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xuanxuanie 于 2015-8-25 10:13 编辑

BBC三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最近很火,据说很多人因此而力挺中国教育。因为最后的毕业考试,中式学校大获全胜,四科的平均成绩都要比英式教育高出10%以上。我们不禁要问,中式教育真的打败了英式教育吗?

其实在片尾部分,中方的教师李爱云已经给出了答案:“中式学校督促学生更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更长。”对上课开小差、扰乱别人的学生进行惩罚,让他们专心听课,给落后的学生开小灶,补习功课。除正常上课以外,中式学校还要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1个小时。学生努力学习,学习时间较长,考出好成绩也是很自然的。

但是,每天花那么长时间在课业上是否值得呢?片尾,博航特中学的教学主任史端乔也提出疑问:“英国孩子的确需要延长学时来提高成绩,但我们真的希望孩子一天学十五六个小时吗?”在他看来,这样高强度的学习不像是童年生活,更像是牢笼。这不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孩子的真实写照吗?李爱云说:“中国孩子不在学校,也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方式仅仅实验了一个月,就把英国学生菲利帕累得疲惫不堪,更遑论成年累月承受这种高压的中国孩子了。

“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这句话可谓众所周知。在中国学校里,竞争非常激烈,一分之差可能就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竞争为何如此激烈?首先是中国人天生骨子里就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古人标榜“耕读传家”,做个读书人是天地间最正经的事情。今天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商贾巨富、达官显贵,都以送孩子留洋镀金为荣耀。其次,片子里也谈到了,就是赵维老师说的,今天的中国还不富裕,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知识改变命运”,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能力,而英国的福利好,孩子们普遍缺乏奋斗的动力。杨君老师通过回忆自己的父亲,以相当煽情的方式揭示了中国竞争环境的残酷。再就是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孩子肩负着家长的所有期望,家长舍得投入巨资,孩子身上的压力自然就大。而英国家长不像中国家长有那么高的期望,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太大压力。其实,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不富裕,大家都穷怕了,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生计打算,把教育当成找个好工作、赚更多薪水的谋生手段,非常功利地看待教育问题,教育就成了不断的刷分、残酷的竞争,应试教育于是就大行其道了。

片尾,邹海连老师说他想让英国的老师和孩子们感受“独一无二”的中式教育,中式教育真的是“独一无二”吗?其实中式教育不过是传统教育的一个别称而已,当然这个传统教育不是指中国的古代教育,它本质上和西方的近代教育没有多大差别,英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也实行的是这样的教育。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学生通过背诵、记忆、训练养成机械的技能,并在考试中将知识再现出来。片中中国教师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传统教育的很好注解。如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基本是在跟幻灯片讲话”。学生要抄板书,做大量的笔记,上课“像机器人一样”。知识点多,讲课进度快,一个问题还没有理解,就开始讲授下一个问题,英国学生跟不上。经常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中国教师的话说,传统教育的所有课程“都通过课本、讲义和做笔记来实现,这样可以条理清晰地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保证快速准确地灌输教学内容,就要保证课堂秩序。课堂纪律是让中国教师最焦头烂额的地方,他们最后不得不动用杀手锏——召开家长会,来摆平“捣蛋”的英国学生。很难想象,英国家长是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的。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多而全,往往蜻蜓点水,对知识的了解不深入。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偏重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鼓励创造力的发展。中国的教师们并非没有意识到中式教育的问题,他们在片子里也做了“自我批评”。其实,通过纪录片也不难看出,他们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也采取小班授课等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而他们在片子中的做法,更像是一种“表演”,通过表演来还原“原汁原味”的中式教育。如杨君老师,表演得就很夸张,其实她已经在英国任教多年,采取的就是英式教学。近些年来,中国本土学校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教育状况已大为改观,如缩短学时、减少家庭作业、减轻课业负担、改变考核方式、中小学就近入学等等。BBC呈现给我们的中式教育,应该说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不同,博航特中学教学主任史端乔归结为“内容性教学”和“理解性教学”的区别。何为理解性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提倡独立思考,注重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班教学,按照不同的能力进行分组,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学生反复犯错,然后纠正,最后找到正确的方法。英式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理念上讲无疑比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更为先进。英式教育反映的是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对传统教育不断反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是要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他们将来能够创造知识、改变世界。

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的不同反映的是对人的不同理解。英式教育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个性自由和平等,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利益,以兴趣和个人选择为出发点,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式教育推崇权威,强调纪律、服从,重视集体观念、社会责任、爱国意识的培养。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如授课方式、课堂纪律、体罚、升旗、做操、体育达标测验、孔子哲学等等,都折射出两国之间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纪录片反映的是中英之间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差异,中国教师取得了胜利,似乎中式教育比英式教育要高明。实则不然,中英教育的不同本质上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碰撞。传统教育是中西方共同走过的道路,但西方经过20世纪以来的自我反思,已然超越了传统教育。而这种反思和超越,其实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总结,是在教育领域将这些成果加以巩固。正像美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书名一样,“民主”与“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民主影响教育,教育巩固民主。而英式、美式等所代表的现代教育,正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片子里也暴露出英国教育的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重视学生个人自由但容易纵容懒惰,学生负担轻对落后生督促不够等等。管它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虚心学习和借鉴,而不是无视中式教育的弊端而沾沾自喜。

