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憨爸在美国 于 2015-8-25 06:25 编辑

【序言】

我是一个工程师,在硅谷;我也是一个宝爸,儿子小名叫“憨憨”,因此大家都管我叫做“憨爸”!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国内生活,虽然有了宝宝,但是有着上一代的帮忙,我们也乐得逍遥,时常享受着一些二人世界的美好时光。可是2012年的一天,我们第一次面临了人生的抉择,我的美国老板要调我到美国去,怀揣着对上海进好学区的苦恼、以及对美国教育的期望,憨妈辞了工作,我们全家第一次踏出了国门。

这篇文章将围绕我所接触到的美国收入、生活、教育这几点来进行介绍,还原你一个华人眼里真实的美国生活和美式教育!

文章只代表我个人观点,毕竟美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水平,我只是讲我所知道的,欢迎大家指正!

【收入篇】

一直以来,我们潜意识的观点都觉得美国人是很有钱的,可能是和咱国家老是把自己定位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第一世界的发达国家有关吧,发达国家自然是很富有的、黄金遍地的。可是过来之后却发现传闻和现实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美国人的人均收入是26695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65509元),而家庭年均收入是50500美元(折合人民币是313100元),看上去很高,是吗?可是美国的收入都是要交税的,美国的医疗保险是很贵的,美国的养老金也是要交的,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如果扣完税、扣完保险、扣完养老金,你还剩多少呢,50500美元的家庭年收入将只有3.5万多美元左右。

看起来还不错,是吗?那我们先算算教育吧!

咱们华人过来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所以教育投资是不能少的,美国施行的是K-12的义务教育,K就是幼儿园,5岁开始上,可是5岁之前想接受点早教怎么办呢?如果你不想孩子荒废在家里,那么就上学前班吧,学前班的费用至少1400美元一个月,一年就是16800美元。

话说如果孩子开始正式上小学了,咱们国内的家长经常会给孩子上私立学校、双语学校,教学质量好呀,话说美国也有私立学校,教学质量肯定比公立学校要好,但学费是多少呢?也是至少1400美元一个月,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享受更好点的私立学校教育,一年也得多掏16800美元。

华人的传统是给孩子报辅导班,国内是这样,美国也是同样,我晓得国内小孩的标配是英语、乐高、钢琴等等,这些兴趣班在美国也都有,对于美术类、体育类、科学类的课程,一般一堂课的费用是20美元以上,而对于钢琴等乐器类的费用一般是一堂课50美元以上,所以按照每周一堂体育(比如网球、足球、武术等)兴趣班、一堂美术兴趣班、一堂乐器兴趣班来算的话,一周至少得100美元,那么一个月就是400美元的费用。

谈完教育,再来谈吃!

在国内的时候,带孩子下下馆子、尝尝美食那是常事,国内购物中心里遍布宁琅满目的餐馆,价格也不算多贵。可是在美国,如果你想在外面搓一顿(汉堡那些垃圾食品除外),吃中餐的话,三口之家至少要40美元,哦,对了,美国吃饭还得顾客交税的,在加州是9%左右的税率,另外吃饭还得给小费,大概在15%左右,那么按照点菜40美元来算,其实最后买单的价格至少是50美元。中餐的口味自然是比不上国内的,就餐环境也是差了好多!而如果想吃西餐的话,价格则要更高了!所以如果你想保持国内那种每周出去吃一次饭的传统,那么一个月200美元也是需要的。

如果在家自己烧饭,会便宜不少,但是要注意的是,美国的蔬菜价格很贵,号称和肉类一样的价格了,所以每天在家烧饭的话,一周也要至少300美元,如果你想给孩子配点有机食物,那么价格要更上一层楼。

其余的孩子开销

包括给孩子买衣服、买乐器(或者租)、买体育用品、买书、买玩具等等,当然还有美国各种各样的Party,需要买礼物,这些费用一年也要好几百美元。

所以,如果想接受国内那种比较贵族化的教育,并且生活还比较小资,在美国,一年得至少花费18000美元,35000美元的家庭到手收入减去这笔儿童的开销,就只剩17000美元了,每个月平均下来只有1400美元的花销。要知道,这还不包括房租(或者房贷)、父母的日常花销等等,这点钱怎么够生活呢?

