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chris 于 2011-8-18 10:40 编辑

看到有妈妈揭秘了甘伯伯的中文版,我也贴个原版的。在淘宝35买的。下面先贴张封面封底照。(因为开本比较大,扫描的有点不完全)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chris + 20 揭秘奬~
2855 查看 13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ini客串

    楼主 2011-8-18 09:21:1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ini客串 于 2011-8-18 09:26 编辑

    这本是《Mr Gumpy's Motor Car》(和甘伯伯去兜风)是其姊妹篇,依旧延续伯宁罕一贯的风格,依旧非常有趣。《和甘伯伯去游河》创作在前(原版1970年),此书令他继第一本图画书《宝儿》(1963年)后,再度获凯特·格里纳威大奖。接着三年后(1973年),他推出《和甘伯伯去兜风》。



        还是这个头戴草帽、身穿休闲装、脚上一双笨笨的大雨靴的甘伯伯,这回他家门前停了一辆红色跑车,他打算开车去兜风,他依旧好脾气地站得笔直,给我们一个正面的亮相——故事一开场,和风荡漾的心情就来了:郁绿的大树、红色的跑车、阳光明媚的出游天。给车子加好油,甘伯伯上路了。


        路上,他不出意外地碰上了一群“游河”的老朋友:两个小孩、兔子、猫、狗狗、胖猪、绵羊、鸡、小牛和山羊——“我们可以跟你一起去吗?”憨态可掬的眼神里个个都充满了渴望。甘伯伯照例是照单全收。大伙儿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开往原野的车。和煦的风都快把女孩儿的长发吹飞啦。



        接下来,当然会有好戏上演啦……


  • mini客串

    楼主 2011-8-18 09:27:40 使用道具

    John Burningham (约翰·伯宁罕)约翰·伯宁罕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图画书创作者。他曾两次荣获凯特·格林威尔大奖(Kate Greenaway Medal),所创作的文字和图画深受世界各地许多家庭的喜爱,至今已超过四十年以上。
        1936年4月27日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法恩汉姆。由于父亲是一位推销员,家里经常搬迁,他童年时曾经换过十多所学校。12岁时进入夏山(萨莫希尔)学校就读,那是一所推崇选择教育的学校,课程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17岁那一年,他因为拒绝服兵役,而选择了军事服务的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战地急救、护林、农耕、打扫贫民区、盖学校……足迹远至意大利、南斯拉夫和以色列。1956年,他进入伦敦的中央艺术中心学院学习,三年后,他以一本由手、脚印组合而成的画册作为毕业作品,获得了设计学的国家文凭。毕业后由于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把握,他又去了以色列,为一家电影公司制作模型和木偶,直到1960年的秋天才又回到伦敦。他一边为伦敦交通局画海报、帮杂志社画漫画、设计圣诞卡,一边尝试拿着他的作品集到各个出版社去寻求出版,希望能成为一名专业的插画家,然而他得到的回答总是:“等你完成一两本书之后,再让我们看看吧!”
        196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宝儿》(Borka: The Adventures of a Goose With No Feathers),这本书获得了当年的凯特·格里纳威大奖。1970年,他又因《和甘伯伯去游河》(Mr Gumpy's Outing,1970)再度获此殊荣。他的《外公》(Granpa,1984)还为他赢得过1984年的科特·马希拉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莎莉,离水远一点》(Come Away from the Water, Shirley,1977)、《你喜欢》( Would You Rather,1978)、《莎莉,洗好澡了没?》(Time to Get Out of the Bath, Shirley,1978)、《鳄梨宝宝》(Avocado Baby,1982)、《迟到大王》(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 - the Boy who is Always Late,1987)、《喂,下车》(Oi! Get Off Our Train,1989)、《我的秘密朋友阿德》(Aldo,1991)《哈维·史蓝芬伯格的圣诞礼物》(Slumfenburger's Christmas Present,1993)、《寇特尼》(Courtney,1994)、《云上的小孩子》(Cloudland,1996)、《魔法床》(The Magic Bed,2003)等。现在,作为一位已经创作了三十多本图画书的作家,他已经在大西洋两岸赢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作品被译成十数国文字。
        1964年,他与同是图画书画家、《我们去猎熊》的绘者海伦·奥克森伯里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柏宁罕曾说:“我的读者不只是孩子,而是所有人。我以简化为创作目标,但绝非幼稚。”他的作品看起来能如此自然,却意蕴深远,究竟有什么秘密?这个嘛……当然啦,他不能透露。
  • mini客串

