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去麦德龙发现不仅是商品分类有英文,每一件商品都有英文名称。不知道他们家的英文商品标签、英文商品分类是翻译的还是全球统一的,如果是翻译的,大家觉得翻译质量如何?看着整体的英文质量貌似还行。我看到他们家把“方便食品”叫“convenience food”,开始以为是蹩脚的中式翻译,因为我原来只知道 fast food 和 instant food,结果回来一查,原来还真有“convenience food”这种说法。

如果他们家的英文说法质量还可以的话,可以经常带孩子来,这可是个拓展词汇量的好方法。除了麦德龙,还有哪家超市是每件商品都有英文名称的?
592 查看 13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xuanjiangsara

    2017-7-4 13:41:28 使用道具

    不是故意抬杠。明明有比麦德龙好千倍,最地道的超市啊。

    而且去超市,我原来就说过了(没发贴),学的可以不仅仅是名字分类。各种玩法可以很多。



    ╮( ̄▽ ̄")╭
  • 阿春1008

    2017-7-4 16:29:53 使用道具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7-4 13:41
    不是故意抬杠。明明有比麦德龙好千倍,最地道的超市啊。

    而且去超市,我原来就说过了(没发贴),学的可 ...

    请教了,您说的是哪个超市?
  • dingye

    楼主 2017-7-4 17:05:57 使用道具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7-4 13:41
    不是故意抬杠。明明有比麦德龙好千倍,最地道的超市啊。

    而且去超市,我原来就说过了(没发贴),学的可 ...

    下午去本地各大外资超市转了一圈,我们青岛这里基本上也就麦德龙和家乐福有英文标签了。相比之下,还是麦德龙好些。
  • 木鱼

    2017-7-4 17:07:30 使用道具

    何必这么麻烦,amazon, bestbuy, ebay, walmart 这些网站随便看啊。
  • xuanjiangsara

    2017-7-4 22:24:14 使用道具

    我去,cbeebies清晰度那个帖子,我明明认认真真给你写了。你就没仔细看我说的。意料之中。╮( ̄▽ ̄")╭

    你既然打的是双语教育的旗号,那么就应该对木鱼说的去找解决办法。抛开地域限制因素,就设想我们一样,我就想到3个解决办法。你结合自身资源只可能比这个多。逆环境就要多开动脑筋,别老嘴上说喜欢探索教育,觉得自己直接要答案更划算。脑子谁动谁长。

    根本不是卖关子的事(你能这么想就说你你跟我不是一道的)。上次那个双语爸爸也是如此。我好心还写了他的问题在日志里呢。他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的双语是打折扣的。(我只是因为“双语”想起这位,并不是说着你跟他水平一样)。他损失,不是我的。

    超市玩法,跟你眼界和学习习惯有关。就这么直白。如果你跟我一样学习方法,我一说就知道的。反正有人证明过了。cbeebies那个你看懂我说的就不会这里问。╮(╯_╰)╭



    之前我忘了写这个了,既然没有人说:
    “方便食品”叫“convenience food”,开始以为是蹩脚的中式翻译,因为我原来只知道 fast food 和 instant food


    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个是中式翻译?
    fast food 代表:汉堡包,各种外卖,711的寿司关东煮。
    instant food 代表:方便面,粉剂冲剂,浓汤宝,军粮。反正就是这种脱水了的一冲就能5分钟内吃到的。

    你不会管汉堡包叫instant food,也不会管浓汤宝叫fast food。虽然界限对有些商品来说,也许会虚。但都是属于分支啊。这种不用你花时间准备,很快就可以吃到的东西,自然有个总称不是么?所以你一直不觉得自己的分类奇怪?别说,孰能无过之类的话,学习本来就是“细心思考”。

    food for thought. (pun intended)


    我说话就这样。说也不是针对你。
  • dingye

    楼主 2017-7-25 12:26:22 使用道具

    今天有时间去麦德龙拍了几十个分类标签,然后回来在 Amazon 上查了查对照了一下,进行了一下抽查,总体来说,还凑合吧,大部分还算靠谱。但还是发现些可能有问题的标签:

