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ubyAtCuisine 于 2015-9-2 23:50 编辑
去年,因为女儿去上海后就不肯说英语甚至不愿意看英文书,我写了一个帖子:
今年,上海探亲总归要去的,但登机时,想到去年发生的事情,心里有点怕怕。
我在家时,就已经往我父母家发了两单新书,一半是 Julia Donaldson 的之前没有收过的;一半是 Paddington 的十本绘本。
我在她的插卡音箱中,放入新书的音频,同时还将 Land before time 的电影都转成了 mp3。
随行带去几本她自己挑的恐龙类绘本(完全随她)。
此外,一到我父母家,我就给她添置了一张比较舒适的带靠背的椅子和一盏台灯,用来配合小书桌。
女儿到了外公外婆家,就开始跟我讲“不想再说英文了。” 我表示理解,并且感谢她事事为老人着想。
我父母家里白天不开空调的,很热。我很少提看书的事情,就随她从一个屋子跑到另一个屋子地疯。晚上洗好澡,卧室开了空调。我才会问她,你今天最想看哪本书?她通常会津津有味地看好几本。有时候,她甚至会兴致盎然地自己画个画再配上英文的文字。
去博物馆,我给她借了中文的解说器,结果她发现听不明白,自己主动换成了英文的。
在地铁上,我发现她通常会留意中英文的名字,而我将重点放在汉字上,她饶有兴趣,但还是会再读一下英文部分。
在郊县生活一周,去走亲戚,路上总是要一两个小时。我“不经意”地问她,要不要听个音频解解闷?她听了 Land before time 的音频,之前对电影的喜爱把她的胃口又吊起来了。于是接下去的几天,她自己主动提出来要我带上。
回家,路上两天。插卡音箱拿在手里,她想听音乐就音乐,想听故事就故事,完全不干涉,不提建议。
到了家,女儿对着她的书大喊:“我的书啊,我想你们了!!!” 坐到懒人椅上就没再说过话。
============================================================
与去年比,今年过得异乎寻常得顺利。一个多月的放羊完全没有影响到女儿对阅读的喜爱和语言上的选择。
我想了想原因,
(1)孩子大了,习惯的养成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我就是喜欢”成为不可动摇的了。
(2)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什么条件下做什么事,不要强推。理解万岁,沟通很重要。
(3)我们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孩子也会心平气和。
(4)适当的计谋还是需要的。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语言水平的提高,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们,有点力不从心。再加上明年就要升小学,我逐渐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中文上。于是,我们和女儿的交流,用英语的比例不如以前。
我有点担心她开学后和她的好朋友(外教的孩子,一个美国小女孩)是否还能顺利沟通。
结果,今天俩人见面,小闺蜜们关在小房间里聊个不停。看来,只要阅读和视频音频跟上的话,家里的交流少一些影响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