浓厚了,但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清明节跟妈妈学着叠个元宝,感觉像是有了聚宝盆;八月十五的晚上跟同学坐在学校的秋千架上看月亮;少年时特别盼望能有一个葡萄架,七夕时在架下听牛郎织女聊天;除夕晚上熬个通宵,过年那天去别人家吃他们自己熬的皮冻、花生糖,一起去给老师拜年,送一张老师特别想要的男宝宝的年画(老师家里有两个女孩,特别喜欢男娃儿),把串儿鞭拆成一棵一棵的,舍不得,慢慢点;正月十五,跟着妈妈去糊灯笼,有一年学校里面也糊,然后组织孩子们提着灯笼大街小巷去游走……


节日的记忆那么多,可是如今——
清明就是买纸钱、上坟,还从来用不着我;八月十五公司发的月饼通常是转手就送了人;粽子是越精致的包装越难吃,还不如街上5毛、1块的香甜;七夕有一年看到有青年男女在放孔明灯,可惜我们这里属于航线区;过年连邻居家都懒得去,花生瓜子儿糖,谁家都一样;正月十五,勤俭节约,花灯没了;保护环境,烟花也没了……


早上跟那个同事聊起压岁钱,他那个时候就是2毛、5毛,激动得不行,因为钱少,可以自由支配啊;现在动不动好几百,家长也不放心交给孩子,说着帮他们存起来,也不过是给孩子画了个饼,对他们而言,数字而已,大人还得应付人情往来。快乐少了,节日的压力没少。


老公说,你可以把礼物留在新年送给孩子啊。
新衣礼物,啥时候没有?少了那份期盼。



提倡注重传统节日,于是把长假拆成短假,于我而言,不过是一日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干什么?想着带孩子去哪里玩儿——如今只有这么一个宝贝,自然想让她的生活能更多姿多彩。可是玩什么?节日跟平时有什么不同?


我为什么给孩子过圣诞?复活彩蛋、南瓜灯、圣诞袜,西方节日不仅仅是大人的节日,对孩子来说,有许多的主题可以玩儿,而这些主题经过演化,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可以简单。从3岁孩子就可以体验到动手的乐趣,没有材料,创造材料一样能感到乐趣。昨天,终于把20元买到的圣诞树搭建了起来,跟婷一起安装的过程中,她的惊笑声就没有断过,附带的材料挂完,她又搜罗家里,想把找到的一切都放到她的圣诞树上,包括一面国旗。然后扛着圣诞树每个家里转悠,不知道该放哪里才好,我就负责跟在后面保护,顺便一路捡拾掉落的东西。


传统节日也有代表,寿星老人、童男童女、赐福天官、左右门神、财神灶王,他们是越来越精美,精美的背后,却是实质的淡漠。谁曾提倡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来捏个财神?想剪个童男童女,也没有适合低龄宝宝的图案。把孩子装扮一下吧?也只有民族的衣服算是应景,哪个节日穿也都一样。端午节包个粽子吧,复杂啊,我都没学会。进步的是,现在有了水晶月饼,操作简单,谁都能上手。以前工会还组织字儿好的人支摊儿给大家写对联,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扫楼道,现在,顶多看看谁家买的对联更华丽吧。以前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小区倒是有,就看见一群人拿着手机查答案了。


wei信、手工博客、早教机构,一窝蜂地都冲着西方节日去了,一到某某节,各种创意、盒子蜂拥而至,从吃到玩儿,精彩纷呈,复杂多变,可以精心设计;简单形象,随意信手拈来,让你连个不动手的借口都找不着。
我们的节日,就听到商家在那里卖吃的了,各种高大上,然后就是反腐败。


没有特色,就没有发展。

提倡注重传统文化,于是宣传传统节日绘本,与我而言,却是冷饭再炒,炒来炒去,还是老生常谈,听过知道是这么回事儿就行了。国外节日的绘本,早离起源八杆子远,宣传各种过节的故事、热闹、方法。其实有多少人关注节日的起源?尤其是不同文化、种族的人。大家更看重的是,在节日这天可以干什么。


绘本作者、出版社、杂志社应该做的事儿,不是再把嫦娥奔月、屈原投江之类的故事反复讲,而是多一些中秋、元宵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违背了文化传承的初衷?你先把节日灌输给人,再去考虑历史吧。wei信上讲起源一万次,不如告诉我冬至除了吃饺子,我和孩子还能干点儿啥?