    楼主 2011-8-18 09:28:3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mini客串 于 2011-8-18 09:56 编辑

    为《和甘伯伯去兜风》写的导读              

                                 ——陆梅◎作家、阅读推广人(转自陆梅博客)

    这个故事和伯宁罕的另一本图画书《和甘伯伯去游河》显然是姊妹篇。

    《和甘伯伯去游河》创作在前(原版1970年,简体中译版2008年9月河北教育社出版),此书令他继第一本图画书《宝儿》(1963年)后,再度获凯特·格里纳威大奖。接着三年后(1973年),他推出《和甘伯伯去兜风》。

    可以想见,伯宁罕在前一本大获好评后,有心再创作了这本“甘伯伯系列”。我们看到的,都是台湾作家林良的译笔,一起比对着看,很有些会心有趣的发现——

    故事都很简单。《和甘伯伯去游河》说有一天,甘伯伯要去游河,他的朋友都要求上船同行,可是一上船,大家就忘了甘伯伯的叮咛,猪开始乱晃、狗追猫、猫捉兔子……结果船翻了。还好离岸不远,大家爬上岸,晒干了身子,排成一列穿过原野,到甘伯伯家去喝茶。临走时,甘伯伯不忘邀请所有的朋友下回再一起去游河。

    再看《和甘伯伯去兜风》,还是这个头戴草帽、身穿休闲装、脚上一双笨笨的大雨靴的甘伯伯,这回他家门前停了一辆红色跑车,他打算开车去兜风,他依旧好脾气地站得笔直,给我们一个正面的亮相——故事一开场,和风荡漾的心情就来了:郁绿的大树、红色的跑车、阳光明媚的出游天。给车子加好油,甘伯伯上路了。

    路上,他不出意外地碰上了一群“游河”的老朋友:两个小孩、兔子、猫、狗狗、胖猪、绵羊、鸡、小牛和山羊——“我们可以跟你一起去吗?”憨态可掬的眼神里个个都充满了渴望。甘伯伯照例是照单全收。大伙儿兴高采烈地坐上了开往原野的车。和煦的风都快把女孩儿的长发吹飞啦。

    和“游河”故事一样,画家还是采用了左页单色、右页彩色的画法。单色页类似铅笔素描,寥寥数笔的线条和简单勾勒,几近草图。彩色页叫人眼前一亮,水彩般的黄绿色调,鲜艳却不浓烈,给人田园般的恬静,清风扑面。

    红色跑车喀啦喀啦开着,天气很好,微风拂面,路的两边花草遍地,白色的雏菊、黄色的菖蒲……花开满泾,男孩女孩、胖猪小猫、山羊小牛们都被原野上的美丽景致吸引了去,或发呆或陶醉,一个个探出身子远望。——这一页,是整本画书里色彩最靓、也最赏心悦目的一幅,你忍不住要盯着它多看几眼,盯着盯着,就生出恍惚,觉得自己也坐上了这辆红色跑车,跟着猫猫狗狗一起在原野上兜风。鼻翼间充满了蓝天白云的味道、广袤原野的味道、野花野草的芬芳。

    很快故事有了新进展,天上的乌云遮住了阳光,起风了。甘伯伯跳下车,将车篷架好,雨紧跟着就下来了。画面上看,这是一场大暴雨,突如其来。甘伯伯提议车上的几个下去推车,路上的烂泥越来越多,车子走不动了。

    接下去的一个对页,单色页上被文字占满,没有画;彩色页画面也撑满,一个个放大了的漫画式头像,都眼睛睁得老大,看向别人;男孩女孩呢,手伸得老长,指向对方。他们在干什么?不用看文字也能够意会:谁也不愿下去,大家都指望着别人下去,而且都认为别人比自己更合适下去推车。山羊说自己太老,小牛说自己太年轻,绵羊说会感冒,猪说脚上长了骨刺,女孩说男孩子比较有力气,男孩说女孩长得比他高……

