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00:41 编辑

在爸妈网很久都是潜水,孩子坚持努力着在走原版路线,现在快5岁了,得益于爸妈网的各类资源一直在进步,觉得对过去这几年英语上的准备和计划有必要总结一下:)

小朋友的情况,2012年5月,磨耳朵1000小时以上,正在Phonics中,香港WTE,K级别。
因为最近思维训练弄得比较多(一年级奥数),所以近半年英语投入时间不大,英语早期的积累主要是磨耳朵。
1088 查看 22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4:5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00:26 编辑

    当得知有了宝宝的消息开始,我就在憧憬着未来的孩子的生活。他(她)应该善良健康,他(她)应该有丰富的内心,他(她)应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他(她)......开始总是伴着最美好的期盼,然而开始仅代表开始,代表一个时间点的切换,不代表预见,也不代表与结果的遇见。随着早教的书看了一本又一本,学习计划写了一遍又一遍,遇到她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一切都还是没有准备的。
    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准备工作的意外×孩子兴趣的意外×学习进行的意外×目标的意外=无穷的可能。意外于未知,便是磨砺。但是,当你用充满善意的心去承载这些意外之中的磨砺,必然能发现多余的惊喜。
    ——致各位80后90后孜孜不倦地努力着的爸爸妈妈们。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5: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00:31 编辑

    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妈妈,我觉得早教启蒙中最难搞的是英语。事实上,从女儿布布0岁-(肚子里)开始的各种尝试性输入,到现在:布布5岁,准备明年幼升小考理想中的国际小学,且在幼升小竞争激烈的上海;我一直还处于半懵状态。一方面是,上海幼升小英语“鸡血”情况早有耳闻;另一方面是,就算有心理准备,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学龄前小朋友英语的真实水平惊讶到。(幼升小将在后半部分讨论到)
    总结就一句:孩子幼升小的英语水平一届比一届厉害(上海)。就算像我们这种从0岁开始输入并有朋友成功范例指点的前提下来搞英语启蒙的,要能赶上国际小学的遴选标准,整体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紧张,所以特别需要一份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现在学龄前孩子英语具体能到什么水平呢,我们不说父母说英语的家庭,在纯说中文的家庭,学龄前孩子的英语可以达到比同龄英语母语国家(美加地区)孩子水平更高一些的档次。英语牛蛙甚至在5-6岁就有7-8岁美国孩子的英语词汇量。在此背景下,国际小学的英语选拔标准就水涨船高了。比如,浦东某著名国际学校P的幼升小英语的词汇量要求3000++,浦西某著名国际学校B更厉害,一年级上来就课堂内全英文标准语速授课。这个3000词汇量不光指的是能听懂哦,指的是“听说读写”中至少“听说读”三方面的词汇量都具有这个水平,不排除牛蛙还能有些基础的英语书写能力。3000词什么概念呢?想想当年我们应试英语的水平,初中毕业2500词,四级词汇4000词,托福词汇6000词,初中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这个词汇量!而这个要求放在一个7岁不到甚至6岁的孩子身上,也意味着如果按应试英语的教法:一个词一个词地去学词汇,一句话一句话地学句型,一遍一遍地扣句型;加上孩子需要经历安全感分离焦虑捣蛋3岁个性形成,并且还要同时培养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等等诸多也许更重要的能力.......好吧,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个英语的最终目标暂且先放一放,我们来看看更实际的,这一路走来我经历过哪些普遍性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

    Part I: 0岁(0基础)启蒙怎么开始

    前面提到,如果按照传统的应试英语方式学习的效率偏低,而且对于0岁的孩子也几乎不可行。所以这种方式首先被摒弃。巧的是,我在搜英语原版书籍购买链接的时候,搜到了“安妮鲜花”。安妮鲜花有两个国内出生的娃,小小年龄(幼儿园)随父母转学到了加拿大。在完全陌生的英语环境中,这两个孩子逐渐适应,并在英语水平上赶上了同龄加拿大孩子的水平。后来安妮鲜花将亲生经历和关于英语早期教育的思考集结成册,整理在blog上。鉴于安妮鲜花介绍的英语学习路线和朋友成功原型的方式非常相似,我虽然完全不懂背后的原理和孩子怎么做到的,当时就凭着一颗初心相信了并且开始漫长的英语启蒙之新路。这种方式模仿北美英语国家对孩子们关于语言的启蒙教育,引入原版的书籍,引入原汁原味的语境输入,后来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原版路线”,用原版路线培养起来的娃也叫“原版娃”。关于英语启蒙方式的思考总结安妮鲜花的博客写了很多很专业,我就不罗嗦,这里只记录一些我的想法和做法。

    问题1.1:0岁用什么启蒙(“听”)

    0岁的Baby 怎么教呢?Baby最初就像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但是什么都愿意接受。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用“听”,俗称“磨耳朵”。首先是听英语儿歌。初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崇高的期望(需求),一般会准备不少古典音乐,但这个时期的baby其实只喜欢节奏欢快比如凤凰传奇这种广场舞配曲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无力感顿生。。)。这里推荐Wee Sing这套英语传统儿歌童谣(每本都有谱和CD配套)+Super simple Song,这些儿歌有不少重复,基本属于英语国家人人必会经典儿歌,它们活泼的节奏感也正好是baby们喜闻乐见的。

    我记得布布生下来不久就开始反复听 Wee Sing的baby这张CD。事实上Wee Sing系列的其他都比较难,baby直到三岁也只需要听这张(加上Children's Songs and Fingerplays)就够了。听多了的直接结果就是会自然输出,虽然后来布布大些了(3岁以后)我没时间给她听这张CD了,3岁左右在听的时候她复述这些童谣是含混不清的,然而现在(5岁不到)她随口就是一首Wee Sing的完整童谣,而且完全没错。这就是孩子学语言的天生能力(所以在布布身上证明了这种方式也是有效的,这是后话)。有资料提到孩子在9个月之前,对于语素的分辨最强,所以我当时除了让布布听英文和中文(以故事为主)之外,还效仿英语让布布接触了部分法语儿歌歌谣,不知道以后她对法语的兴趣会不会一直延续下去。学习的时间点也需要讲究技巧,每天利用布布睡眠和吃饭间隙之中的一两个清醒时间段,让她安静开心地反复听她感兴趣的那些儿歌,这样效率最高。保护孩子的专注力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从小开始,如果你安排它一边吃一边学习,那么她(他)长大以后也就可能一边学习一边开小差了。

