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这话题太严肃了,气场焦虑,是一辈子拿黑板做面孔的校长,从未展颜一笑,就连眸子里都决计没有闪现过任何笑意,每一寸严肃上都板结着无穷当量的忧国忧民忧家忧天下,阳光照在脸上都不带折射的,而是墨黑黑的被吸收了。啊,让我打个冷战,思绪开个小差儿,试图轻松的说说。
像黄老邪、一灯大师、周伯通、洪七公、欧阳锋、郭靖这样的绝世高手,功夫已臻化境,代表了功夫世界的最高阶层,这些人怎么培养接班人呢?如果有子女或者徒弟,怎么保障下一代也在“化境阶层”安稳的接班呢?
答案是,不能。他们也未必焦虑这个。他们这些眼光已入化境的人,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基本上做出安排,听任资质,个人资质绝对是“硬件型”的制约因素啊。
黄老邪娶了妻,有了黄蓉这个宝贝疙瘩。可是射雕英雄传中,笔墨不多的写黄老邪对女儿的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馈赠,送了女儿一件硬件,一个软猬甲,这件宝贝,虽然现在网络上倍多争议,但是据文章说,这件神器,刀枪不入,还能扎伤各种登徒子,比如欧阳克啥的。这装备女儿的成本大了去了,独一无二啊,是武林中唯一一件,独此一家。
欧阳锋对待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儿子欧阳克则是倾囊相授,力图把自己所有的功夫都复制到侄子身上。然而,资质,际遇终有差别,只落得一声叹息,然后欧阳锋拳拳之心始终为侄子着想,没有对这个不成器的接班人有过深度苛责。
杨康在金王府做王子,养父完颜洪烈,想请什么样的武林中人做师傅,就金珠玛瑙、各式尊重、各种仪式感准备充足,以王府的平台托起杨康学武的欲望。成本不菲,一般武林中人自然难望其项背。
所有的分类和规律,自有其相似之处。
武侠社会的教育经验暗示我们,教育有资质,际遇,成本三大选项。
资质,就是孩子身体和悟性如何,这一点,杨康和郭靖对比非常鲜明。杨康聪明反应快心思灵活,郭靖憨厚反应迟钝心眼直。所有孩子都不一样。所以黄老邪一眼看中欧阳克,潇洒聪明机变,而看不上郭靖的憨傻木讷。这一点,他虽然是武林宗师,也走眼了。
际遇,是每份成长中独特的东西。际遇又分为共性际遇和个性际遇。比如杨康郭靖的共性际遇是,都有人不断地督促练武。个性际遇是,杨康的师傅分别为丘处机、梅超风、欧阳锋。郭靖的师傅是江南六怪、马钰、洪七公、周伯通,郭靖还有个隐形的师傅,就是他女朋友——聪明机变的黄蓉,死心塌地追随他,足以弥补他自身憨厚有余,聪明不足的禀赋。
成本,就是成长所需要的投入。包括无形的和有形的。有形的很好说,投入了多少时间,多少资本,多少精力来做学习安排,以及更为赤裸的,出身的父辈在哪一个阶层。是黄老邪欧阳锋这种金字塔顶尖儿的一线武林家庭;还是杨康这种有权有钱,可以自由请高等武术师傅一对一的贵胄家庭;还是郭靖这种一穷二白的三无家庭:无父亲、无金钱地位、无文化。搁的现在,就是高专业水准家庭、官商家庭,普通家庭。三段论中还有小三段论,比如专业家庭还分为:顶级、中级、一般。黄蓉、欧阳克出身顶级武林家庭,穆念慈出身中级武林专业家庭,一般出身,郭靖算吧,自幼失父,单亲家庭。
无形的有点难以罗列,我把这个问题开放,觉得至少有一个方面:
信念坚定,价值观有力。
郭靖虽然三无家庭,但是价值观有力。他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性格坚毅,能吃苦,不牢骚,不七想八想,早期只专注传递郭靖观念:懂得感恩,好好练武,为父亲报仇。郭靖心眼直,郭母心眼也直,她不去看孩子憨憨傻傻,前途无望,她根本没有考虑客观因素,她考虑的就是一个主题,努力,使出浑身的劲儿,自己加油,也让儿子加油。至于何时达到目的,她不去考虑,也不给郭靖压力。李萍最大的好处是脑子里没有噪音,也没有怀疑,她就是按照自己的信念传递给孩子力量:努力努力再努力,朝着一个目标。
哲别送郭靖金子,郭靖说:“妈妈说,须得帮助客人,不得要客人的东西。”以至于因此先后得到哲别和成吉思汗的器重。这是来自妈妈的价值观。从此帮助郭靖打开了好的际遇的这扇大门。
