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曾在爸妈网上看到的,一个学霸成长的经历,特别是她推荐了一些书单,里面有些人物传记、历史类的书,想给小孩买传记,但却找不到那个帖子了,寻找啊
6660 查看 48 收藏帖子 (5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prett

    2015-1-4 16:02:39 使用道具

    帮顶,我似乎没看过这个帖子。
  • 爱吃米饭mm

    2015-1-4 16:23:08 使用道具

    帮顶,我还没看过楼主手的这个帖子呢~
  • alicelt

    楼主 2015-1-4 16:29:04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上,我当时看贴子得觉得很好,特别是她主张小时多看些人物传记,纠正了我买书的习惯,现在想买书,却找不到书单了,呵呵
  • wanna66

    2015-1-4 16:29:14 使用道具

    帮顶,同想看
  • dingding727

    2015-1-4 16:29:59 使用道具

    本人985高校在读博士,回首这十几年的求学路,以及自身和同学的经历,颇多感悟。为了方便看,我就以点的形式写出来,不写成长篇大论。

    1、小学时代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尽量给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吧。。。。。

    2、小学和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顿啊、笛卡尔)人类创造以前的东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难。

    3、如果想要拿诺贝尔奖或者当选两院院士,这个要看天赋和智商,但是学那些几百年以前的东西,考个好的大学,基本和智商无关。和什么有关?情商!

    4、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

    5、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所以看到班上很多拼命学的学不好,玩的反而学的好的,不要惊讶。

    6、总是期待天才,我就读的都算是不错的高中大学,读书读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无师自通的天才。同学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专注程度,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

    7、时代发展的当今,似乎城市里面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方面出人才,我大学的同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

    8、但是农村的孩子要么不读,读就会读的非常好。“寒门出才子”是真理!高中、大学里面学习拔尖的一般家境都不好。我就是地道的农家子弟(是不是自恋了,原谅我哈)。

    9、女孩子小学一般成绩都不错,到了初中就不是太好了。这个是什么原因?!教育学给出的是生物学解释,Thelawofthenature.

    10、有鉴于第9条,女孩子上了初中一定要对数学引起高度重视。哎,多少曾经优秀的女同学最后学业毁在数学上。。。。呜呜。

    11、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家长总是期待出现奇迹,成绩突然“冒起来了”。什么样的同学容易冒起来?似乎一般是男生并且一般很调皮。

    12、初二真的很关键。基本是分水岭,所以要重视初二的学习啊。。。

    13、初中时形成思想观和价值观的时候,这个时候有人带坏就带坏了。与其多花时间给孩子找家教找辅导班,不如多注意孩子身边的玩伴和朋友。有句土话叫做“人搀不走,鬼搀飞奔!”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吧!

    14、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学业成绩掉得厉害,请参照13条。

    15、“网络是是把双刃剑,有好有坏”。我的看法是:千万不要任由孩子沉溺网络!沉溺于网络,学业必然受影响!不过,现在的孩子,已经视网络为我们时代的电视,父辈时代的收音机,网络已经常态化、工具化,节制是关键。

    16、孩子没考上理想的高中,该不该交择校费让他继续读?!这个要分类讨论。如果的确是自然灾害,孩子临场没发挥好,那砸锅卖铁都要交。如果是确实已经不想学了,那就不用拿血汗钱养活一帮教书先生吧,此类择校生考上好大学的是特例,自己申请退学或是被开除的到是很多。。。。

    17、刚才说“砸锅卖铁都要交”是不是过分了?!我觉得,小学、初中在哪个学校读不重要。高中真的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其他的不是。

    18、英语怎么学好?我的经验是多听,就像我们从小听方言所以就会说一样。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啊、结构啊、我认识的母语是英语的外国友人没人搞得懂自己的语法(我们中国人又有多少知道汉语里面的主谓宾定状补?!),请不要妖魔化英语。

    19、我真的要强烈建议多听英语,每晚睡觉前听半个小时。长期以往,英语保证不会差的。

    20、插播一段自己的小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是个调皮大王,初一的时候英语总是不及格,后来家里发生变故,母亲重病一下子家境窘迫一贫如洗,十四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对我打击很大,自己开始知道好丑了。恶补英语,每晚都在听,我喝学校免费的照见影子的稀饭,总是把早上买包子的钱拿去买电池(话说那个时候电池质量不好),看着别人吃包子,肚子真的好饿啊……
    后来我中考英语满分,高中英语接近满分,大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非英语专业第一人哈。由于专业排名第一,我跳过硕士,被直接保送博士了。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学习英语的窍门?我只是给两个字:多听(话说我现在还在每晚听英语。)

    21、孩子要不要住不住宿呢?!我的建议是还是住宿好(批注:这个要因人而异,损友一堆,也许会带坏。),集体的氛围有利于孩子更加培养团队意识,知道怎样和其他人交往。这个社会,死读书的人不招待见的。但是要关心孩子的成长,请参见13条。

    22、如果读书好算是成才的话,那么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要太苛责孩子。只要努力的都是好孩子,但是一定要成人,人品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23、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你不会还真的相信“素质教育”吧?!小学时代可以过的五彩缤纷,但是上了中学……还是现实点吧。

    24、我和我学生的一段对话:
    “我对数学这门科目没兴趣……呜呜。”
    “孩子你二十岁了,都高三了,不到一年就高考了,你和我说你对数学没兴趣,我给你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再给你培养兴趣?!”

    25、我都读博士了,至今不知道兴趣为何物。而那些天生对数理化感兴趣,而对玩游戏打篮球不感兴趣的名人典故,从人性角度出发,我更愿意相信只不过是讹传。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的解释是“不讨厌就是兴趣”。所以咯,其实考大学就是看谁对自己更狠……你信不信?!

