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昨天告诉我,幼儿园的同学里有几个孩子上电视了,问妈妈,为什么她没有去?再次仔细询问宝宝,原来能去的孩子都是所谓的“优等生”。
这几个孩子我见过,至少在我心目中我是这样对他们定义的:其中一个女孩子在我以前帖子里描述过,情商非常高,情绪稳定乖巧讨人喜爱,很会和人唠长短,看见父母和陌生人寒暄,马上就能扑上去热情地阿姨长阿姨短;另外一个孩男子在家长自行举办的图书会中表现不凡,在小朋友轮番讲故事环节,语惊四座,语言能力在同龄孩子里非常非常好,可以不打蹦地描述一个长故事至少五分钟以上,其他孩子比如我宝宝是天马行空胡说八道的描述,或者是有些孩子害羞什么也说不出来,还有“优等生”们的共性就是小小年纪都长得非常漂亮可爱。比起我家的丑小鸭,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安慰宝宝说,因为他们平日的表现好,不会遇事就大哭,懂得和老师的沟通互动,所以你也要好好表现才有机会上电视,宝宝若有所思,似乎还带点小惆怅,没想到我一直担心的事情已经在她这里悄悄的萌芽,宝宝投入幼儿园这个小小社会,在和同龄人的较量中已显现出得失的心态,以前从不知道要表现好这个概念,现在也许通过种种事件会让她加速成长,知道怎么更好的适应社会。
但对于宝贝的失落感,我其实挺替她难过的,还是不知道怎么能更好的教育她正确对待竞争、得失、荣辱这样的人类社会的大话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