包括郭靖遇到黄蓉,成为知己,之前这傻小子根本不知道小兄弟是女孩、是绝世美女,他一贯以诚相交,为黄兄弟着想,不求回报,使得单亲家庭长大的精灵古怪的黄蓉,最终深深的信任和依恋了靖哥哥,这岂是“以色谋人”的欧阳克所能匹敌的。能够吸引到黄蓉这等女孩子,终身追随,生死相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母亲李萍的价值观在儿子身上成为内驱,才有此善缘。爱情是最大的际遇,对于郭靖更是如此。
为了儿子能够从蒙古人中脱身,李萍不惜赴死,并且临终传递儿子遗言:“生死有啥大不了的,只要一生行事无愧于心,就不枉人生走一遭。倘若人家欺负了我们,也不要念他过恶。”
这一段,对于血海深仇的郭靖,是个宽宏辽阔的释放。
她的死,使得儿子不再顾忌成吉思汗的威胁,是对儿子肉体自由的释放。李萍的遗言对于郭靖更是精神层面的释放。李萍疼爱儿子到了这样的程度,到了深信不疑的程度。她已经不再用仇恨来对儿子进行激励,不再对儿子未来的行为进行干预。反而,临终之前,她用朴素的智慧,让儿子把未来的注意力,放到“无愧于心”的大节中来。她给了儿子绝对充分的自由,她深深信任儿子已经是男子汉,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行为。而且她用不念过恶的遗愿,将儿子从愤怒复仇发泄中温和地带出来。
李萍郭靖的母子单亲家庭,在表面上看是三无家庭,但是实际上,拥有所有刚才所列的一线二线家庭所没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系统,朴素而充满力量。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最起初具体:练好武功,为父报仇。等到郭靖成熟,父仇已报,郭原生家庭的成长负重已经在形式上脱落了,新的信念广大而持重:行事无愧于心。
试问黄老邪、欧阳锋谁给了晚辈这样的力量?
黄老邪要沉迷于他的情感审美系统,自高自大,看人都不顺眼,欧阳锋不惜损人利己,要做天下第一,其信念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也不把所有人看在眼里,对于欧阳锋来说所有人不是对手,就是连对手都算不上的劣等人群。这样的三观,当然失道寡助啊。
根据李萍郭靖母子模型,在成本一项中,无形的完胜了有形的。符合“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古老律法。
因为成本中的无形因素所致,导致郭靖不占优势的先天资质,和出身寒门边陲之地的际遇弱势都受到了强力扭转。他出身大漠,却交到了当地最有影响力的英雄做师傅,他心思憨直,却交到了当世最出色的女子做女朋友。他虽然笨,在学武道路上,被江南六怪和各款师傅百般嫌弃,却又因为心眼实,肯努力而不断和师傅们加深连接,使得每一任师傅最终都能全心全意教导他,帮助他,支援他。
所以故事讲到这里,是不是能够旁敲侧击的回答了阶层教育论呢?
当代教育的焦虑如此庞大,为了什么呢?我们都在说客观原因,说竞争怎么每日每时每分都在加剧,说行业怎么在裂变,未来深不可测,学习力变成了安身处世最重要的要求。因此,孩子每解开一道奥数题、考完一个级,仿佛就觉得为他未来在社会上立足储存了一张期票。
有很多言论,说寒门再不能出贵子,阶层已经固化。弄得焦虑、压力和绝望四散纷飞,迅速滚动,变大,形成“言论瘟疫”。
不知道为什么,笔力至此,我想定位看这篇文章的人。这一时刻,我的眼光雪亮冰冷,我看到了家庭年收入四五万(中小型城市)到家庭年收入四五十万到一百万(核心城市)的一群人,就是你们,大家在看我的文字。没错,我看到了一个阶层,被言论瘟疫所影响的一整个阶层的人,我看到了包括我在内的中产阶层。
五年以来,我和这么多的博友互动过,这么多的读者,我只想说,但凡教育压力过大的,过度焦虑的妈妈们,都在这个阶层。
我现在不讲故事了,我想特别武断的白描一下大家的状况。
我的读者,和我一样,多数出身中等家庭。没错,我们中绝大多数,父母是职工家庭,基本上都是双职工家庭。没错,我们的出身,和穆念慈差不多,但比郭靖好些。我们的父母基本和我们一样处于某个大系统的中间和基层。也就是说五十年前,做机修工的爸爸,和现在电脑屏幕前写程序的儿子,以及做出纳的妈妈,和现在做金融顾问的女儿区别不大,是时代不同了。没错,和父母相比,我们更有见识,懂得更多的数字化玩意儿,能够瞬间展望国际国内,能看到潮流时尚和变革。那不代表我们比父母一代更优秀,只是时代不同。我们是数字化生存的一代了而已。