    26、早恋都是坏事?!我不觉得,在我身边就有一对高中同学,一起努力互相勉励互相加油走过苦难的高三,最后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我怎么可能会告诉你那个男主角就是我!)。

    27、我在提倡早恋?!错了。我还没说完,就我身边的例子而言,这种单纯美好励志向上的恋爱发生的概率基本和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一样。所以,还是花花肠子收起来,好好读书吧。但是还是有许多人会买彩票……爱情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啊。

    28、数学怎么学?!我数学一直都不错,我觉得这是一门技巧性的学科,小学要求要运算准确就行,中学主要由四个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划归与转化。

    29、那个四个思想方法,是我上大学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总结高中学业和高考经历悟出来的(夸张啦?!哈哈哈),可惜已经迟了。我曾经断言,只要把这四种方法掌握了的,永远不要为数学而担心。话说我本科时期辅导过一个高中学生三年,本来数学基础一般,最后这么一灌输,考上了中科大!擦,比我考得还好。

    30、如果英语的秘籍是多听,那么数学就是整理错题。

    31、太重要了!整理错题。我最辉煌的战绩,是辅导一个初二的女生,一开始期末数学只有36分,最后期末考试考了115分!!那位家长期末奖励了我五千大洋。。。。。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勒令她订正所有遇到的每一个错题,最后考试时候就基本没有错题可订正了……

    32、为什么订正错题这么重要?!因为其实初高中数学所有的题型就那么多,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这是为什么。请参见第2条。

    33、你以为你数学只能考一般,你只是学会了一般的知识?!错了,你掌握了一大部分知识,只是有几个没掌握。就是那个没掌握的,总是做错。而考试,考的都是综合题,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基本就一票否决了、、、、、错题啊,真的是太重要了。

    34、话说我初高中数学错题本写了五本,那个我辅导三年的最后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中生写了七本。大概这就是为啥他高考数学考的比我好的原因吧。。。。。。

    35、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一般都很两个明显的缺点:粗心、没有毅力。英语学得不好的同学有个共性的缺点:懒!

    36、我至今没看到学习很刻苦,但是英语差的,如果您遇到过请您给我引见一下,增加我的阅历。学习认真但是数学差的有几个,主要还是不得要领,做的是无用功。参见第6条。

    37、英语的学习,有很多方法,但是多听无疑是最快最有效的。这个要坚持,而且真的要坚持。每次想到自己切身学英语的经过,再看看一些教育砖家们总是喜欢把学英语上升到形而上学或者上升到方法论的境界,真是玄之又玄。我,只能莞尔一笑。

    38、英语的提高,真的是个长久的过程,提高的速度较慢,但是考试的稳定性能好。尤其是高中,发现没有,班上拿英语第一的总是她或者他?!

    39、你问我英语听什么好?我的回答是:小学随便听听,不要太有目的性,培养兴趣为主;初中听课文,高中听历年高考题。

    40、还是有人想和我聊聊兴趣。小学的时候,强烈还是不要太压迫孩子了,真的。著名的“起跑线”理论不知道扼杀了多少美好的童年,童年刚至心先老,长使英雄泪满襟啊……在我大学同学中,不乏从小家境很好的同学,我看到的真相是:凡是小时候的家人强迫学(钢琴、小提琴、六弦琴等等各种琴)的几乎没有坚持下去,把其当成事业的。而他们回忆起来的时候,只剩下一段灰暗压迫的岁月,这就是艺术的熏陶?!真的有这种必要么?

    41、初中强烈要听课文啊!!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要知道,中考是必须保证很高的及格率的!!所以,很多中考试卷的真题都是来自课文原句的改写或者同一题材的改写,主要考固定搭配、语法(主要是从句)、一词多义、习惯表达,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如果哪一次出卷老师出的都是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这先生必火无疑,他没法向全市人民交代。。。。。

    42、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啊。记得那时我把自己的早饭钱全部奉献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电池厂事业,每晚都听课文,以致最后课文每篇都能背上,后来你知道了,不自吹自擂了……

    43、我按照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勒令我的学生背课文,真的要求严格啊,一开始他说自己很痛苦,各种尥蹶子,我还是能HOLD住他的,他初三的课文现在背的滚瓜烂熟。教了不到一年,现在已经稳定在115+,毫无压力(过几天他就参加中考了,我在重庆教的最后一个学生娃,祝他好运!)。

    44、其实中考英语拿高分真的很简单:如果哪位参加中考的同学,能把初二上学期到初三下学期的所有英语课文背的滚瓜烂熟,也每天都在听英语,正常发挥的状况下中考竟然没有考到110+,我绝对要振臂一呼,号召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去教育局与英语出卷老师当面交涉。不肖生立此贴为据。

    45、高中其实和初中区别很大的,因为即使在大学如此扩招的今天,重点大学录取率依然不足百分之十。初高中最大的差距是:初中只要能把课本看明白就能考得不错,高中即使把书本看烂可能也只是及格分。。。。

    46、高中切记要多听听高考历年真题,太重要了,能背诵更好。高考很坑爹的,真的,选拔性考试压力太大。,我高三后期看到每一个选择题我都能说出这是哪一年哪一个省份的。高中想考名牌大学的(全国前二十是名牌。全国前五十是重点。全国前一百是知名),一定要认真研究高考真题,你会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江苏高考每年出题目的几乎都是那帮名师们,能没规律吗?!?!但是不要到了大学才后知后觉。很神奇的,你信不信?!

