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6-2-22 12:28 编辑
文/大京
王谦详和李增瑞曾经讲过个相声《学外语》,说的是在一个英语培训班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他们都说自己讲的英文是最正确的,其实他们说的英语都是各种方言味的英文。有山东味英语,有山西味的英语,最搞笑的是四川味英语。这个相声中,最后的包袱是班里的英语老师,他给大家纠正发音,老师一张嘴却是东北味儿口音的英语。各位有兴趣可以先听听这段相声,虽然夸张了些,但是英文的语音语调受到浓重方言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 ... d_0_type_video.html
今天我不是要谈方言对英语发音或语音语调有什么影响。而是要说发音不太好的家长到底能不能进行亲子英语(听说)教育。
亲子英文教育是有一定前提的。我个人认为这需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另一种不可以。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可以呢?
如果家长能够
识别孩子发音的问题,并能提出建议也就是能够即时的反馈与纠错,那么孩子就可以逐渐改善语音语调,语音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相反,如果家长自己发音不到位,同时又
不善于识别孩子的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或者
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这样的亲子英语教育就很难取得成效。
核心问题在于孩子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与纠错。
同样都是发音不够到位或不准确的家长,能否有能力进行亲子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
有没有识别与判断能力,能否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或纠错。
问题又来了,既然自己发音不好,为什么却能够识别呢,这个道理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
为了便于理解,我还是用写字做类比。因为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硬笔书法写字的情形就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作为成人,可能我们自己的字写得不怎么样,但是当我们看到标准的字帖时是可以看出来人家的字写如何漂亮的。 同时,如果孩子写字好不好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的。(当然对于英语来说,识别与判断的难度要远比这个汉字书法要大)
你能看出来好看还是不好看,这就是识别能力。与字帖相比,你知道孩子写的字哪里没写好,哪里需要调整或改变一下,这就是判断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指导孩子。
有人会很自然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既然你既有识别能力,又有判断能力,那怎么你自己的字却写不好呢?
因为“知道,明白,懂”这些与掌握技能,技能上身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缩短这样的距离只能靠不断练习,反复训练才能达到。 正因为孩子每天练习,反复实践,所以他可以学出来,而他的家长却不行。但这不表明这样的家长不能辅导孩子去实践去提高。
当然,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参加实践与练习,那么家长自己的语音语调也一定会得到一定提高,虽然没有孩子学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