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伙都觉得把孩子放进二语环境让他充分浸泡就能习得二外。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读完后,想想,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习得二外,除了泡在环境里,还需要什么?
(一)
男孩,一岁,父母都是美国人。在中国出生并且居住在大学校园里近一年,家里烧饭的阿姨是本地人,会方言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平时接触的家长大多数是中国人,听到的语言频率:英语 > 普通话。现在,我用中文问他:“姐姐在哪里?” 他立即会指幼儿园。带有方言口音的阿姨问他:“抱你出去玩好吗?” 他立即朝着大门方向准备出发。对他用英语,当然是都有反应。
(二)
男孩的姐姐,六岁,在美国出生,英国呆了好几年。前年九月到女儿所在的大学附属幼儿园和我女儿同上中班。父母希望孩子在中文环境下学汉语。孩子刚进学校情绪波动很大,面对老师不知所云,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一直哭闹。我女儿在里面当了桥梁的角色,帮助翻译,有时候老师会打电话呼救让我过去安抚(因为和父母没法沟通)。后来女孩就和我女儿一样只上半天学,因为下午实在觉得难熬。
刚到中国时,女孩和她妈妈有参加面向外教的中文课,慢慢开始有点积累,但还不足以使用。妈妈生了二宝后,完全离开中文课,女孩在中文方面的积累仅来自教室。画画、手工和数学课,最能适应。早操做得很认真,动作到位。但是讲故事课、社会课,大部分听不懂,依赖图片,老师空口说的,就是天书。目前能说的话类似于:这是黑色的猫、我不喜欢、听不懂、跟我来、不要。
(三)
男孩,两岁,父母巴基斯坦人,会英语但表达不流利口音重。孩子巴基斯坦出生,去年年底到中国,很腼腆,只能听懂巴基斯坦语,对英语没感觉。妈妈带着他在校园里和小朋友玩,现在和同龄小朋友打成一片,喜欢在小朋友家玩,能听懂中国家长的问话,输出少(毕竟才两岁多)。
(四)
男孩的母亲,年龄不详。带着孩子和中国家庭一起玩,用英文交流,中国家庭父母大多数和她交流勉强,目前,根据我的观察,中文完全没长进,英文基本原地踏步。
(五)
男孩,六岁半,父母中国人,中国出生。在中国的英语启蒙包括幼儿园每周一次下午请大学生教一些、父母买了牛津阅读树、请了半年外教。今年一月随父亲赴美访问学者,直接进入小学下半学期。男孩性格要强,在幼儿园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到了美国,受挫感很强,不肯开口说话,旁观居多。单词默写没问题,但科学课等无法下手。目前状态一般。
(六)
男孩,四岁,父母中国人,中国出生,母亲英语很好,从小双语启蒙。没有进过幼儿园,在家教育。去年年底全家去美国访问学者,进入 幼儿园。男孩在幼儿园十分享受,玩得开心,很快融入。
(七)
女孩,四岁,母亲中国人,父亲美国人。生活在中国。外婆带着对她说中文,父母对她说英文。去年九月份入幼儿园小班,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流利,目前处于双语状态。
(八)
男孩,六岁,母亲中国人,父亲美国人。出生在美国,两岁多至今生活在中国。父母均对孩子说英语。进入小小班后一个月因动作粗暴攻击了班级几乎所有的小朋友而被劝退。班级里唯一幸运没受到攻击的孩子是我女儿,她和男孩可以用英语交流,带英语书过去和他一起看。两人的友谊维持到现在。
劝退后孩子不得不送到浙江外婆家,在完全中文环境下生活,父亲和他用skype 交流给他读书,每个月都会过去看他,母亲那段时间赴美留学。
前年男孩因大学有了国际班而回到校园,国际班其实也就是他一个孩子,老师是美国人。家长给他请了中文老师。
目前男孩的状态,英文明显好于中文,但中英文表达都欠逻辑欠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