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4 12:04 编辑


版主向楼主推荐了一篇清华大学外语系孙教授的文章,这篇文章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感觉确实很有看点,首先要感谢版主分享,现在楼主把孙教授的这篇文章和楼主对这篇文章的分析评论一并分享出来,仅供读者参考


以下黑色字为孙复初教授原文,蓝色字为楼主的评论与分析


孙复初教育问题系列谈之

  -学校英语教育的成功经验 (2014.7)


我收到几位网友的留言,希望我谈谈英语教学的问题。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大型的教育改革的研讨会。有一位教授发言说,现在全民学英语,严重冲击了我国学生的汉语语文的学习。他认为,这违反了法律。后来,轮到我发言,我说,现在学生汉语语文水平下降,这不是学英语造成的。语文和英语都是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的受害者。


有一位教授发言说,英语学习冲击了汉语学习,孙教授反驳说不对,不是英语冲击了汉语,而是应试教育冲击了英语和汉语学习。汉语学习受到冲击归因为英语,这显然是归因错误,而孙教授把汉语和英语学习受到影响都归因于应试标准化考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在另一次全国中学校长峰会上,邀请我发言。我就英语教学的问题讲了一个多小时。我认为,英语教学这个问题是我国教育上曾经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又出现问题了呢?这是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造成的。所以现在我就这个问题,再讲一下我的观点。


上面这段,孙教授摆明了观点,英语教育历史上已经解决了,后来又不行了,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试造成的,摆出观点后作者就需要用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证明的。


二十世纪初,康梁维新,我国学习西方,全国各地办起了许多新式的大、中、小学。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国家的教育大多是办的私塾、民塾、乡塾。新式的大、中、小学是学习西方纷纷办起来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教育经验,这不是崇洋媚外。新式的大、中、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当然也都有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这样一些课程。有条件的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英语课。


这里大概说的是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的历史,这段历史现在被一些知识分子形容为田园牧歌式的社会,对少数人而言,这是事实,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新中国以前整个旧社会的文盲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我们大部分家庭往上数三代人,应该都没有这个条件吧。作者好像没有把大多数普通家庭计算进去。上得起所谓新式大中小学的家庭有多少人?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暂且不表,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外语学习上


当时小学的少儿英语,都是从学习儿歌开始的。因为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唱儿歌。英语课就开始唱英文的儿歌。比如说,小朋友过生日,大家就唱《HAPPY BIRTHDAY TO YOU》。这首儿歌孩子们非常喜欢唱,也都会唱。会唱这首儿歌,他们不一定都认得里面的单词。后来书上出现了这首歌词,因为孩子们都会唱,因此很快也就都认得了这些单词。

当时少儿学英语,就只学英语的26个字母,不学国际音标,也不学汉语拼音,所以没有这三套字母打架的问题。孩子们学儿歌学得很快乐,并且非常喜欢唱。老师还教他们一些日常的英语。比如:GOOD MORNING! GOOD NIGHT!见面就说:HELLO!再见就说:BYE BYE!我们现在打电话,最后也都喜欢说BYE BYE,孩子们都会说。所以孩子们从学儿歌开始,从学一些日常的口语英语开始,他们学得很快乐,而且也很喜欢说,负担一点也不重。

这里的当时,应该是指作者小时候,但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个时期,不具体,楼主猜测应该是解放前。

这几段作者强调的是启蒙阶段的英语学习应该是快乐学习,没有负担的歇息,这点楼主完全赞成


年龄再大一些,英语从学习童话开始。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等,这些童话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学的。比如有代表性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等等。因为这些故事非常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学。所以英语学得很快乐,很有兴趣。这就是少儿英语学习的道路与途径。我认为少儿这样学英语是正确的。


然后进入了虚构类故事的学习,这说的是阅读,还是强调快乐,兴趣,这些观点现在基本上都是共识了。


年级逐渐高了,有一些童话故事从简单到复杂,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英语水平。
有的小学,由于师资缺乏,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英语,也有的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是到中学以后才开始学英语的。

改革开放后,体制内的英语教育是从初中逐步向前推移的,趋势是越来越早。


当时中学的英语课,是没有全国统一教材的。英语教师想选哪一种英语教材,就用哪一种。中学的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用的英、美的著名的文学作品。从容易到难。也就是说,都是用英、美的文学作品来打基础。

