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8-2-8 09:11 编辑

声明:本人文章注明是除转的外都是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别人的经验和理念只有借鉴作用,照搬不一定灵。

   

这几天见了一个博客备份软件,可以把人的空间或博客瞬间做成电子书或文档,为了数据安全,我把不是精华的文章清理,我还会继续在论坛长期混下去的,找知音朋友。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high5 + 60 感谢分享
5929 查看 17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陪伴成长

    2017-1-1 21:07:41 使用道具

    不知道谁发明的所谓“过度泛化现象 ”。

    本质上,这不是什么“过度泛化现象 ”,而是接受过“纠正”和没有接受过“纠正”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外语,也存在于母语;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广泛存在于其他所有行为上。

    个人看法:这个问题和发音类似,如果有能力纠正,纠正肯定比不纠正好,早纠正肯定比晚纠正好。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有能力”。

    仅供探讨。
  • 灿祥07

    楼主 2017-1-1 21:25: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7-1-1 21:26 编辑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1-1 21:07
    不知道谁发明的所谓“过度泛化现象 ”。

    本质上,这不是什么“过度泛化现象 ”,而是接受过“纠正”和没 ...

    过度泛化也是负迁移的一种。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
    “如果说由于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占优势,到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就逐渐占了优势,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2000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QQ图片20170101213718.png
    百度了一下,过度泛化这个名词在语言学上是存在的。
    继续学习:
    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鲁健骥介绍到中国(80年代初)

    特点[url=]编辑[/url]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偏误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2、偏误分析的偏误的分类:对偏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科德根据中介语的发展过程,将偏误分成三类:
    (1)前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形成之前的偏误。学习者处于尚未掌握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处于摸索极端,出现较多的偏误;
    (2)系统偏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正逐渐发现并形成目的语的规则和系统,但还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因而出现的规律性的偏误;
    (3)后系统偏误:指目的语系统形成后的偏误。此时学习者基本掌握了有关语言规则,一般能正确运用,但有时会出现错误,造成偏误。
    3、偏误的来源:
    (1)语内/母语负迁徙。学习者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徙。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规则泛化或过度泛化。
    (3)文化负迁徙。有的偏误不完全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语言形式上的偏误,或是语言使用上的偏误。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以积极的方式去应对解决,与此同时,造成偏误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迁徙、过度泛化和简化(即以上几条),造成偏误的交际策略则是回避和语言转换。
    (5)学习环境的影响。指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如教师不够严密的解释与引导,教材编排不当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偏误。
    (6)语言训练的转移。有些“中介语”的成分是产生于教师的训练方式及教学中反复进行机械训练的结果。
    4、对待偏误的态度:
    (1)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正常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学习者正是通过不断克服偏误而学会语言的。
    (2)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可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偏误及偏误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的学习。
    (3)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科学的态度,纠错方法要得当,最好的办法是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偏误。

  • RubyAtCuisine

    2017-1-1 21:28:22 使用道具

    想起妞小时候一直会说:桌子们,苹果们

    不过英语上她更善于自我纠正。今天她说 I have already get ... 然后自己迅速重复一遍改成了 I have already got... 我问她怎么会想到改口?她说,不太顺口
  • 灿祥07

    楼主 2017-1-1 21:32:1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7-1-1 21:38 编辑

    过度泛化的例子
    http://www.pkucn.com/thread-101263-1-1.htmlRE:过度泛化的例子
    过度泛化也是负迁移的一种。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
    “如果说由于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占优势,到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就逐渐占了优势,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2000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RE:过度泛化的例子
    语音方面过度泛化的例子:
    字母ü在ju、qu、xu、yu等音节的拼写中,上边的两点要省去,学习者常常把这些音节中省去两点的ü读成u。

    词汇和语法方面过度泛化的偏误则大量地存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我们每天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泛化。)
    **我决定下周回去美国。(带趋向补语的多次,其宾语如不能因动作而移动位置则必须放在动词与趋向补语之间,此处为趋向补语的过度泛化。)
    **他正在看看电视。(表进行态的多次不能再重叠,此处为动词重叠的过度泛化。)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第55页:
         
