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城少妈妈 于 2017-6-30 13:42 编辑
小城报乐高培训的时候是冲着一个老师去的,他自己打比赛出身,所以当时开始上课的时候他没有按他们培训机构的教育体系的顺序。
先是:1.早期结构,如:互锁等等,还有一些难得我叫不出名字了。
2.管道,上了一点,老师就请假找不到人了,我估计可能不会回这个机构了。
3.百变工程:换了个老师,上课内容都一样,造船/车/潜艇。
上了几节课后,我要求变动课程,说是上疯狂螺丝刀,我觉得百变工程不就是螺丝刀吗,问有什么区别也说不上来,后来说上肢体运动。
我仔细看了他们的课程进度,发现分得很细都不知道是干嘛的,挺虚的,和下面截图的接近。
请教大家,在机器人之前,小城应该掌握哪些乐高的结构?他快要6周岁了,可以上机器人课程了吗?
file:///C:\Users\win7\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3767427\QQ\WinTemp\RichOle\T1C}UZ{4MDG@TX4$_2WE4YL.png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感觉这个简单明了得多,但是我改如何在现在的乐高机构给他挑选课程呢?那些课程真的是眼花缭乱。
小小乐高(3岁)
中心采用地垫教室,充分考虑到低龄孩子喜欢爬,喜欢躺的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无拘无束。
3岁的孩子主要以模仿为搭建的前提,在搭建的过程中培养儿童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方位感知觉,锻炼小肌肉群发展,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建构经验。
小小乐高采用的是大块的凸点积木和大底板以及成型的窗户、半圆、弧形砖、动物等。
百变工程(4岁)
将平时观察到的周围事物,通过他们的想象和创意,与同伴们一起分析、讨论并制作有用的工具去完成任务。例如空中救险、海上航行、小小建筑师等。
生活与科技(5岁)
搭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电器模型,探索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了解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等的作用,使孩子建立对科学的感性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科技无处不在,增强观察力后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在探究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使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度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的部件也从形象化过渡到了抽象化:如大小齿轮、冠齿、长短轴、长短轴齿、横梁、连杆等等。在这个年龄段主要讲授滑轮和齿轮的入门,搭建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轴与轮子的运用。
早期简单机械(6岁)
广泛使用并介绍杠杆、轮轴、滑轮、齿轮等,对图卡的阅读和自我创造都得到发展,使搭建过程能灵活体现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在整个过程中能让他们感受创造发明的无线乐趣。
动力机械(7岁)
引领儿童进入高级机械原理课程,增加的马达和电池盒部分,使用的积木块和零配件都变小了,对他们收的灵活性,准确性有了新的要求。这部分主要学习的就是让机器如何能转起来,包括速度的变化和力量的变化。
we do(7-8岁)
通过搭建和创意之后配以初步程序的编写,使自己的作品“复活”,从而能够执行编程者的命令的智能机械,从中获得的关键知识和技能有:分析、设计和编程,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测试和推理。
乐高课程详细说明
机器人课程(9-10岁)
通过搭建和创意设计,了解程序给机械带来的智能。我们做的是“能够自动运行的机器”!如沿轨迹行的机器人、碰碰车、智能化交通装置、搬运机器人等等。向国际机器人大赛发起冲击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