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xqsong2007 于 2011-9-1 13:29 编辑

"中秋"一词,根据史籍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祭月赏月是重要的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这种赏月的风情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而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就更具规模了。我国各地至今还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由于月饼象征着月圆、团聚,吃月饼便成了节日的另一个习俗。有说法称中秋节吃月饼盛行于宋朝,有苏东坡的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为证。并且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月饼就和现在的颇为相近了。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称,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因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才在民间传播开来。
不管是始于何时,但留传下来的就是:在中秋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烙一种象征团圆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或者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这种象征团圆的小饼子,就称为"月饼"。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不断更替,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越发繁多,风味也因各地的风土人情个人喜好而各有不同。除了比较著名的京式、广式、苏式、潮式等广为流传的传统月饼,近来也出现了水果、冰欺凌、巧克力、抹茶等等。月饼这个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必食之品,让一家人在一起分享生活的美满、甜蜜……
2958 查看 1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ammiyu

    2011-9-1 13:33:44 使用道具

    {:soso_e100:}眨眼就快中秋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