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igermom 于 2011-7-25 19:00 编辑
关于感统训练, 坛子里面的意见很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认为这个很专业,很重要,但是离自己很远;一种认为这个纯属无稽之谈,自己小时候就没有这种说法不也很好吗?也没有看见身边有几个孩子有感统失调的问题,怎么到了现在都成问题了?那么究竟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我们就来揭秘这个神秘的感觉统合吧。
追本溯源,我们先看下究竟是谁发明了这个词,
197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a.J)创导了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即“感统”理论。 “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 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感统失调呢?
一般的认为有两类原因:先天的和后天的
1.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调;
因早产或剖腹产造成幼儿压迫感不足;造成触觉失调。
因怀孕期间不正确的吃药和打针对幼儿造成的伤害;
2.环境及人为的原因(后天性的)
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使得儿童活动范围变小,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不全面;
父母太忙碌,辅导少而造成幼儿右脑感官刺激不足;
出生后,没让孩子经过爬行阶段就直接学习走路,产生了前庭平衡失调;
父母或保姆不准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脏,从而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过早地使用学步车,使幼儿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父母的要求太高,管教太严,人为地造成孩子压力太大,儿童自由活动时间太少造成精神上的伤害,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等等 。
从上面两方面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主要是因为现代生活形态的改变造成的:1,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剖腹产;2,我们住进了钢筋水泥的楼房,不再能玩到沙,泥,土。 3,4-2-1家庭太过保护孩子,或者生活太忙碌又严重忽视了孩子,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照顾缺少了游戏玩耍的过程。
所以,我们小时候不常见的问题,现在好像变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