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反复输入的书,The wheels on the bus,Rosie's Walk(这两本幼儿园都有,也有有相应视频,布布兴趣比较大,文字简单重复)
有趣的儿歌系列,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里面的的一些(和Wee sing系列的儿歌有重复的部分),比如Baa, baa, black sheep,Humpty Dumpty sat on a wall,Dickory, dickory,dock, Jack and Jill went up the hill,Twinkle, twinkle,little star
卡爷爷的拼贴画画风绘本。卡爷爷基本都适合小朋友启蒙,画风可爱的重复句式的: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From head to toe,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1,2,3to the zoo,Today is Monday,10 little rubber ducks,等等 一系列
生活感受相关的,Goodnight Moon,Good Night,Gorilla
画风偏儿童画系列的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事实上从画风来选绘本对布布百试不爽)还有一个阿力系列(阿力会穿裤子啦)也是这种画风。
总结:英语要多维度(听说读和游戏表演同时)和主辅(分级书和绘本)同时进行。绘本选择:选小朋友感兴趣的书,比如3岁左右会对No David感同身受;选多种输入方式的,比如有声书,比如带动画片的儿歌The wheels on the bus;选中英文都推荐的书,这一定是经典,且有助于理解,比如,When Sophie Gets Angry。
布布的英语启蒙,我最初也是在焦急不安和期待又不敢打扰的复杂心境下,等待了近一年才等到了她的输出。又可能因为她是低龄启蒙的关系,所以她要么不输出,一输出就是比较偏长的句式(可能是听力耳朵“磨”得比较早的原因)。两岁多的时候,几乎是同时,布布学会了背五只猴子系列的两首儿歌,一首是中文的“五只猴子荡秋千”,一首是“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两首都有英文版儿歌)就像她并不明白中文中“嘲笑鳄鱼被水淹”中“嘲笑”是什么意思,而经常把它背成了“朝向”一样,这个时候,她其实也不明白“Mom called the doctor, ”类似这些的话中具体的每一个单词对应的意思(单词的拼写就更不会了,她仅仅是通过语音的记忆把这首整体背下来的)。但就是这样懵懂着,布布开始了英文自主“输出”之路。她能理解的,大致是,这两首都是关于猴子(monkey)捣蛋的,非常有趣,可能读(学)英文也会是件有趣的事情吧。我觉得这算是个不坏的启蒙标志。
补充一个方面,画得好的绘本本身也带有美育启蒙功能。让孩子多接触优秀得大奖的绘本,这些绘本的画面本身就是有生命力、创造力,配色、构图、细节表现都是美好的。读绘本(看图)的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这就是一举多得。经典比如,《花婆婆 / Miss Rumphius》这种构图很好又美的绘本。从这个角度来说,看绘本也是欣赏画作。相关理论文章可以参考《好绘本,如何好》,《绘本之力》、《幸福的种子》等一系列专业讲绘本伴读的书。
首推大名鼎鼎的卡爷爷系列,最著名的有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1 2 3,to the zoo等。卡爷爷用了特有的拼贴画来画绘本,颜色丰富,形象鲜明,正好适合低龄宝宝的兴趣点,所以的确是非常适合宝宝的(英语)启蒙的。基本卡爷爷的每一本都是适合启蒙的经典。然后还有《我爸爸》《我妈妈》系列等。基本上,前面英文听力启蒙书中文字简单的都适合亲子阅读启蒙,可以结合音频听力一起输入。
这段时间我试着将中文启蒙和英文启蒙书作类比:从简到繁,“声律启蒙”可以对Hooked on phonics(经典的phonics教材),“唐诗三百首”可以对“Mother Goose”(经典的哼唱童谣)。不必未曾感受,一比差距明显,中文诗歌的美和雅可以浓缩在启蒙诗歌力不着痕迹。比如中文的自拼可以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英文的自拼,一般会用小猫小狗小熊,blabla做了什么事情。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中文语言的瑰宝啊。
考虑孩子中文为主的话,建议像我这样英语不太熟悉英文环境不足够的家庭,还是中文先行,中文比英文早一两个阶段的样子。中文听故事的时候,英文听儿歌,中文看一页两行的时候,英文看一页一行,中文开始说句子,英文可以试着说简单单词(带模板替换句子的单词,比如This is a cat,this is a dog)。
试着让孩子进入原版路线的实际来看,这条路最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尊重。耐心是看不到解雇不放弃,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放在第一位。布布2岁不到的时候我试着开始给她读海尼曼的GK,最开始英语听力积累不够的她几乎是看个热闹的,比如有时候我说“I am a girl”,她重复 “ a girl”,只是在鹦鹉学舌,实际她未必能把 “girl” 这个单词和图画书上的女孩子的对应起来,她理解的 a girl 可能是对应一条裙子,可能是对应一个笑脸。这是2岁左右的情形。然后到3岁多,当她直接背出“Five little monkey jumping on the bed”的时候,她其实可能也就是纯靠音节的记忆把这个歌谣背了出来,会有错误,也并不确切知道里面每一个单词对应的意思。以后每一次重新听和重复唱的过程中,整个歌谣越来越完整。到四岁多,当我们对话提到monkey,她可以在第一反应拎起这首歌谣,同时依稀回忆起每一句大致对应的画面。这些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重复输出过程本身就完成了相应单词和句式意思的深刻理解。所以,如果要效率,四岁以后的这种输出是最有效的,但是四岁之前的这些蹒跚学步的过程其实更重要。
前面提到我是从怀孕开始准备双语启蒙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些成功案例的指导。所以,开始的“认路”(挑选英语启蒙的路线,尤其是确定下Phonics自然拼读的路线)比较顺利。布布出生前,我搜集了各种关于Phonics的资料,囤了的经典Hooked on Phonics的系列教材(虽后来知道,这个教材适用于2岁半以后的小朋友,没必要太早介入)。然而真正对于这些有切身体会上手是3年之后(等到小朋友的敏感期到了)。当我重新去准备布布Phonics的学习之路之时,也找了市面上几乎能找到的所有著名的Phonics体系书籍(每套都有很多本自成体系,深入系统去理解这些书籍后才能做取舍,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比较了这些书籍之后,按照内容体系完整清晰,难度递进合理,教材配书搭配合理,难度又适合国内小朋友的这些条件,如果只选一套,还是 Hooked on Phonics。
当得知有了宝宝的消息开始,我就在憧憬着未来的孩子的生活。他(她)应该善良健康,他(她)应该有丰富的内心,他(她)应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她)......开始总是伴着最美好的期盼,然而开始仅代表开始,代表一个时间点的切换,不代表预见,也不代表与结果的遇见。随着早教的书看了一本又一本,学习计划写了一遍又一遍,遇到她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一切都还是没有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