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今日分享:Gardening
http://www.ximalaya.com/#/25920954/album/2928518
最后结束前加了点小互动,小朋友的兴致较开讲前高出不少

细心的朋友,会从嘟嘟的录音中听出一些小错误。
作为爸爸,我一直是知晓的

好了,今天邀请各位探讨一下这个颇为常见的操作性问题:出错后介入还是不介入?

展开后,以下这几个问题互为相关:
1. 小朋友讲英文故事中出现了语法或发音的错误,是否属于正常现象?
2. 家长是否有必要介入?
3. 如果要介入,是要及时(当场)介入还是事后处理?
4. 如果不建议介入,为什么?


欢迎提供任何意见与建议
可以是个人经验或者是相关理论框架
期待您的参与

841 查看 8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lwang1115

    2015-9-14 14:25:32 使用道具

    个人意见,错误的地方让孩子再仔细听音频多听几遍,就如同孩子刚学说话一样,桌子说成了椅子,家长指着实物重复说“桌子,桌子”多说几遍孩子就记住了。如果靠孩子自己改正,一来可能比较慢,二来没有大环境。
    当然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注意方法很重要。
  • 自由鱼神

    楼主 2015-9-15 09:06:21 使用道具

    llwang1115 发表于 2015-9-14 14:25
    个人意见,错误的地方让孩子再仔细听音频多听几遍,就如同孩子刚学说话一样,桌子说成了椅子,家长指着实物 ...

    谢谢llwang1115的建议,我很赞同其中的两个具体办法

    1. (过后)让孩子再仔细听音频多听几遍
    2.  指着实物家长重复...

    语言学中,口语输出过程,主要的考量指标包括两个方面
    1. 流利度(Fluency)
    2. 准确度(Accuracy)

    个人认为,孩子的故事讲述活动,当流利度优先
    而准确率的培养,则可以通过精读训练的形式
    两相结合,化矛盾为统一



  • yuyiping

    2015-9-15 11:33:45 使用道具

    在讨论中不断修正
  • high5

    2015-9-17 00:41:46 使用道具

    您家孩子多大了呀?
  • 自由鱼神

    楼主 2015-9-17 06:36:05 使用道具

    high5 发表于 2015-9-17 00:41
    您家孩子多大了呀?

    准备十月份六岁,谢谢
  • high5

    2016-2-23 02:33:17 使用道具

    不好意思,没注意您已经回复我了。 时隔这么久,才来回复这个帖子。

    有专家说,孩子说错了,不要去纠正。 在母语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孩子说错的情况,不少时候,家长会觉得很可爱,很可笑,有时还可能将孩子说的当笑话,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这是因为在母语中,孩子有大量的机会,在后续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后慢慢的改正。
    那么在外语环境中,由于没有大量接触的机会。 我倒是觉得,家长如果遇到孩子说错的地方,可以不经意的重复一下正确的让孩子听到,可能比不管不顾对孩子更有帮助。

    就您的问题,我尝试回答一下
    1, 孩子出错当然是正常现象。 母语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外语
    2,建议家长介入,但绝不可直接指责孩子,说“你错啦” “这里错啦” 等等打击孩子的言语。
    3,最好是当时介入。 如果孩子错误太多,可以捡主要的。 将正确的重复。 平时如果能经常在生活中重复孩子容易搞错的正确的句子,会更好。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多重复正确的, 听多了正确的,自然是有帮助的。
  • feilongzaitian

    2016-2-23 06:24:4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6-2-23 06:58 编辑

    我有几点不成熟看法

    大陆的许多知识分子妈妈,知识够多,修养不够,爱心更是有欠达标,特别是70末80后这一代妈妈,有的人几近苛刻,把一时对错的细节,当成自己的人生的顶峰价值!心理某方面偏颇不健全,平时早就在家庭小环境里,对小朋友形成了惯性的内心压力

    因此虽然在老师面前,表面上一时故作配合没有发作去批评孩子,但幼小的孩子早就对这种妈妈求全责备的内心,提前敏感地觉察到了并且本能地会紧张,这样的家长频频介入,我担心孩子会更感觉无助和慌张的,就像可怜的小羊,面对着一只一惯专横,此时却故作微笑的狼,而且有的妈妈极好面子,几次提醒孩子仍错,她脸上挂不住,就会多少假以词色,露出咆哮之前勉强的平静或隐而不发的愠怒。

    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这类家长有选择,灵活处理最好不要介入了,即时对孩子的对错给予指导和反馈,最好是孩子可以信任不会带给他日后心灵负担的老师来进行吧。以此来保护这一类孩子

    心灵伤了,难以弥补,孩子对自己的感觉,就会变成一场噩梦

  • oranje

    2016-2-23 08:55:40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6-2-22 23:24
    我有几点不成熟看法

    大陆的许多知识分子妈妈,知识够多,修养不够,爱心更是有欠达标,特别是70末80后这 ...

    抓得很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