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10-7 15:19 编辑

屠老太,好样的

屠老太,真是了不起。
到了最终要奖励个人时,发现大家都来争抢了。好壮观。
好家伙“求是科研成就集体奖”,一下子冒出了10个来平分。还是个整数。绝了。
真是大笑话。难道青蒿素知道人类正好有10个手指头?正好被10个家伙来发现?而且发挥作用相同(每人10万)?
国内长期以来对个人独创性的认可是缺乏的。这些人情商差一点的,基本上就变成怀才不遇的精神病!!!
搞科研搞到跳楼上吊的,见多了。
屠老太能健健康康活到85,接受世界的认可,这是她应得的。

对他人的杰出贡献,越是接近的人,越是参与协作的人,越是相轻。
的确如此啦,大家有思路信息都是共享的,你也可以想到,他也可以想到,但偏偏屠老太先想到先实现了。
的确不公平呀,好多人臆想症爆发了。说屠老太受他启发了,说屠老太抢功了,说屠老太找高层压制他们了...

阴谋论,纸牌屋... 全来了。

愿打要服输,科研就是战争,是个人才智的大比拼。别人强了,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和佩服,而不是搞小动作,谣言满天飞。
好像自己沾了点份,就要放大到跟屠老太争Nobel的程度。这很可笑的。
弱智弱爆了的大V,什么方舟子,懂个鸟,瞎嚷嚷啥呀。

屠老太就是霸气,就是坚持自己的独创性的作用。手里拿着屠龙刀,谁怕谁,看这次把那九个给屠了。院士头衔算个鸟呀。
被屠的九个名字我也写一下:(排名顺序是按“求是科研成就集体奖”里面的顺序来的)
许杏详、朱大元、顾浩明、周维善、魏振兴、梁鉅忠、李国桥、刘 旭、李 英

屠老太坚持底线,佩服!
面对持续的浇粪,挺住!

屠老太遭受一辈子委屈,想想就替她心酸。
看到她拿着个文稿一字一字,用浙江普通话念那个书面获奖感言,什么“集体攻关”什么“群体荣誉”,我又替她心酸了。
八版
1112 查看 14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yeahdo100

    2015-10-7 16:19:25 使用道具

    爸妈网有写屠呦呦教授的帖子,意外,赞楼主
  • hb可可2007

    2015-10-7 16:21:43 使用道具

    信息量很大,在哪里可以看到?
  • chenhezheng

    2015-10-7 16:42:03 使用道具

    老太太很不容易,当得起
  • 开心的爸妈

    2015-10-7 16:52:24 使用道具

    老太太很不容易
  • 若熙爸爸

    2015-10-7 17:34:0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hopeybw

    2015-10-7 18:17:29 使用道具

    淡定一些,还是学一学哲学家让·保 罗·萨特吧。
  • altaiww

    2015-10-7 18:34:11 使用道具

    屠老太 也应该感谢集体,很多东西其实有时候不能说是某个人的个人成果,应该是她的团队占大部分,但是也不能排除其他的集体智慧!
  • hmily_pine

    楼主 2015-10-7 21:41:0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hmily_pine 于 2015-10-7 21:56 编辑

    屠呦呦案例是科学史经典案例,各位要培养孩子做科学家,一定要学习了解,否则会迷失。

    有人发联名信到诺贝尔奖委员会,告状,坚决不同意给屠呦呦奖,说是集体智慧。他们情愿中国人都不得这个奖,也不能让屠呦呦一人得到。事情闹得很大,所以从拉斯克到诺贝尔经过4年,这是有原因的,不是瑞典人在打瞌睡。各位知道不?
  • b3410

    2015-10-7 22:04:14 使用道具

    還有這事啊
  • hmily_pine

    楼主 2015-10-7 22:19:55 使用道具

    另外借这个事,提醒一下各位爸妈,以后孩子搞科研,也不要太实在,只知道猛搞。也要有点防人之心,否则会留下诸多争议,成就越大越不爽,一辈子不爽。
  • hopeybw

    2015-10-8 09:02:23 使用道具

    获不获奖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获奖也证明中医药宝库非常丰富,但并不是借来拿来就能用。像青蒿素这样的研究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还应该继续努力.
  • tinaibella

    2015-10-8 11:19:44 使用道具

    那个时代的研究,本来就是国家组织的集体攻关,跟两弹一星类似,和现在的研究模式不一样。说是集体成果本没错。不过闹去宁愿国人都不得这个奖也不能让屠老太独得这种事情 ……实在有些丢脸
  • hmily_pine

    楼主 2015-10-8 16:20:12 使用道具

    PS:另一个科学史经典案例是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决裂。成就越大,决裂越深。我不好判断两人言论的真假,但目前看李政道情商更高。
  • 360fan

    2016-4-27 00:37:43 使用道具

    李杨的事,兼听则明,很好判断的。国外圈内圈外也是定论的。两人是当世奇才,美玉一双。
    诺奖见功封侯,不依学术水平,获诺奖还真不见得有资格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