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3岁的澳大利亚女孩Réka Kaponay,在过去三年里,和家人去了23个国家。她在旅途中学习,现在可以流利地说英语、西班牙语和匈牙利语。她说:“我也在上学,只不过这所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很规律的课表而已。我这3年的经历相信在课堂上绝对学不到,你可以在我的书中读到我的经历,但肯定不会感同身受,因为没人亲身体验过。”经历这些之后,Réka说自己已经很难回到传统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中。
前几年,媒体报道大庆的一位家长为十几岁的儿子申请休学一年,两个人打算用一年时间走遍全中国。
古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行对于一般人来讲,可能是开阔眼界、休息放松的过程,但对于孩子来说,则关乎着他们的成长。
在新浪网针对大庆父子俩休学游中国所做的调查中显示,有78%的人表示理解,认为书本知识固然重要,实地了解各地历史人文对孩子也很有益。
不用担心地理、历史学不好了。单靠书本学习地理、历史,都是纸上谈兵。全国多少省市,省会各是哪里,各地的地形、特产之类,统统都是虚幻的概念。历史呢,把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件压缩成几个人名和年代,尤其是毫无规律的年头,让人想起来就头疼。而在旅行途中,这一切都变成了可以触摸的东西。当你站在大理的街头,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风俗、文化一一展现在面前。当你散步在西湖岸边,可以凭吊逝去的名人,回顾历史的风云,在唐诗宋词里品味古时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磨练的机会。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优越,没有多少生活经验,也没有经历过挫折。而在旅行途中,衣食住行都需要考虑,孩子可以学习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一定要自助游,不要跟团游,旅行的条件也不要太好,如果都能用金钱摆平,就没有办法锻炼孩子了。即使一年出游一次,等孩子成年,也一定会有巨大的进步。到上大学时,家长还用担心孩子没有办法独自去报道吗?
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旅途中的每一次体验都是学习和成长。
当然,如果我们做不到像前面两个孩子那样不上学,专心去旅行,完全可以在暑假、寒假出去走走。
前年,带着5岁的儿子去北戴河,是第一次出游,算是练手吧。儿子第一次见到海,在海上漂的感觉真棒。
去年,带着6岁的儿子去呼伦贝尔,第一次见到草原,草原的天真蓝啊,云真近啊,一朵一朵的,似乎可以伸手触摸。同行的大哥哥、大姐姐让儿子非常思念,那几天的经历太美好了。
今年,打算带着7岁的儿子去云南,从地北一下子跑到天南了。
我们每年也要有几次旅行的,从孩子11个月开始,陆续去过了南京、扬州、安吉、朱家尖等苏浙环太湖一片,带孩子感受了温泉、海滩、山林等,每次去一个地方也都会给孩子讲相关的典故,背几首相关的诗歌。去年去了日照、曲阜和厦门,除了孩子永远玩不腻的大海以外,也带孩子去感受了文化圣地,为今年孩子学论语做了一点铺垫。孩子在旅行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今年的暑假计划要去内蒙草原,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