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家孩子小学六年级,为了鼓励懒儿子,也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近来进场随手写写生活中的琐事
一 读《林海雪原》
家里有三张本月25日过期的电影票,而孩子们27日考试,25日前看电影,这周最佳。听说徐克的《林海雪原》被现代科技拍得像007大片,本想这周日带着孩子们去看电影,但孩子外婆坚决反对,还说我家孩子她做不了主,但侄子不能去,他父母也不会同意,因为临近考试,卷子,课外练习很多都没有做。我已经对孩子们说,若这两天学习作业认真,带他们去看电影,并在看电影前到“包天下”吃一顿,我家孩子对《林海雪原》完全没有概念,激励作用不大,倒是对那顿即将到来的功夫鸡腿饭感兴趣(难怪他瘦不下来),弟弟家孩子表示想看,但他是对啥都感兴趣的孩子,比如报课外班,我家孩子开始总是排斥,他是啥班一听都愿意去的孩子。
似乎这两天作业功课也没见他们比平时认真多少,仍然疲疲沓沓。 纠结中,愧疚中。好,我先找曲波的原著看吧,以前没有看过《林海雪原》书,但知道它是曾影响了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的书和影视作品,而且是“首席语文教师告诉你:学习语文的秘诀”中推荐的初一读书。我是比较听话的家长,觉得首席语文教师讲的很有道理,所以那上面推荐的书都打算看看,但孩子没有时间,就我先替他看吧 。还是做成人好,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全书看了过半,还是想带着孩子去看电影,理由如下:
一、书写得不错,语言生动,情节扣人心弦,看到书中对少剑波的形象塑造,我眼前立刻浮现了《集结号》中邓超扮演的年轻帅气,指挥果断的青年军官,感觉少剑波就应该是这个形象吧,这是电影带来的视觉效果。所以很想看以现在的科技手段拍摄的电影是如何把书中的情节人物表现出来的。
二、希望孩子去看原著,体会到文字的美,但目前没有时间 ,而且本书带有时代特点,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书中第一章“血债”里的土匪简就是南京大屠杀中的日本人,书里的坏人坏到极致,好人则非常完美。以现在小孩的生活经历,无法理解。但等孩子到了中学,理解力好点,能吸引他的东西多,估计若不强求,依然还是不会主动去看。
三、孩子眼睛不好,平时看书作业用眼多,所以反对他接触电脑,电视。既然是经典作品,语文老师推荐,还是了解一点好,哪怕只知道故事情节和人物,看了套宁波的中考试卷,里面有考《草房子》《简爱》等的内容的题目,涉及故事情节人物。
四、以后虽然电脑上能在线看,但电脑更伤眼,据说电影屏幕是光线投影上去的,对眼睛伤害小点,这点不知道对否,但也是看电影的借口之一。
四、那三张电影票浪费了可惜,而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送人又觉得有既然是你家嫌浪费时间伤害眼睛不看的,为何要送人。
昨天的户外活动绝对失算..........