    那么除了英文歌谣还有别的方式么?当时,我试过一些,比如对她说话,朗诵英文诗歌,效果都一般。可能是没有音乐和节奏性韵律的衬托,语言输入就不是特别吸引人。有个概念叫做有效“语境输入”,真正的语言学习的输入要有一定认知能力做前提。婴儿时期的语言更多是音素的重复感知,它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是逐字增加的。这时候语境输入的方式正确,也有声有色多维度同时进行,可是只要孩子不能理解,也不能达到有效输入。

    总结:0-2岁(尤其是出生到9个月),英文儿歌反复输入,反复反复,语速快慢没关系,但要节奏欢快才容易接受。每天不用太久,孩子接受有限,频率大概是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利用baby睡眠周期间清醒专注的时间段进行)

    材料:推荐童谣,Wee Sing 系列,Super simple Song系列。

    问题1.2:启蒙初期的英语原版绘本怎么准备。(“听”与“读”)
    除了好玩有趣的童谣音频之外,阅读英语启蒙绘本也是一种引起孩子兴趣的方式。而且语言学习越往后,阅读是越主流的方式也越重要。但是孩子刚接触英文,听说读写什么都不通,启蒙初期的英文绘本该选什么?怎么买呢?

    这也是个很头疼的问题,而且我在这里花了不少时间走弯路。早些年的时候,当当、京东、亚马逊图书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英语原版书,英语启蒙绘本的选择和购买都很难。本着当你“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先去请教有成功经验的人”的原则,我选了当时唯一的关于启蒙绘本的汪培珽书单。这书单分为中文与英文两块,根据孩子年龄从小到大,各自分了五个阶段。这份书单比较经典,而且汪的教育背景也保证了这份书单的科学性。事实上发现,按照汪的书单进行英语原版启蒙对我们并不适用,因为第一阶段(0-2岁)的英语书单就偏难,难度可能适合于5岁左右亲子阅读,7-8岁的小朋友自主阅读,并且对英文水平普通的家长来说一开始就那么长的句子,很难做到声情并茂地流畅朗读。后来发现,这份书单中最有帮助的是中文部分,布布对中文书单的绘本都比较感兴趣,并且到后来能到超前一两岁的理解能力。而英文书单里的书,就相应搁置了(这些书单倒挺适合开始自然拼读的孩子)。

    后来又有了廖彩杏书单和吴敏兰书单。相比之下,无论是廖或吴书单,都比汪的容易入门得多。廖的有声书的输入理念不错,事实上只要是又能看又能听的有声书,布布都比较喜欢。参考了论坛上各种牛蛙的经验,英语要多维度(听说读和游戏表演同时)和主辅(分级书和绘本)同时进行比较有效,布布在2岁左右同时进行英语原版的分级和绘本书,分级书用的是Heinemann海尼曼GK系列(她比较喜欢看图片对应,但是不知道输入效果有多少)。总之,绘本书首先要吸引人,然后才是语言载体的输入。对英文早期绘本清单做个总结,我觉得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去找那些又能听又能看、又有趣又简单的经典书籍。

    比如经典的鹅妈妈童谣中,有一首蛋壳先生(Humpty Dumpty),这里的Humpty 和Dumpty都不是简单词汇。但在童谣描述的场景中,孩子能看懂的形象是,一只蛋壳(又矮又胖)“噗通”从墙上掉下来摔碎了,肯定是做了件蠢事、笨手笨脚的样子。孩子听和看的过程中就会对Humpty Dumpty留下又矮又胖又笨笨的形象,所以就把这两个词汇和这个形象一次性地联系起来。这样的理解速度比通常从字母到读音到意思再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快很多。类似这个思路,我总结了以下几类启蒙书,小朋友们可能会感兴趣。

    简单有效的0基础开始的绘本阅读分类和书单:
    • 常见的反复输入的书,The wheels on the bus,Rosie's Walk(这两本幼儿园都有,也有有相应视频,布布兴趣比较大,文字简单重复)
    • 有趣的儿歌系列,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里面的的一些(和Wee sing系列的儿歌有重复的部分),比如Baa, baa, black sheep,Humpty Dumpty sat on a wall,Dickory, dickory,dock, Jack and Jill went up the hill,Twinkle, twinkle,little star
    • 英文经典启蒙(流传已久)系列,比如Five little monkey系列
    • 有声书系列,比如Childs'play这套。(这套书布布2岁半的时候非常喜欢,着魔地反复听,一边听,一边我帮着演示动作,听了不下二十遍)
    • 卡爷爷的拼贴画画风绘本。卡爷爷基本都适合小朋友启蒙,画风可爱的重复句式的: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Polar Bear, Polar Bear, What Do You Hear?From head to toe,Do You Want to Be My Friend,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1,2,3to the zoo,Today is Monday,10 little rubber ducks,等等 一系列
    • 生活感受相关的,Goodnight Moon,Good Night,Gorilla
    • 画风偏儿童画系列的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事实上从画风来选绘本对布布百试不爽)还有一个阿力系列(阿力会穿裤子啦)也是这种画风。
    • 好玩的游戏书翻翻书,Dear zoo(这个可以直接互动做游戏)
    • 中英文绘本都推荐的经典书,No David系列,My Mum/My Dad系列,When Sophie Gets Angry -- Really Really Angry(理解自身情绪感同身受)。Mr.Gumpy's Outing(重复句式)。这种中英文绘本都被推荐的书的经典之处在于,不但从绘本的画面,画面的内在逻辑,故事的立意,语言的组织和表现上都做的非常好,小孩子一看就能分辨出这种阅读表现的好坏。
    • 押韵韵文的绘本Shark In The Park, Sheep in a Jeep,Silly Sally, One two buckle my shoes,苏斯博士的Hop on Pop,苏斯博士的一系列。
    以上这些参考了几个书单,并归纳出属于比较容易购买到的书。每个小朋友接受度不同,具体选择还要以小朋友的兴趣为主,因人而异。