所以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读书,兴趣班选择性的给孩子报几门,奢侈的生活也大幅度减少,经济决定一切!

【生活篇】

像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刚来美国的时候,一切都是很陌生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平日生活都得谨慎小心,生怕哪句话、哪个动作得罪了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老美的维权意识太强,动不动就法庭上见,咱们华人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稳就好。

美国最欢迎技术工种的人来工作,但是如果不是学的理工科,那么想在美国找一份工作真的很难很难。首先你得解决你的身份问题,一般只有技术工种才会有雇主出面来为你申请工作签证,而如果没有工作签证,那么在美国是不会有任何公司来聘用你的,甚至都不能待在美国(除非是冒着被遣返的危险打黑工)。

如果有了工作签证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那也不行,工作签证的前提是你必须保有这份工作,如果一旦经济危机、公司效益不好,公司来个裁员从而你失去了这份工作,那么你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找到一个下家能帮你续办工作签证,而如果一个月之内你找不到工作的话,对不起,你的全家都得卷铺盖走人(包括你那正在接受美式教育的孩子),现实真的很残酷,华人在这里也只是二等公民罢了!

所以来美国的华人,从第一天起,就在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自己的美国绿卡能够早日通过,因为只有有了美国绿卡,就再也不受工作签证的限制,可以自由往来美国、自由在美国找工作了。但是申请美国绿卡也是诸多苦难,因为申请绿卡的中国人太多,导致绿卡排期非常长,对于高学历人士往往要4、5年的时间,而对于非高学历的人士来说,则需要6、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今天,你绿了吗?”,是我们这些海外移民最大的梦想!

我来美国已经整整三年了,绿卡还在等待之中,经历的裁员也是一波又一波,我有幸生存了下来,但目送着身边好多朋友被迫离开了公司,眼瞅着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份工作通宵达旦的干活。在美国,工作对你意味着一切,没有工作,你的幸福生活无从谈起,你的美式教育也只是镜花水月。

刚写到这里的时候,听闻微软、IBM等几个IT巨头公司财报不佳,本年度又将大裁员,真不知又有多少华人父母为此殚精竭虑、辗转失眠呢!

所以,美国不是天堂,要想在美国生存下去,要想让孩子接受美式教育,要有几分勇气、要有几分魄力、更要有几分运气!

【教育篇】

我们来美国是冲着美式教育这个金字招牌慕名而来的,我们也曾天真的认为,美国的学校是极好的,将孩子随便往哪所美国学校一放,那么孩子将会自然而然变得无比的出色。

可是我们也错了!

首先是学区问题。

美国的学校也分三六九等,学校都有分数的排名,如果是那种低分学校,学校里将充斥着墨西哥人和黑人,倒不是有种族歧视,但是因为墨西哥人、黑人对教育极不重视,所以那些学校里面的学习氛围将会非常糟糕,华人父母们怎么放心将自己的孩子放进去呢?

于是华人都纷纷涌入为数不多的好学区去(是不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在美国,租一个好学区的房子就可以上那个好学校,我们那个地段的学区房,一房一厅的租金得2千多美元,如果买这个地段的房子得多贵呢?三房一厅的那种稍微看了上眼的房子得150万美元以上!所以,不要相信国内报纸上写的那些美国房子白菜价、上海公寓可以抵美国豪宅的谎言,如果你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氛围,你得做好迎接天价房价的准备。

其次是老师管教。

憨憨在那所名牌小学上了两年(幼儿园和一年级),老师对孩子们确实非常客气和友善,友善到布置作业很少,就算布置了回家作业,老师也不会去检查,全凭孩子的自觉性。孩子有这种自觉性吗?没有,所以这时候就要轮到家长出马了。

孩子每天放学的时候,书包里都会放一些课堂上完成的练习、做的手工、老师的额外要求事项等等,我们每天接到孩子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孩子书包里面的练习、老师的要求事项都检查一遍,如果发现练习哪里做了不好,就会对他进行这方面的强化;针对老师列出的注意事项,我们也会做针对性的准备。

比如说憨憨每周的课后作业包括,

➢        老师每周一布置的7、8个新的单词,周五默写;

➢        每天一篇的读书笔记,读书需要不少于15分钟;