昨中午准备下班时,我在电梯里往远处看,发现太阳当头挂,但稍远一点的地方就不那么透彻,有点朦朦的感觉。不过太阳高高挂着,又委实不赖,虽冬日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有点春风拂面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适合去户外活动活动筋骨。
从前晚起一直呆在单位。看到这种情形,我和身边的人探讨今天天气好不好,我说准备带孩子骑车出去玩,别那点雾是雾霾吧,电梯里我周围的人说今天天气不错。
因为几日前孩子闹着要玩具手枪,我拖延着并承诺带孩子骑自行车去“河北”的义乌城购买,今天下夜班,下午在家,估计拖不下去了,其实我更想在家休息,趟床上看书,看累了就睡一会儿。但不去,孩子这几天天天盼着,肯定不依不饶,孩子精力充沛,我在家也休息不好。去,难得有一次户外锻炼的时机,若乘公交去有些可惜。前几日看天空,太阳晴好,偏偏我一直有班,看得我牙根直痒痒,因为我心里也盼着在晴日的蓝天白云下一路骑车一路饱览沿路风光,这种感觉是乘车看景所没有的。
午饭后 ,告诉孩子,妈妈下夜班,要休息一会才能出发。躺床上看书小憩到近3时,看外面太阳依旧好,再不出发,太阳的暖意会越来越淡,就和孩子检查车胎、打气,准备出发,在我家的侄子也要去,孩子外婆说带他做公交车去,但孩子不干,也要骑自行车去,又陪侄子去他家里取了他的车,去车摊打气,上铃铛,好磨蹭时间。
终于出发了,我们三人一路向东,然后通过斜拉桥过河,斜拉桥位于淮河上,在桥上我们推着车前行,看淮河风光,实在对放松眼睛非常美好,但耳朵和呼吸道就不这么美好了,可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北”不仅有义乌城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还有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贸易市场,很多路的公交也已经通向“河北”,汽车来来往往,又适逢春节前,运输繁忙吧,这一路上机动车那个多呀,喇叭轰鸣,噪音不绝于耳。虽然孩子们大了,我还是不时回头看看孩子们,以免意外,而呼吸道更受罪了,那么多车一起排尾气,我们简直就是穿梭于尾气中,更夸张的事,归途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破面包车冒着浓浓黑烟慢慢驶向路边,我心里想这样的车也能上路,但身边的侄子说恐怕是车着火了,果然,接着空气中弥漫着更大的烧糊的橡胶味,接着看几个警察向着停下的车走去,估计这车也是又老又疲劳而火了。斜拉桥上来往车辆开得很慢,甚至堵车停止,车太多了,公交车,小汽车,运货汽车,三轮车,电动车密密麻麻,走在非机动车道上的我不仅想起了某部《死神来了》的电影,虽然是偶然所看,并立即停看,但还是有几个桥断裂的血淋漓的镜头留在脑海里。我想这么多车,桥负担多重呀,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每年检修督查斜拉桥。我家孩子胆小,听我这么一说,赶紧催着我离桥,下来桥嘴里还念叨我们现在安全了。
一路上,孩子骑车热了要脱衣服,为了防止受凉,只是让他们把衣服不用扣得那么严实。在义乌城买了枪,孩子们很高兴,虽然花了点钱,但有了年味的感觉。义乌城像个迷宫,如果不精心记路,你逛过的店再想回去找是很难的,乘公交车而来孩子外婆挑好了塑料盆,但等和买玩具的我们汇合了再去找那家店,就再也找不到了,已近五点半快下班时间,我们只好随便买了两个小盆离开了那里。
回去路上,车辆依然那么拥挤,太阳几乎落山,我们在淮河斜拉桥上望远处空旷地方,看雾气比下午更浓,连侄子这个小学生呼吸着污浊空气都不经意地说到,这不是雾霾吗?
到了桥南,街道两边楼和各种建筑物密了,多了,视野不那么远了,才渐渐感觉雾淡一点。
回到家,自幼气管不好的我就感觉气管干涩很明显,白天的路上虽然我准备了三个口罩,但孩子们不愿意带,我也就没有带。晚上,虽然孩子极想下楼锻炼,其实是为了展示他新买的枪,我坚决反对,网上查了天气预报,空气质量重度污染。昨天果然是太阳下的雾霾被我们好好吸了一把,以后我们晚上还敢出去锻炼吗,有太阳的日子还敢去户外运动吗。看来在家里用跑步机跑步确实是无奈之举。
今早起来本想继续看我心仪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但昨夜做了一夜梦,醒来后头像带着帽子一样的感觉,所幸我可以确定自己血压不高,只是和昨夜睡眠时呼吸不畅导致脑缺氧有关,书没有精力看了,就把昨天是事码些文字抒情一下吧。看来环境污染真是让青山绿水越来越成为奢侈品。
注释1:前晚起一直呆在单位。下夜班接着又去上半天白班,工作时间就是这么长, 无论啥班上午通常泡在单位,即使是下夜班也这样,休息通常在下午,科里的后辈们比我还辛苦,所以都只能适应也没有啥好抱怨的。
注释2:,“河北”我们当地叫“河北”是指淮河以北,不是河北省的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