    再后来发现,一些新出App的也是启蒙辅助的很好手段,比如“叽里呱啦”和“宝贝英语说”,都有不少英语启蒙的资料。两者的共同点,都是有海量的资源,儿歌音频视频、动画片、绘本等R等。小小孩“磨耳朵”的资源都非常丰富。区别是,叽里呱啦更多自制的课程,有一天一个带着小朋友学简单对话的小课“启蒙路线”,有完整的动画讲解、儿歌讲解、绘本讲解的“精品路线”。宝贝英语也有自己的课程,而且据说是RAZ在国内的唯一代理,所有有大量的Raz系分级绘本。当然后来研究了Raz的绘本以后,发现低龄的绘本很多都采用Heinemann的GK级别。所以,如果是想培养兴趣的小朋友或者只要磨耳朵的小宝宝,建议叽里呱啦(启蒙资源比较多,儿歌丰富)。如果是需要大一些要开始阅读的小朋友,可以多用用宝贝英语说的绘本资源。总的而言,APP不能看时间太长,所以建议家长还是有针对性地反复看一两个儿歌视频或绘本,其他时间多用磨耳朵代替。

    总结:英语要多维度(听说读和游戏表演同时)和主辅(分级书和绘本)同时进行。绘本选择:选小朋友感兴趣的书,比如3岁左右会对No David感同身受;选多种输入方式的,比如有声书,比如带动画片的儿歌The wheels on the bus;选中英文都推荐的书,这一定是经典,且有助于理解,比如,When Sophie Gets Angry。

    材料:推荐以上书单和App。

    问题1.3:这些英语绘本英语儿歌孩子能看懂听懂么,那么看到什么程度才算启蒙了呢?

    对于刚启蒙的孩子,不能期望值太高,这是常理中的事情。所以不能指望孩子像传统课堂那样,学一句就要能跟着一句。所以千万不要在早期不停地用“这讲了什么呀”,“这句话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一边听一边要跟着读”,这样过分的要求会让孩子压力太大,减少孩子的兴趣。想当年我们刚学英文的时候就算很努力也并不能达到听一遍就马上复述一遍的,是不是?那我们又何况难为这些年龄比我们小得多的孩子呢。

    父母这个时候最该做的事情就是:静静地等待。

    布布的英语启蒙,我最初也是在焦急不安和期待又不敢打扰的复杂心境下,等待了近一年才等到了她的输出。又可能因为她是低龄启蒙的关系,所以她要么不输出,一输出就是比较偏长的句式(可能是听力耳朵“磨”得比较早的原因)。两岁多的时候,几乎是同时,布布学会了背五只猴子系列的两首儿歌,一首是中文的“五只猴子荡秋千”,一首是“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这两首都有英文版儿歌)就像她并不明白中文中“嘲笑鳄鱼被水淹”中“嘲笑”是什么意思,而经常把它背成了“朝向”一样,这个时候,她其实也不明白“Mom called the doctor, ”类似这些的话中具体的每一个单词对应的意思(单词的拼写就更不会了,她仅仅是通过语音的记忆把这首整体背下来的)。但就是这样懵懂着,布布开始了英文自主“输出”之路。她能理解的,大致是,这两首都是关于猴子(monkey)捣蛋的,非常有趣,可能读(学)英文也会是件有趣的事情吧。我觉得这算是个不坏的启蒙标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觉得英文书的故事有趣“上瘾”,我觉得这就是启蒙的开端。

    -------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6: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00:34 编辑

    我们家小朋友的英文启蒙和中文启蒙是同时进行的。阅读起点于出生5个月左右。这样有个好处,我可以观察到在双语启蒙下,母语和非母语对比之下的学习路线。观察中发现,双语启蒙的开头确实是非常混乱(并且落后)的,但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该有的能力会自然发展。

    (P.S. 这一部分是属于我自己的记录,主要是闲扯和一家观察的结果,总结性干货不多。关心英语自然拼读Phonics的,请稍等后续第三部分)

    Part II: (2岁-3岁)英文启蒙、中文启蒙和成长的重要性排序和时间安排

    经过启蒙期之后,布布无意识说话大概在5个月左右,比如叫“妈妈”、"L"这种奇怪的混杂语言的输出。有趣的是,每次她要尿尿之前,就大喊“L,L”。这让我一度感觉到很困惑,一方面,显然她不知道自己发出的这些声音符号的意义;另一方面,这种混杂的早期语言确实和某些事情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代表着某种语言天生的意义。所以,我后来在和布布母语对话中有意地强调了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指着图片上的鸭子,同时说这是一只“鸭子”,然后同时发出鸭子的叫声。

    这种“对应”关系方便的例子可以用在任何实物名词上,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动物;其次,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在各种常见动作和动词上,比如,“站”、“坐”、“跑”、“跳”,这些词上。再其次,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来描述和指代各种情绪和心情。比较有趣的是,这些简单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正好伴随着宝宝1岁前后的敏感期,比如1岁左右有个敏感期,孩子很喜欢看各种照片的脸,很喜欢看各种表情,这也会对情绪与语言的“对应”加深理解。比如孩子掌握动作语言(也是空间概念)的时期,正好伴随着走、跳这些大动作的敏感期,就好像孩子用身体的运动发展在内化这些概念一样:“向前爬”,“向左走”。好像是“用生命在学习”一样。

    可以发现,每个孩子这种成长的顺序只有一次,正好对应着从零开始的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我自己对英文的理解不深,孩子的母语还是中文,我正好做了些观察。仔细观察下,发现了以上的总结的,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是和语言的发展大致同步(且同样是对应)的。布布中文语言能力各方面的发展正好伴随着一个个敏感期的发展。如果好好观察把握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他们逐渐长大快到4岁时候会进入抽象思维的发展期,这时是孩子创造性语言的高峰期,这个时候如果适时地引导孩子去同时感受韵律和语境组合,不时之日我相信孩子可以有“超常”的表现(熟读诗书的孩子可以在小小年纪有出口成“诗”的能力,如传说中的骆宾王,七岁能诗,作了《咏鹅》)。但是关于布布在英语上的启蒙,我没有帮她做到像中文启蒙这样的循序渐进,并且恰到好处。我相信有心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在孩子英语的习得上同时把握这些敏感期,这样,素材到了+能力到了+时机到了,孩子的早期英语能力可以加速发展。这样如果同时发展好中文和英文,会对孩子以后的书面文字学习打下很好基础。
    问题2.1:早期不识字,阅读是在看什么?(绘本阅读方面)