    大家吵吵闹闹乱成一片的时候,好脾气的甘伯伯不出声,眼睛正视前方。终于——接下去一个跨页,红色跑车陷在烂泥里抛锚了,泥浆水溅得到处是。这一回可没选择了,大家都下去推车。我六岁的女儿看到这里最开心,哈哈大笑说:妈妈你看!这只猫咪好搞笑,身子都趴下来了,还有这只小猪,呆呆的,我喜欢……

    借用彭懿在《和甘伯伯去游河》导读里转引的一句话:“‘孩子’是在‘秩序→秩序的破坏→秩序的恢复(或者是新秩序的形成)’的重复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语见日本心理学者矢吹省司的《图画书的深层心理学》)——这个甘伯伯就是伯宁罕的化身,他太知道幼儿的游戏心理了,在大家吵成一锅粥的时候,他没有指责和批评。很快,当一个共同的困难横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他们不再争吵,不管有没有力气、力气有多大,都乖乖地下了车,“推啊,顶啊,抬啊,扛啊,喘大气的喘大气、打滑的打滑,东倒西歪,呼哧呼哧地踩着烂泥”,甘伯伯关键时刻鼓劲:“别放松!再往前推!我们快成功了。”

    然后,雨停了,云开了,又是一个好晴天。甘伯伯提议大家在家门前的河里痛痛快快洗个澡。一天的兜风结束了,大家照例排成一排,和甘伯伯挥手再见。甘伯伯也照例邀请大家“想坐汽车,下次再来!”

    关于约翰?伯宁罕,喜欢他的读者肯定都不陌生,他的中译本也在持续推出,涵盖早期和后期,国内童书界的专家、图画书编辑,乃至于网友妈妈都对他赞赏有加,无论是画风还是故事本身。所以在这篇有限的导读里,我不再罗嗦废话,有心想多多了解的读者,完全可以去网上搜索了看。我想和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说什么呢?

    ——和孩子同看一本图画书的乐趣。永远不要低看一个孩子的想象力,以及他/她对细节的惊人发现。举个小例子,我在讲这个故事时,六岁的女儿指着红色跑车后的两个圆点说:妈妈,为什么前页上的圆点是白色的,后页就变成红色啦?我一下被问住,研究了半天,恍然,——原来是车子的刹车尾灯,车在田野里跑着的时候尾灯不亮,停下来自然就亮了——也就是说,画家以尾灯的颜色变化告诉你汽车是跑着的,还是停着的。看看,孩子是多么细致的观察家啊!难怪伟大的画家都不敢懈怠手中的笔。

    生活里很多如此这般的美好和细节,都被我们这些忙碌的大人给过滤了。我们被工作纠缠着,被各种声音诱惑着,思行匆匆。我们总是没有办法停下来,看一看风景是如何从一棵树梢掠过,吹过另一棵树的。(连同兜风时的抛锚、游河时的翻船,也一样是人生路上的风景。)伯宁罕的图画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走、慢慢看,欣赏啊!所以他说:“我的观众不仅是孩童,更是大人们。”
  • walptwy

    2011-8-18 09:40:00 使用道具

    研究的真透彻啊
  • sunjia_baoyu

    2011-8-18 09:44:51 使用道具

    呵呵  真佩服
  • damazaoxing

    2011-8-18 09:47:55 使用道具

    啊,LZ提醒我了,我也想揭秘来着,可是昨天端着相机怎么拍也拍不好,原来可以扫描啊,俺太迟钝了
  • elfhappy

    2011-8-18 10:11:24 使用道具

    呵呵,是我喜欢的风格
  • 娃爱的墨墨

    2011-8-18 10:13:35 使用道具

    很不错的绘本啊
  • chris

    2011-8-18 10:43:51 使用道具

    感謝樓主詳尽的介紹,喜歡這繪本^_^
  • xhm528

    2011-8-18 10:49:16 使用道具

    和甘伯伯去游河有了,这本还没有,谢谢楼主的详细介绍!
  • 叮叮当铃

    2012-12-6 18:07:17 使用道具

    怎么看不到图片?
  • fine10

    2013-11-3 21:53:32 使用道具

    很好呀,我也去收一本。
  • 水云起

    2015-4-1 14:16:59 使用道具

    刚买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