    47、该说数学了,数学真的是个大问题。做家教时我宁愿那个孩子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政治生物历史乃至音乐体育美术都不好但是唯独数学好,也不希望孩子数学很不好其它都好的。因为,经验表明,数学的提高似乎我要花更多的功夫,尤其是把数学提高到一个稳定发挥的水平,实非一日之功。

    48、小学数学没啥说的,家长多管管吧,我甚至认为小学生根本没必要找家教找辅导班。我以前开家教班,从来不招小学生,也没教过小学生家教。不想扯淡,误人子弟,参见第1条。

    49、那些总是忙着做生意、忙事业不顾小孩子的家长们,总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玩坦克战,自己在外面杀敌,老家即将被人轰了还蒙在鼓里,继续开心的驰骋疆场。不知道他们奋斗是为的啥?!近年来留守儿童屡次出现各种端倪,我只能说,社会有时候真无奈。

    50、如果硬是要我给一个小学数学的建议的话:学学奥数吧,对于开拓思维确实会起到作用。没有坏处的,而且要是一不留神,发现了自己孩子原来是个难得一见的数学神童,直接保送大学自不在话下,要是给国家争光了,岂不是举家幸甚、万民幸甚。。。。

    51、初中几何基本上可以作为中国教育的缩影,玩文字游戏和脑经急转弯更多余实用性。我这学期还有过一次,做一道初三几何证明题没做出来的(好没面子啊),那个题目是圆和相似性的结合,不容易想到辅助线的做法。属于脑经急转弯一类的,奇技淫巧,不足道也。

    52、高中是不学几何(空间几何除外)的,不会遇到初中那种坑爹的数学证明题,方法性和方向性比初中突出很多,不会让你因为没想到辅助线的做法,就被判0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YCTV,感谢JSTV,将来还有可能感谢CCTV,对寒窗苦读苦求功名的学子们厚爱与仁慈!!

    53、即使那种坑爹型证明题也只有五分(一般是试卷倒数第三题的第二小问)。初中没啥特别难的,二次函数基本算最难得了吧,二次函数屡次被选作中考的压轴题,很锻炼思维,这个一定要多练。尤其是想考名牌高中正取生的同学们。。。。。。、、、

    54、语文这是个尴尬的学科,尤其是上了中学。先插播一段坊间流传的一则轶事:话说北京某年中考选用了巴金先生的一篇文章作为现代文阅读材料,有好事者就把这篇现代文阅读让巴金先生做(巴金先生05年去世,缅怀一下),最后这篇现代文阅读满分二十分的情况下,巴金只得了七分,最难理解的是,有一个题目问“此处作者这样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巴金作为文章的作者,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竟然相去甚远,被判不得分。。。。。

    55、语文基本只要把字写好了,基础知识(拼音、名句、成语、病句)掌握了,就成功一大半了。语文的改卷主观性很大,不要花太多时间,这个意义不大,实践表明这个科目只要认真发挥不怎么拉分的。

    56、我在担心上面一段话,会不会引起语文老师们集体对我口诛笔伐。我在让大家忽视语文的学习?!我们可能不会要求早餐店的师傅给你做个周长为十六内切角为八十度的正七边形黄桥饼,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达到和外国人交流无碍的境界(要那些学英语翻译专业的干啥?!),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写汉字,说汉语。其实,语文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一个文采斐然、出口成章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要怪的是这种工业化大生产的、急于求成的教育体制。

    57、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要读一些。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翻新的世界,中国古典文学让人陶冶情操,心清气静。我发现理科学习特别好的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我觉得两者不无关系。

    58、如果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我弱弱的建议让孩子学一些中国风的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要一窝蜂的学钢琴、小提琴、舞蹈,学学书法、戏剧、国画吧。尤其建议写书法,学习学的心气浮躁,写上一段名人字帖会让人清静,我一直热衷于临摹赵孟頫,但是仍不得要领惭愧惭愧,淮剧也能唱上《谈寒窑》《珍珠塔》《买油条》那么经典的几段,艺术细菌作祟啊。

    59、我从来都不觉得初中的物理、化学属于理科的范围,尤其是初中化学。因为题型之固定、题材之简单、思维方式之单一、计算之粗略让人不忍心把他们归类到理科的范围。

    60、如果哪位孩子初三化学没学好,和英语一样,基本就是一个字:懒。

    61、读书从来就是一件很单纯的一个人的事情,和你的家境、出身、人品、父母关系不大。我上了大学,慢慢接触社会,我常想如果所有事情都能像高考那么单纯简单就好了。

    62、读书真的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这一段是给家境不好的孩子看的,衣食无忧的孩子们可以绕过去,直接下一条。从初中到大学,我在班上一直家境是最差的,母亲早逝,父亲在外地打杂工。我是爷爷奶奶把我培养大的,和他们打电话他们常常戏言,我就像他们的小儿子一样。我大学学费自己贷的国家助学贷款,我这人重脸面,从不接受助学金或者开口向同学借钱,大一最辛苦的时候一天只吃两个馒头就白开水(现在想来真的好傻啊!!!)。后来可能家教做的还算用心细致有效果吧,酬劳都给的不低,“出场费”也水涨船高。加上每年的国家奖学金(八千大洋),生活费自己足够花,有时还会给家里寄一点。现在我有幸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攻读硕博连读,我想可能我以后再也不用为没钱读书而担忧了,但我很感谢这段日子,以及那些曾经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的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和我以前的同学相比,虽然现在我没房没车没家庭,但是我真的很知足。我喜欢单纯的读书学习写字,我把自己的兴趣当作自己的事业,夫复何求?!
    而这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努力奋斗起来的,我已经没啥遗憾了。任何时候对明天都要充满美好的希望,乐观点,豁达点。天下寒门学子勉乎哉!!