➢        每周一布置一篇演讲内容,周五上台演讲。

这些作业也变成了我们家长的作业,虽然老师并不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每天都要帮憨憨复习准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活。所以在国内是父母把孩子推给学校,老师搞定孩子学业、纪律、社交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在美国,老师只是做个引导,家长需要付出大量的业余时间才行。

最后是教育内容。

国内的小学课程分为语文、英语、数学、体育等多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可是在美国,小学里每个班只有一个老师,没错,就是这一个老师搞定本班学生英语、数学、科学、体育等所有课程。

难道老师是如此富有精力而且全能吗?呵呵,当然不是,美国学校有一种volunteer制度,就是鼓励家长当志愿者,帮助老师管理班级,比如说我们憨憨的体育课,老师就请家长们志愿当体育课老师,辅导孩子们体育锻炼。而如果没有家长志愿参加的话,这门体育课就荒废了,孩子们到了体育课的时间,就是在游乐场上随便玩耍而已。憨妈去年当了读书课的志愿者,负责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虽然每周都要备课很长时间,但是每次憨憨看到妈妈过来讲课,他都很自豪,到处对同学说,“Look, this is my mum!”,这对培养憨憨的自信心倒是很有好处呢!

在美国人眼里,学校生活不是孩子教育的全部,更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后和父母,在老美的字典里,学习成绩只是一小部分,孩子是否出色,更多的是看他的社会活动、领导力、体育艺术等特长,所以课后对孩子的训练至关重要,对于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需要多带他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比如参加足球、棒球等社团踢比赛(这边4岁孩子就开始足球棒球训练和比赛了);比如带孩子在家做木工作品、做科学实验;比如带孩子在野外露营,感受大自然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学校所能给与的,而是需要家长的不断付出才行。

【总结】

美国教育没有国内传说中那么好、那么高大上,只不过美国教育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父母,让父母们参与进对孩子个性化的引导中,所以,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这与国内教育培养出来清一色的考试机器有很大的不同。

在美国的教育里,孩子有多出色、能走了多远,和父母的努力程度成正比,而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实也没必要羡慕那些在美国打拼的父母们,他们有他们不得不承受之重,他们也在为孩子的教育而辛勤耕耘、奋斗努力!

所以,相信我,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父母们为自己的子女付出了、努力了,我们的孩子绝对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八版
1879 查看 35 收藏帖子 (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oo青梅煮酒oo

    2015-8-16 17:32:31 使用道具

    一样的艰辛!
  • mmchz0707

    2015-8-16 17:40:26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的分享,“孩子有多出色、能走了多远,和父母的努力程度成正比,而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 米小嘉

    2015-8-16 18:15:18 使用道具

    有亲人在加州,也有所了解,所以对孩子是否要早点出去不看重。
    父母的能力决定孩子的能力,并不限于金钱权势,要看对孩子正面的付出。
  • yanerw

    2015-8-16 18:23:00 使用道具

    只有身在其中,才知个中滋味
  • flygaofei0371

    2015-8-16 19:28:24 使用道具

    孩子的成就取决与父母的引导
  • sweetberry

    2015-8-16 19:38:04 使用道具

    mark等会看
  • 铭基同学

    2015-8-16 19:46:26 使用道具

    世界上那有什么天堂?!20年前美国相比中国,用天堂来形容差不多,而现在,看楼主这个帖子,美国人也就是我们国家3-4线城市那种1美元类似1元人民币处在各自国家的生活水准差不多了。
  • ringhappy

    2015-8-16 19:58:06 使用道具

    谢谢分分享啊
  • 爪子

    2015-8-16 20:01:57 使用道具

    要比就拿深圳的比吧,早教好点的幼儿园跟美国一样的价格,学区房更不用说早就跟美国接轨了,4万多一平还只是93年的房子。如果真是如楼上说的,中国三四线水平,早回来了,何必挤破头。
  • tjwxh

    2015-8-16 20:07:13 使用道具

    既来之,则安之。
  • cl2039996

    2015-8-16 21:46:35 使用道具

    憨爸真是我们的贵人,带领我们客观看美国。白发老工程师熬夜加班,压力如此之大呀。呜呜,我的小心脏受不了被辞退这种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hyy0109

    2015-8-16 22:11:57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
  • sunnyflowersgn

    2015-8-16 22:29:27 使用道具

    对普通人来说,生活在哪里都不容易。
    都得努力奋斗吧。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1:23:55 使用道具