    类似上面的语言习得,早期阅读,肯定也是种对应关系。这个不仅是在英文上,还是在各种语言上都类似。低龄宝宝还未对文字敏感的时候,他们最感兴趣的符号是什么呢?——是涂鸦画,尤其是类似小孩子粗糙画迹的涂鸦画,不但乱,而且画幅大的那种。同样地引导孩子早期阅读,我尝试下来也是这种类似画风的绘本最能引起孩子注意。我喜欢针对性强的对应和输入,所以虽然各种市面上的启蒙绘本随手可得,但还是仔细挑选尝试以后,才确定下来宝宝感兴趣的绘本风格。孩子在看什么呢,孩子在看“画”说的“话”,越是类似生活经验的越容易看懂(这和“蒙氏”教育中关于早期绘本的观念正好一致。注1。)。最初的启蒙可能是从识图开始,然后会过度到一页一句话表现一个动作,接着会到一页讲一件事情。好的绘本本身不需要很多文字,重点的部分可以放大写意,主人公会重复出现,冲突的因素会有明显的情绪表达,而这些都需要一个简洁有力又鲜明美丽的画风来支持。该繁的繁,该简的简。早期涂鸦式画风的经典的绘本有《阿力会穿裤子了》、还有《No,david》系列谨慎推荐(见注1)。总的来说,在孩子进入文字为主的阅读之前,绘本的“画风”是我考察绘本好坏最主要的因素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画给小孩子的一本绘本画那么大,印刷那么厚,一页没几个字,有大片的空白,价格也不便宜,买了好浪费啊,还不如开始就教孩子认字图册,认识一个就多一个,效率高很多。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我相信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属于“能力”,而认字多少只属于“知识”的范畴。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翅膀;认识文字能帮人行走,然而想象力能助人飞翔。所以,早期绘本虽然看起来性价比低,但能在孩子合适的敏感期做合适的助力,这才是最好的性价比。所以越是早期的绘本越是值得大量甄选优秀的经典的,去囤去用去消化。

    补充一个方面,画得好的绘本本身也带有美育启蒙功能。让孩子多接触优秀得大奖的绘本,这些绘本的画面本身就是有生命力、创造力,配色、构图、细节表现都是美好的。读绘本(看图)的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这就是一举多得。经典比如,《花婆婆 / Miss Rumphius》这种构图很好又美的绘本。从这个角度来说,看绘本也是欣赏画作。相关理论文章可以参考《好绘本,如何好》,《绘本之力》、《幸福的种子》等一系列专业讲绘本伴读的书。

    关于优秀的早期启蒙绘本。

    很可惜市面上优秀的启蒙早期绘本,大陆出版的很少(可能这种“低性价比"市场不买单)。也有例外,前面提到汪培珽的书单,我觉得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早期中文书单都非常好,基本上我能买到的低龄绘本布布都很买账地读。这些有大陆曾经出版的,但是主要是台湾出版(强烈拥护两岸三地是一家8))。只是这些大部分都很难买到。市场常见的模板式出现的卡通主题绘本建议直接丢弃,这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表情认知发展,包括玩偶也是,模板式娃娃也要少用,比如芭比娃娃,早期多用“华德福娃娃”(注2)。再吐槽一句,这种模板式卡通衍生出的模板式简笔画也是荼毒孩子想象力的一大杀手。。。。(有次我见到5、6岁的孩子画青蛙带着人的笑脸,画脚画成像泰迪熊一样的圆圈,感觉很不理解,后来才知道这都是“简笔画”教的-_=)

    引进版中,还有一类是日系的,日系的贴近孩子生活场景的早期绘本画得很不错,比如林明子系列绘本,但是日系卡通风格的绘本不太建议,比如《小熊宝宝》系列,虽然小熊宝宝已经是相对优秀的绘本,只是有更尊重孩子天性的其他绘本可以取代它。(遵循“蒙氏”的绘本原则,这个原则提倡早期绘本不要出现非真实场景的、不要出现动物为主角的比如小熊吃蛋糕这样的画面,孩子不能区分fiction&non fiction。见注1)。

    除此之外,大量优秀的早期启蒙绘本都是英语国家的。这幸运的是,爸爸妈妈你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双语启蒙书买起来了!

    首推大名鼎鼎的卡爷爷系列,最著名的有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1 2 3,to the zoo等。卡爷爷用了特有的拼贴画来画绘本,颜色丰富,形象鲜明,正好适合低龄宝宝的兴趣点,所以的确是非常适合宝宝的(英语)启蒙的。基本卡爷爷的每一本都是适合启蒙的经典。然后还有《我爸爸》《我妈妈》系列等。基本上,前面英文听力启蒙书中文字简单的都适合亲子阅读启蒙,可以结合音频听力一起输入。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英语的亲子启蒙尽量要用英文来伴读,一遍中文一遍英文的方式就失去了英文启蒙中语言和图片的“对应”关系了,孩子会自动将英文翻译成母语的对应,这样的习惯不好,不利于英语语言的自然习得。这样会对父母的英语表现能力有些挑战,解决的办法就是英语启蒙书尽量简单,可以比同等母语中文书的难度低一两个档次,甚至更多。

    布布尝试过的这些绘本尝试和喜好程度我也做了逐一记录,后面会贴出总结。

    问题2.2:中文启蒙和英文启蒙哪个更重要?