    63、英语听什么,这个是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这个第二篇里面已经阐述了:小学随意听什么、初中听教材课文、高中听历年高考题。

    64、不要让孩子太早接触网络,这个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65、有人发消息问我“我孩子严重偏科,其他科目能考130几,但是英语只能考50几,马上中考了,怎样让他中考成绩不偏科呢?!”我开玩笑的回答道:“让他其他科目都考50几就可以不偏科了啊”。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早点关注,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把偏科扼杀在摇篮之中。

    66、我敢说:如果您的孩子能够每天做个学习计划,每天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睡觉前逐一打勾,他的学习效率会快两倍,也会更加喜欢学习。你信不信?!

    67、实践表明,调皮自负的孩子比沉默自卑的孩子要更好带些,成绩提高的更快。

    68、关于报考志愿:除非家庭经济情况已经到达财团的境界、或者关系已经强硬到出路已经内定了、或者对某一门专业抱着非此专业不读大学的决心,我不是很建议男生读文学、英语、哲学、政治、环境、生物工程等“形而上”的专业。

    69、我不否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更不否认在社会分配如此不公、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男生入错行,怎么能说是悲剧呢?!那简直是惨剧啊!我在的本科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大学,这几乎是所有毕业生的共识。

    70、大型考试比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那种感觉和平时考试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承认临场发挥的重要性,你平时一定要刻意训练这一点。怎么样算是训练合格了呢?!平时就是中考,中考就像平时。

    71、粗心只是你做的还不够,熟练程度还没达到!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粗心,我也不觉得世界上有粗心这回事。“粗心”二字,不知道多少次被当做借口掩盖了事实的真相,害死了多少英雄好汉。你以为你会做了,其实你还没有那么熟练很容易“粗心”,这在大型考试里面会害死人的!!!

    72、我和我学生的对话:学生说“老师,我本来可以考140+的,因为粗心最后只考了120+”我问“1加1等于几?”他回答道“等于2。”我说:“题目只有会做和不会做两种,不得分就是不会,这个在大型考试里面从来都是这样。为什么你1加1等于2没有粗心?!所以你要做的是把你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点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境界,这些题目对于你来说都是1加1等于2的问题你就无敌了,把这些错题认真的誊写到错题本上,这个就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话说这孩子后来数学考试只要会的就是对的,再也没有因为“粗心”丢过分。

    73、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你的错题本总是那么几张纸就没有再订正了吧?“哎呀,这个题目其实我是会做的,只是粗心了,计算出了点问题,下次注意就行了。没必要誊写到错题本上吧”。那我只能起到文殊菩萨保佑你中考高考不粗心吧!

    74、坊间似乎总是把考试临场发挥的作用扩大化,常见的夸张版本就有:“额,那个细小的额,本来能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肚子泄头昏,最后没考上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厨师培训职业学校学厨师了”。“额,我宝宝一个同学咯,本身成绩不如我家宝宝的,高考我家宝宝没发挥好。最后他考上了南京大学,我家宝宝考了南京职业大学了”。

    75、经济学里面有个理论叫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具体例子就是一盒火柴再怎么涨价,也不可能比一辆汽车贵,因为固有劳动时间不一样。这个可以用来说明这个大型考试发挥的问题。我读书读到现在,没看到过黑的发亮的马或者白的刺眼的马,小黑马或者小白马很常见。

    76、高考、中考实际上是对你学习、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不光考察学习,我想这也是高考中考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吧。

    77、那些抱怨自己因为考试当天过度紧张、腹泻、失眠、头疼、失恋、遭人暗算等总总原因没发挥好而与理想学校擦肩而过的同学,如果有这种认识,是不是那些念兹在兹的纠结和遗憾释怀了很多?!

    78、中考、高考几乎是我所有已知的国内考试中最公正公平的了,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我看到很多农村的、家境一般的孩子也跟着叫嚣取消高考,改变现行人才选拔方式的时候,我,表示不能理解。

    79、我有点后悔在以前过度强调英语多听,实际上除了多听以外还有一个大问题:词汇量。不背单词只听英语的人想学好英语,我不大相信有这种可能。

    80、我敢说,高中英语得词汇量者,得天下。我曾经把一个暑假的时间背完了一本星火英语单词册,我高考的时候,一份高考英语试卷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与看中文别无二致。我都是这么要求我高三学生背诵课外常用单词,起码要达到大学四级单词水平,效果很好,一劳永逸,发挥稳定,高三后期英语根本不用操心。每一个高中生都被要求去背课本单词,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你知道为什么只背课本单词HOLD不住高考了吧?!

    81、一份模拟考试卷子,假如你考了一百四十分,你是不是很开心?!我不觉得,因为实际上你花了两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听老师改卷、评奖,而实际上对你学习进步有意义的只是那个丢掉的十分,知道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么?!

    82、改写一位伟人的名句。‘错题本的步伐应该再迈大一点“,你觉得只有数学有必要订正错题?!

    83、在错题本订正错题的时候,请用不同颜色的笔,注明题目当时为什么写错了,以及心得体会,不要干巴巴的只是错题而已。

    84、学自然科学的都知道,哲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本源,数学思想方法其实属于哲学方法论的范畴。我们国家的中等教育很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与提炼,却经常考察一些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这个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化归与转化这四种方法,高三我会专门讲一个学期,初中我会讲半个学期。说实话,效果好的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就是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突然开窍了。

    85、是不是经常有一些题目(比如大型考试的压轴题),会出现没有思路,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情况?如果基础过关的情况下,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到位,就是常说的“不开窍”。

    86、我如果是数学教师,我一定不按教学计划讲课,我会专门讲一个月的思想方法,磨刀不误砍材工,真的太有用了。

    87、对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后,学生能够高屋建瓴的角度看题目,几何和代数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有的时候看到一些题目,就有思想方法像虫子一样在脑子里蠢蠢欲动,比如看到数列我就想到用函数的方法去解答,看到一个函数解析式,我就试图做出它的图像,数形结合看看它的性质。大有裨益啊!