    楼主的感慨,我可以理解,我在加拿大,或许加拿大跟美国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我觉得每个人的感慨,还是基于原先国内是什么生活或收入。

    简单地说,一个原先在国内拿几百万人民币年薪的,让他出国干刷碗挣最低工资的工作,那他的落差肯定巨大;但如果国内原先也不过是一个月小几千元工资的人,来国外,那他就不会有什么落差。。。。。

    很多人抱着出国是为了彻底改善生活,让生活有大台阶地提高,这个想法就有点问题,你原先在国内奋斗了几十年,已经有基础,而到了国外,一切从新开始,又加上语言。。。。。如果想超过国内基础,那至少需要给出时间与奋斗的空间。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1:25:00 使用道具

    楼主的感慨,我可以理解,我在加拿大,或许加拿大跟美国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我觉得每个人的感慨,还是基于原先国内是什么生活或收入。

    简单地说,一个原先在国内拿几百万人民币年薪的,让他出国干刷碗挣最低工资的工作,那他的落差肯定巨大;但如果国内原先也不过是一个月小几千元工资的人,来国外,那他就不会有什么落差。。。。。

    很多人抱着出国是为了彻底改善生活,让生活有大台阶地提高,这个想法就有点问题,你原先在国内奋斗了几十年,已经有基础,而到了国外,一切从新开始,又加上语言。。。。。如果想超过国内基础,那至少需要给出时间与奋斗的空间。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1:35:25 使用道具

    我在加拿大,我怎么觉得支出没有比国内高多少。

    在南京,我儿子参加游泳班、冰球课、篮球课,一个月费用不少;

    在加拿大,儿子报的篮球俱乐部,三个月,200多加元;游泳班还免费。。。。。

    从生活上讲,在南京,每天上农贸市场,至少得带50元去买菜,去超市,稍微买点东西也要上百。。。。

    在加拿大,食物还是便宜的,比如肉类(牛、羊、猪)不会比国内贵(按1;5汇率折算的话),生活用品,衣服等,折算成人民币的话,没觉得有太大差别。

    出去吃饭,确实不如国内口味好,但是国内现在两三个人出去吃,一次也得上百人民币吧,在加拿大,20--40加元差不多了,性价比上是比国内贵一点,但还好啦。。。。

    南京找个外教,200--4000人民币一小时,市场价,在加拿大20--40加元,还上门那种。

    养车,比国内便宜,或者持平。

    至于说房子,买房有压力,就先租房好了,国外学区房也不一定非要是买的房子,租房也算的。

    就租房来说,是比国内要贵,但国内好一点的公寓,也得3000--5000人民币一个月,是不?

    总之,我意思是说,国内现在消费真的已经是国际接轨了。

    生活在国内,有钱的人很滋润,没多少钱的人很辛苦,比国外辛苦。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2:49:4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8-17 02:50 编辑

    另外,换个角度说,人生在世,有机会去另外一个国家生活感受,挺有意思的。

    在国外,人员流动也很平常,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去那个城市,这也不希奇。

    我们中国人观念里多少还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在华人论坛上才不断有“回流”这个词。

    我们把移居在哪里,总是跟物质联系得很紧密:买没买房子?挣没挣到钱?。。。。

    尤其是房子,好象没买下房子就不叫生活似的。

    我的意思是,给孩子一个平台,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通向世界的语言或身份,以后,让孩子自己选择,不一定非定居在哪里。

    而我们,今生有机会去做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情,有时候,也比安逸地待在自己国内城市、国内固定单位里,有更多的经历。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4:24: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8-17 04:32 编辑

    也许我家在国内也只工薪家庭,我还一直是全职妈妈,不工作很多年了,来加拿大后,没有什么太大的落差,当然也是算过一笔帐的。

    比如在国内的话,我儿子小升初,南外考试差三分,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进南外河西分校(公办的,不化钱),二是化钱进南外(估计要好几十万,得找人),中考后读高中,如果想读个中加班什么的,一年学费也得8万起。。。。