    汉语的三声变调是学生的难点。有的学生单独发三声或在教师领读半三声或三声连读时.都没有问题,但只要自己一说一念,就把半三声变成全三声,或者把连续的几个三声一律
    读成全三声。其原因就是学生照直感对三声总结出他自己的规律,用在半三声或三声连读上。


    RE:过度泛化的例子
    杨德峰 2003  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世
    界汉语教学》第2期

    初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错误率虽然比较高,但其错误类型不外
    乎两个:一是类推泛化。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回去”、“进来”、“上去”、“上来”等如果带宾语
    ,当宾语为地点名词时,应该放在二者之间。但是学生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把这类宾语经
    常放在整个述补结构的后面。例如:
    22)吃完了,我们回去宿舍。
    23)以后我们回来了大学。例
    22)、23)的“宿舍”、“大学”都应该放在“去”和“来”的前面。
    另一种是“动词+来/去”带宾语,宾语有的可以放在“来”、“去”的前面,但也有一些可以放
    在“来”、“去”的后面,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就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来”、“去”的前面,或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来”、“去”的后面,从而出现类推泛化的错误。例如:
    24)过了十分钟李刚起床来。
    25)他差不多忘了穿鞋子,不跑去门他也没有时间在镜子上看一看他穿的衣服怎么样
    。例(24)、(25)的“起床来”和“跑去门”分别应该说成“从床上起来”、“向门跑去”。以上两例之所以是错误的,显然是类推泛化的结果,例(24)是受到放在“来”、“去”前面的宾语的影响,例25)是受到放在“来”、“去”后面的宾语的影响。

    RE:过度泛化的例子
    over-generalization亦作over-extension,over-regularization。这是第一或者第二语言学习常有的现象。即学习者把语言项目的语法规则的运用推广到不应有的范围,通常的做法是将词或结构用于更规则的模式。例如,可能将ball (球)用于指所有圆的物体,用mans代替 man的复数 men。
    朗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P326

    RE:过度泛化的例子
    每天每天(重叠泛化):
    我每天每天努力学习。
    每天每天写。

    日本学生常这么说,西方学生少见。不知何故?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hanyu 于 2004-2-22 01:59 写道:
    每天每天(重叠泛化):
    我每天每天努力学习。
    每天每天写。

    日本学生常这么说,西方学生少见。不知何故?



    韩国学生也常常这么说,这应该和他们的母语有关,两者都是黏着语,可能有这种表达方式。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赵金铭先生《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上说外国人学汉语否定词“不”、“没”时有一个阶段就是“没”的泛化:
         大家没知道他俩结婚的事。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每天每天努力学习”  用韩语说就是“매일 매일 열심히 공부하겠습니다” 。“매일”是“每天”的意思,“매일 매일”是“每一天”的意思,由于韩语中不能在“매일”中加上表示“一”的语素,也就是没有“每一天”的说法,而单说“每天”不能表达强烈的决心,于是学生们就说“每天每天”了。



    请教marshalzh:H韩国学生在使用选择疑问句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偏误:我去逛街,你去吗不去吗?(你去不去?)最近北京下雪吗没下雪吗(下没下雪?)

    韩语的正反疑问句是怎样表达的?如果如上表达方式,那这类偏误应该就是由母语负迁移所致(其他语种的学生不会发生此类错误)。
    [ 本帖由 薛晶晶 于 2004-3-6 10:33 最后编辑 ]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初学汉语的学生,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难免受母语思维系统的干扰,办汉语的词按母语排列组合的方式‘对号入座’,进行错误的类比,造出一些违反汉语语法的错句。”“如:
    1.听我。(listen to me)
    2.昨天我们完了第七节课。(we finished lesson seven yesterday)
    3.我见面张老师在王府井了。(i met teacher Zhang in Wangfujng)
    4.我结婚她。(i marry her)
    5.明天你去或者他去?(will you or he go tomorrow)
    6.都学生知道。(all students know)
    7.我的头很多疼。(my head hurts very much)
    8.他死前有很多钱。(before he died he had a lot of money)”

    《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P205-206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一起来看看可爱的留学生们在使用时间名词时,由于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泛化的原因出现的一些偏误:

    ** 昨年国庆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去大连旅游。
    ** 我的爸爸妈妈今月要来看我,我很担心,因为我的汉语不好。
    ** 我在冲绳的朋友家住了一个星期。到冲绳的第一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电影,逛逛大街,然后回她的家。下一天我要去海里游泳,但运气不好,下雨了。下一天海下雨了,我们在家里过了。
    ** 来周我有棒球的半决赛。
    ** 在日本,都市跟乡下的夜天不一样,都市的夜天是很热闹,灯彩非常多。
    ** 以后,她的儿女都离开自己的家,她一个人生活。夏假亲人都回故乡。
        我们常用“年 月 日”来表示日期,但它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
        试比较:
    前天    *前月    千年
    昨天    *昨月    *昨年
    今天    *今月    今年
    明天    *明月    明年
    后天    *后月    后年
    *下一天 *下一月  下一年
        可见, “年、月、日”在用法上是不完全对应的,这就给日本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常常会产生“类推性”偏误。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有的留学生会在与朋友分手时说:“慢慢走”(而非慢走)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混吃饭”(混饭吃)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薛斑竹,你误导大家啦!你把泛化和迁移两个概念弄混啦!母语迁移是就语际间的偏误而言的,英文叫interlingual error。泛化是指将目的语规则推而广之,超过了规则使用的范围。这种错误叫intralingual error。把泛化叫做负迁移就贻笑大方了。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泛化”和“迁移”的概念是清楚的,但语言及语言学习却是复杂的。比如日本、韩国学生多说“我每天每天努力学习”,而西方学生少说,这里肯定既与学生母语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负迁移”)有关,又与学生学了汉语的重叠用法(表示程度深)而“泛化”有关,我们姑且叫它“迁移-泛化”的例子吧。

    这样看来版主并未误导大家,也不至于到了贻笑大方的地步;反而只拘泥于西文概念,不具体分析语言事实的做法倒颇令人遗憾。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谢谢hanyu斑竹的关注!不过,为了不误到大家,我还是要辩解几句。迁移和泛化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所谓迁移是指学习者将母语规则迁移到他的中介语系统中(有学者认为是迁移到目的语系统中去了,但是Selinker不赞成这种看法),也就是说,迁移涉及到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中介语);但是泛化是指学习者无限制地运用目的语规则造成的偏误,是语内偏误,或者叫做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与学习者的母语无关。因此也叫developmental errors.要根据学习者产生错误的源头来确定是迁移还是泛化。不能想当然,或只根据某些现象就断然说是迁移还是泛化,当然把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混在一起就更可悲了。Selinker 认为,必须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来判定母语负迁移。当你还没有大量的证据证明韩国学生说的“每天每天”是其母语结构特征的迁移,你就要慎用这个概念,你也不能简单地根据“每天每天”与汉语的重叠结构有某些相似就说是泛化。至于你说是迁移+泛化就更让人苦笑不得。建议你去老老实实地读两本书,一本是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written by selinker in 1992; 另一本是Language Transfer, written by Terence Odlin in 1989. 本人丝毫没有挤兑斑竹的意思,但是你们实在是误导各位学人了。如果你们俩对这两个概念是清楚的,就不会出这样的笑话了。概念本身并不会因为语言现象复杂而变的混淆了。不好意思,我是新手,多嘴了。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NO.1217384151  RE:过度泛化的例子 ( 2004-10-23 12:32 )

