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了一个高考与基础教育的感慨,这次发一个这几天报专业的感慨。
即使高考考的分再高,也可能被细节断送前途,没错,讲的就是报专业的思路。
帮一个高考680分的孩子参谋了一下,帮我侄子也参谋了下,帮另一个没到一本线的朋友家孩子也参谋了下。
发现几个问题: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一个没有,无论是什么学历;被虚荣操纵的家长真有一些;重视孩子兴趣的家长一个没看到。
按理说,报专业这事,应该是以孩子的兴趣为第一考虑,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或者孩子没有兴趣和爱好,或者家长总是用自己的观点来做决定不尊重孩子。
比如我们省680的学生,一心想学计算机,从小就喜欢编程,自己也编过不少程序,但是家里非要他去清华或北大,但是去清华的话,去不了计算机专业;去北大的话能去计算机专业,但是北大计算机也就是那么回事。浙大和上海交大根本不考虑,觉得学校名气不如清华北大。好吧,我服了,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打了680,苦恼也多啊,家长的虚荣心对孩子影响不小。如果孩子一心想学计算机,结果去清华学机电,这对孩子太不公平,而孩子的愿望却让步于父母的虚荣。
基本上没有家长愿意制订一个确定目标,比如体制内就业、体制外就业/创业、读博进科研院所和高校、学医等等。反倒是希望找一个万能专业,进能读博出国,退能就业赚钱。这个思路真是所有好事都不落下,真是难为这些高校了。
很多家长对就业这块基本不懂,一般情况下就是听学校老师忽悠,除非认识内部人说几句实话,比如我母校的老师,居然说我们学校的电力专业能进国家电网,这实在太误导人了,国家电网需要关系好不?我母校最适合进的就是航空航天。在这个忽悠人不偿命的世界,家长多上上网了解下当今形势还是很重要的。
很多家长对专业也不太懂,比如化学,这个专业要求太高了,但是学的人还不少。比如生物,前几年坑了不少人呢,近2年好了一些,但是很多人还是视其为洪水猛兽。还有的家长就认准学校,只要去了名校就行,啥专业无所谓。
种种搞笑事件让我真正感慨的是,家长和孩子一样都需要学习,家长就算在社会上再成功,其经验也需要更新,与时俱进的充实自己一样重要。孩子的兴趣还是要早早搞清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道路而不是家长包办,甚至家长完全需要更早的让孩子知道大学和社会是怎么回事,而不是让孩子进大学以后靠碰壁和失败去找到自我。
最后吐槽一下平行志愿,这个报志愿的方法是真坑人,简直就是一个志愿,还不如以前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这种报法。我们似乎离教育公平的目标越来越远了。教科书越改越薄,结果没有减负反倒是自学难度大大提高,现在看着支离破碎的教材,我觉得必须要买本美国教材学习物理了。高考填志愿改成平行志愿,家里有学校关系或内部消息的人太占优势了,极可能低分进好学校,然后再调专业,完成高考未竞的事业。而有一定分数的学生,却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报错专业导致高分差专业或者高分上二本这种事情。唯一称得上利好的就是对高校有利好,一些冷门专业可能会有足够多的学生来学,不会让冷门专业的老师没学生。
希望未来的高考录取能更合理,让高分学生都能志愿不落空,别辜负了孩子12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