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凰后 于 2017-8-24 13:47 编辑
我是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妈,也是图书编辑。英语启蒙已经两年,为什么会走上英语启蒙,还得从我遇到晓华老师开始。两年前,黄子三岁左右,因为看过《语言的本质》《磨出孩子的英文耳朵》《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加上之前经手过的项目《林克妈妈英文三字经》等书,我很想开始给孩子英语学习了。
但是,我第一反应是去看培训班。是的,典型的读了这么多书,却还是做不到。我当时也不敢想象自己带娃英语学习,自己英语口语那么烂,发言这么不标准,想着怎么也得报个班,然后自己在家辅助。但是,看了一圈下来,除了高昂的学(mei)费(qian),理念和我在书中看到的,也是相差很远。
就这样,我犹豫中,除了给孩子读一些简单的绘本,就是听听儿歌,一起唱唱。无意中,在荔枝fm,我听到了晓华和emma的儿歌,非常清楚记得是apple jiuce,Emma那会估计5岁左右吧,说着不是很流利但发音地道的英文,母女间轻松、自然的儿歌时间,说说笑笑,把我吸引住了。一旁的儿子,也静静听着,跟着Emma的声音,呵呵笑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晓华&Emma的专场了,我们把能听的儿歌都听了。
我还专门给晓华留言,让她读《my mom》的英文版,因为当时只读了《my dad》,我想,怎么能没有妈妈呢?我就这样给晓华留言了。这是我们最初仅有的交流了。
巧的是,不久后的一天下午,我被原在南方都市报国际部的一位朋友,临时约起来,去清华科技园听讲座。去了才知道,是新媒体运营交流的。当时去演讲的,都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各个知名大号。会后,主办方拉了一个群里,我自己在做“我们都是好妈妈”公号,抱着学习的心态,想加几位大v聊聊,大致浏览了下,发现晓华老师也在里面。我到现在也没问过她,她是怎样的机缘进的这个群。这些都不重要了,关键是,我们联系上了,并有了更多的交集。
于是,两年过去,晓华的图书《让孩子轻松说出地道英语》出版,我参与了这本书,也陪伴黄子英语学习两年多了,一路收获惊喜。
图书封面
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在旁边看英文版的《小乌龟富兰克林》,不时哈哈大笑。
日常交流的基本听听说说,也是没问题。甚至会用英文和我简单聊些自己的想法,虽然是简单的表达,也让我觉得很是开心,他是真的在用英文——用来说,用来听他喜欢的英文动画片,看他喜欢的书。
一本接地气,实用的书
言归正传,从一个编辑的角度,说说这本书。最初和晓华谈论内容方案的时候,我们就想这本书的内容至少要达到两点:一是通俗易懂,让大部分家长一看就懂;二是实践性强,好上手。
英语学习类图书很多,很多专家也把语言学习讲得很透了,二语习得理论、国内英语学习、教学的误区等等。道理都在那里,但怎么做呢?所以,结合晓华的专业背景以及10年带娃亲子英语的经历,直接从“亲子英语启蒙应该怎么做”来切入。
图书内容,部分展示如下:
提出并解答家长常见的顾虑和误区
实用、接地气的启蒙方法
如何阅读,引导孩子语言学习
原版读物,怎么选?怎么读?
日常对话,说起来
日常对话,怎么说?
不用过多讲理论,而是把最接地气、实用的办法,一一分享。让家长看后就能用起来。很多时候,家长缺的就是办法和技巧。一旦顺利实施,就很容易坚持了。要不然,看再多的书也没用。
很周围很多妈妈聊天,说起英文学习,我都会极力建议家庭英语启蒙,但是,大家都不相信自己能引导孩子学习英文。哪怕我厚着脸皮,拿自己家娃说事儿,一般大家会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孩子语感好。但是,我们说中文,也没说有语言天赋、有语感才能学会说呢?我身边有位博士妈妈,都觉得自己弄不了。完全被自己学英语的过程所误导了。
理念的转变是最难的,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引导家长轻松实践起来。晓华这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设置了日常对话,绘本、儿歌等五个部分,让普通父母读后,能更好和孩子一起互动,实践起来。
昨天一看当当销售,发现在第一名了。希望更多的家长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如果家长不行动,只知道把娃往培训班送,就不要抱怨孩子学得慢,以后也不要抱怨走了弯路。
希望更多的家长受益,更多的孩子轻松习得英文!我们怎么学会说中文,就可以怎么学会说英文!