我们的父母们大多数是出身农村,甚少的父母出身城市,在我国城市成长之初的发展史上,也多为城市贫民、市井阶层。我们的来历就是这样,都不是什么绵延百代的家学血统,比如孔家;也不是什么败落世家的后人,事实上,那些后人中好些人都在后面这几轮的机会中,重新冲到我们前面去了。
我们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小区、楼群、房地产项目。跟随着市场的大势,价值和价格早就背离,我们的价格已经整体水涨船高的涨价,我们内在的价值观却没有变。
我们恐惧。
我们的父辈,在共和国的创业阶段,在我国大城市大行业大系统形成期,通过学业,或者专长,来到城市,来到某个大系统,参与构建了城市和系统,终于站稳脚跟后,稍一喘息,恐惧,就开始了。我们的父母,区别于他们的父辈生存阶段的强烈不确定性,基本上都通过学历或者专长,完成了终生有靠。所以,我们的父母形成的最强烈意识就是:要毕业证。恐惧没有毕业证。恐惧退转到不确定性里面去。有了一纸毕业证,就有了敲门砖,就能够在城市继续立足,就能够在系统中成为稳固的齿轮和螺丝钉,就可以终生有靠。
所以,我们这几代,70后,80后,90后,这三十年间出生的人,几乎都是大学至上主义。甚至没有人在乎我们学了什么,只是要一个大学的毕业证,后来,大学扩招,大学也开始分阶层,分高低,于是欲求也变成要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证或者研究生证,或者国际名校的毕业证。
我们这批人,渐次做了父母。经过两代人对毕业证的痴迷和喜爱,这种劲头儿渐渐变得偏执。我们成了以“成绩”为核心信念的人。
我们不再围绕一生,去设伏打局。我们极为稳扎稳打,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规划孩子的起跑线,从幼儿园开始就比较特长,从小学开始就用“成绩”来作为信念。
我们对于细致入微的咀嚼和消耗孩子们的童年,流露出了强烈的欲望和旺盛的胃口。
我们自己是毕业证一代,因为忙着学习,都没有啥机会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生活上我们随波逐流,一切足迹都紧紧跟随毕业证一代,你去西藏我就去蒙古,你去欧洲我就去北美,你去不丹我就去希腊,你用面膜,我就用手膜,你看韩剧我就看美剧,你喝咖啡我就喝普洱茶,你买丰田我就买福特……总而言之,我们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工作已经固化,收入已经固化,生活方式已经固化——某种意义上的小变动也是一种固化,因为还在自己的阶层追随竞争,但只有一样东西我们不希望固化,怕固化。
那就是我们都想让孩子朝上面的阶层移动。如我们的父辈一般,再往上移动。前几天看文章,雨果奖中短篇《北京折叠》,就隐射到了这种巨大的恐惧,和极少数的上层相比较,我们怕被折叠进去,我们怕没有任何通道跻身上层,我们更原生的怕是,我们怕不往上流动,就会往下流动,我们怕跌落下去,把三代人构建的稳定生活失去。
因此,当生活没有更大的波折来攻击时,我们的价值观成了孩子们成长最大的波折。
我们不再信任孩子,也绝不给孩子找到自己的自由,我们把孩子的时间和行为当做工具,以至于孩子本身也成了填满我们欲望和止息我们恐惧的工具。
其实,这个时代已经完全不同,去农村不再那么可怕,城里也不再那么有吸引力,大的行业和系统中做螺丝钉也会有巨大风险,在这个时代,我们童年所成型的那批东方和西方的经济巨头们和我们一样系统上已经进入中年和晚年,也在调整,甚至解构、衰落。
经济产业、文化科技正在和【自由创意】以非凡的速度组合。传统的依存于毕业证系统,依托于成绩系统的经济产业、文化科技正在衰老,而【自由创意】是不能以“成绩”来分级和加以简单标识的。
【自由创意】是个特别简单的信念系统。就像郭靖妈妈给他的留言:“无愧于心”,要信任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去做判断,除此之外,海阔天空。
话说回来,自己的心才是自己的内容和界限,这样的内容和界限要什么时候建立呢,要如何建立呢。
我们的时代和郭靖的成长时代,已经迥然不同。所以我们心中的信念建设也不一样。但一样的是,一定要在小时候建立信念。
我有几件事情,是自己特别重视的,也一直在传递给孩子们。