这一点强调地特别重要,孩子的英语的能力和功夫要打好根基,这个根基主要就是靠阅读,首先是虚构类文学作品来打基础,而不是靠口语。


我记得,我读高二的时候,学的是英文版的《林肯传》。中学的英语老师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英语课用英语和汉语穿插起来讲课。全部用英语讲课的不太多。教材里面很多优秀的、好的段落,老师要求同学们背下来。课堂上,有时候老师用英语提问,要求同学们用英语回答。一般是一个月左右写一篇作文,每学期只有2次考试,一次是期中考试,一次是期末考试。考试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有英语的问答题、有英译中的题目,也有要求学生写一篇短的作文。


中文英文双语讲课没问题的,那种要求全英文上课,担心插入中文就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背诵很重要,这是一直以来英语专家和大家都特别推崇的方法,不过楼主记得盖兆泉老师的观点以此相反,她不赞同背诵,这里楼主赞同孙教授的观点。跟读很重要,朗读很重要,背诵很重要。


初中毕业考高中,英语题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己出的,没有全国的统一中考。考试都不用标准化考试,没有统一命题、统一答卷这样的做法。高中毕业,只有在书店可以买到一本中学的多门课程的复习大纲。同学们可以买,也可以不买。因为各个学校的教材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把教材学好,掌握了基本要求,就能参加高考。

我是1950年考大学的。当时先有华东地区几所高校来学校招生。我们参加了一次华东地区几所高校的联合高考。过了几天,华北地区几所高校又来学校招生。我们就又参加了一次华北地区的高校考试。因为那时候没有统一考试,也没有统一的高考的习题大全,所以只要掌握了学校的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大家都能很自如地应付了考试。所以当时的中学走的路都是用英、美的文学作品来作为英语的课程学习内容。

直到这里才交代清楚了,50年考大学,作者的英文基础阶段的学习都是解放前的事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中学,英语不仅仅就是英语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到了高中,同学们已经用英语来作为工具,学习其他的课程了。当时的做法是,有的学校由自己来选择,不再是用中文的数学、物理教材。而是选用西方英文版的数学或物理的教材。老师教数学或物理课,基本上是用汉语来讲课,但是也穿插着一些数学、物理方面的英语单词来讲。


由此可见,作者是经过了扎实的基础阶段学习后,到了高中后才开始所谓的全英文学习的,换句话说,打基础的阶段双语教学不仅对作者没有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然他后来考不上清华外语系的


公式的推导,比如:X2 –Y2 =0,这样的式子或者式子的推导,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用英语讲,同学们也都能听得懂。因为教材用的是英文版的数学或物理教材,所以同学们必需把英文的教材看懂了,才能学好数学或物理课。看不懂英文版的数学或物理教材,是学不好数学或物理的。

老师布置作业,也是选用英文版的数学或物理教材里的题。比如布置同学们今天要做1、3、5、7这几道题。同学们回去以后,也就用英语来解答。因为书上的例题都是用英语来解的。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当时的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们不仅仅把英语作为英语课的学习内容,而且已经开始学习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来学习数、理、化等其他的课程。这样就有了一个阅读和写作英语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和“写”的环境。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用英语来阅读和理解英语、数、理、化和其他一些科技课程的要求与内容。所以当时的学生,高中毕业以后,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基本上掌握了用英语来阅读数学、物理这样一些科技课程的教材的要求。

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学阶段的学习需要有一个非常扎实厚实的良好基础才有可能学得有优势。看来作者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全英文用所谓的习得法来打基础的。到了高级阶段英语就真正变为了使用工具,可以更加自由地用它去学习别的学科


比如我上清华大学的时候,数学课微积分是英文版的课本,老师在课堂上,用英语和汉语同时来讲解微积分的课程。同学们下课后用英文教材来复习,而且老师也是让同学们做英文教材里的题目。当时全班同学都能适应这样的要求。

这个是必由之路,学到高级阶段当然应该用全英文的教材,比如出国留学上大学,都是全英文教材和全英文教学的。


有网友会说,你们是在南京,是沿海的大城市,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特别地高。当时情况不是这样的。1937年日本鬼子对南京进行大屠杀,杀害了30多万我们的中国同胞,所以南京大屠杀以后,南京几乎已经变成了空城。没有被日本鬼子杀死的居民,都各处逃难去了,逃到了四川、云南、贵州等等那些地方。1945年抗战胜利后,居民们才纷纷地回到南京。所以那时候,在南京中学里面的学生,基本上有80%是从内地逃难回来的。同学们都是在内地上的中、小学。所以当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反应了我国内地的中、小学的英语水平。我们中学班上的同学,当时也都能够适应用英文版的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教材来阅读、理解、做题。

