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elody2

    2016-6-8 11:20:48 使用道具

    dingye 发表于 2016-6-4 15:49
    其实我觉得楼主用路虎来比喻,还是不够贴切。我觉得还是用自行车和汽车来比较的好。英语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之 ...

    我现在看的东西就是全英文的,很多资源,即使有中文的,还没英文的好理解。个人情况和个人眼界问题。
  • redforestsea

    2016-6-8 12:02:30 使用道具

    说得好,有些家长都是瞎操心,只要孩子一直学习,有啥不好的
  • 陪伴成长

    2016-6-8 13:08:5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8 13:11 编辑

    回 56# 哈。

    High版 讲的这些,我觉得理论上都没有问题。但是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一个小系统,都是依赖于大系统而存在的。这和器官移植相类似:在一个人身上正常运行的器官,到了另外一个人身上就未必能正常运行了。

    您的这套体系,在美国也许能够相对有效的运行,但在中国却未必能够有效运行。就像之前部分大学自主招生试点一样,看起来似乎很美好的体系,移植过来之后,发现并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情。什么原因呢?中国教育体制和中国社会架构。

    大道理不多讲,我们回到英语学习。

    事实上,教育的首要场所在家庭,而根据家庭的不同,中国的英语教育已经自然进行了分层:
    第一类家庭:真正有意识要学好英语的家庭,无论学校英语教育是怎么样的,都会想办法学好英语。
    第二类家庭:希望依赖学校英语教育学好英语的家庭,通过自身的努力(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的努力),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类家庭:觉得英语不重要,不需要学习的家庭,以及那些连学校英语教育都跟不上的家庭,自然会放弃。

    由于比例最大,教育体系的设定应该主要面向 第二类家庭。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善,其实途径也就是这些:
    1. 转化 第二类家庭 到 第一类家庭 ,并帮助 第一类家庭 走得 更高、更好、更快;论坛在这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2. 优化 第二类家庭 的方法,并帮助他们走得 更高、更好;论坛在这个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思路和资料。

    而您所提倡的英语教育分层,对 第一类家庭 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却可能严重缩减 第二类家庭 的数量,使其变成第三类家庭。而英语教育的“学科化”,却会逼着所有 第二类家庭 往 第一类家庭 靠拢,第一类家庭 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另外,中国的 中文教育 有 中文教育 的问题,并不是不学英文,中文就能学好这么简单。
  • 新三八红旗手

    2016-6-8 13:15:10 使用道具

    非常同意,学习语言不是目的,通过语言获取想要的东西才是正途。
  • wantgone

    2016-6-8 22:08:43 使用道具

    大学六级,以为英语已经过关,但在外企工作7年后,才发现职业天花板就是英语。
    并不是说外企有多好,但在外企里,确实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以及各种优秀的人(当然也有奇葩)。

    于是回家铆足劲给孩子启蒙英语,也正是意识到其重要性以及学校学习方法的低效性。用这坛子里的主流方法,孩子三年多已能听哈利波特和罗德尔的小说,喜爱看查理成长日记,渐渐跟上了适合她年龄的资源。虽不是牛蛙,但目前已远超培训班7-8年的孩子。
    但是,在此期间的起伏是很多次的,如果不是我的坚持,也许我们就成了那95%的低效学习的孩子。

    也和很多朋友分享过经验,但得到的反应往往都很平淡,宁可送到培训班里省时省力,也不愿意在家帮助孩子打通3000听力词汇的大关。思前想后,才意识到是我和他们的经历不一样,所以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对国内英语应试教育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渐渐不再营销自己的方法和思想,毕竟我们之间相异的,不是思想,而是经历。
  • ouchiouchi

    2016-6-9 00:27:20 使用道具

    学一门外语,也就是在学着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是值得的。
  • high5

    楼主 2016-6-9 00:49:15 使用道具

    回复63#  很高兴能与您进行深入的探讨哈。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纸上谈兵。 但一些想法,不去实施, 永远也不是到是否适用。
    将外语设成选修这个议题,和大学自主招生还不太相同。 大学的自由权限太大的话,在国内的背景下, 会产生相对国外更多的不公。 而外语设成选修,不会产生这类现象。

    我前面说的偏远山区的状况,其实可以归入你的第三类家庭。
    第一类家庭,是家长和孩子都重视外语学习的, 主动性很强。
    第二类家庭,家长就是甩手大掌柜, 靠学校的。学校考不住,就是交钱靠培训班的。 这类家庭的孩子,时间精力绝对没有少花。 其中大中城市的家庭,钱也没少花。 而这些资源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呢,全部用去应试了。 付出和得到的严重不符。

