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bailechen 于 2010-10-20 10:05 编辑

看了一篇视频和一篇文章,感觉自己又被教育了一次,看似夸张的言论里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欢迎大家发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NDA4ODU2.html

为了吸引大家眼球,我把其女的经历大致列一下,具体请一定看视频
9岁就去当服务员端盘子
11岁当影院领班
初中无锡最好的考了不上
初中奖学金及免费澳洲游就为家里省了近10万
初中就和同学做生意,挣了数万
高中不上就直接考上了新西兰名牌大学
回国下飞机就创业,现在二十几岁就身家千万。。。。


去年底,一个叫高鸣的人自费出版了一本名为《精养女儿实验报告》的书,宣称“养育孩子就像做实验”。高鸣此语,引来口水无数,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面对质疑,高鸣和颜悦色:“我愿意和大家讨论。”
  高鸣之所以如此底气十足,是因为按照他的“高氏教育法”培养出来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并且非常优秀。成功了的高鸣,乐于把他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今年,他再次把脉教育,矛头直指广大家长和老师热衷推荐给学生们的各种“名人名言”。名言有毒!高鸣一语惊四座。特立独行的他,这回将如何颠覆被视为经典的“名人名言”?
  本版主笔 快报记者 白雁
  “中国人不善于独立思考”
  当过学生的人,对“名人名言”都不陌生。从幼儿园到中学,教室墙上的名人名言如影相随,在某种程度上被认定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准则。还有的家长和老师,强制学生背诵领会名人名言。有时候,就连学生之间,也免不了攀比,似乎谁记得的名人名言多,谁就更有机会成为名人。
  这种盲目的模仿,让高鸣心里觉得很别扭,“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勤奋,但历来就有不习惯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毛病,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迷信权威。我看过一位外国著名教授写的书,说他到中国来讲课,讲完以后学生不停地鼓掌,却没有人发问。这种盲目的、不加消化的接受,让中国人的聪明变成了小聪明,缺乏创造力,同时又难辨是非。”
  人一旦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很容易闹笑话。高鸣举了前不久波及全国的“张悟本事件”为例。他认为,正是因为很多人骨子里迷信名人,因此面对名人张悟本“茄子万能”“绿豆万能”的荒诞说法,竟然连最基本的常识和判断力都没有了。“与其说张悟本愚弄了大家,不如说是大家自己愚弄了自己。”
  当然,高鸣并不是要把名人名言统统拍死,他强调自己只是在进行反思。“有生以来,我大约读过上万句名言,从中得益不少。总体说来,我对名人是钦佩的,甚至还有点感恩,因为他们是我不缴学费的老师。对他们的话进行反思,正好说明我对他们的话读得认真,读得用心,而不是盲目追随。”
  “张飞其实死得一点儿也不冤”
  高鸣第一次给名人名言“找碴”,是因为看了一句名言:“存在即合理。”
  “这句话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一部分人的托词和借口。但我觉得这话有严重的漏洞。这个世界存在不公平,不公平是合理的吗?不管什么社会制度,政府内都存在腐败,腐败是合理的吗?显而易见,存在不等于合理。”
  有了第一次的“找碴”,高鸣再也闲不下来了。他用“高氏思维”颠覆了一条又一条的名人名言,“对我少年时代颇为崇拜的高尔基,也产生了质疑。”
  在线装书局出版的最新学生版《名人名言》上,刊登着高尔基的一条名言:人生每一寸时刻都应该有它高尚的目的。这句话让高鸣想到了倒霉的张飞。
  “高尔基的话和张飞被杀,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有相通之处的,那就是标准定得太高。裁缝不是千手观音,一人只有两只手,两个裁缝只有四只手,当时又没有机械化、自动化,张飞却让他们一晚上制作万件衣服,完不成任务还要杀头。那好,裁缝干脆杀了张飞,叛蜀投吴。高尔基要求人们‘每一寸时刻都应该有它高尚的目的’,这样的标准其实和张飞给裁缝的标准没有两样。”
  当然,因为标准定得太高招来杀身之祸,毕竟只是个案,但在高鸣看来,副作用还是不言而喻的。“标准定得太高,完不成目标,带来什么后果呢?所幸连做也不做了,因为反正达不到要求了,做了也白做。或者,干脆来虚的,说一套做一套。你报亩产八千斤,我报亩产一万斤。总而言之,标准定得太高,有害无益。”
  少年时代的偶像说出这么不“靠谱”的话,高鸣反思其中的原因,认为,“我有点不相信高尔基说那句话是出于本意,倒怀疑是他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度里说的违心话。”
  “周国平似乎对恶人特别宽容”
  高鸣不仅和国外的名人较真,也和国内的名人较真。比如,他挑刺挑到了当代名人、作家周国平身上。
  向来以睿智和善良示人的作家周国平,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绝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谅他的一个伪善。”
  高鸣说,周国平这句话,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似乎他对恶人特别宽容。在高鸣看来,善人也好,恶人也罢,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人长期做好事,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善人;反之,长期做坏事,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恶人。恶人偶尔发发善心,依然是恶人,固然偶发的善心也该认可。善人偶尔伪善,依然是善人,尽管偶尔的伪善也该否定。“按照周国平的逻辑,世人要获得原谅,只能先做恶人,再做一点善事,彰显美德;或者原先做了善人的干脆干尽坏事,先把自己变成恶人,然后再做一点善事。除此,断然没有他途可以获得原谅了。”
  为了反驳周国平,从而说明自己的观点,高鸣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碗米饭里有只苍蝇,依然是一碗米饭;一堆垃圾里有颗珍珠,依然是一堆垃圾。”
  高家小女趣解民国美女蒋碧薇