    还有课外辅导班,现在国内课外班都是100元小课/小时的,这么几年上下来,费用也要好几万吧,孩子还受罪,未必成绩还拔尖。

    国内生活,一年生活费5万以上是至少的(无房租,无房贷的情况下),还不包括教育费用。

    来加拿大后,我找了份一周干三天的活,赚点小钱,打发时间,认识些人。。。。再加上7788的加拿大福利,我和儿子一个月费用合成人民币3000元左右,也就说,刨掉加拿大进的加元,实用人民币是3000左右,并不是说在加拿大生活,一个月3000人民币元就够了,不是这个意思。

    我没想过来加拿大是挣大钱,也没想过来加拿大就得挣加元化加元,国内人民币积蓄,这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

    在国内,我儿子如果读个国际班,再加生活费,怎么滴3000元也打不住吧?在国内我还没挣钱呢,就算出去找工作,35岁以上的妈妈级妇女,一个月2000人民币市场就业行情吧?



    你说,有什么好落差的?我家没买房,目前租房,想等儿子读大学时,考虑买个小房子,到时候再说吧。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5:19: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5-8-17 05:20 编辑

    说到医疗,第一年需要交每人大概80加元/月的医疗保险,第二年低收入家庭就可以申请减免,而且还可以申请公平药物计划,就是说,处方药可以减免(或只付部分),加拿大的全民基本医疗是看病(门诊)、住院不需要化钱,但药得自己买,如果申请公平药物计划,则买药费也可以减免了。

    总体来说,还是有很大保障的,另外儿童的眼睛和牙齿都有政府免费的检查和治疗(矫正牙齿需要自付)。

    移民带儿子来加拿大,我的目标是和留学相比,所以无论如何都没觉得亏,事实也是如此。

  • 杉沐沐

    2015-8-17 06:37:45 使用道具

    其实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有艰辛和不易,乐在其中。
  • charlenedavid

    2015-8-17 07:05:07 使用道具

    杉沐沐 发表于 2015-8-17 06:37
    其实不管生活在哪里都有艰辛和不易,乐在其中。

    话是这么说,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权衡与比较得失的考虑。

    只是以我经常泡华人论坛的体会来说,很多移民的失落,其实更多着眼于当下生活的失,而淡忘了得。

    一般来说,经历国内小升初、中考、甚至高考的家庭,就比较容易满足,因为他们经历了。



  • 杉沐沐

    2015-8-17 07:17:35 使用道具

    楼主说的对,经历过了才有感慨,顺祝楼主少烦恼,事事都顺利
  • yhyy

    2015-8-17 13:24:54 使用道具

    谢谢憨爸的介绍。
  • cory1234

    2015-8-17 17:52:32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redhua36

    2015-8-17 21:49:34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顺祝楼主事事都顺利
  • charlenedavid

    2015-8-18 06:44:26 使用道具

    楼主的孩子还小,所以国内教育那种捉急的感受,还没多少体会,如果你经历过那种煎熬,那么在国外就是过过平常日子,也觉得轻松和快乐。

    其实,就奢侈生活来说,国内大部分家庭,还不可能如财务自由般地逍遥,也有算计着过的不堪,都是老百姓嘛,是吧?
  • 南京的夏天

    2015-8-18 08:10:42 使用道具

    为了孩子而努力,国内国外都不容易。
  • 憨爸在美国

    楼主 2015-8-19 07:26:16 使用道具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5-8-17 01:35
    我在加拿大,我怎么觉得支出没有比国内高多少。

    在南京,我儿子参加游泳班、冰球课、篮球课,一个月费用 ...

    你说了对!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消费层次,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要和他人比这比那,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样子才能知足常乐,也会过了轻松自在!
  • charlenedavid

    2015-8-19 07:51:48 使用道具

    憨爸在美国 发表于 2015-8-19 07:26
    你说了对!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不同的消费层次,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要和他人比这比那,有多少钱办多 ...

    我应该是两次移民,前一次是儿子5岁多,我带儿子长登加拿大,住了4年多后回国,那四年里,我是很不喜欢加拿大,处处觉得来加拿大是委屈了,日子不如国内了,钱也得算计了。。。。国内好象什么都好,钱也容易挣,好象国内的人都是挣大钱的,留在加拿大的都干着苦力工。。。。呵呵!

    回国后又住了三年多,2013年再来加拿大,这一次,心里很安宁,真的,种种对比,自己很清醒,不自欺欺人,也不刻意悲观。。。。以我家在国内工薪阶层的情况来看,移民是占了大好处了,可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碗又骂娘,呵呵!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