    要改变的话,需要做到3点, 都是大手术:
    1,教学大纲全面提升,怎么着也不能在世界上是倒数的。
    2,推出相应的评测系统,改选拔式的考试,为科学化的评测。
    3,学校教法的改变,以培养能力为主。
  • lslhy

    2016-6-9 06:56:18 使用道具

    讨论真热烈。又看到H版开帖,立马围观,道理浅显易懂。同意H版的意见。英语是人类的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使用的,这是目的,所以就得学。至于如何掌握,值不值得真没过多想过。
  • 陪伴成长

    2016-6-9 11:38:42 使用道具

    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愿意学英语的,就努力学习;不愿意学英语的,放弃就好了。这个话题本来也就此打住了,看到 High版 高兴,再说几句。

    其实讨论任何的变革,方案的可操作性比方案本身的科学性更加重要。您列举的三条,可操作性其实都不强:

    1,教学大纲全面提升,怎么着也不能在世界上是倒数的。
    --- 虽然没比较过,但是我猜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至少教学深度)绝对是全球领先的,但这并没有带来中国在数学教育方面的全球领先。

    2,推出相应的评测系统,改选拔式的考试,为科学化的评测。
    --- 如果中国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一条也许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中国太大了,地域差异也太大了,所以“科学化的评测”是很难的。或者说我认为现在的考试体系(不是考试内容,而是考试体系)其实就是相对的“科学化的评测”了。

    3,学校教法的改变,以培养能力为主。
    --- 能力是很难评估的。最近大家一直在讨论的各省高考招生比例问题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如果大家都认同能力培养的话,其实大家不会对 北京 和 上海 存在那么大的对立。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都觉得分数评价更好,而不是能力评价更好。

    相对而言,英语的“学科化”,虽然未必是最科学的方法,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可操作性都要强得多。

    欢迎 High版 继续讨论。
  • 白衣天使橄榄树

    2016-6-9 15:25:04 使用道具

    所以我家还是决定学英语!
  • 蓉儿

    2016-6-9 16:04:54 使用道具

    为楼主鼓掌,我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就在咱们论坛里学习,孩子现在的英语学习成长已经很明显优于一般孩子。着眼于世界,英语这门工具不学习好,就很难学习世界各个英文教材的学科。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孩子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目标自然不同。
  • high5

    楼主 2016-6-10 00:19:02 使用道具

    回复69# 咱们接着来:)

    1. 我说的提升教学大纲,是指英文的教学大纲。 横向比较,无论是和亚洲地区国家,以致世界地区国家相比, 中国的英语教育大纲所要求达到的水平程度都是倒数的。 纵向比较,现在的教学大纲,和民国时期根本就没法比。
    咱们再插播一下数学,美国从小学数学到高中数学,我是一路仔细研究过的。 虽说他们从开始的小学阶段,从内容进度都比我们要差。 但进入高中阶段, 从教科书来看, 内容和深度一点都不比我们的教科书浅。 我是高中阶段学完微积分的, 用的是当时人教的高中教材(记不清了)。 我女儿也是高中学完微积分, 单就课本内容来说, 美国的内容要多且深。 数学这块,涉及的因素较多,放在这里对比英语,无法说明问题。单就数学的话,咱们可以另开帖探讨。

    2,3. 看您的回复,我个人感觉您并不十分清楚我说的 目前国内选拔式的考试和科学化的评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化的评测,就是一把尺子, 不受地域干扰,在哪里都应该能测出孩子是否达到某个水平。 好的尺子, 测的是能力。

    这三条, 说的是整个系统的调整, 只有将这个系统调整好, 用英语教学其他课程才能名正言顺实施起来。
  • softmood

    2016-6-10 08:35:28 使用道具

    walciebmw 发表于 2016-6-7 16:34
    哈哈,说个我家“用”的例子,小家伙爱打minecraft,这个游戏官方出了一套书,可目前还没有中文版,这时候 ...