    综上所述,因为我能力有限,我只能尽量保证布布的中文启蒙。后来发现,其实很多在英语环境下的华人家庭的孩子如果不用中文启蒙,孩子会更喜欢用英语,觉得中文难,中文会退化。我的理解是,中文可以更抽象,微言大义,言简意赅,更适合以后的抽象表达。并且中文是几乎唯一存活下来的象形字语言。早期的英语表达,相比更生活化,模式化,学了容易应用。无论从文化情感上,还是从长远的深层表达来看,我觉得中文启蒙比英文启蒙重要得多,得多。当然如果有家庭能够一手英文,一手中文,两手都不弱,那样更好哈。

    这段时间我试着将中文启蒙和英文启蒙书作类比:从简到繁,“声律启蒙”可以对Hooked on phonics(经典的phonics教材),“唐诗三百首”可以对“Mother Goose”(经典的哼唱童谣)。不必未曾感受,一比差距明显,中文诗歌的美和雅可以浓缩在启蒙诗歌力不着痕迹。比如中文的自拼可以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英文的自拼,一般会用小猫小狗小熊,blabla做了什么事情。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中文语言的瑰宝啊。

    关于时间安排:

    中文母语环境下,自然得加强英语听力的输入,所以,在听力方面,我觉得英文与中文的输入时间大概是2:1。

    一方面,听主要是英文为主。最早期用火火兔小音箱,同时装了英文和中文的启蒙儿歌和中文故事,只要小朋友不排斥,就尽量英文听力“磨耳朵”。后来到看动画片的年龄,我的原则是能看书的不看动画片,如果实在要看动画片就看英文为主的动画片,所以布布看的动画片基本是英文为主的,叽里呱啦上的素材也是主要是英文,2岁半开始基本保证每天1-2小时的磨耳朵,到现在大概又1000小时的磨耳朵时间。500小时左右开始准备Phonics,1000小时的基础上开始加强对话输入输出。

    另一方面,阅读尽量保持中文英文1:1。因为中文理解能力进度比英文快很多,所以英文会在某几本书的重复上停留时间比较多。
    然后4岁以后,可以多训练孩子中文表达(讲故事),这样中文表达能力也有了平衡。

    问题2.3:如何分配时间来协调两种语言习得的进度?

    考虑孩子中文为主的话,建议像我这样英语不太熟悉英文环境不足够的家庭,还是中文先行,中文比英文早一两个阶段的样子。中文听故事的时候,英文听儿歌,中文看一页两行的时候,英文看一页一行,中文开始说句子,英文可以试着说简单单词(带模板替换句子的单词,比如This is a cat,this is a dog)。

    无论中文英文,整体的节奏可能都需要最先有“听”(大量的听),然后读图(对应,生活场景几类),接着“说”的输出,其次自主阅“读”,也就是准备 phonics和拼音。鉴于中文比英文提早,那么可以先接触中文拼音再接触英文phonics,这样一是中文拼音单音节规则简单容易理解,二是中文母语便于理解,这样从拼音过渡到 phonics,难点剩下多音节拼读规则的积累,如果又有前面早期听力对应关系的积累,可以在 phonics的学习上又加速的效果。

    问题2.4:双语发展的利与弊

    这是个挺大的问题,我就说两个肤浅的观点,第一个是,多重语言的对应和刺激可能会多开发一些大脑不常用区域,所以我信了,并且试着去做了;第二个是,常见的讲到双语启蒙的孩子出现问题的例子,常常伴随着母语开发的不健全,所以并不是双语输入太多,可能是没有一种语言输入得足够多足够充分。鉴于时间是有限的也总是最大的瓶颈,所以尽量好好利用熟练的语言多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吧。早期与孩子的交流如何进行呢,强烈推荐一本书《0--4岁与宝宝对话》,这是英国一名语言专家的书的中文版,其实在布布中文的启蒙上得以匪浅,从这点上也可以验证,语言学习是相通的。

    问题2.5:早期英文书单的参考

    布布接触书也比较早,1个多月就开始接触触摸书。对于家长,最初的她就像个黑盒子,我们不知道她会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和她交流。随着慢慢的磨合,思考并且结合找资料,我慢慢找到了适合布布看书的一条路。布布现在想象力开始萌芽,也会自己去找书看,自得其乐。

    布布大约是4个月左右接触绘本,最开始,她什么也不懂,就是会表示对颜色和画风的喜好,好看的画风和颜色看了会笑。这个时候需要给宝宝画风精美的(少字)图片书,或者颜色和谐漂亮的触摸书。宝宝是有审美能力。如果买那种看起来专门给小盆友,所以画得比较机械的,颜色对比不和谐的书,会打消小朋友对书的兴趣。

    接着大约是6、7个月左右,会注意到一些卡通形象,喜欢的会多盯着一回儿,不喜欢的就很烦躁推开(如果她心情不好有别的事情也会乱推开)。这个时期不强求读书的时间,但是要环境舒适,根据宝宝的兴趣来定“盯”书的时间和方案。后来9,10个月左右,会主动去翻到某本书某个地方(木板书,比较好翻),盯着一回儿,大笑。这个时候可以主要引入触摸书,木板书,布书,可以让它翻,与书本互动。

    再到1岁左右,开始饥渴地认图,喜欢看各种挂图,喜欢找对应,比如卡片或书上看到一只小熊,就指指家里的小熊。然后再后来,会慢慢区分颜色,棕色的熊的图片对应的棕色的熊,白色熊的图片对应白色的熊。这段时期,生活体验和身边的物品会加深她对形象的认知。她会大量大量地不停滴认图认东西。我觉得到此开始,小朋友才能开始称得上“看书”。这个时期之前,可以只给她图片卡片就能打发她。

    然后,到14个月左右,她看到书上的各种表情,脑海里会有印象,会联系到平常生活。看到图片上的动物,会把他们当做和生活中平等的东西一样,爱护他们,照顾他们。这个时候给她图片,她已经觉得幼稚了。。。。多给她看不同的与生活场景有关的书,这时候,海尼曼(GK)系列的生活场景的分级图片对她来说就是有趣的。

    再往后15个月多,小盆友的想象力发展,就会看到东西联想到拟人的表情,动作,心情,情景。这个时期应该可以大量接触早期绘本,她才能算“看得懂”书。这个时期,结合她会走路后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及各种生活常识和简单道理的认识,可以边读书边对比理解生活中的事情。另外,可以边看书边互动。

