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socialworker 于 2016-8-6 18:01 编辑


我家孩子目前报的课外班原帖: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ChildEducation/353021
大意:孩子报的课外班挺多的,时间排得很满。

很多批判的父母是觉得报课外班太多,但是这不是重点,只报一个让天天练习其实是一个意思。
我觉得这场争论的重点在于,要不要孩子这么累?本质上是快乐学习和精英学习之争。

在水木上写的回复,不让发表。
哈哈,发这里来跟家长们讨论讨论。
当然,上爸妈网的基本都是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且在积极行动的。




   不管您是赞同还是反对,都建议家长们看看《不平等的童年》这本书。宾大社会学教授拉鲁的成名作,她想从家庭教育的层面回答为什么社会分层得以跨代传递,就用观察法细致了解美国中产、工人和贫困阶层在教养子女上的差异。
    简要结论: 工人阶级的教育尊崇"成就自然成长",类似我们说的散养、快乐学习;中产阶级崇尚“协作培养,即父母细致了解孩子的潜质及社会的需求,对孩子进行精心的、辛苦的培养。这个阶层的差异超越了种族,黑人中产也一样重视协作培养。


以下两个帖子说的是同样的道理:
l  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129619
l  郎咸平:在教育不公平情况下谈减负是扯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20db8b0102woiv.html

   以下这个帖子虽然满篇批判常青藤和清华的学生,但如果你对孩子的希望是进金融街、有高收入,恐怕还得走他们所批判的道路。
l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929

  其实英国也一样,有兴趣的看看 7 up这个系列的纪录片(链接:http://www.bilibili.com/topic/432.html )。那些上剑桥、牛津的哪个读普小,享受快乐学习? 小时候不舍得辛苦,或父母无钱供养,50年后不同家庭出身的人处境就是那么的地天差地别。

  跟教育相关的另一话题,买学区房值不值:
学区房的罪恶:穷人的钱养富人的娃:http://finance.qq.com/a/20160629/008068.htm


最后说三个个人经验:

:  最近我们跟西城区教委合作一项目,研究青少年的developmental assets(发展资本,发展潜力)和thriving indicators。人家成绩全北京最好已毋庸置疑了,所以都不玩儿学习成绩,要玩玩点有前瞻性的。长话短说,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参照国外的研究,明确把创造性时间利用(constructive use of time)使用当作一个的developmentalassets提出来。所谓创造性时间利用,就是孩子学习音体美、参加社团、体育锻炼,当然也包括跟同伴一起玩。意思是,对青少年教育的理解不能再局限于原来那种搬课本,学个语数外,必须强调综合素质、人际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课余生活,有锻炼的习惯).....。但是这些素质怎么培养来的?靠课堂上那几个小时培养的够不够竞争力?自己想吧。

二、我在自己微信圈转了以下两篇帖子,北师大某搞教育研究的朋友回复我:
学区房的罪恶:穷人的钱养富人的娃:http://finance.qq.com/a/20160629/008068.htm
   自己单位的子弟学校如果不是北师、人大、北大附这种,有能力买学区房,还是买吧(可惜我买不起)。你买个学区房,政府给你娃做最好的教育投资,你用脚指头算算,值不值!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929
  存钱吧。等你的孩子上大学的时候,名校几乎不可能学费还这么低。
  目前中国的校内教育,主要靠国家经费,家长投入少,呈现平均水平低但受益面广的特点。但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肯定会出现更多分层,牛逼学校自筹经费(包括昂贵的学费)会成为重要来源,政府主要投资平民学校,提供不算高水准的教学。虽然这个改革的水很深,路途会很艰苦,但是肯定是方向。

三、我一同学,在宾大医学院工作,老公在美国交通部华盛顿地区,可以调到跟她一起。但他们宁可做通勤夫妻也把孩子留在DC读书。她跟我讲,华人在美国但凡混得好一点,都不会送社区学校,也是使劲往好学区、好学校,天才学校挤。美国白人中产更加如此啊。二代不论,体制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入场券。

最后想说,我家娃并非天赋秉异,我没钱买学区房,没钱没时间给孩子上那么多、那么好的课外班,进行那么好的家庭教育,所以我也不妄想我家孩子以后能上top2,常青藤,进金融街或成为顶尖大牛。、
但是我知道天道酬勤,父母牛能提供助力,自己也勤快的娃当然会有更大概率成为人生赢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30 很给力!
教育观点
1292 查看 12 收藏帖子 (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ocialworker

    楼主 2016-8-6 12:42:4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ocialworker 于 2016-8-6 18:00 编辑

    可能有些父母觉得散养的父母就有方法,协作培养的父母只会“头悬梁锥刺股”让孩子苦学,搞题海战术。Lareau团队的研究成果会再次让你们打脸哦,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实那些中产的父母更有方法,更重视子女的自主性、兴趣,连要强迫孩子时也更讲究技巧。
    不知为啥文章无法上传,pdf格式的。





  • 作业还没批

    2016-8-6 13:29:33 使用道具

    好帖子,有分量!
  • njutwanglei

    2016-8-6 15:57:04 使用道具

    值得深入思考。
  • shine2012

    2016-8-7 07:09:2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shine2012 于 2016-8-7 07:13 编辑

    纪录片<人生七年>真实的记录英国几个阶层20个人的近50年生活,每个七年拍摄一次。
    最初拍摄的目的也是和楼主观点类似

    建议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都可以看看这部伟大的纪录片。
    如果看不下去的,看看这些评论也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http://news.163.com/api/16/0516/11/BN6DV4RR000155K8.html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665922
  • socialworker

    楼主 2016-8-8 15:53:36 使用道具

    shine2012 发表于 2016-8-7 07:09
    纪录片真实的记录英国几个阶层20个人的近50年生活,每个七年拍摄一次。
    最初拍摄的目的也是和楼主观点类似 ...

    谢谢qinbaoba的 加分,其实我只是个搬运工啊,把一些看了觉得不错的帖子转过来。

    谢谢shine2012 的补充。7 up系列确实挺好的。评论也很有见地。



  • yun_004

    2016-8-8 16:34:35 使用道具

    有深度
  • 红领巾

    2016-11-13 14:19:55 使用道具

    学习了,快乐每一天
  • 幽默的种子

    2016-11-13 14:42:33 使用道具

    刚看到,仔细看看
  • lhp1980tx

    2017-3-24 16:09:02 使用道具

    的确是这样,其实社会的真正活力就在中产阶级,无论是教育还是创新,对于中产者而言必须尽可能多的努力和尽可能效率高的做事才可能保证竞争力。所以对孩子教育这块,即使没那么多钱也会想办法。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想做什么社会公平那是骗老百姓的,还不如直白点承认下,教育成功要不就是有钱有权,要不就是有智力有规划
  • Giant

    2020-12-22 20:20:0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粉伍德

    2021-1-11 08:00:35 使用道具

    值得不值得都没有办法啊,家长还是要奋力一搏的。
  • wenyin302

    2021-1-16 15:18:08 使用道具

    孩子的教育关键还是看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