    我家已经买了一本, 还要我买一套, 以至于经常有同学打电话来和他讨论游戏。
  • Ms.nicky

    2016-6-10 11:48:25 使用道具

    赞同!现在是第一阶段,努力向第二阶段迈进!
  • 家有小妞儿candy

    2016-6-10 12:42:07 使用道具

    同意H版的,我们现在应该算初步完成第一阶段了吧,以后的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就看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就用来做什么了,目前就是阅读和看动画片,一些科普书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至于更高层次的用,暂时也没有什么了,但我相信,到时需要用了,英语绝对不会拖后腿
  • oursummer

    2016-6-10 13:34:02 使用道具

    哇,各位大神,我是来学习的。收获颇多!
  • Amber7

    2016-6-10 15:49:41 使用道具

    同意HIGH版的观点。
  • juteyr

    2016-6-10 17:15:56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H版专门发帖来说此事。我希望版版多多分享第二阶段怎么走。我孩子其实现在还在第一阶段。不过,通过英语启蒙,看到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受到的震撼不是“学语言“而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是那分级比如RAZ,每个小故事之后除了我们最最熟悉的阅读理解选择题,基本上最后一道题目就是要用思维导图的。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的。有时候在想一个孩子从小用这种方式进行训练,那以后长大了,写个比较性的论文不是小菜一碟呀!其实我也想过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继续投入的时间成本问题。但是,如果能在应试压力变得巨大之前能达到READ TO LEARN的话,英语其实挤出效应反而不是什么问题。比如,孩子已经可以用可汗学院学数学了,不仅仅英语不用占用时间,反而能大大的弥补体制内数学概念学不透的缺点。
  • juteyr

    2016-6-10 17:19:26 使用道具

    当然,我的目标不是那么高,只是想把英语做工具学知识,呵呵。实际上,真正要达到接近母语的深入到文化层面的话,英语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就像我们的语文一样。
  • 陪伴成长

    2016-6-10 19:47:0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6-6-10 19:49 编辑

    回72#,我们继续谈。

    关于数学:
    如果一定要比较中美的数学教育,我这里只是一些非一手的资料,所以可能不够客观:
    1. 很多年以前我无聊的时候,翻看过国外大学的数学课本(只是其中一种,所以无法保证全面性),发现其中一些内容为中国同期的高中内容,而且总体难度不如我所使用的中国大学数学教材(只是其中一种,所以无法保证全面性)。
    2. 数学版有个帖子: http://www.ebama.net/thread-31662-1-1.html 进行了中美数学教材的讨论,供参考。
    3. 曾经在 天涯 看过一篇文章,是中国学生出国后,在国外大学辅导国外大学生数学的经历。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总体结论是:美国大多数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对数学比较畏惧。但少数数学天才,数学非常好。

    考虑到美国的数学教育不是铁板一块,有很多中国所没有的内容:
    1. 各个州的教学大纲可能不同;
    2. 天才班 的广泛推行;
    3. 数学 AP 的广泛推行;
    4. 使用中国教材的;
    。。。

    所以,我只能感性的判断:
    1. 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成绩来看,在极端优秀的数学学生方面,两国差距不大;
    2. 在数学运算方面,中国学生总体好于美国学生(以中位数为标准);
    3. 在数学应用方面,美国两级分化比中国严重,但优秀学生(美国优秀大学学生)总体优于中国优秀学生(美国优秀大学留学生)。

    以上论据应该和我的论点没有冲突:仅仅提升教学大纲,并不能改变学习成果。数学如此,英语也是如此。

    关于后面两点

    至于第二条和第三条,我其实并不质疑其科学性,我的看法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希望您可以从可操作性角度细化您的方案,如何才能实现:
    2,推出相应的评测系统,改选拔式的考试,为科学化的评测。
    3,学校教法的改变,以培养能力为主。
    或者我们可以简化一下:为了体现您所说的这两点,中国目前的高考到底应该如何改革?

    魔鬼都在细节中。当您提出更多具体的操作建议时,我们可以具体评估其现实可行性。

    欢迎继续讨论。

  • high5

    楼主 2016-6-11 02:40:46 使用道具

    回复楼上,继续哈:)

    你对中美数学教育的比较,我基本认同:)
    “总体结论是:美国大多数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对数学比较畏惧。但少数数学天才,数学非常好。”
    您前面说,中国的数学大纲在国际是数一数二的。
    大纲要求高,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面积的数学水平高于美国学生。
    所以,提升大纲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只是, 现在如此之低的英语教育大纲, 还有这么多人吵吵。 原因何在呢?是因为学法不对,致使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做无用功。