    1.        有一个明显拼错的,Ptsorcelain tea sets
    2.        “密胺餐具 plastic dinnerware”,说密胺餐具是“plastic dinnerware”也可以,但是显然不够准确,虽说很大一部分塑料餐具都是密胺的。特指密胺的话,还是 Melamine Dinnerware
    3.        “shot glass”,统称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用“shot glasses”
    4.        “玻璃水具 Cold drink glassware”,这个挺不对板的,并且跟底下的商品也不太搭
    5.        “蒸锅 Steamer woks”,这个我觉得就是中式翻译了。蒸锅用 Steamers 就可以了。他非要把那个锅也翻译一下,加上一个 wok,可问题是 wok 指的是那种炒菜用的炒锅。这个“Steamer woks”,也确实没见着 amazon 里有卖家这么用。
    6.        “电磁炉 Elec. Stoves”,stove 倒是可以指煤气灶,但是电磁炉一般我看到是用 hot plate 或 burner,electric stove 一般是那种取暖用的电壁炉这么说。
    7.        “烤箱 Toaster”。这个呢,英文跟下面卖的货物是对的,没啥问题,就是那种土司机,或者说烤面包机,就是把面包片放进去烤热了的那种机器。中文跟分类上配的图不对,成了电烤箱了。

    我觉得麦德龙里的标签虽然有些会有瑕疵不地道,但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要求呢,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使用的。这个吧,就是有个取舍,在效率和地道程度上做个权衡。就效率来说呢,到超市看到现场的东西,对于小朋友而言是最直观的,也是一个扩展词汇的好方法。我觉得对于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有时间和精力把所有的标签都去校对一遍,那么你直接使用的话呢,就要有心理准备,就是可能会受到不那么地道的翻译的影响。总体来说,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吧。
  • dingye

    楼主 2017-7-25 12:51:05 使用道具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7-4 22:24
    我去,cbeebies清晰度那个帖子,我明明认认真真给你写了。你就没仔细看我说的。意料之中。╮( ̄▽ ̄")╭
    ...

    “你既然打的是双语教育的旗号,那么就应该对木鱼说的去找解决办法。抛开地域限制因素,就设想我们一样,我就想到3个解决办法。你结合自身资源只可能比这个多。逆环境就要多开动脑筋,别老嘴上说喜欢探索教育,觉得自己直接要答案更划算。脑子谁动谁长。


    这个双语养育是我老婆开的一个公众号。现在呢,我觉得“双语养育”这个话说的有点大。作为社区语言是中文,父母又不是母语人士的前提下,其实是谈不上英语能到母语这个程度。所以我自己觉得还是叫双语启蒙贴切些。这方面我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呢,以前也有提到:


    “所以对于在中国生活学习的人,英语即便是中英同时引入,以后保持,我觉得最现实的可期待结果也就是 Passive speaker 的水平,就是说被动语言能力很好,类似母语人士,看影视完全没问题,不用字幕,看书,一般的小说,科普类也没问题,能享受其中,而说跟写,就是主动的语言能力可能相对不太行。但是其主动的语言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比方说到国外留学、送到国际学校,能够通过语言环境的浸泡进步或激活至接近母语,或者说交流很自如,能跟别人打成一片的水平。我觉得这就很不错了。我之所以这么样认为,设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也就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英语语言暴露至幼儿园结束而已(送半日英语的双语幼儿园),到小学就没办法了。所以,我的目标是让孩子在小学之前英语到达接近同龄母语小孩四五岁的水平,上小学之后,英语作为休闲娱乐方式和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看纪录片啊,上网查资料学习啊,看影视动画啊,打英文游戏啊,看闲书啊等等吧,总之就是跟汉语一样去使用。至于说和写,有时间的话,通过网络外教啊之类的再提高吧,说跟写不期待有多高的水平,特别是说,主要是这方面时间投入上了学之后不可能太多,投入了也不容易保持,就别做无用功了。


