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莞尔一笑503 于 2011-10-6 21:08 编辑
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好处呢?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果您期望你的孩子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有自强不息的性格,有健壮的体格,切勿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
推荐:劳动给衣服颜色分类
情景:今天要洗衣服了,首先把所有红颜色的衣服放进洗衣机的大嘴巴里,然后是黄色的,再是白色的……贝贝兴奋地按妈妈发出的指令在那里一丝不苟地忙乎。
提示:这是宝宝最喜欢干的工作,还可以做的是把晾干的衣服分类等等。
让宝宝兴奋的事情不仅仅是认识颜色,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给家里的事物分类。能够帮父母做一些“大人的事”,这会给宝宝带来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会逐渐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
推荐劳动
把面粉放进盆里
情景:妈妈打算给妮妮做面食吃,就让她用小勺子把面粉盛到盆里面。妮妮高兴极了,可起初小勺子里的面粉不知怎么总是撒落在盆外。经妈妈指点后,面粉竟然就乖乖地都到了盆里。
提示:这项劳动并不容易,因为宝宝必须集中注意力,让小手的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才能避免轻飘飘的面粉撒得到处都是。这是对宝宝眼睛和手指协调性非常好的锻炼。
在让宝宝做这项劳动时,两个容器不要放得太远。在宝宝一勺一勺运送面粉的过程中,其实一堂关于“数量”的入门级课程也在悄悄地进行中。
推荐劳动帮妈妈准备午餐
情景:该做午饭了,悠悠最喜欢吃番茄炒蛋了,妈妈让悠悠先拿2个西红柿,再拿3个鸡蛋。然后妈妈问悠悠:“鸡蛋和西红柿两样东西放在一起共有几个?”悠悠很快地回答:“10个!”
提示:其实3岁的宝宝在喊出“10个”的时候,对数量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样的回答只代表着:宝宝已经饿了!不过如果宝宝经常参与这样的“饮食计划”,也就会越来越容易建立起数量概念。譬如可以经常带他数西红柿、青椒或豆角,宝宝就会很快告别小手指,靠眼睛来确定数量了。如果妈妈每天带孩子参与备餐工作,那就根本不用买那些学习数数的玩具了。
推荐劳动
使用迷你吸尘器
情景:那天,妈妈正准备用迷你吸尘器把沙发清洁一下,见豆豆看着吸尘器在发呆,就让豆豆一同参与。这可是妈妈允许豆豆使用的第一件家用电器,简直太棒了!豆豆太渴望知道这个“小胖子”究竟是怎样工作的,连“嗡嗡”的噪声也不能阻挡他探索的热情。
提示:学习使用吸尘器等小家电,是为了帮助宝宝感受控制事物的能力,而不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在这个过程中,能逐步增长宝宝的自我意识。
推荐劳动
清空洗碗机中的碗
情景:晚饭后,妈妈用洗碗机将餐具清洗后,和往常一样,让雯雯把餐具从洗碗机的肚子里掏出来。雯雯拿时格外小心翼翼,然后还把盘子和盘子放在一起,杯子和杯子放在一起。
提示:这是锻炼宝宝集中注意力的一项练习。虽然这种小心翼翼的状态在生活中不会处处使用,但是如果经常性地锻炼,对宝宝的专注力和控制力是很有益处的。
家务,当做时就做,不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