    从国家的用人角度来看,国家需要的是能用英语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考试的人,对吧。 而且,国家需要的是一大批能用英语的人才,而不是只需要考试中几个拔尖的。 从这点出发, 就要在政策大纲等高度,制定好一个需求目标; 然后从考察评测方面,启用科学化的评测系统。 有了这两点之后,学校采用首贴说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模式来进行才成为可能。

    从可操作的层面来说,
    1,高考的模式向TOEFL或是雅思这些考试靠拢(当然测试程度不一定一下子到这个高度,可以先适当降低,目前的高考相当于PET的水平。水准需要逐步提升)但科学的水平化测试模式需要启用。
    2,光启用水平化测试是不够的,国人还是会照样的应试。 下面的关键,是从中小学的教学上进行改变
    a)  全面提高大纲水平和教材难度
    b) 教学上,第一阶段学英语; 第二阶段,学校能每年开出1-3门的全英语课程, 以保证学生能全面的用英语
    从操作上说,最终关键是落在了中小学的教学上, 也是难度最大的地方, 体现在:
    ---师资水平问题
    ---全英语课程的合法性问题(这点最令人啼笑皆非)
    如果能解决,那将能够实现孩子们时间和精力上的有效利用,在相比目前不增加孩子课业的前提下,全面提升英语水平。

    您觉得够可操作了吗?
  • suki_kwok

    2016-6-11 07:51:34 使用道具

    用路虎来形容学英语,那是比喻的人接触到的世界太狭窄。外面多得是能买好多部路虎的兴趣班。英语恐怕是最最便宜的一项了
  • 陪伴成长

    2016-6-11 09:08:11 使用道具

    回81#,继续。

    还是关于数学

    “大纲要求高,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面积的数学水平高于美国学生。”这一点我不认同。

    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也是应用,而非简单的计算能力,否则N年以前的中国菜场小贩已经完全秒杀高考学生了。

    由于强调运算能力,所以看起来似乎中国学生的运算能力强于美国学生,但这并不说明数学水平强于美国学生。随着电子计算工具的广泛应用,实际上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即使在中国,自动柜员机 和 电子称 也已经大面积替代了传统菜场小贩的计算能力。

    而事实上,虽然拥有看似强大的计算能力,但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中国学生并没有明显优于美国学生。

    同样的道理,由于强调应试能力,中国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甚至强于美国学生,但这并不说明英语水平强于美国学生。

    仅仅提升大纲,并不能直接提升应用能力。

    还是关于英语

    我的看法依然,您的建议可操作性不强。下面一条条看。

    1,高考的模式向TOEFL或是雅思这些考试靠拢(当然测试程度不一定一下子到这个高度,可以先适当降低,目前的高考相当于PET的水平。水准需要逐步提升)但科学的水平化测试模式需要启用。
    --- TOFEL 和 雅思 这样的考试,是需要相对较高的客观条件的,以中国目前每年的高考人数,可操作性本身就存疑。

    2,光启用水平化测试是不够的,国人还是会照样的应试。 下面的关键,是从中小学的教学上进行改变
    a)  全面提高大纲水平和教材难度
    --- 这点之前已经谈过了。

    b) 教学上,第一阶段学英语; 第二阶段,学校能每年开出1-3门的全英语课程, 以保证学生能全面的用英语
    --- 就以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大纲水平,相当数量的高考学生可能都没有进入第二阶段(考虑到高考可能是很多学生英语最好的时候,他们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进入第二阶段)。如果还需要按您说的提升教学大纲,您觉得学生什么时候能够进入第二阶段?而且,如果仅仅只是“学校能每年开出1-3门的全英语课程”而没有类似高考这样的考试机制,如何“保证学生能全面的用英语”?

    -----------------------------------------------------------------------------------------------------

    下面我说说我对中国英语考试体系改革方案的初步想法:

    1. 语文 和 英语 合并成 语言,部分题目中文,部分题目英文,分值和题目比例可以具体调整。考试内容可以基本参考现有考试内容。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强化 听力 和 口语 考试。听力 可以基本参考现有题目;口语 可以参考 看图说话、情景交流 方式进行,全程进行现场录像,然后集中进行评分。

    2. 数学 由于讨论英语,所以基本不涉及,可以认为基本保持现状,全部采用中文。

    3. 无论是 文科综合,还是 理科综合,均部分题目中文,部分题目英文,分值和题目比例可以具体调整。英文题目主要强化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因为 听说能力测试 已经在 语言 科目中进行。