1,要有信念。相信自己有极其独特的禀赋。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世界大系统必不可少、独具魅力的部分。坚信“你一定行!”,任何与这个信念相违背的语言、评价都必须警惕,及时调整。
2,要懂得感恩,与人为善,不念旧恶。可以切割掉旧恶,远离之,但最深的切除,是心里也清理掉。
3,要精进努力,然而在这之前,可以尊重懒散。如果有懒散的情况,那就让它帮助我们的生命做剪辑,真正花点时间找到我们的个性喜欢的事情,只要找到了,精进和努力才有了物质基础。在找不到之前,就简洁的先培养运动习惯吧,任何运动都需要持续的精进努力,而且,很容易有阶段性成效,便于坚持,说白了,我们保持运动,也是为了培养我们精进努力的精神,以待最适合我们的事情。
4,远离成绩和毕业证偏执,而以兴致盎然和喜悦有趣来替代。做数学可以有趣,背古诗也可以情不自禁,学英语也可以法喜充满,我们的学习归根结底不是学到什么,而是怎么样学习的。我们是怎么样和学习这件行为相处的。我们是被学习暴力压制,还是和它声气相投成为灵魂伴侣。“成为学习型的人,而不是在学校学习的人。”
下着雨,哇啦哇啦,说了太多了。太啰嗦了。
最想说的话,其实在下面;
不要定位我们的阶层,你看到这里,叫出来,啊,我没有定位我的阶层啊,不是你在定位吗?不是,只要你充满忧虑,患有未来恐惧症,只要你是成绩拜物教的教徒,是大脑的剥削者,而不是心的信赖者,你就是想攀高枝和怕坠落的中产阶层。
在这里,我要预言一个秘密,以后的阶层,将很快不再以收入地位等现实基础来粗重的被划分,而是以【心的认知能力】来划分。心的力量将会成为“无中生有”的核心力量,这些不是简单的每次考个好成绩,拿了多少级别的资格证这样慢慢码台阶基础的。
那么这些需要什么样的建设?就是不要定位,不要有阶层危机感,不要有随大流的紧迫感和恐惧感。不要给自己、家人和家庭贴上负面焦虑的标签。即使整个阶层的人,都在急着拉我们入伙,我们也不去从众。
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自由,都是没有阶层的。是不属于的。
我们要善用此生,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信念。
还有还有,当然我认为,阶层固化这个论点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内容和创意产业的蓬勃,你如果再按照工业时代的毕业证敲门砖去试图完成任何跳跃,当然都不如父辈们那个时代可能啦。在旧的智识基础上,阶层正在固化。
在用心的时代,如果只用脑,当然不够能量啦。未来,我们需要心脑并用,而心是领头的。脑前锋的时代,慢慢翻页了。
所以我给女儿起名字叫心心吗?是的。我现在才想到的。然后小女儿叫宁宁吗?就是要保持宁静,有定力吗?是的,是的,我们的心需要安宁。我们安宁了,才有心的力量。
我也恐惧,我当然也有恐惧,哪里有没有恐惧的妈妈呢。我最大的恐惧,不是怕滞留中产,或者坠落下等。我是怕我的观念和认知武断粗暴的影响到孩子们的认知。作为妈妈,我祈祷,让我成为孩子们的一舟渡船,帮助他们渡过童年少年之河。
然后,作为干预孩子认知模型的妈妈智能,就要自裁,给孩子让路,如同郭靖妈妈一样。当然我们无需肉体自裁,而是在智能上,必须小心谨慎的回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自己负起责来,而不是,因为“妈妈对孩子负责,故妈妈没时间对自己负责,因而孩子要对妈妈负责”的母子纠结模式。在心能上,妈妈有能量的一切早已经和孩子合一,伴随他们持久一生。
真正的秘密是,阶层是自我限制,大家懂了吗?自我松绑后,拥抱未来和无尽的可能性,充满信心,充分乐观。讨论跨阶层育儿这个话题,就是自我限制啊。
还是考虑,怎样强化心能,善用此生吧。我们和孩子一起。
其实物质上,我们不就在最好的年代吗?古代贵族皇帝坐过火车飞机呢?谁开过车呢?有我们的速度和效率吗?我们吃穿用可以说都不低于古代皇家,那么,欲望导航这件事,可以过时了,因为我们有的过多了,不要让欲望引领着恐惧再带领我们盲目的从众。
我们现在用信念来导航了。让大家开始突破阶层,一起玩“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游戏。
共勉。
教育观点
770 查看 9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地瓜叶615188