    88、小学五六年级其实挺重要的,承上启下,尤其是一些数学应用题,考验你的抽象思维,而智商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抽象思维。

    89、字一定要写好啊!从小就要写好,这个也是一劳永逸。我所在的大学,每年都被选作高考中考的阅卷点,同样的卷子,卷面整洁与否判分也迥然不同,这是我有幸进高考阅卷现场后观察得出的结论。

    90、奋斗永远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的意思是没有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任何一场考试可以作为学业的一个节点,如果你觉得过完了中考或者过完了高考我就轻松了,那你真的需要再去成熟一下。路遥《平凡的世界》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把辛勤的耕作当作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依然心平气和的继续耕种。

    91、话说我高中那些发挥不好的同学,研究生都考的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名校。所以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没“一考定终生”那么离谱。

    92、学途漫漫,考试多如牛毛,发挥或好或坏,或喜或悲也很常见。即使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也要好好考虑坚持的价值。
  • dingding727

    2015-1-4 16:30:34 使用道具

    是不是这篇文章?
  • michaelsu

    2015-1-4 17:27:19 使用道具

    好长啊,居然看完了。
  • alicelt

    楼主 2015-1-5 09:23:56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上的,这篇也很好,但不是我想找的那一篇,那一篇还推荐了梁思成等名人传记之类
  • 不爱学习

    2015-1-5 10:38:01 使用道具

    那篇长篇大论看的头晕啊,但我感觉他里面有很多内容只是针对他自己,不是广泛适用啊,每个人的理解能力,学习方法,生活习惯,性格各有不同,他的方式也起不到什么指引方向的大作用啊,还是慎重仿效吧。
  • happy4178

    2015-1-5 11:03:24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alicelt

    楼主 2015-1-5 13:18:05 使用道具

    happy4178 发表于 2015-1-5 11:03
    是不是一个女的考上清华的建筑系,玩着考上清华的,还曾休学,在家看了好多的人物传记

    好象是的啊,有吗
  • 简单爱

    2015-1-5 13:44:2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简单爱 于 2015-1-5 13:47 编辑

    http://www.ebama.net/thread-230019-1-1.html李路珂:一路“乱”读到清华
  • Lizzyli20150101

    2015-1-5 14:19:39 使用道具

    我要收藏下来好好拜读
  • 紫桐

    2015-1-6 08:59:53 使用道具

    去学习学习
  • 八月牛顿顿

    2015-1-6 21:55:27 使用道具

    很好很好很好!!!!!!!!!!!!!
  • redsky69

    2015-1-7 17:17:28 使用道具

                                    (转载)语文148分是这样炼成的——2013年北京高考状元孙婧妍
    【[编者按]
    2013年高考业已落下帷幕,好梦成真的学子们又踏上新的学习旅程。在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中,有一位同学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她就是以148分的优异成绩取得北京地区高考语文学科第一名的原北京十一学校的孙婧妍。这位现就读于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功力能够在母语国家级大考中获得接近满分的成绩?她的这种功力是如何炼成的?以这样优异的成绩,她没有选择经济、金融、法律等时髦、热门的专业,却偏偏跑去学中文,她对母语学习有着怎样的情愫甚至情结?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带着种种好奇,我们特邀孙婧妍同学撰文谈谈自己的语文学习之路,以飨后学。
    必须声明的是,我们无意于炒作状元,只有意于探索母语教学的别样风景和文化意义。
       一、开篇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这种观念,我感到难过且可惜,因为我热爱语言、热爱文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注意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而不是戴着功利眼镜去审视它。“花同样的时间去练习的话,语基和作文提高不了几分,但数学我可以多做出一道题”,这样功利的想法扼杀了多少发现语文之美的机会,也因而使世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国学、语言、文学大师,我不愿、不敢去想。
      当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那么,我认为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说了很多话,还没有说到我理解中的素养。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二、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在选择了正确的书后,阅读方法就成为了素养的又一标志。再好的书如果只是利用挤公交的时间哗啦啦翻过去,那么从这本书中汲取的养分必然将会微少得近乎无。至少就我的阅读体验来看,一本好书至少值得阅读两到三遍:第一遍略读以满足自己的阅读兴趣并了解书的内容与结构,第二遍精读以摘抄、把握整本书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铺垫与伏笔,如果还能再读一遍,我就会抽时间写一些类似专题研究的心得,比如对整本书思想的一个探讨,或者对书中某种表达的质疑。我认为,只有当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品味、去研究、去思考甚至去质疑书本时,它于你才算得上有意义。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与填鸭般在假日里一天读十本书相比,培养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无疑更为重要。读书的目的不在快、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我从在小学学会选择正确的书开始,阅读的动作在十年里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读名着、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读时事。如果没有纸质书就用电脑、手机,每天短则二十分钟,长则十余个小时。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为什么说读书能够培养语感呢?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之中的字词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学英文我们讲究读原著,是同样的道理。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显性的益处。