博航特中学是英国第一所开设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的公立中学,学校和学生家长都十分支持和重视中文教学。20141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还特邀六名该校学生及中文主任访问唐宁街十号讨论交流学习中文的体会。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初衷,是英国人想向中国教育借鉴点儿什么。而我们所看到的,则是中国应该如何向英国好好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2539 查看 11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闲云悠海

    2015-8-25 08:57:17 使用道具

    刚看了第一集,确实很感慨,作为家长,我宁愿在英国环境的前提下选择英国式教育,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想孩子们也会选择英国式开放教育,但问题是:我们有得选择吗?
  • 猫妈家的虎妞

    2015-8-25 09:09:37 使用道具

    呵呵楼上说的很对。不过,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这么想,中国教育也不会这么样,所以说,毕竟还是多数的家长认可的是中式的教育,中国的土壤长期形成的观念也支持的是填鸭苦读。
    我个人非常同意楼主的那句话,OK,花10小时学习并反复习题,肯定会比只花三小时学了做点题的孩子成绩要好,但是……不值得!中国孩子现在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关在这个牢笼里反复枯燥地接收知识,背下知识,然后反复习题,直到高考那个关键时刻的来临。然后就两极分化了,很多进了大学的孩子从此放鸭子了——解脱了。”十年寒窗“现在早已不止是十年啊。我们这样的套路,和当年苦读四书五经然后大量时间去研究八股出题破题然后指望着一举金榜题名,未能题名的费了数十年青春落得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下场,有本质区别么?
  • 士将存

    2015-8-25 09:11:33 使用道具

    中国的教育是把所有孩子当成精英培养,这样培养孩子会很累,但是所有孩子都有鲤鱼跳龙门的机会。而西方的阶层已经固定,孩子们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循着自己的阶层向前发展,这点可以看另一部纪录片56up。
    西方的精英培养模式和普通人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家长一定要辨别清楚。在中国鼓吹西方普通人教育模式的那些精英们,是想固化自己以及后代的阶层地位吧!
  • zhanglele678

    2015-8-25 09:30:35 使用道具

    中式教育培养的书呆子就是多,高分低能现象特别严重。好在我们正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前进,希望有一天,学校、课堂能成为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场所
  • YUSONG

    2015-8-25 09:39:39 使用道具

    中式教育培养的书呆子就是多,
  • 乐其中

    2015-8-25 22:42:56 使用道具

    书呆子多,是因为有些人承受了自身能力所不能承受的东西.教育的理想结果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孩子们如果也能有类似职业规划师的那种老师,在完成初中等教育后,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帮助其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
  • 清风过山岗

    2015-8-26 09:46:55 使用道具

    士将存 发表于 2015-8-25 09:11
    中国的教育是把所有孩子当成精英培养,这样培养孩子会很累,但是所有孩子都有鲤鱼跳龙门的机会。而西方的阶 ...

    中国是精英教育?别搞笑了
    中国是一刀切教育,不管你是否具有成为精英的潜质,统统一刀切。学习能力差的,上课跟不上,学习能力强的,上课吃不饱。

    没有分层教育就没资格说是精英教育
  • 士将存

    2015-8-26 09:50:0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士将存 于 2015-8-26 09:54 编辑

          说说什么是精英教育吧,就是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并能够利用这种资源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夯实道路!西方国家的教育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私立学校是为精英人士的孩子准备的,他们的孩子需要写什么学校就汇集资源教育什么,这些孩子出道社会就是精英,这是精英家长为孩子铺就的道路。西方国家的公立学校才是一刀切,不论是天资聪颖还是愚笨不堪,他们不要求孩子必备成为精英的品质,他们提倡的是快乐,快乐的成为社会底层!

          现在说说中国的教育,现在还是公立学校主流,不论是城市的学校还是乡村的学校,要求孩子们最主要的品质就是刻苦努力,不断鞭策提高自己,我认为这是成为精英的不可缺少的品质!城市学校的孩子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有各类的兴趣爱好,城市中不论是拼爹还是拼孩子,最终努力的结果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距离精英更进一步。农村孩子可能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只要他们努力,就有可能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许他们的孩子就可以在城市中读书。这就是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最大的不同。

          现在中国教育最应该警惕的是贫门出贵子的几率越来越低了,这说明人们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如果中国教育真的朝西方教育演变,那我们的孩子还那么辛苦干什么?当一辈子快乐的建筑工人?孩子的一生将美丽的不敢想象!
  • qql0

    2015-8-27 15:52:17 使用道具

    原帖和回帖很引人思考,谢谢
  • yjf

    2015-8-27 20:08:02 使用道具

    英国和中国各有强项
  • InGodWeTrust

    2016-2-11 18:58:05 使用道具

    理论,如果没有对于实践的洞察力(包括直接和间接经历),只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