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cc200122

2016-03-07

[经典国学] 荆轲徒有虚名

周末和孩子分析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得出结论是荆轲注定是失败的。
准备不充分。
荆轲虽然准备了樊於期的脑袋、地图、带毒液的短剑、力大无比的勇士这些外部条件,却没有对刺杀场景进行周密的思索和演练,以为只要物质条件准备充足就可以手到擒拿了。在演艺圈有句话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行刺计划何尝不是一场演戏?不经过多次演练就上场万无一失的机率实在太小。
用人失误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用来形容荆轲的随从秦舞阳最合适不过了。这个秦舞阳力大无穷,一拳能把人打到三丈外,心理素质却极差,胆小如鼠,空有一身蛮力,一走进秦宫就脸色惨白,双手不停颤抖,使得机警的秦王有了警惕。好在荆轲镇定,说他是乡下孩子,没见过世面。秦王找不出其他破绽,但还是禁止秦舞阳登上阶梯到他的宝座边,如此一来就失去了绝好的二人夹攻的局面。
技艺不精湛
据故事描写:短剑锋利,上面涂满了毒液,人只要被短剑划破一丝皮肤,就会立刻丧命。这样狠毒的武器,只要剑法还不错,即使没有秦舞阳的支持也一定可以成功,可见荆轲的剑法并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也或许是他的心理素质也不过关。总之,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刺客。想想《琅琊榜》中的江左梅郎、《潜伏》中的余则成,哪一个不是心思缜密的人,做间谍达不到这个水平,最好不要白白去送死,还拖累了樊於期和秦舞阳。
兆头不好
西方心理学说的自我实现的诺言,和这个是一个意思,很多兆头其实是当事者内心状况的外部反映。荆轲出发的时候,在易水河边送行的人都身穿白衣,静默无声,还有人悲壮的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未出发就灭自己威风,士气都丧失了还怎么备战?就像周五晚上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上的选手俞蒙蒙一样,出场前男友给她的话是“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果然她第一题就没答出来就败下阵来。
以上分析是根据《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中的内容和孩子一起分析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就文字论述,也许和真实历史情况有出入,请谅解。
895 查看 8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mjcle

    2016-3-7 13:32:04 使用道具

    分析得真好,

    本来这场刺杀就是螳臂挡車的行径

    个人感觉就跟谭嗣同赴死差不多,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去送死的,当然也有侥幸成功的想法,但自己内心知道机会不大。

    以前觉得这些人太不可思议,但是看看那位史学天才的自杀,好好地,为了理想都能死;在战争的年代就更不出奇了。有的人天生就是为了理想而活。
  • lmjcle

    2016-3-7 13:35:02 使用道具

    但是徒有虚名这个评价有点不中肯

    他能为此赴死就说明他不是徒有虚名了

    一个敌国的人去刺杀大君主,力量悬殊且冒险
  • 业业妈

    2016-5-1 17:29:18 使用道具

    我们也刚听到四月汉声。故事中不是有一句:原本是想活捉……。不过会提出观点真的很棒,不会人云亦云。
  • 吾爱宸

    2016-5-2 18:47:1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学习了
  • 曹三省

    2016-5-12 14:43:04 使用道具


    人只要被短剑划破一丝皮肤,就会立刻丧命。
    秦王真乃绝世高手也。
  • h430030

    2016-5-12 16:11:29 使用道具

    也是一种解读
  • 来球

    2016-5-13 15:17:57 使用道具

    读故事,用心去想,用心去分析,首先就很棒!
  • h430030

    2016-5-19 15:02:16 使用道具

    有没有更多的这样的故事拿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