    以上考试方式可以覆盖包括高考、中考、小升初。以此为基准倒退,以下是教学计划:

    1.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语文课 和 英语课 可以独立上课,但是考试都合并在一起进行,计算一门考试成绩,分值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2. 小学一年级开始,其他学科(科学、自然。。。)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增加学科英语,采用类似英文分级读物的方式,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学习。逐渐开始要求专业阅读和写作。考试题目部分英文,部分中文,主要考察专业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对而言,我觉得这个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强得多。

    欢迎继续讨论。

  • zhangxhuser

    2016-6-11 09:44:3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zhangxhuser 于 2016-6-12 08:47 编辑

    呵呵!超版主也进行“口水话题”的讨论了?
    我是在论坛多年并从中获益的资深家长(一直从儿教论坛跟到爸妈网的家长),早就认定“英语要不要学?”“要不要下大功夫学得那么好?”“担心将来学了也没啥大用?”之类的话题讨论是在打口水仗,这种讨论改变不了什么。对孩子的教育,一些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一般的规律是研究得越深入的家长,体会越深,越觉得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越无知、越浅薄的家长,越觉得自己越牛,说话爱武断地下结论。孩子是自己的,个人按照自己的方法教育就好了,无需太多争辩。
    关于觉得英语牛的孩子10年之后泯然众人的结论,那真是杞人忧天的事情,也是太过功利化的想法(学什么就非得成为什么专家)。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培养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做家长的本分,也只有这样,孩子将来可以有更大的机会、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英语好可以让孩子涉猎更多的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更多的知识,真正在阅读的道路上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说到养什么车的比喻,可能觉得是后期费用很大,其实这主要还看家长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如果谋求早期出国,要将英语学得和母语一样,听说读写样样很棒,那自然要进行经济投入了;而如果你将来的目标低一点,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功底就足够了,一直让孩子将原版书阅读下去,让阅读原版成为习惯,也不用报各种辅导班,这样不但英语会依然很棒,还能给家长节省了不少银子呢。例如,坛子里很多英语好的孩子,没上辅导班,直接就能通过剑桥的FCE、CAE的考试,这不给家长省钱了吗?
    总之,目标决定行动,所谓自以为自己啥都懂得哪些家长,就由着他们好了,随他们去吧。
    社会发展真的太快,科学技术发展太快,谁也无法预测未来。说不准将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非常发达,人们只需要一个芯片,就可以具备各种高手的能力,英语更不必说了,但是,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就从现在开始等着吗?还是那句话:个人按照自己的理念、方法教育自己孩子就可以了。
  • xuqxian

    2016-6-11 11:00:01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盐丁儿

    2016-6-11 17:08:38 使用道具

    H版是个勤快人。
    认真热心执着的勤快人。
  • lmjcle

    2016-6-11 19:33:50 使用道具

    操这个心干什么呢,中国的高考20年过去了,没见到有啥进步,减负喊了好多年了,越减越负。讨论是没有用的,只能靠倒逼。

    就比如立法滞后,发生几个民愤巨大的案子,相关立法就会完善起来。

    高考顶多就考生自杀什么的,很难靠个案去倒逼啊。

    现在那么多学生出国留学,就是对高考,对国内的大学教育用脚投了票。

    我想,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方法把英语学好,也是对现行英语教材和学习路线改良的一种倒逼吧。

    而,高考,背后涉及的东西太多了……难呐,大家过过嘴瘾,码字瘾就好了。
  • 陪伴成长

    2016-6-11 22:00:29 使用道具

    回复楼上。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它,而不在于是否能够改变它。即使讨论无法达成共识,参与讨论的各方还是会将自己的思路付诸行动,这才是关键。

    路过的各位,如果赞同其中一种观点,或者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自己的观点,并付诸行动,那也算是一件好事。

    反之,如果无法正确认识英语,就算将来到了外国,一样会面临语言和文化的困扰。

    仅供参考!

  • b3466

    2016-6-12 07:44:39 使用道具

    说的很到位  知行合一是王道

  • jumphighrabbit

    2016-6-12 15:46:20 使用道具

    这个楼建的好,从英语的学习,到制度的建立,方方面面都由楼主和各位大神讨论到了,虽然目前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有这种声音,让更多人去思考,产生思想的碰撞,起码在小范围内是有好处的。希望看到H5  read to learn的讨论,因为我们孩子现在也处于这个瓶颈期,不知道怎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