      三、关于写作
      说完阅读,接下来必然是写作。阅读与写作简直是玻璃的两面,无论你看着哪一面,都意味着你也正在凝视另一面。我喜欢写作也擅长写作,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这个版块我都很有得写。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比方说,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
      在模仿这些的个性鲜明的作家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我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这得归功于我的癖好,那就是写了点什么就想给人看。以前看过我写的东西,大家看完后会说“这次是模仿XX的吧”,后来,他们的评价逐渐转向了文字本身,直到某天我惊觉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对我说过我是在模仿某某作家。最后,一本文集里如果有我的作品,大家会说“一看就是孙婧妍写的”;我的作文混在一堆作文中装订起来,老师会知道那是我(这个也有可能是字太乱才认出来的);我在网上发些文章,评论里会有很多说我写的东西有风格。
      到这时我就知道,这是我写作的第二个阶段了,我在从模仿走向创作。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就像做饭、洗衣服、开车一样。我现在写文章很少构思或查证,笔到文来,半小时之内在电脑上完成千来字的短文对今天的我来说根本不叫事。但这背后呢,是我从初中起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初一是每天当作业似的逼出三五百字,到后来越来越喜欢,课间也写、午休也写、回宿舍也写、上课都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写,每天能写一两千字,假期还能翻好几倍。这些练笔大多没有特定内容,写完了我也不回看,大部分都直接进了垃圾桶,就是为了保持一个手感。越来越多的人找我写东西,给网站啊、给学生办的杂志啊、给校刊啊,我很少拒绝,因为反正写什么我都喜欢。
      春蕾杯一等奖?高考满分作文?登报登刊?都是这么一点点练出来的。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我不会写那种标准的议论文,但高考作文写议论文会比较稳妥,怎么办?我分析自己写东西的习惯,我不擅长说理,结构不够简明,但我的文笔好,同时有着丰富的阅读积累。最后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文言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文体里没有这两个分类,我是自己创造了这两个词。这两类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文功底去掩盖我理性思维的不足。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高考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四、关于老师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从小学起读中文、当作家的理想就没变过。现在我拿着读经管的高考分数到清华读中文,是为这里曾有我崇拜的作家与国学大师,是为我的理想。而我这么多年能坚持着这样的理想没有放弃,我要感谢我在十一学校就读的六年中教过我的四位语文老师。遇到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喜欢语文的学生的幸运,而从头到尾都由这些老师教导,我只能说,我没法再奢望更大的福气。
      这些老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重视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仅仅是分数。
      小学毕竟已经太遥远,要说我在语文上的启蒙老师,当属我初中时教我的王丽老师。我是怎么养成练笔的习惯的呢?就是始于王老师“每天随便写三百字”的作业。那时的我有着一切那个年龄自诩热爱文学的小屁孩的缺点:目中无人、尖锐刻薄、孤芳自赏,喜欢无病呻吟地感伤。前几天我收拾屋子时找出了那时的随笔本,我看着里面一个个的“忧伤”、一句句的“我突然觉得我和同龄的孩子好遥远”,我都想掐死我自己。但王老师没有,她不但没有“掐死”我,还每次都认认真真地给我经常超出规定长度好几倍的随笔划线、写评语,她也会反对我的观点,有时还和我辩论。她是真的把我当成一个试图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在我的随笔本上与我交流。
      王老师说,我是有写作天赋的学生。她能够透过我那些乱七八糟的悲秋伤春,看到我在写作上的可能性,她对我的这种了解与信任让我最为感激。同样,王老师也看出了我在语文课上的心不在焉,于是她允许我离开教室,去到阅览室去读《史记》、读各种我能找到的名著。王老师是第一个让我明白什么叫语文素养的老师,我作为她的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不听课,有时还考不好,但她对我的信心是从始至终的。
      在四年制高一时,教我的老师换成了姚源源老师。那时我正处在一个彷徨的时期,刚开学我的成绩不像初中时那么拔尖了,因为我的数学和物理太过一塌糊涂。我怀疑自己,甚至开始不信任自己一贯擅长的语文和英语学科,我在每天写给自己的随笔中写了大量语气强烈的自我批评与质疑。
      那时留做作业的作文里,可能有逃避现实的潜意识因素吧,我写了很多虚构的小说和相当意识流的抽象文章,我能感受到最开始姚老师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的作文。但她没有否定我的写法、勒令我去写所谓正常的作文,姚老师是从自己身上‘下手’的。她把我写的东西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拿着我的作文本来问我。她愿意倾下身来听她的学生的想法,她愿意去弄明白我是想表达什么、我的手法是什么,她有着绝对的耐心与兴趣。
      慢慢地我和姚老师之间有了一种默契,不用我解释她也能一眼看清我的写法,她在我的作文本上画了无数的笑脸、让我把几乎每篇作文的电子版发到她的邮箱。她拿我的作文给全班同学讲解,把她当时不能理解我的地方讲给此时同样不理解的同学听,然后大家才会觉得,孙婧妍真的写了一篇好东西。姚老师也允许我走出课堂,去看我喜欢的书籍。是姚老师帮我保持住了我对语文这个学科和自己写作能力的信心,那也是当时那个环境下令我没有被压垮、慢慢恢复到以前的优秀的原因。她让我相信我依然有着足以令我自己走向优秀的才华。
      升入高中,雷其坤老师开始教我语文。雷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老师,他出版的作文书和他为学生撰写的册子是我们高中三年的作文教材。雷老师从一开始便非常看好我的语文能力,在他的课上我的成绩一直优秀,我的许多作文都被当成范文在班里读。我一直以来都不能说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学生,表现之一就是我总是不听讲,尤其是语文课,这可能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们唯一“教坏”我的地方。语文课上很多次我都是自己拿张纸写随笔,或者从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明目张胆地看书,雷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只能说对不起老师、我连问题都不知道。这时雷老师看到我在看书,他就很宽容地一笑,让我坐下了。他没有在这件事上批评我一句、找我谈过一次话,在之后的课上我发现他就很默许我自己找事情干了,只要我做的事和语文有关,他绝对不会干涉我。
      一般来讲,我是特别不喜欢找老师问问题的,因为我觉得那都是自己的事情。但雷老师是一位我很愿意和他聊天的老师,我会主动拿着我的作文去问他,让他帮我看看还有哪里可以改进,这在我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雷老师本身就很会写作也很会讲作文,他有那个底蕴,也有着敏锐到足以在很短时间里看出我的问题的目光。雷老师教会了我怎样改作文,他让我明白不管我自认为自己多么有天赋,优秀没有一蹴而就。
      雷老师让我对作文的修改,无形中为高二开始教我的南红英老师的出场做了铺垫,因为这位看上去极其和蔼、训起人来却异常不留情面的南老师,对我作文的批判简直如狂风骤雨。她对我作文的评语包括“乱七八糟”、“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只有年轻老师才能一气读完你这段,否则一定喘不过气”——然而她却是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南老师告诉我我的文章堆砌太多了,我看了很多书,这帮了我却也害了我,导致我什么事情都想引进作文。我是个没有任何脾气的人,但只有在语文这一科上,我倔得简直无法理喻。我那时总是试图和南老师理论,给她讲我的语言、我文章的内在逻辑有多漂亮。南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能把我讲明白,上考场你能一个个去给判卷老师讲明白吗?
      是南老师让我明白了考场作文和我平时写的随笔不同,明白了为什么平时我的作文总是“叫好不叫分”——虽然很多人说写得很厉害,但是总拿不到令人满意的分数。我在南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摧毁自己原有的写作方式。推翻一个模式再重新建立是痛苦的,而这样痛苦的过程我持续了一个多学期。直到后来,我写的作文无论在学校里判卷还是拿去区里判卷都是无可争议的高分,我记得那天南老师在课上说,现在孙婧妍写东西是出来了。那时她语气中的欣慰,我深深感动。其实我又怎么不知道,她这样帮我纠正我的写作方式,劳心劳力的不只是我一个,我的每一篇作文她都要看,看了还要想,想了还要改,改了,还要和我谈。
      同时,南老师也是一个因为课堂风格被我们学生评价为“天马行空”的老师。对于我这个中学六年没认真听过几节课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很难的,而南老师的太多课都能做到这一点。她毫不吝惜本可以让我们做题、读教材的课堂时间,常常几节课几节课地连续让我们面红耳赤地互相争论一个作文题目,或者给我们讲一些很能提高素养但和考试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我印象中她上课常常是这样:原本在讲课本或五三,突然被其中的某个词或者某个作家所触发,开始天马行空地发挥,最后往往令我们在譬如“道家与儒家”、“社会的异化”等等内容中听得如痴如醉。
      南老师鼓励我们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在她带我的两年里我写的论文或者专题包括加缪与未知结构、中国文人的山水隐喻、论男性作家笔下男本位思想的集体无意识、从嵇康透视一个时代……等等。我相信这些内容中的任何一项,都绝对不会在高考中出现,也不会成为我的加分项目。然而我对语文的兴趣,还有我钻研问题的习惯,都得益于在我高二高三这两年的这些研究。南老师是一个渊博并且有着相当见地的老师——在她开始带我们班的时,很多人都觉得照这么学两年高考很堪忧,因为她讲的东西和正常的应试语文教育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我们在这两年间一直名列前茅的语文平均分和我们班的高考结果证明,无论是作为语文老师还是班主任,南老师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
      六年来,语文一直是我最强的科目,对它我有绝对的兴趣和绝对的优势。我相信,这首先是这几位老师在过去的六年中坚持了对我的培养方向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的教导,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我可能只会是一个“平均分学生”,语文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热爱、我的专长。