    再以后大部分都是我和布布的亲子伴读。整理以后发现布布的读书量还是惊人的,1岁之前,她看了中文+英文一百多本小“书”,以简单图画为主,总的看来文字输入不多,相当于用一百多册图画书带领“阅读”入门。浅浅地接触广泛内容之后,越到后来,孩子阅读提高优势会越明显(中文上就是看书超龄越来越多;英文上的提高是阶段性的,开始输出以后会有一个进步的高峰期)。这种孩子的进步有时在家长看来,绝对是份回报的惊喜。

    下面截取布布的0-3岁英文早期书单,整理如下:

    英文亲子阅读列表(合集部分)(0-3++)


    -------

    *注1:“蒙氏”教育中关于绘本选择的观念。

    (节选于网络)“蒙台梭利教育指出,孩子在6岁之前,主要任务是适应环境。为了适应环境,首先要了解真实的环境。绘本和故事就是儿童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一扇大门。如果绘本传达了不真实的信息,就会让孩子迷惑和误解,成为孩子适应环境的障碍。“蒙氏选择绘本的第一原则是:真实。要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真实的事物。比如身边的小动物,自然的场景(公园里,草原上,森林里等),生活中的人(比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生活里发生的事情(去上学,看医生,吃年夜饭等)。反过来,虚幻的事物不可取,比如桌椅能开口说话,狗狗能给主人做家务等。”

    “狗狗可以跟狗狗说话,但是不要跟人对话。也就是说,动物不能做不符合动物行为的事情。这一标准就砍掉了绘本界的半壁江山,因为动物的题材孩子实在太喜欢了。我自己挑选绘本的时候,就主要卡在动物穿衣服、开奔驰、帮主人拍照这些东西上。要注意,动物的故事要发生在自然的情景下:大熊可以住在树林里,公园里,或者山上,但是不能像人一样,住在西四环,开奔驰去上班。小鳄鱼也不能像人一样按时去上幼儿园。动物不能穿球鞋,不能给人拍照,不能写作业。不然孩子不跟你说话,一直对着你家柯基讲心事也是囧囧的。《米菲兔系列》、《好饿的毛毛虫》系列、《贝贝熊系列》、《兔子帕西》系列等,都是动物过着人的生活,不符合真实的动物行为,尽管好评如潮,只能忍痛割了。”

    “绘本中可以有道德引导么?可以有,不强求。中国有句谚语,叫3岁看大,6岁看老。蒙台梭利教育也指出,孩子的人格在6岁之前就业已成型。所以,孩子的道德教育最好在6岁之前就渗透开展。注意这里是渗透,不是说教。因为6岁之前,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会让他模仿周围环境,而并非通过大人的说教中学习。所以,要注意绘本的道德引导性。绘本要给孩子树立积极正面的道德典范。故事要积极向上,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充满正能量。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是峰回路转,孩子最后认错改正,大家其乐融融,也不要出现反面典型。因为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会让孩子模仿看到的所有事物,他会不加区辨的吸收。作为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把消极、负面的东西过滤掉吧。几乎人手一本的《大卫,不可以》系列,大卫的行为就是反面典范,不推荐。最后,如果绘本里没有明确的道德典范和引导,也不用强求,故事只是简单的有趣、好玩也是极好的。”

    在实际执行中,我尽量遵循这个规则同时也稍微做了取舍。我觉得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会完全按照这个原则把书单再砍掉一部分。

    **注2:华德福娃娃。

    (节选于网络)“华德福教育认为:芭比娃娃那样标准的,没有表情变化的娃娃,不能给孩子留下任何可想象的余地,不能算作真正的艺术品,孩子的大脑若局限在这样的思维模式里,会影响孩子对美的理解和塑造。华德福教育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做娃娃,甚至鼓励家长、老师做些“未完成的”娃娃让孩子自己去想象。”


    ----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7: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12:36 编辑

    现在英语早教机构里,学龄前孩子教 Phonics(自然拼读法)非常普及,一方面,如果按照这个Phonics普及的程度,国内小盆友的小学入学水平应该能“赶超英美”;另一方面又让人困惑,从家长的反馈看,上了大量的Phonics课程后,孩子并不能顺理成章地进行英语自主阅读,还有孩子越到高年级后发现英语能力的进步越小。这些肯定不是“赶超英美”的现象。这些反倒越来越像我们习以为常的,应试教育下体现出来的弊端。所以,在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在反思:早期启蒙用 phonics教学有没有错呢?

    Part III: Phonics自然拼读阅读法的“矫正”
    问题2.1:英语的原版路线 vs 应试路线

    国内的小朋友和英语环境下成长的小朋友的区别是什么?区别是“英语语境”的积累。早期的话,就是大量听力积累。然而报班的小朋友家长们大部分本着去机构启蒙更“专业”类似的想法。所以大部分是在家英语0基础的。这样的孩子开始学26个字母,然后逐渐为学Phonics课程做认字母的准备,做认单词的准备,这些和当年我们在课堂上开始学英语的路线很像。优点是每一段学习后多少可以直接看到成果,缺点是前期依靠记忆力可以加强但中后期进步速度会放缓。这应该算传统的“应试路线”娃。

    Phonics自然拼读本来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工具,但是如果学习工具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话,那么学习这个工具的意义有没有意义?
    后来逛论坛,看各种帖子后,有了新的发现,那些把英语学得越来越快的孩子都是快乐的,成就感来自知识拓展过程中的游刃有余,也就是,没有“听”的障碍,没有“阅读”的障碍,同时会用“英文”来思考。也就是有大量关于:语境->语义->单词语音->单词拼写的基础储备。比较有趣的是,这些孩子大部分属于另一个分类:“原版路线”娃。

    原版,指的是小朋友的启蒙直接就是原版的同龄的材料,儿歌、动画片、书籍。这样学习材料和学习主要环境下基本模拟英语母语国家孩子的成长环境。这样路线特点是花时间,早期见效慢,从纯输入不求输出到主动输出,可能要一两年(好在小朋友年龄小可以不用着急-__=)。