    2016-9-29 09:39:08 使用道具

    慢慢看看。。。
  • 郑好妈妈

    2016-9-29 10:18:53 使用道具

    不错,说的很有道理
  • 阿春1008

    2016-9-29 10:22:45 使用道具

    这是不是博士论文啊,我怎么看得糊涂。
  • 玫瑰宝宝肉嘟嘟

    2016-9-29 10:33:07 使用道具

    我们对于细致入微的咀嚼和消耗孩子们的童年,流露出了强烈的欲望和旺盛的胃口。;楼主这句话看得我心惊胆战,我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啦。表面的平静,隐藏了内心的焦虑,很多时候过于偏执于某些表象。
    惟愿与孩子一同成长。
  • oo青梅煮酒oo

    2016-9-29 10:42:58 使用道具

    善良、正直的本性,接受或者期待自己及孩子是普通人的一员,焦虑的心消失无踪!
  • koo1980

    2016-9-29 11:22:01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这么好的文章。
  • xiaobaitu508

    2016-9-29 11:36:03 使用道具

    最近对这个问题也有点小感慨。阶层是现实存在,我们自己很难跨越的。在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阶层的烙印已经深深的烙在他们的身上。我老板,每年的收益在2-3亿,他们家孙女出生不到两个月就送托儿所(香港的),不是请不起菲佣团队,而是托儿所里的老师都是各类博士,孩子在家的时间都是父母自己带,不交给菲佣的。我们家孩子现在在幼儿园大班,班级里现在20个人,有5个韩国孩子(他们的选择不详),有10个孩子是富裕阶层,他们对孩子未来教育选择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快乐教育,一个是精英教育。最终的方向都是去国外读大学。而对于工薪阶层的我们,我们会选择公立教育,如果孩子真的出类拔萃,我们也会送他们参与优质教育竞争(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因为在我们周围,也有同事的孩子考入牛津、布朗之类国外名校。
    可是现在又有一些新的情况,不同于从前,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为了争取到更好的竞争条件,提前出国读书了。我堂姐的儿子,今年初二,去年上初一,发现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就毅然选择出国。话说我姐夫还是我们当地的教育局长呢。
    在种种环境信息的压迫下,我只能说,接受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孩子,在能选择的范围内,培养孩子自信,善良、坚韧,同时加强教育陪伴,未来孩子能够在自己社会上立足,不管是在中产还是阶层下滑,我作为母亲,陪她努力过,我问心无愧。毕竟我能给予的起点就这么高---跟阶层有关。
  • yangso

    2016-9-29 12:43:56 使用道具

    读完了,谢谢分享,好文章。

    孩子就是普通孩子,父母少点要求,少点攀比,先把父母自己内心变强大。
  • lhp1980tx

    2017-10-4 18:46:24 使用道具

    写的挺好,楼主挺有内涵。
    要不怎么说从小见大呢,简单的事情也会因为复杂化而变糟糕。在这个我们自己的经验已经在逐步落后的时代,我们还妄图让孩子像我们一样一步步设计未来,这简直就是最大的犯罪。
    我觉得孩子最大的价值,是给了家长一次再活一次的机会和勇气,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是最棒的人生体验。
    在这个体验中,我觉得做好基础教育给孩子准备好的思维、习惯、视野、学习能力、技能和常识就足矣。至于成绩,这个真不重要,因为只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成绩那简直就是可笑的。
    为了一时的面子、为了一时的成绩毁了孩子一生的基础这才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