下文是作者——晓华老师的自序
从英文主播,到“自媒体妈妈”
——我是怎么慢慢做幼儿英语启蒙的
在国际电台工作了十几年的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踏入“自媒体圈”。
Emma还没出生,就有同事打趣说,这娃长大后英语一定不错,你看你天天做2个小时的英语直播节目,她在你肚子里会接受几百个小时的英语胎教!我当时听了之后美得不得了,于是为自己定下了第一个早教目标:不要浪费了我和老公英语专业的优势,让娃出生后能继续在一个中英双语的环境里长大。
但随着自己真正开始当妈,我开始反思——我们应该把养出英语牛娃,作为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坚定且唯一的目标吗?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加入到英语启蒙的队伍中来。这其中不乏许多牛妈牛爸。他们的孩子往往让人羡慕:4岁就口语流利,5岁就能初步做到独立阅读,这样的成绩,每每激励着更多的家长开始给孩子启蒙,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有朝一日也成为牛娃,秒杀那些埋头在英语班苦学的同学。
“教孩子学英语”这件事,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因为建立英语环境和教英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要想做到前者,只需在考虑孩子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持续输入即可,可要想做到后者,就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估孩子是否学会了等等。我是个超级懒人,这样浩大的工程我不敢随便下决心去做。另外也我知道,一旦把自己当成她的老师,我就会背负心理包袱,会对自己有要求,对女儿有期望,其结果很可能是把我们两人都搞得很累。
家长不是老师,这一点我是从陪Emma学钢琴中收获到惨痛教训的。因为我会弹琴,所以她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想帮她一把,指点她一下,比如你忘了升Fa了,你这里少弹了一拍。结果她特别抗拒我在边上指手画脚,每次练琴都在我的吼声和她的哭声中结束。后来我决心不去管她弹得怎么样,只要她肯弹就行,结果她慢慢还喜欢上钢琴了。
对于女儿的英语,我的第一个启蒙目标就是:建立语言环境。我的想法很简单,在围绕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中加进英语,让她的耳朵尽早熟悉这门语言,以后上学的时候她就不会觉得英语很难,还要从零开始。所以,当时我还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不过“孩子通过模仿周围的人而学会说话”这样的道理用脚都能想明白。
我的第二个启蒙目标就是:让Emma对英语感兴趣。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英文故事的场景,让我觉得英语是一门温柔而优美的语言。所以一路走来,我的英语学习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教科书拿到手没过几周课文就全背下来了,能找到的英文书不管难易都要看,然后还一点不觉得自己努力,只是觉得好玩。也许我对英语的痴迷有点极端,但是我相信,兴趣会使人迸发出无穷的动力。所以,在面对Emma时,我从来不说“学英语”这几个字,也从不逼着她看书,念英文。当然,小战术、小心思是要有的。把英语和各种日常活动融合在一起,把英语小环境搭建得尽量有趣,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Emma自己都相信,她的英语,是玩儿着学会的。
我的第三个启蒙目标就是:让Emma爱上阅读。很多重视教育的爸妈们,都希望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到孩子,恨不得把全身本领倾囊而授。但我一直坚信,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而孩子也不能永远活在父辈的视野和见识里。与其把各种生活常识和人生哲理在她耳旁碎碎念,不如领她到书的世界,让她与比父母高明百倍的人交流,在阅读中学会看得更高、更远。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给Emma读故事,花了很多心思鼓励她看书。我不知道她长大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不过一个爱看书的人,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
说回到英语启蒙。把培养出英语小达人作为启蒙目标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把这当成唯一的、不可动摇的目标,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忽略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孩子的个体差异。有的孩子大字不识的时候就喜欢静静地翻书,而有的孩子怎么也坐不住,有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扭动起来,有的却对儿歌毫无感觉。再比如,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孩子是不是自己带、家长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意愿、老人是否支持在家说英语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和差异,都有可能成为你实现目标的障碍,在启蒙路上让你和孩子备受煎熬。
如果把让孩子成为英语达人定为唯一的目标,那么亲子英语启蒙,很可能与择校、报班一样,成为压在家长心上的又一块大石,让家长们陷入另一个纠结和焦虑的怪圈。更可惜的是,如果我们把让孩子爬到山顶作为最终目标,也许会错过山坡上的好风景。在英语启蒙的路上,我不知道Emma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但至少我一直都很愉快。我进入了奇妙的绘本世界,在大师们的文字和图画中徜徉;我和她一起唱儿歌,手舞足蹈扭屁股,仿佛又回到童年;我从把陪娃当任务,到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在不知不觉中,英语连接起我们俩,成为了我们的秘密花园。
所以,在分享英语启蒙方法的同时,我更建议大家把启蒙的目标定得低些,定得长远些。建立语言环境,每个家长都能做得到,培养兴趣,是回归一切学习的源头,而鼓励阅读,是为了孩子将来能走得更远。家长只要做到坚持输入,保护并培养孩子的兴趣,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语言能力的获得,一定能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