    试着让孩子进入原版路线的实际来看,这条路最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尊重。耐心是看不到解雇不放弃,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放在第一位。布布2岁不到的时候我试着开始给她读海尼曼的GK,最开始英语听力积累不够的她几乎是看个热闹的,比如有时候我说“I am a girl”,她重复 “ a girl”,只是在鹦鹉学舌,实际她未必能把 “girl” 这个单词和图画书上的女孩子的对应起来,她理解的 a girl 可能是对应一条裙子,可能是对应一个笑脸。这是2岁左右的情形。然后到3岁多,当她直接背出“Five little monkey jumping on the bed”的时候,她其实可能也就是纯靠音节的记忆把这个歌谣背了出来,会有错误,也并不确切知道里面每一个单词对应的意思。以后每一次重新听和重复唱的过程中,整个歌谣越来越完整。到四岁多,当我们对话提到monkey,她可以在第一反应拎起这首歌谣,同时依稀回忆起每一句大致对应的画面。这些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重复输出过程本身就完成了相应单词和句式意思的深刻理解。所以,如果要效率,四岁以后的这种输出是最有效的,但是四岁之前的这些蹒跚学步的过程其实更重要。

    所以原版路线,要做好心理准备前期花大量启蒙时间只输入不输出,这样的长时间的等待没法和同龄一起应试路线的娃做比较。考虑到幼升小压力,而且中班以后孩子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可以开始培养逻辑思维,会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多。所以,原版路线娃英语启蒙时间最好放在3岁以前,这样往后整体时间安排就比较宽松。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来,典型的原版路线基本上在3岁左右完成前100小时-200小时的磨耳朵启蒙;另一边,应试路线可能在3岁开始准备“学英语”(因为更早孩子的专注力不够也不能融入课堂式学习),所以这时候在背26个字母,或者背常见打招呼的句式。

    问题2.2:学phonics之前的条件
    "关于Phonics的准备,以 HOP(Hooked on Phonics) 教材为例,开始 P 的学习,有三个条件:

    1. 4岁以上,泛听时间 3 个月以上(每天1小时)。目的:
    1)锻炼辨音能力;检验方法:第一次听到一个中等长度的句子,不明白但能够复述出来,音正确(韵律稍差也没关系)。
    2)音素意识,就是能够理解:单词就是不同的音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的。检验方法:理解押韵,听到一组词后能够把押韵的词找出来;给出一组押韵词并给出首个音,孩子能够自己组出来一个新词。这个其实说起来挺麻烦,但是家长稍作引导就可以。比如,cat是由c-a-t三个音组成的。再给出两个词hat和go,他能知道hat和它是押韵的,如果用go的首个音组一个和cat押韵的词,他能组成gat,是否有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都无所谓。实际上这个做法是让孩子理解搭积木的概念。

    2. 亲子阅读绘本 3 个月以上(每天15分钟)。目的:
    1)建立孩子对于读物的兴趣,喜欢英语的语音感觉;
    2)建立基础的 Sight Word, 对第一组的38词混个脸熟音熟;比如a/and/he/it等。不要求能认出来,但是见过。
    3)为条件 3 准备

    3. 孩子准备好了
    1)4-5岁孩子,自主阅读敏感期到来。迹象:喜欢自己读,读出来有成就感;亲子阅读时,自己能读的,坚决要求自己读;见到英文单词,感觉亲切,能读的都要读出声来。
    2)6岁以上学了汉语拼音的孩子,只要满足前面的1、2条件即可。甚至对条件 1 的泛听可以适当放宽,但要保证学 P 的同时继续保持多听。
    Letter Sound 已经过关(每个字母的发音)的孩子,从 K 开始;否则,用 Starfall, Leapfrog 磨Letter Sound, 或者从 Pre K 开始。
    开始 P 的学习后,绘本阅读/亲子阅读还要继续坚持,以保持孩子的兴趣和习惯。
    另外,除了phonics规则练习的配套书,一定要坚持分级读物。这些分级读物把各种规则的词混排在一起,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但是越往后越熟练,而这个过程就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过程。”


    以上这个总结非常好,直接借用了。基本上有了这些基础以后再去学Phonics,就不仅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从0开始背,而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归纳总结,就像一把梳子把磨耳朵中重复听到的音素理顺。

    这里提到的几点准备,基本上在原版路线娃听着玩着摸索着到4岁以后,是大致能满足的,也就是说一个走原版路线的娃最早能在4岁多具备Phonics的基础;但是3岁多开始学字母的应试路线的娃,真正准备好开始Phonics,还需要准备一定量的亲子阅读(所以建议应试路线的孩子亲子阅读不要从字母开始开始,也直接上原版教材节省时间), 需要对Sight Word(语音)熟悉,需要一定量听力句式的训练,这些顺利的话起码要一两年时间(同时孩子不能对超课本的内容排斥),所以应试路线的娃基本5、6岁以后可能具备Phonics的基础。也就是“听”的工作提前以后,原版路线的娃在时间节奏上可以往前赶,学习越到后越比应试路线娃进度超前。常见培训班字母背完直接开始Phonics的设计肯定是有缺陷的,会背26个字母但是应用环节准备不充分、孩子没准备好,教学输入同样的内容,输出效果会打折扣。

    综上所述,早期原版路线,逐渐切入Phonics,是自然且高效的。

    问题2.3:Phonics的教材推荐
    前面提到我是从怀孕开始准备双语启蒙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些成功案例的指导。所以,开始的“认路”(挑选英语启蒙的路线,尤其是确定下Phonics自然拼读的路线)比较顺利。布布出生前,我搜集了各种关于Phonics的资料,囤了的经典Hooked on Phonics的系列教材(虽后来知道,这个教材适用于2岁半以后的小朋友,没必要太早介入)。然而真正对于这些有切身体会上手是3年之后(等到小朋友的敏感期到了)。当我重新去准备布布Phonics的学习之路之时,也找了市面上几乎能找到的所有著名的Phonics体系书籍(每套都有很多本自成体系,深入系统去理解这些书籍后才能做取舍,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的工程)。比较了这些书籍之后,按照内容体系完整清晰,难度递进合理,教材配书搭配合理,难度又适合国内小朋友的这些条件,如果只选一套,还是 Hooked on Phonics。