传承,究竟还要靠年轻人和孩子们传递下去,他们更需要一种企盼,一种乐趣,一种主动。而不仅仅是“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强制挂念;不仅仅是中秋提着月饼走亲访友的无奈;不仅仅是压岁钱转来转去的压力。


给个理由让我玩儿,就是这么简单。






八版
1278 查看 16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凌恰

    楼主 2014-12-26 11:08:1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凌恰 于 2014-12-26 11:14 编辑

    测试不良信息


    原来是wei信
  • 凌恰

    楼主 2014-12-26 11:09:0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凌恰 于 2014-12-26 11:13 编辑

    测试不良信息
  • jymm

    2014-12-26 11:10:46 使用道具

    我喜欢给孩子过圣诞节,算是一个正向引导,因为只有听话的,喜欢做好事的小朋友,圣诞老人才会给他送礼物。圣诞老人都有一个小本子,每个小朋友每天做的好事坏事他都会记下来,只有那些表现好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很管用。孩子喜欢万圣节!
  • wym0624

    2014-12-26 11:23:09 使用道具

    这位妈妈写的真好,为孩子创造快乐的记忆真的很重要。而且圣诞老爷爷对于孩子的平时的引导也是好的,我前两天看了一个短片,外国的孩子在给圣诞老爷爷写信的时候,第一句话都是:我今年是个好孩子,然后才写上自己的愿望。
  • dell78

    2014-12-26 11:23:24 使用道具

    说到了点子上。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都很好玩。小朋友就愿意过。中国的节日也要好玩起来。
  • nailrope

    2014-12-26 11:30:56 使用道具

    我发现楼主说得很有道理,而且相当清楚。佩服。d
  • 铭基同学

    2014-12-26 11:52:14 使用道具

    楼主说的是不是湖南有人游街抵制洋节,我也刚看了这个帖子。我觉得,这主要是商家炒作而已。大人过这洋节的并不多。就给孩子过过而已,孩子过圣诞节我觉得没啥不好,这个坛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在亲子英语,要学英语,洋节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主题,语言脱离文化的背景就不是语言啦,也没法理解。
  • 钻石六小姐

    2014-12-26 21:27:15 使用道具

    西方节元素多,好玩。我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圣诞节,很美好的样子。昨天还是我生日,很开心。

    另:粽子容易包的,只是要煮很长时间才好吃。粽叶也不容易买到。
  • 阳光_大天使

    2014-12-27 10:22:37 使用道具

    抵制洋节只不过是最上面的管控行为之一,随着管控的缩紧,大家的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少的,慢慢感受温水煮青蛙吧——目标就是只有一个声音!
  • lutulutu2012

    2014-12-27 19:02:4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utulutu2012 于 2014-12-27 22:37 编辑

    。。。。。。
  • hb可可2007

    2014-12-27 19:20:08 使用道具

    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回忆。就是这个理由。
  • 迦绫。频迦。

    2014-12-27 23:29:50 使用道具

    中国传统节日的复苏确实不能依靠抵制外来的节日这个方法,你自己不好,那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好的呢
  • 黑脸丑八怪

    2014-12-27 23:37:35 使用道具

    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过,国外的节日也可以过啊。孩子的幼儿园在冬至那天还给小朋友面团自己包汤圆呢。
  • pekcat

    2014-12-28 13:11:23 使用道具

    坛子里有个爸爸,好像叫灿祥?写了一篇日志关于圣诞的,我觉得写的很中肯


    pekcat于2014-12-28 13:12补充以下内容:
    坛子里还是有不少有见地的文字的。不全是叨叨赚贝壳
  • 曲可可

    2016-5-4 11:22:26 使用道具

    就是为了让孩子更有期待,生活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