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有时会在孩子没有配合的情况下,大声呵斥,说出非常伤害孩子的话。这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这位妈妈的感受。
缘起
昨晚在图书馆里借书,看到一位华人母亲,正在大声呵斥不愿意离开的孩子: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太讨厌了!太不像话了!我不要你了!”
这些一连串的话语一涌而出,小男孩的哭声越来越大。这位母亲感受到了周围异样的眼光,变得更加焦躁了。
可是她不明白的是,大家并不是在介意孩子的哭泣与“不听话”,而是不认同她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这些话,在我这样一个大人听来,伤害的力量都是巨大的,更何况年幼的孩子?
如果我是那个孩子,这无疑会在我的童年中留下非常委屈的一笔,此时压抑,彼时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如果一次图书馆之行, 以这样的伤害来结尾,我担心这个孩子以后会厌恶图书馆;那时这位妈妈是否会责备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学习?却不知是自己种下的恶果,让孩子无法轻松愉快地投入书中的世界。
哪里出了错?
如今,亲子已经并不仅仅是与孩子一同玩耍,一同出游,一起活动那么简单了。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句对话都是对父母心态素养的考验。
亲子互动的好坏,有资格评价的是孩子,而非父母。
家长最大的误区就是觉得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心血,孩子就应该给予希望的回报。That's not true.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年纪小,也有他的个性和自尊自信。孩子是我们血脉的延续,却并不是重复我们的生命。
做父母的都期待我们的孩子不要再犯我们犯下的错,不要再走我们走过的弯路,也都期待孩子从出生时就已经站在了我们的肩膀上,伸手就能触及我们遥望的天空。
可惜以上都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期望而已。
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传承给孩子的,
应该是摔倒了自己站起来,贴个ok绷继续大步流星往前走的独立和勇气;
是面对变幻的环境坚持自我的个性;
是对待弱势群体的温暖和包容;
是能够透过乌云感受到阳光的转换力。
当我们可以自信,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我们的孩子都能正能量满满地独立生活在这大千世界。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宽慰和骄傲,也是亲子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最大的收获。
可惜可叹的是,许多努力都被不经意的一句话淹没了。儿童教育中,考验的是父母,从来都不是孩子。
父母不成长,亲子教育只是一纸空谈。
让我们彼此监督吧。坚持我们的舌头和口都传递温暖的话语,是为心灵的良药。
作者:豆沙小月饼
美国硅谷医疗产业医电工程师。业余做过记者,采访过成龙;做过写手,在知名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做了母亲以后,决定回炉再造一回。作为一名理工科女生,带着一颗文艺青年的心,与孩子一起在爱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