    你说的这个自己要开动脑筋,别老指望着别人,很有道理,的确应该如此,我也知道应该如此,不过有的时候还是发懒,可能也是时间精力的限制,喜欢要现成答案。


    那个 cbeebies 节目清晰度的问题呢,我还是觉得清晰度这种东西,既然能获得到高清晰的,为什么要去找清晰度低的呢。这个我觉得也可能个人情况不一样。这些节目我进行录制,最开始的初衷是为孩子准备以后适龄的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对于大人来讲,也真是一个宝库。所以本来的目的还是给孩子的文化消费品,既然这样,特别是在大屏幕设备播放的情况下,要求清晰度也是很正常的。从你的回复看呢,可能你跟孩子看视频的时候,讨论啊,脑补啊,这些比较多。但是孩子是不同的,我儿子比较反感看节目被频繁打断,喜欢流畅的看完。我觉得以后我放完之后,可以更注重多讨论一下内容。
  • dingye

    楼主 2017-7-25 13:04:08 使用道具

    关于在超市可以进行什么活动呢,除了指认商品拓展英文词汇之外,我觉得可以
    1.        列购物单子,然后完成购物任务。
    2.        开始自然拼读的时候呢,可以进行找发音一样的单词的游戏。
    3.        认中文,就是认汉字喽。
    4.        数数、比大小、轻重、便宜和贵之类的活动。
    5.        认识形状,找相同形状的商品
    6.        认识颜色,找相同颜色的商品
    7.        对于分类概念的认识
    8.        简单的加减法

    现在想到的大概这些吧,还有哪些活动可以进行,请 xuanjiangsara 来说说吧。
  • 帅帅英语屋

    2017-7-25 14:00:23 使用道具

    麦德龙是总部在德国的500强企业。
    同样是超市的话,总部位于美国的沃尔玛是不是英文标签会更靠谱些。
    (假设它们的英文水平有差距。)
  • dingye

    楼主 2017-7-25 15:55:16 使用道具

    帅帅英语屋 发表于 2017-7-25 14:00
    麦德龙是总部在德国的500强企业。
    同样是超市的话,总部位于美国的沃尔玛是不是英文标签会更靠谱些。
    (假 ...

    青岛这里沃尔玛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太老了,也可能是市场定位的问题。英文标签很少,比麦德龙是差远了。
  • bilingualqunqun

    2017-7-25 16:12:50 使用道具

    好贴!!!!!!多谢楼主~~~~
  • aihacanada

    2017-7-25 22:28:55 使用道具

    给楼主提几个建议;
    1. 图解词典和超市实物的学习相结合。
    2. 多给孩子讲讲各种东西的工作原理。
    3. 国外的超市很忌讳拍照。也许国内的不在乎?
    4. 动物植物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居家过日子锅碗瓢盆之类的我很在行。你如果需要知道什么,发图过来就可以。
  • dingye

    楼主 2017-7-26 11:17:51 使用道具

    aihacanada 发表于 2017-7-25 22:28
    给楼主提几个建议;
    1. 图解词典和超市实物的学习相结合。
    2. 多给孩子讲讲各种东西的工作原理。

    图解词典我有空研究一下,看看哪个比较好。说起工作原理,那个 Do You Know 就不错。

    在超市拍照是不太好,所以我也就偷偷拍了几十张抽查一下。


    4。教他如何知道这些名字,不是是更对他有用么?鱼or渔


    这倒是个思路,可以进行自然拼读。

    翻译这个事吧,是不是母语人士翻的差别很大很大。我其实也是做翻译的,不过是英译汉的笔译/校对,客户一般都是大跨国企业,其中不乏日常生活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品牌,大跨国企业,至少是大跨国企业的总部一般都是把翻译交给欧美大翻译公司。而靠谱点的翻译机构只找目标语言的母语人士来做翻译。所以汉译英,除了有中国特色的证件翻译或需要评定翻译质量的 Back translation,一般是找不到我的。不用说英语了,连台湾国语我都只做过有限的几次,台湾国语一般还都是没人做了才找上我的,并且虽然我都很注意地去查一些用语的台湾习惯说法,但是编辑和校对(正规大翻译公司的流程一般是 TEP,三步,会有编辑和校对步骤,并且对于译员有细化的评估体系)还是能够一眼就看出来是大陆人士翻译的。


    至于麦德龙的翻译质量呢,就得看这个翻译工作是从哪一级别发包出去的,如果是本地麦德龙超市自己找本地翻译公司的话,那肯定用的是中国人翻译的没跑,如果是比较高一级去统一发包呢,就应该找的是靠谱的大翻译公司,应该是母语人士做的,我感觉像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