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re84am 于 2018-3-14 15:13 编辑
《Write Source》这套教材是美国教师30年(1960-1996)经验智慧的结晶,而我国目前的作文教育还停
留在美国六十年代的水平。当看到这套write source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当然目前的reading和
language arts教材相信已经多得让人挑花眼了,所以此套全网唯一的写作教材更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
是填补了空白。这套write source是专门为common core新课标设计的,全方位地训练语法及写作技巧。
——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
早在1960年许多美国语文教师就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
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不再关注学生的写作错误,以免抑制学生的创意。但还是
有一些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甚至思想表达不清。
继写作教学的这一困惑之后,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
。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
扰。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过程写作法(Writing Processes)在美国教育圈中颇为出名,
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
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
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近十年,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
展。
过程写作法的五个阶段
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
(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第一阶段:预写作。
“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在这个阶段,学生要:
(1)选择话题。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老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列出3-5个话题,他们就可以确
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了。通过预写作活动中的交谈、绘画、阅读和写作,学生拥有了众多的话题信息。
(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
观点。这还影响到确定读者和写作形式。读者包括同学、父母、祖父母或笔友等。形式可以有商务信件咨
询信息,为本地报社写稿、创作诗歌投稿给杂志等。
(3)形成写作中心思想。
第二阶段:打草稿。重在把想法写下来,不必较多考虑拼写正确、标点符号。
第三阶段:修改。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
第四阶段:校订。侧重修改文中存在的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性错误。
第五阶段:发表。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