  高鸣告诉记者,在他着手给众多名人名言挑刺时,也有朋友劝他罢手,省得被人说不知天高地厚自高自大。对朋友的劝告,高鸣一笑了之,“我知道是善意的,不过,就像我教育女儿一样,我看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做下去。当年,我让初中毕业的女儿休学在家,利用一年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就有人批评我对女儿不负责任;后来,女儿考上了最好的公办中学,我没让她去,而是把她送进颇受质疑的私立中学,又有人批评我是拿女儿当实验品,风险太大。现在,我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她用自己的成功替我交出了一份答卷。”
  有了女儿的成功为证,高鸣无论做什么都底气十足。
  当年,高家小女韵冽高中没毕业就被父亲送到新西兰去读书,回国后,涉足珠宝、化妆品、房地产、金融等行业。20出头的高家小女韵冽,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精彩表现,为父亲那些“奇谈怪论”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据。
  不过,高韵冽给自己的定位,不仅仅是个商界女强人,眼见父亲出书,她也不甘落后,抢在父亲同步,出了一本名为《韵冽看风流》的书。
  翻开高韵冽的书,也是典型的“高氏风格”——大胆地出位,温和地叛逆,绝不人云亦云。高韵冽挑选了20个古今中外的奇女子,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对于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冠之以当下的火爆名词“富二代”,一词道尽李清照坎坷一生。对于民国大美人蒋碧薇,她总结其人生道路,其实是“从正室到小三”的转变。不过,在高家小女眼里,蒋碧薇这小三当的,别有一番叫人愁肠百结、不忍诘责、甚至肃然起敬的意味。这种意味,真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有其父,必有其女。
  高韵冽:我并不是高鸣的复制品
  发现周刊:去年高老师出了一本书《精养女儿实验报告》,让很多人知道了高韵冽。您精心培养出来的女儿,现在在做什么呢?
  高鸣:我女儿有句“名言”,她说她要比文化人有钱,比有钱人有文化。现在她就是这么做的。一方面做广告、金融、房产,开了相应的公司,有的做法人,有的做CEO,有的做股东;另一方面读大量的书,并常常写作,给报刊专栏写稿,新近还出了本点评古今中外20位名女人的书,书名叫《韵冽看风流》。
  高韵冽:除了爸爸说的这些工作上的事,我今年给自己很多时间旅游,上半年去了迪拜,上个月去了美国。往外走一走,有很多体会。在我刚刚出版的《韵冽看风流》里也收录了一些我游历时的照片和当时的感受、思考。
  发现周刊:你们互相是怎样评价对方的呢?
  高鸣:她首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其次是一个善良而聪明的人,当然她很漂亮,但她的内秀超过了她外表的美丽。
  高韵冽:首先,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理念的人。他的是非观念特别强,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特别看重,对传播正确的思想方法特别执著。其次,他是一个天真的人——讲道理不争利益的人。生活中,他是一个温和的人,与他思想的激烈完全相反,他对所有人都很谦让。他常说抬头女子低头汉,他很乐意做一个有理念的“低头汉”。
  发现周刊:这些优点是与生俱来的呢?还是后天培养的?
  高鸣:人的优点不是天生的,主要应该是后天培养和他自身的努力。如果生出来被狼抱走了,这个孩子就成了狼孩。如果长期生活在西方,就会更多一点西方文化,在我的家庭里,成就了带有中国文化和高鸣理念的高韵冽。家教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家长胜过100个好校长。
  高韵冽:家教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教具体方法,比如不要闯红灯,怎么做家务;一种是教育思想的,比如要有独立思想和人格。前者是“术”,后者是“道”。我的家教重后者,轻前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确带有很深的“高鸣印记”。但是,独立思考的后果是,我的思想属于我个人,并不是高鸣的复制品,所以我与父亲经常辩论,不得不求同存异。
  发现周刊:高老师的新书叫《名言有毒》,会不会担心有人说你狡辩?担心年轻人看了你的书后更叛逆了?
  高鸣:道理越辩越明,我喜欢听到对《名言有毒》的表扬,更欢迎听到对《名言有毒》的批评。对不好的东西就要叛逆。现在年轻人的问题不是叛逆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和思想方法的问题,而我的这本书,恰恰是讲价值观、理念和思想方法的。我很愿意和年轻人平等而友好地交流,或者争论。有比较才有鉴别,取长才能补短。
  发现周刊:韵冽最欣赏《韵冽看风流》里的哪个女人,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最像哪个,为什么?
  高韵冽:我最欣赏张爱玲和杜拉斯。首先,这两个人都是女作家,但都不期期艾艾,都是清醒的,知道如何打算的女人,这在文学女青年里比较可贵。其次,她们都能暴露自己的内心,面对生活的真相,不伪善,不粉饰太平。我个人是一个比较注重平衡的人,这方面林徽因是大师。
  发现周刊:你们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高鸣:我会多读书,多写文章,明年准备出一本新书《零成本的幸福生活》,全书通过自身经历的100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思想方法就是生活质量。
  高韵冽:在我已经行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高鸣“名言”
  孩子,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 ——纪伯伦
  孩子,你要爱他,也要给他想法,因为你不给他想法, 别人在给他想法。 ——高鸣
  不用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应该一直努力改造自己。
  ——原一平
  应该一直努力改造自己,并总想着如何改变别人。
  ——高鸣
  任何事都认真去做,而不是仅凭兴趣。 ——杨元庆
  凭兴趣,找事情,认真去做。
  ——高鸣
  纯洁的爱情使青年人健康成长,轻浮的爱情、消愁解闷的爱情使他们堕落。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就是性吸引加友情。真正的爱情只有一种,那就是纯洁的、美好的、使人向上的、给人快乐和幸福的。 ——高鸣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巍巍 + 30 发帖有奖。
教育观点
10542 查看 64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ammiyu