    谢谢hanyu斑竹的关注!不过,为了不误到大家,我还是要辩解几句。迁移和泛化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所谓迁移是指学习者将母语规则迁移到他的中介语系统中(有学者认为是迁移到目的语系统中去了,但是Selinker不赞成这种看法),也就是说,迁移涉及到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中介语);但是泛化是指学习者无限制地运用目的语规则造成的偏误,是语内偏误,或者叫做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与学习者的母语无关。因此也叫developmental errors.要根据学习者产生错误的源头来确定是迁移还是泛化。不能想当然,或只根据某些现象就断然说是迁移还是泛化,当然把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混在一起就更可悲了。Selinker 认为,必须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来判定母语负迁移。当你还没有大量的证据证明韩国学生说的“每天每天”是其母语结构特征的迁移,你就要慎用这个概念,你也不能简单地根据“每天每天”与汉语的重叠结构有某些相似就说是泛化。至于你说是迁移+泛化就更让人苦笑不得。建议你去老老实实地读两本书,一本是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written by selinker in 1992; 另一本是Language Transfer, written by Terence Odlin in 1989. 本人丝毫没有挤兑斑竹的意思,但是你们实在是误导各位学人了。如果你们俩对这两个概念是清楚的,就不会出这样的笑话了。概念本身并不会因为语言现象复杂而变的混淆了。不好意思,我是新手,多嘴了。
    RE:过度泛化的例子[table=98%]
    “迁移+泛化”只是一个临时性的比喻说法,并不是真的要把它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来解释什么。想要说的是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创新的前提就是细致深入地观察语言现象、描写分析语言现象,而不是死守固有陈说,不越雷池一步。我想本贴版主和网友不会糊涂到连“泛化”和“迁移”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翻开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之类的书大都可以查到,而且即便版主糊涂,网友也不会水平如此低地被误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所以讨论中会出现你所谓的“哭笑不得”的“误导”,主要还是语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我只是说“每天每天”可能是什么什么,并为说一定是什么什么。同样你在否定我的判断的同时,也拿不出充足的证据证明我的判断真的不对,唯一的武器就是西方的两个概念,并无自己正面的分析和看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推测,我想首贴也是这个意思,想引起大家对此的关注和讨论,而不是仅仅在概念上打转转。希望看到你对“每天每天”以及其他语言现象的正面的、自己的分析,而不仅仅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应该看什么书等等。当然你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准确区分概念对这个讨论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td][/tr]
    [/table]

  • 陪伴成长

    2017-1-1 22:17:37 使用道具

    灿祥07 发表于 2017-1-1 21:25
    过度泛化也是负迁移的一种。
    “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 ...

    用英文 overgeneralization 查一下,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生僻的词汇。 花功夫讨论这个,才是“过度泛化”。

    我就到这里了,你们继续。。。

  • xuanjiangsara

    2017-1-1 23:14:38 使用道具

    灿祥爸爸:

    BADDEST, 你需要看孩子表达的语境。脱离这个语境,你是无法判断的。这个词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觉得我给你解释让你在传达给孩子,效率低,而且只给鱼。

    一般说,正确输入足够多,孩子会极少犯这样的语法错误(包括其他类型语法错误)。因为没有环境,输入量上不去,所以难免会错,特别是在快速口语表达内容的时候。做的好就像dino那样会自己迅速更正。其实性别/数量/时态这些,对于母语人,在他们脑海里就像一个开关,直接拨档过去。这个不是光是熟练度的问题,而是概念建立有关。那么没有环境的语言学习者,是需要纠正。但这怎么纠正要看引导人的本事,怎么有效又舒服的“纠正”,而不是只靠孩子自己。你可能会随着时间发展,看到孩子一些改正变化,但你不知道的是后面水有多深。

    无意冒犯,但我认为你真的没有能力去引导判断孩目前发展水平了(不是因为孩子水平太高了,而是你看不到全局,也没有体验),虽然你至少有的认真做功课的家长之一。更重要的是,如果只是记录孩子的发展,哪怕同时你自己看资料学习,你会丢掉宝贵的时间。虽然每家家境不同,给孩子的规划也不一样,但你不会知道实际可能能达到的程度。

    这个现象,也包括画画。因为你以前提到过。

    我犹豫了很久很久,还是想在新年的时候说出来。因为我觉得时间在走,而国内学业功课质量数量不容乐观。

  • 灿祥07

    楼主 2017-1-2 01:25:5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灿祥07 于 2017-1-2 09:59 编辑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1-1 23:14
    灿祥爸爸:

    BADDEST, 你需要看孩子表达的语境。脱离这个语境,你是无法判断的。这个词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