      我觉得这四位老师对我的培养,或许很能给其他老师以启示。作为一个学生我当然没有批评任何老师的权利,然而却无疑有着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建议的立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现在令学生变成刷题机器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语文是这样一个东西,你抱着应试的目的去学习它,你的分数不一定会有多好;然而如果你忘掉分数去享受这个学科、享受语言与文学本身,积累了这个学科的素养,那么最后,高分必然会自己找上你。我想这是有原因的——和分数相比,素养是更高层次的东西。没有理由说一个掌握了高级技能的学生回过身去做相对而言低级的卷子时,他的分数会不好。
      如果我的分数能够让足够多的老师看到我在上文提到的那四位老师的教育模式,并且开始试着运用这种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素养的教学方法,那么我敢说,这将是这个分数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五、关于具体题目
      在具体的试卷题目上,我反而是没有太多好说的了。因为一方面我认为方法是很个人的东西,我把我所有的做题习惯告诉另外一个人,他去照着做也不会变成第二个孙婧妍,也许他会发挥的比原本还不好;而另一方面是我认为任何东西只要有了套路就会僵化,如果今天我在这里说多了我认为怎样怎样答题好,那么反而会限制住一些更好思路的出现。所以我不打算多说。
      我只是想谈谈我们该透过试卷上的文字看到什么,我拿试卷中分值最大拿分也最难的阅读部分举例。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这种东西,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长短、何种文体,归根结底完全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在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写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和他在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他的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无论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划线句赏析还是含义理解,都属于对于“物”的发问,而我们要做的事则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随便编一个例子: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开头那段环境描写简单却很经典,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环境描写它的作用。
      遇到这种题我一般不会去想五三教的那些东西,如果我们一看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就去在记忆中找辅导书上列出的一二三四五,能拿到平均分,但一定会丢落要点;而平均分是没法令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
      这时我们带着“含道映物”这几个字去看鲁迅的“道”。他写环境也好、华老栓等人物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歌颂为革命牺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当时的反动派,同时用他的笔去揭露封建环境下人们的愚昧无知与贪婪残忍。当你明确了他的写作目的后,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时代大背景、揭露反动派嘴脸、突出群众的愚昧与麻木、为后文做铺垫、蕴含对革命的希望。
      所有的阅读题都是这样的思路,而语文试卷上的绝大多数题目,它们的解答思路和这种阅读题并无两样。只要明白了出题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据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答题,可以有经验,但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对于不同的试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战战兢兢地计算着自己能得到的分数,那么你就太被动了,“标准答案”几个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觉得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跳过从答案分析题目的被动阶段,转而从题目本身出发来寻找答案。只要仔细去寻找,就一定可以从题目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出题人想要的东西,给他那个东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试卷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要求。所以,解答试卷时应该尽可能地体现能力,通过答案去和出题人、判卷人交流,让他们知道你明白他们的“道”,也就是说他们要考察的是什么。对于一份这样的卷子,你要相信,没有一位判卷老师会不给你好分数。


