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故事书,没错儿。可是如果想仅仅靠故事书来喂大孩子,可就缺营养了。对英语是外语的儿童英语启蒙道理如此,对汉语是母语的中文阅读,原理相通。
在各类阅读资源中,故事书是属于虚构类(Fiction)的,还有一大类是非虚构类(nonfiction)的文体。
顾名思义,非虚构类的阅读体裁就是那些由事实,真人,真事写成的。包括,科普书,传记等。
都是阅读,为什么只喂故事书不行?
第一,故事书所属的虚构类体裁的阅读和非虚构类的阅读理解方法不同。
虚构类文体阅读的时候要遵循开始,中间和结尾的顺序;
阅读理解要分析时间,地点,人物等等内容。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曾经在网上疯传美国老师课堂讲辛德瑞拉和中国老师阅读课的对比的一篇文章,羡煞国内的家长和孩子了。那篇文章说的也许是作者所见或者所闻,但是作者不知道,美国孩子的阅读课对虚构类体裁的阅读同样是要分析地点环境(settings),人物(characters),作者要传递的思想(main ideas)等,没办法,自媒体时代,点击量和专业水准不成正比,借我一双慧眼罢。我只能说看作者的专业背景,看出处很重要哟。综艺节目的名人教子访谈,你可要明白那是娱乐节目,不是教育节目,道理相通。
非虚构类体裁都必须是真实的,能够核实的内容,信息类体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这类阅读的主要组成部分,我极力主张国内孩子英语学习的阅读中加重其比例。
信息类体裁都必须包含facts,客观事实。
这类阅读是为了学习知识,对求知欲强的孩子,有着特殊的满足好奇心的功能,从这个角度讲,它不输故事书的娱乐功能。
这不是故事书,可孩子们非常喜欢!
这类书有很多真金白银你捡到了吗?
传统的美国学校阅读文体中,虚构类体裁占总体阅读的80%,现在的美国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增加非虚构类体裁的阅读,两者的比例已经调整到各占一半,如果加上其他学科通过阅读而学的阅读中,非虚构类的体裁阅读的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一半了。
美国教学大纲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呢?因为有非常多的调查实证。比如, 来自美国高考之一的ACT(2006)年的调查报告为此提出了佐证。这份报告显示美国高中毕业不具备进入大学学习能力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不能够读懂那些复杂的阅读。不能够读懂复杂的阅读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行,而非虚构类体裁的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主要渠道。当然啦,类似的调查很多。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发现看近年来美国分级阅读套系中非虚构类体裁越来越多了。
而对于英语是外语的国内孩子,对非虚构类体裁的阅读真真是薄弱环节。如果还天真地以为读故事书是万能的解药,该醒醒了。
还有一类体裁是诗歌童谣类,这类体裁对于国内英语启蒙的孩子培养音素意识非常有帮助。诗歌和童谣都是孩子喜欢的,童谣是儿童诗歌里独特的一部分。童谣押韵,诗有不押韵的;童谣代代传承,多数作者不详;
童谣nonsense 的比较多,Baa, baa, black sheep,Have you any wool?诗歌有作者的奇思妙想,有文学文化等内涵,与现代生活联系的相对紧密。
美国小学从K就开始有关诗歌的教学,比如诗歌月,孩子们读诗,写诗。我在马里兰大学读硕的时候,也收到系主任的邮件,号召大家读诗,她教导我们诗歌除了语言,更有思想的精辟。
美国小学二年级诗歌月作品展
请看这是一名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诗歌月教学后写下的一首诗。

国内儿童英语启蒙的阅读,还有与北美的ESL学习非常重要的区别是英语是国内孩子的外语,ESL孩子虽然母语不是英语,但生活在英语是官方语言的环境中,所以,对于英语是外语的孩子进行的英语启蒙,一本图解儿童词典,一本语言简练的百科全书,能够提高非常原汁地道的语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百科全书类工具书对于国内孩子英语启蒙要与主题学习结合来进行。孩子在进行了一个主题的学习的基础上,在百科全书里面找到这个主题相关内容来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知识和语言积累的系统性梳理。入门级的孩子可以选择大的出版社出的带“我的第一本(My First)”字样的百科全书,语言难度低,配图多,适合英语启蒙用。
这一本百科全书和STEAM主题学习整合,看看孩子喜欢不?
在英语启蒙的阅读资源搭配中,核心的是一本儿童图解英文字典,起步的孩子也是要选择带“我的第一本(My First)”字样的儿童图解字典。这类资源不仅仅起到查词的作用,更是培养孩子英语思维的好帮手。
这本儿童图解字典我特别喜欢,图与文字搭配紧密,文字简洁清晰到位,图多孩子读起来趣味多多,真心希望国内哪家出版社把这本引进了。
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尽量避免汉英,英汉词典,避免电脑词典。这类字典也可以单独阅读,因为丰富的配图,孩子也会喜欢。结合主题学习,每次读一两个词条就好,不必贪多。真心喜欢这些不仅仅配图精美,语言更是简练到位的儿童图解词典,如果能有一本这样水准的中文儿童图解词典,我立刻给我儿子买,背回美国。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只靠故事书喂孩子,营养单一影响“发育”。更重要的是,非虚构绘本的阅读是日后通过英语而学必备的能力,下一篇再接着说为啥。
作者 海岚
美国马里兰州公立学校持证教师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育系课程设置与指导专业硕士
加拿大维尼亚学院早期儿童教育专业
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政府公立幼儿园担任主班教师6年,班级内有以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孟加拉语等非英语语言为母语的儿童,在对其进行英语启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现为美国马里兰州公校系统小学全职教师,并担任一所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小学的外语(汉语)实验项目研发负责人。
曾受美国华盛顿电视台邀请作为访谈嘉宾谈育儿方式,所撰写的儿童教育文章在中国的《父母世界》《亲子》《奕阳早教》《东方教育时报》等儿童教育专业报刊上发表。
海岚老师的书

《 全儿童英语启蒙
-北美二语教育启示录》
读完,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
虽然您解释了为什么只喂故事书不行?但是您的解释太抽象笼统,让人看不到孩子的能力怎么就因为只读了故事书而受阻了?
所以希望您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写,看看孩子们在读故事书的时候,是怎样感受和思维的,是在哪里受了限的?
同样您在说明为什么要多读非虚构性的书籍的时候,也只是从反面地说了一句【不能够读懂复杂的阅读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评判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行,而非虚构类体裁的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没有从正面具体详尽阐述,读这类书是怎么培养了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或最多只一带而过地说——会让求知欲强的孩子,有着特殊的满足好奇心的功能,这个对正面的阐述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啊
所以读后不免让人有一种-----------虽然听到了您的号召,但还是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感,希望您能对您的主题,纵深具体地详细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