          首先感谢你打这么多的文字交流,只要是真诚的交流,直说无妨。你的话我看了好几次,生怕理解错了,可能有些还有可能会有不可避免的误解产生。

           BADDEST这个词,我的第一判断应该是她错了,所以专门还百度了一下。首先,我给她解释不了,我也不会解释,我一般是反对纠错的。我看的更重的是浪漫,是要保护兴趣的。所以我说是观察,就是从侧面悄地观察,是不打搅孩子的,所以这些她即使是用错,我也没说过她,她自己是不知道的。还是引用飞龙说过的话吧:我很有兴趣和您分享对孩子的学习和观察!我的定位从来不是指导者,而是一个和您同样小心翼翼要向孩子学习和观察的客观学习者!”用各种方式多观察记录---孩子和你不在一起时的独处表现,和他人互动的多种细节,不必急着给出自己的解读。就是既保留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确定性,这比任何精确的设定,都会让人成长更快。其实人生的乐趣也是如此,全在这定与不定之间。对于孩子,我们和她,是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大道至简都是偶入,所以认识常常落在现象后面,因此孩子生活多方面的综合表现都需要记录,留心和总结,才能逐渐发现规律是怎么运行的。“(从私下和飞龙的多次交流中摘出来的,我是飞龙迷,好久不见他出现,很是想念,很喜欢看他的文字。)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母是最有可能了解孩子的人,而要了解,就是从侧面悄悄地在观察,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进行,父母有可能掌握一手的材料。当然,很多中国父母是不合格的,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这点父母责无旁贷。指望老师来了解孩子是不现实的,基本老师是不可能了解自己的孩子的。


          我对孩子判断,一是从我自己的学识水平来判断,当然,我水平很低,但是她现在写了,我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更多的东西。再有我看她说话的流利度,表情。。。来判断。还有,我是请教过一些英语不错的人看过孩子的视频的,反映还可以。应该还是有英语思维的,语感也不错。我纠不了,我也反对纠错。就是中文,我也不太管。


          引导判断。就我这点水平,我只是大专毕业,英语没过四级,孩子应该早在我之上了。其实我注重的是大方向的引导,细节方面的东西一般不管。比如孩子心理的发展,早期教育的发展,数学启蒙,画画启蒙。。。象加减,我是不教她的,如何画画,我是不教她的。启蒙和教具体的知识是不同的。我只管把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尊重孩子的天性,要有尽量平等,尊重,交流的亲子关系,这比任何知识都重要。有了强大的兴趣,也就是把浪漫做好,这是我这个家长要做的。怀特海的浪漫,精准,综合,我是很有触动的。可能家长了解的越多,走得越坚定,越固执。至于规划,孩子还小,还是通识教育吧,以后怎么样,要看她自己的兴趣了,大人只是参考一下,我还是希望等她到高中毕业时,有自己的主见,别让我再替她操心了。


         关于英语的引导。也就是孩子英语启蒙后该如何发展了吧?这里只能是大体说说,平时我也在我的文章中提到一些,有机会我会好好写一下我的认识。就听说读写,我觉得这些方面目前发展还可以,至少兴趣是很大。我和大多数牛娃家长的认识明显不同,就是我反对大量阅读,大多数孩子在启蒙后就直奔大量阅读去了,克拉申好象也不赞同过早过量阅读。就是阅读,我也认为应该分成视频阅读,音频阅读和文本阅读。视频和音频不能太弱化,视频音频分类系统使用,并且也有一定的不同方式的重复,我们一直在坚持。随着孩子课内学业的增加,听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因为我采用的是一心二用,做作业也要听的。写,我就认定要从写作涂鸦开始,小学前根本不要纠错指导,其实就是中文的写作,我也很反感老师的批改方式。好老师也很难找到,外教的水平也无法判断,其实也不是知道正确的怎么说怎么写的外国人,就能当老师,当老师要懂孩子的心理,懂孩子的发展过程才行,弄不好就毁兴趣。所以现在根本就没想过要上培训班或找外教。我还是很有自信的。你可以写个启蒙后的孩子如何发展的文章,让我们参考一下。

         我做的更多的是记录观察孩子。研究分类资源,何时提供什么资源。这可能是我最核心的东西。我其实从来没主动学过英语,她写的,她说的,她的录相,我偶尔看看。写的还能看懂,但需要查字典,我也只是看少部分,不全看。我就是鼓励欣赏她。