    其他教材体系,还有Jolly Phonics,早期字母音部分的儿歌很全,也比较有趣。Jolly这个体系还有字典。

    其次就是各种训练拼读的书和练习册。每个比较著名的出版社都有,HOP是放在教材里的,不是很多。这里推荐,学乐(scholastic)的拼读练习,和Sylvan learning出版的每日一练练习册。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8:08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5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8:41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6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29:30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7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34:04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8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34:52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9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00:37:03 使用道具

    占楼备用位置10
  • xuanjiangsara

    2017-5-18 08:27:36 使用道具

    我倒是看到普通家庭的另一个打法(上海人确实精啊):

    1)若父母英语能力不能做到双语启蒙->
    2)那么就趁没有体制内学校抢走英语时间前,瞄准国际学校小学->
    3)趁幼升小词汇只需要3000,原版+外教,冲刺->
    4)挤进国际学校门槛后,英语就可以交给学校了,父母只需要努力挣钱交学费就可以了->
    5)孩子的英语经过6年国际学校培养,应该可以去->上国外中学?国内国际中学?国内牛排中学(四中,人大附)
    觉得前2个,全都是拼巨资才可以办到。国外读中学全加一起100万起吧。(这还只是高中的)
    后一个,又相当看综合能力(奥数语文)拼的是孩子的软件。而国际小学重点不在这里吧。

    你家5)走的是哪里?如果走钱路,那这里90%家庭也跟不动的。因为不是只读小学就完了。

    顺便说
    “ 国际小学的英语选拔标准就水涨船高了。比如,浦东某著名国际学校P的幼升小英语的词汇量要求3000++,浦西某著名国际学校B更厉害,一年级上来就课堂内全英文标准语速授课。”
    本来这个就很合理啊。国际学校招的人,要么煤厂老板孩子从小老去国外或老外保姆带大(硬件),要么父母都是留学高知从小双语(软件)。所以起点要求的就是进来的起码是个“外国适龄上学儿童”。

    你家如果父母英语无法做到双语。为了那个路线去挤门槛,就真不能抱怨门槛高了。因为人家本来也没想让你进的。。。

    当然看原版书片子互动还是必要的,因为好玩,是对中文世界缺的那部分有力补充。
  • 尔藤

    2017-5-18 08:33:58 使用道具

    很棒呀,这个办法真好,唯一的缺点是,太小的孩子容易啃,适合大一点儿的孩子
  • Jefferywang

    2017-5-18 10:04:38 使用道具

    马克,慢慢看,谢谢分享
  • porpoise

    楼主 2017-5-18 12:31:5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18 12:36 编辑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5-18 08:27
    我倒是看到普通家庭的另一个打法(上海人确实精啊):

    1)若父母英语能力不能做到双语启蒙->

    我们准备下面两著名学校吧。家长主要做钱的支持,问题不大。主要学习还是孩子的事情,希望孩子靠自己能力成长。
    孩子也比较喜欢奥数,相对其他各个方面,英语不算长处,各方面也在均衡发展。单就英语这个方面,我希望按国际学校的标准把她的兴趣培养起来,我并不指望英语一家之长去掩盖其他的短处。以后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准备走理工科路线。英语只是个工具。学习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另外关于双语环境,父母都是英语流利交流水平,不过父母都很忙,没时间一直保持全双语陪孩子。所以这个算我觉得对孩子有愧疚的地方。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各方面都是有能力带着孩子超前教育的 ,(尤其是奥数)嘿嘿。

    并且我想幼升小现在的情况,只是给我了一个同龄孩子能力分布的参考,幼升小不是目标,只是检查学习成果的一个阶段性过程。
  • xuanjiangsara

    2017-5-18 14:14:47 使用道具

    我还是忍不住想问。因为一开始看你的名字就长草了。
    为毛你要叫porpoise呢?一般人都会叫dolphin,甚至很难分清这两种动物。难道是因为你在上海那片有这个动物?
  • 阿春1008

    2017-5-18 16:41:31 使用道具

    为什么我看到那个占位置几个字很不爽呢。
  • high5

    2017-5-18 22:57:23 使用道具

    我怎么看了几楼,感觉楼主有一种焦虑感呀。
    就算目标是国际学校,4岁, 5岁启蒙也不晚的。 上海应该是有不少的国际幼儿园。 去上一年,出来保证能达到国际学校的英语入学标准的。家长在家集中做好中文和数学启蒙就好了。
  • porpoise

    楼主 2017-5-20 15:11:2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orpoise 于 2017-5-20 15:20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7-5-18 22:57
    我怎么看了几楼,感觉楼主有一种焦虑感呀。
    就算目标是国际学校,4岁, 5岁启蒙也不晚的。 上海应该是有不 ...

    high5版主回复 好激动~~~
    上海的幼升小竞争确实比较残酷了。
    今年有热门的民办小学只有8%的录取率,类似的热门民办小学大部分只录取第一志愿的,如果没准备好被淘汰,可能就会被统筹到一般的公立小学,这些学校只有1%的几率能考到比较好一档的高中(这些高中一本率95%左右),一半以上读不到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紧张。
    并且如果幼升小没有考好,小升初不能通过考试来排位(只有面试),录取到合适的初中学校的几率会降低很多。

    其实我现在还好,已经比前两年不焦虑了哈。家长群里面普遍压力非常大。。。

    这两天了解了一下,这两年上海因为幼升小选拔水涨船高,孩子英文平均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准备考国际小学的孩子们应该比美国同龄孩子水平更高一些,牛娃的水平的标配,例如大班考3e二笔三口优秀,阅读AR2.5-3.5 (也就是美国小学生二年级到三年级水平),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这样水平的结果不知道正常孩子需要几年准备。我了解下来比其他城市肯定要高不少。反正我当时非常惊讶。
  • lhyck01

    2017-5-22 08:35:16 使用道具

    是啊,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小的孩子学英语!
  • 大漠来学习

    2017-5-22 08:55:00 使用道具

    先来学习。
  • qyk2016

    2017-5-22 10:31:46 使用道具

    学习、学习了
  • youyou8227

    2017-5-22 12:34:01 使用道具

    多谢楼主分享!楼主是个很棒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