    2010-10-20 11:11:34 使用道具

    我感觉这样的例子是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例子
  • iris11

    2010-10-20 11:37:0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iris11 于 2010-10-20 12:00 编辑

    漂过,我不是高鸣,我女儿也不可成为第二个高韵冽。视频值得看,开拓教儿思路。
  • cyndafu

    2010-10-20 12:36:38 使用道具

    不发言。。。。。。。
  • 开心就好

    2010-10-20 12:50:48 使用道具

    普通人家是没有资本这样做的,不过在值得借鉴的地方。
  • 巍巍

    2010-10-20 13:01:08 使用道具

    视频应该看看。

    这个时代,本来就是教育观念相互碰撞、百花齐放的。

    只不过,迫于压力,我们真没办法象高鸣那么做。
  • bianyr01

    2010-10-20 13:22:57 使用道具

    读了多少学历、身上的有多少种标牌、光环,口袋里装多少钱,能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吗?我觉得不能。一个人幸福与否,与这些都不相干。
  • wherezhang

    2010-10-20 13:33:17 使用道具

    借鉴的意思不是照搬,仅仅借鉴一下,无妨。
  • xhu016

    2010-10-20 13:34:23 使用道具

    佩服其父勇气可嘉,我。。。做不来,现实中问题太多。
  • high5

    2010-10-20 14:12:49 使用道具

    "高鸣:我女儿有句“名言”,她说她要比文化人有钱,比有钱人有文化。现在她就是这么做的。"
    看到这句话, 又想起冯巩说的一段相声。

    冯巩: 我今天分别击败了网球冠军和国际象棋冠军,
           : 真的, 你太厉害了。
    冯巩:我和网球冠军下国际象棋, 和象棋冠军打网球, 呵呵, 把他们都打败了。。。

    这个例子不好评说, 但个人感觉这位父亲说的培养自主思维能力, 还是非常认同的。
  • kjeavnien

    2010-10-20 14:29:38 使用道具

    很佩服这位父亲!
    首先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这种环境下。需要在社会的指导下进行教育。
    但同时又不能盲目跟风。
    家庭教育多种多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孩子也不同。
    不光孩子要学会独立思考。做父母的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有个性会思考的孩子。
  • 兰子