    我觉得英语是不会有啥大问题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发展,如何利用资源来影响孩子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拓展知识,如何影响艺术
    我家早就不是在学语言本身了 。至于说的如何,写的如何。就是母语汉语。也有的人口才好,有的人文采好,是有差别的。不过,我觉得从写作涂鸦发展下来,这才是创作性写作的前身。


         “这个现象,也包括画画。因为你以前提到过。”我不懂这个现象指什么?同样,我是不会画画的,我也从来没教过孩子画画。我是反对孩子出去学画画的,如果真有兴趣和天赋,孩子也有表达上的需求受限,12岁后可能才会出去学。可以这么说,我家几乎是不会出去学的。因为走画画专业的可能性很低。孩子画画,就是涂鸦发展起来就足够了。孩子画画,最重要的是故事性和兴趣,象不象其实不重要。兴趣,我家是相当大的。并且现在做漫画书,中文绘本书,英语绘本书,画画等等,就是玩。把画和话,两种表达很好的结合起来,目的已经达到了。在家自由的画就行了,何必出去学呢?学画画,多数会破坏想象力,画的是死画。我对画画的认识也很深刻固执。


         数学,我以前只见过一个群,是反奥数的,我赞同,可是,要小升初,我家也摆脱不了。关于孩子不要出去学画画,我也只见过一群。这些都是我发现理念相近,才进入的,理念和我一样的人还是很少的。我现在就是在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探讨在中国的条件下,习得的孩子如何发展的一种模式.


         “因为我觉得时间在走,而国内学业功课质量数量不容乐观。”这个话我也不太完全理解是何意?孩子大了,时间会越来越紧。我家现在还好,在外面只报了民舞和声乐。都是一周一次课。民舞学了五年了,打算长期坚持下去,不知到时有没有这个时间来坚持,目前练的还是很好的,较专业的,她第天练功,从不叫苦叫累。声乐就是玩玩,积累点舞台经验,回家不练。周六日还可以睡个懒觉。四年级就准备要上奥数了。国内学校无聊的作业有很多,也得应付。我家还是很听老师的话,学校的功课也算很好了,不用我们管。


         再次感谢。有机会私下可公开都可以交流。你也会画,希望多多指导。可以私下看一些我家从小到大的画或是说英语和画画的录相。我的记录是较全面的。

  • 幽默的种子

    2017-1-2 10:01:11 使用道具

    我孩子经常说“昨年”,纠正好几次也纠正不过来,我也懒得纠正了,只能慢慢来了。
  • cl2039996

    2017-1-2 10:35:53 使用道具

    爸妈网里,灿祥是我尊重的有真才实学的育儿高手
  • amyxyq

    2017-1-2 11:00:42 使用道具

    我同意灿祥爸爸观点,我女儿8岁了。她英语属于自然习得,我在她4岁多离异,她6岁多认识了我现在老公。加拿大人,2年多时间她流利起来。昨天她录制一个讲minecraft 的视频,说了一句 creative is the most easiest minecraft.不过我给纠正了。
  • blackwolfdog

    2017-1-2 11:40:10 使用道具

    这里举的例子里,让我感觉到语法确实是不断听到正确的然后模仿正确的来的,“跑到门那”那块,我们看看那两句对错的就会感觉哪个拗口,但是也确实不会想到什么主谓宾等什么的语法。所以语法我觉得还是以反复输入正确和模仿输出正确是好方法,只强调记忆规则恐怕不是正途。从这可以看出语言不是科学,不是固定公式(至少英语),一年级中文里的《秋天》有说“一”的读音,有3个声调,有人在说的时候想规则吗?我看小孩学会后,自己说得挺好的
  • 牧云

    2017-1-3 11:08:3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lmjcle

    2017-1-3 20:27:04 使用道具

    研究得太复杂了,说到底还是接触量的问题,阅读量上去了,自然错误就越来越少。如果有语言环境也不是不可以,但可能会需要大量正确示范。
  • 楚芳芳

    2017-1-3 20:42:57 使用道具

    收藏!好帖子!
  • 了解自己

    2017-1-3 20:50:08 使用道具

    这帖子浮现各方思维碰撞,收藏观摩!
  • kiwibird

    2017-1-4 09:30:40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啦
  • lm1009725

    2017-1-5 14:10:34 使用道具

    留着以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