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视“近日如何做父母”,关于如何做父母,两方观点辩论,一个观点是以蔡笑晚为代表,认为一定要为孩子设定远大人生目标,另一方观点是徐小平,认为要让孩子按天性自由发展,这两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上。现场支持后者的占大多数。
节目期间,徐小平举的一个折桂蒙特利尔的日本电影__《入殓师》的例子。他认同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还举了自己育儿的经历。自己儿子突然想当厨师,又突然想当 摇滚歌星,父亲都表示了支持。在说到这番话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瑞安人。 家庭教育专家。初中毕业后随父学医,并通过自学考入杭州大学数学系,后因政治原因被迫回乡从医。在“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里,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精心培 养六个儿女走读书成才之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人才“魔术师”。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持人陈鲁豫说:“我要有孩子,也请老蔡帮我带!全国的父母都应该看老蔡的书!”这位父亲用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打造了全部六个子女的精英之路。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36岁即成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的论文审查工作,2008年荣获世界统计学“诺贝尔奖”——“考普斯总统奖”;
次子蔡天武,14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时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华尔街基金管理经理,现在美国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开办实业;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大12岁。
蔡笑晚教育子女坚持早教、立志和自学的原则,紧抓孩子从零岁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成才关键。他认为人人满意的教育观念最危险,只能培养出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这位教育理念朴素而异样的父亲把“父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务中都应永远排在第一位!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蔡笑晚在本书中体现的把“父亲”当做一生事业去追求的精神为天下父母教育子女带来了动力和方法。蔡笑晚的教子理念带给我们全新的思维方式,也帮助父母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生活和未来。
看完节目,我的观点是:支持蔡笑晚。
首先没有“徐小平”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就不要学着“徐小平”式的潇洒,这个不是平民百姓玩得起的。“徐小平”式的父亲完全有能力为孩子规划一个很美好的未来。当然,和“徐小平”式类似的,或者超出,那自由度就大很多了。不仅仅择校不择校,奥数不奥数的可以不考虑,其他很多问题,都不需要考虑。
而作为平民百姓的大多数人,要么选择“兢兢业业的仔仔细细的战战兢兢的日夜操劳的”精细化的规划和实施,与现行社会体制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计划,以谋得孩子在竞争中更大的胜算。
要么选择“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式的接受孩子所有未知的未来,并欣然、坦然。
要么混沌,浑浑噩噩,糊里糊涂。
从结果来看,我认为以上三种从结果的概率上来说,第一种,如果真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劳,获得中层或以上的社会成就可能性较大,底层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种,各种可能性都有,但是获得最高成就的可能性比第一种要大,因为精英天成。
第三种,混沌的、糊里糊涂的,肯定是底层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精英和中层也不是没有。
所以,我选择第一种,该择校择校,该奥数奥数,依从现行的体制做一些辅助性的家庭教育配合。同时,无条件的接受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相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