    2010-10-21 09:32:56 使用道具

    确实另类,不走寻常路,但这条成功之路也是很有风险的,有着非常的偶然性,也许在媒体的关注下,又变得那么具有炒作性,说真的,难道其中就不乏家长的运作?
    白手起家的例子很多,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的。
    我仍然坚持我的教育观,踏踏实实,平平淡淡。
  • ygf666

    2010-10-29 13:18:2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向向妈

    2010-10-29 13:34:10 使用道具

    学习过了,但成长经历不能复制,个体的成长环境不同,不应该简单模仿。但一些教育方法可以借鉴。
  • walkonrain

    2010-10-29 15:53:49 使用道具

    走一步看一步,等我儿子这么大的时候再考虑吧。
    另外我提个反面例子,我表哥小时候也是历练赚钱,不过他现在也没啥出息
  • darkfoot

    2010-11-2 15:54:15 使用道具

    哦,这个要这样看。
    如果这个孩子不像现在这样的成功吧,她父母是否会发愁孩子的出路?
    这个根本就不是赌博,他们家只是在游戏,因为玩得起。
    问题是,各位家长,你们玩得起吗?
  • 春天的小少女

    2010-11-2 16:33:47 使用道具

    想起来刚刚看过的帖子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extra=page%3D1
    很多人困惑为什么成绩好的不如社会上的混混。其实我觉得道理很简单,成功不成功和考试成绩关系不大,和能力关系很大。
    楼主提到的这位高先生,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他比较激进,我们可以比他温和,但是能力的培养绝对是重要的!
  • 晨晨爸

    2010-11-2 17:52:54 使用道具

    孩子,你要爱他,也要给他想法,因为你不给他想法, 别人在给他想法
    这句话比较赞同
  • zhizhengfu

    2010-11-4 12:37:53 使用道具

    操作不要学了,学习一下独立思考的能力
  • cloud

    2010-11-4 13:01:2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loud 于 2010-11-4 13:02 编辑

    "我们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勤奋,但历来就有不习惯和不善于独立思考的毛病,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迷信权威。我看过一位外国著名教授写的书,说他到中国来讲课,讲完以后学生不停地鼓掌,却没有人发问。这种盲目的、不加消化的接受,让中国人的聪明变成了小聪明,缺乏创造力,同时又难辨是非。”我孩子现在就是无条件相信老师的。

    看了这篇为以后不背名言找到了理由。

    她说她要比文化人有钱,比有钱人有文化。谁不想啊!

    家教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教具体方法,比如不要闯红灯,怎么做家务;一种是教育思想的,比如要有独立思想和人格。前者是“术”,后者是“道”。我的家教重后者,轻前者。这个要学习一下。

    人的优点不是天生的,主要应该是后天培养和他自身的努力。家教是最重要的,一个好家长胜过100个好校长。




  • darkfoot

    2010-11-5 10:40:57 使用道具

    家教很重要。非常赞同
  • babyedu

    2010-11-5 12:17:53 使用道具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

    一开始觉得还挺好的,要独立思考,是很同意的
    但什么什么很多话,都用绝对,肯定,就觉得不好了
    直接关掉
  • 封疆大吏041010

    2010-11-5 14:49:21 使用道具

    “要比文化人有钱,比有钱人有文化” 引申为: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短处比。
    只是,老高用在他女儿身上就是这么说,通俗的就是: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短处比。

    这样才会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要羡慕,不要跟风。

  • qing4555

    2010-11-5 14:52:39 使用道具

    不过在值得借鉴的地方
  • sunnyboy

    2010-11-5 15:31:37 使用道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荣懿妈

    2010-11-5 22:40:35 使用道具

    看看而已啊
  • 妮可妮子

    2010-11-5 23:12:26 使用道具

    其实这本书我读了几次,呵呵,还在家长会上推荐的3本书中的一本(属于另类推荐)

    首先,我不认为这样是成功。也奇怪有人认同这样的结果——是成功!

    亦不认为高先生的做法有任何的可取。

    唯一让我赞成的,是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的概念,他不太花时间在家里做学校的作业,这点与我不谋而合,我也认为孩子在学校应充分并踏实地学习学校的课业,回到家里以后是课外学习的时间。但是我的做法是一种理念,高先生的做法是经过缜密的规划,有点故意而为之的强出风头的感觉。。。。
  • 舒米

    2010-11-5 23:27:31 使用道具

    看起来家庭条件很不错的,如果算成功的话也是有基础的。我家可没那个条件。我只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幸福生活。不过还是赞成个别观点的。例如:考100分不是硬道理;不要太相信权威。
  • 子敬楼主

    2010-12-16 05:15:00 使用道具

    人有独立的思想很重要,100分的确不重要
  • fairyxf

    2011-1-6 11:53:43 使用道具

    每个孩子的都不一样,适合人家的不一定适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