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八版
1141 查看 12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appel8103

    2015-10-29 20:05:44 使用道具

    国家没钱养老了
  • beautifulface

    2015-10-29 20:06:38 使用道具

    终于放开了,但是,犹豫要不要呢?年龄已经接近40了,老大也快上小学了,各方面都不称心呀,国家放开的太晚了对于我们来说,早两年,就不会犹豫了
  • 晓月雨田

    2015-10-29 20:20:43 使用道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张小小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91444/answer/40656161
    来源:知乎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出生率一旦降低就不可能回来了。

    去看现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没有经历战争或者极特殊原因),出生率一旦降低,无论给于什么鼓励生育的政策,都几乎没有效果。从来没有一个政策方向,不论意识形态、无视政治制度、不管贫穷、富有、腐败或者廉洁,在任何条件下,由任何执政者,都没有成功过!这就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来没有有效过。

    原因是,出生率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的养育体系完全奢侈品化,注意“完全”,就是说“平价的哺养和教育体系不复存在”了。这种奢侈品化不仅仅是价格的方面,还有精力方面,从而不分贫富的射杀所有生育适龄人口。这个时候给予鼓励生育的政策,不管给多少钱都只能继续加剧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进而降低未来的生育率。

    比如说教育,因为所有的教育目标和希望都在一个孩子身上,即使家里只有20万,也不惜借钱凑30万给孩子选择重点中学。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为数众多的家庭愿意支付超出家庭所有储蓄的代价来为孩子选择中学;

    一个家庭如果是多子女,就绝无可能为孩子支付这么高的价格,否则老二考不上怎么办。如果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多子女,那么整个教育市场结构将完全不同,将像我们大多数产品的市场一样,虽然奢侈品仍然存在,但只是小部分人面对这种选择,大部分人不需要直面奢侈品市场。

    再比如说婴幼儿的哺育,受限于我国食品监督的暂时落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一边骂地沟油一边吃烧烤,或者一边骂垃圾食品一边吃方便面……

    这就是平价市场的逻辑,其关注重点往往是方便和性价比。

    我们都看到了庞大的奶粉进口和代购市场,在大城市条件好些的家庭,甚至所有的婴幼儿穿用都非进口不买……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物质上限在支付婴幼儿的哺育;这就是奢侈品的逻辑,在接受范围内,为一点好的可能,支付翻倍的价格。
    很多人觉得,婴幼儿的安全关注本来就应该比成人多,这是是无稽之谈,只要看看我国私家车安全座椅的普及率就行了。似是而非的对婴幼儿食品安全的关注,实际上是奢侈品的市场环境所形成的社交压力。

    精力投入的奢侈品化恐怕是发达国家也没有办法解决生育率降低的根本原因。说回我们国家,单胎化使得全家的时间都可以用在一个孩子身上,从而使得那种没空照顾小孩的行为和市场都变的非常小,而行为是需要周边社会认同的,市场是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成熟的;

    我一个朋友,每周末他和太太开一个小时车送孩子去上英语补习,然后夫妻俩在附近逛一个小时,再用一个小时把孩子接回来;孩子上一个小时课,全家一个周六下午就都没了。这恐怕只有在一胎情况下才有可能。

    这种情况普遍的存在于各种课内、课外补习上,现在的钢琴课、美术课都是这个节奏;以前那种半看孩子半学东西的多人兴趣班完全无迹可寻,取而代之的是有明确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

    有培训目标的技能课程在儿童阶段的广泛存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儿童明显是在强迫和半强迫条件下才能坚持。其广泛的程度是发达的欧美不曾有的(无关发达程度),同样的文化圈的日韩也没有(无关文化沿袭),同样教育体系的前苏联和东欧也没有的(无关教育制度),唯一的指向就是我国特有的单胎化。

    当六个成人的所有财富和精力都可以用在一个儿童身上时,这个孩子显然可以获得十分奢侈的哺养和教育条件,而当所有人都这样的时候,奢侈品化的观念和市场就迅速形成了,并且挤压了平价市场的生存空间。一个不想给孩子上补习和技能课程的家庭迅速发现,其观念不被周围环境所接受,也没有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因为这个市场早已不复存在了。教育市场如此,哺育市场也是同样。

    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突出是因为,这种养育市场的奢侈品化是突然出现并且占据主流的,他不是经过几十年的结果比照而竞争胜出的,他的对手(平价市场)早早地被政策终结了。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有多胎生育意愿的时候,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无论在财富上还是精力上,都无力应对。

    这种情况也调过头在伤害单胎家庭,除了金字塔尖的极少数人,每个人都会陷入周围跟他相似物质条件的家庭用物质上限对应养育体系所形成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延续到了子女成年,家庭不得不倾其所有为孩子(特别是男孩)购买住宅,甚至背上沉重债务。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数据,一胎的抚养成本是1,两胎的抚养成本是1.6。我一直认为这个数据是及其有误导性的,因为根据整个社会的多胎家庭的占比,养育成本会有极大的差异;就是说在普遍一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是1、两胎是1.6的话;那么社会如果在普遍多胎的情况下,抚养成本一胎可能只有0.4,两胎可能只有0.5。

    很多学者都认为几乎遍及发达国家的生育率无法上升(3/25修改,之前为“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育的好处下降了”,这显然是想以一种没办法验证的假想,试图去解释庞大复杂现实的愚蠢行为,类似共产主义。很简单的一个类比,结婚的好处在现代也是在逐渐降低的,我怎么没观察到结婚率的大幅降低呢;欧洲和美国“生育的好处”有显著差异么?显然没有,那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是什么造成的,大量的高生育率移民使得平价哺育和教育市场一直存在,使得土生土长的美国中产在养育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感觉到歇斯底里的压力(类似首尔或者上海)才是主因。
  • 磨灭のsoul~.

    2015-10-29 20:56:50 使用道具

    将来要看到一群老太太(孩子妈)牵着孩子上幼儿园了。计划生育使得多少人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机,年龄大的人生育存在非常大的风险(自身身体挑战及不健康孩子,)真要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国家更应对已不能再生二胎的家庭或失独家庭应有更多的福利才是,不是一个月15-30元的补助,相信很多人从来也没领到过一分独生子女费。
  • newvv

    2015-10-29 21:38:04 使用道具

    到了这个年龄真是挺纠结的,父母公婆身体都很一般,随时都可能需要我们照顾,想要老二真是各种顾虑啊。
  • polly

    2015-10-29 21:58:17 使用道具

    己罚"巨款"的郁闷、
  • raindavis

    2015-10-29 22:49:45 使用道具

    已生,老二还没上户口,不知上要不要罚
  • suermum

    2015-10-29 23:18:32 使用道具

    俺是等不及,在40高龄生了,罚就罚吧,现在估计真的生不出了
  • eill

    2015-10-30 01:09:28 使用道具


    二楼神回复  一针见血
  • polly

    2015-10-30 07:05:00 使用道具

    polly 发表于 2015-10-29 21:58
    己罚"巨款"的郁闷、中

    当时是看了则新闻说不入户以后不能入广州急急去办的,一直盼有人带头去跟政府抗议,后才听说独生子女被罚的去抗议了可是搞不过政府
  • 大贤小彦

    2015-10-30 09:46:20 使用道具

    人民币不要高速贬值就行,各种消费现在真是高速增长!
  • 米酱

    2015-10-30 11:11:32 使用道具

    挺开心的  赶上了~~~    本来以为还要三五年才放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