      六、结尾
      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对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
      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义因素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拼音、读出几个词语,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这些,我因此感激他们。
      我的父母,他们是最早让我明白中文的内核是什么的人。我的父母通过一个个童话、一篇篇传奇、一段段故事,通过他们戏剧性的朗读声和投入的富有张力的表情告诉我,在那些冷漠的方块字背后,在那些繁复的语法规则背后,在那些千变万化的读音背后,那些文字传达出的精神,那些讲述的声音蕴含的感情,才是中文真正的所在。
      儿时的学习过程,对我来说已经太过模糊,在幼儿园和小学学习的拼音规则、笔画顺序等等,我几乎全都不记得了。然而,我仍然有着绝不会褪色的记忆——我永远会记得我和母亲一起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重新写了一个幸福的结局,永远会记得父亲为我完成了小学所有抄写词语的作业、让我在他抄写时去读我想读的书,永远会记得我第一次为书中的悲惨泪流满面、第一次为书中的欢乐欣喜若狂……我绝不会忘了这些。
      语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什么?为了在考试中拿好看的分数?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语言能力认定证书?为了自豪地告诉别人这个字我认得?
      如果对于上面的问题一个人的答案是“是”,那么,他已经忘记了语言这种东西产生的初衷。
      语言,是为了表达,是为了表达精神,是为了为这个世界表达爱、表达美、表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词语有多么精准,而是由于它其中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
      有很多成功的作家,他们出道时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绝不比现在的中学生要高,让他们去做我们的考卷,他们不会有比大部分普通高考生更能看的分数。但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语言大师、文学巨匠?是因为他们能够抓住语言的内核,他们知道该如何运用语言去表达,也知道应当用语言表达些什么。
      只要能运用语言去传递你想要送给这个世界的东西,那么,你在这门语言上的学习就是成功的。
      诚然,我有个很不错的语文分数,然而这确实是有很大运气成分在里面的。我的语基很薄弱,高中时我是班里有名的白字先生。如果换一套题,我可能会连着错前三道选择,就像我在之前的考试中有过的那样。
      但是,我从未因为我在任何一次考试中的分数而怀疑自己在语文这门学科、在中文这门语言上的能力,我最自豪的绝不是我是2013年北京市的语文状元,而是我能够如我所愿地运用文字。

    我常写错别字,我搞不清字音,我乱用成语,我写作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简直毫无章法。然而,我说的话,大家认为有道理;我写的东西,能够感动读者;我通过文字传达出的思想,可以影响一批又一批人。这才是学习语文真正带给我的、令我感激的礼物。

    这才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语文。
  • maryanne

    2015-1-8 10:42:13 使用道具

    redsky69 发表于 2015-1-7 17:17
    (转载)语文148分是这样炼成的——2013年北京高考状元孙婧妍
    【[编者按]
    ...

    这篇我之前看过,写的确实很不错
  • 宋喵喵

    2015-1-8 17:13:56 使用道具

    感觉学霸碰到的老师也很重要.......
  • 我是小丸子

    2015-1-15 09:40:29 使用道具

    都是高人的精华帖啊,好好学习。
  • 晰晰妈妈

    2015-1-15 09:46:55 使用道具

    学习,学习,先收藏,慢慢看
  • dream2006

    2015-1-16 16:38:40 使用道具

    看过好几遍了,148分。不可思议
  • lihemin2006

    2015-4-2 12:39:07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
  • 玉米粒粒

    2015-4-2 12:45:09 使用道具

    就喜欢看学霸的经历,另外楼主要找的是不是上面那篇啊,我强迫症发作了,必须看到最后的结果
  • alicelt

    楼主 2015-4-2 12:55:20 使用道具

    玉米粒粒 发表于 2015-4-2 12:45
    就喜欢看学霸的经历,另外楼主要找的是不是上面那篇啊,我强迫症发作了,必须看到最后的结果

    http://www.ebama.net/thread-230019-1-1.html我要找的是这一篇
  • 汤礼诚妈妈

    2015-4-2 13:23:34 使用道具

    帮顶,我似乎没看过这个帖子。
  • 家在西山

    2015-4-2 13:53:34 使用道具

    多谢分享!!!
  • YUSONG

    2015-4-7 09:42:28 使用道具

    学习了就是多读书,精读书
  • uikylly

    2015-4-7 11:31:38 使用道具

    收藏,好好学习!
  • 头大的包子

    2015-4-7 13:15:42 使用道具

    我先留名·,举得很多看起来简单,但是坚持下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