我上清华大学的时候,班上一共有60位同学,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而且在内地上中、小学的同学是非常多的。

所以说在那个年代,也就是说,我们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到我们建国以后,1950年,我们中国开始办新式的大、中、小学,当时的学生,中学毕业,上了大学,就基本上掌握了英语的读和写的要求,能看懂英文版的数、理和其他一些科技的教材。而且好多同学也有一定的口语和绘话的能力。中学毕业后上了大学,英语的阅读和理解就基本过关了。据我调查,在1950年以前,中国的大学,是不开设大学的英语课的。如果大学要开设英语课,那是个别学校的提高课,是选修课,而不是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

所以我可以说,在当时那个时期,我们中国教师已经有了成功地教会学生掌握英语的读写能力的经验与方法。学生们英语的读写能力是基本过关的。到了大学就不再学基础英语了。据我了解,国外其他的学校,大学也是没有第一外语课程的。我国也应该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如果大学要开设外语课,就学第二、第三外语。也就是说,第一外语,在我们国家是英语,中学就基本过关了。
所以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有一套由中国教师教中国学生,到高中毕业上大学的时候,英语已经基本过关了,这样的经验。而且英语的负担也不重。当时也没有应试的这套标准化考试。学生英语学得很轻松,并不感到英语是很难学的。我们中国的老师曾经已然掌握了教会学生到中学毕业就能达到基本要求的成功经验。


楼主觉得孙教授“应试责任论”这个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这个观点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演化,人类的知识都是不断积累的,新一代人要掌握的知识一定是比老一代人要掌握的知识更深,更多,不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是不断增加的,而不是不变,更不可能减少。比如学历史吧,清朝的孩子就不用学近代史,更不用学民国史,新中国历史,应为还没有呢,但是现在的孩子就要全学,再过500年,那时候的孩子学得内容当然就更多了,要多学500年的东西。


再说回到英语学习,孙教授那时候应该也没有分级读物把,一套一套再一套,时间当然就节省了,不像我们现在的孩子要读个几套十几套上千本书的。 时过境迁,怎能相提并论呢?不过孙教授这个观点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为什么他小时候就学得自由,学得轻松呢? 我觉得不完全是应试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用什么这个指标,那个指标,比如什么蓝思啊这样的东西,用这样的东西来卡孩子,使得孩子不得不一套一套又一套去读,消耗大量时间,怎么可能学得自由,轻松呢。也不能把责任全让应试来承担对吧,这些个标准和应试也没关系啊。

应试本质是什么?不就是拿指标卡人筛人嘛。不用这个指标卡,就是那个指标卡,无非应试不仅卡人还筛人,区别仅此而已,有些东西,它是非应试的“应试”,或者说是无形的“应试”而已。

总之,在那段时间,英语课程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学习负担并不重,而且学得还很有趣。所以说,我们的中国老师是有教好学生学好英语的成功经验。中国学生也是有学习英语的天赋的。所以英语课,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来讲,是一个在历史上已经得到解决了的问题,并不是一个难题。

可为什么现在英语课,英语的学习反而变成了一个难题呢?英语课已经变成了学生们感到学习负担很重,周学时很多,学得时间也特别长,现在是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都在学,而且学的还都是基础英语,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很重。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就象前面提到的,有一位教授所说的,学习英语甚至冲击了对于汉语的学习。我认为原因都是因为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所造成的。

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唯一的责任承担者,那楼主要说,这其实并不客观,退一万步说,即便应试承担责任,这个问题也还是根本无解啊,标准化应试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如果不用这套方式那用什么呢?推荐制?素质加分? 这些都只能是权力寻租的最大乐土。伤害的最终还是广大人民的孩子们

我觉得 ,我们现在应该比过去做得更好,英语应该学得比过去更好。当然现在有一些重点中学,重点班,学生经过挑选,由很多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来教授,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听、说、读、写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出国留学去了,但我想这并不是大多数。

以上是我对当时的一些学校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之后,提出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对不对,请网友们讨论。希望得到网友们的批评、指正。


最后,陈述下楼主的观点:

现在孩子的学习问题,本质上来说,其实并不是应试问题,而是师资问题。

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是把师资问题和应试问题混淆到一起了。

应试是体制教育的一部分,师资也是体制教育的一部分。


最后再多说一句,这次华为的事刷屏了,任总说了不少,但是有一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他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有问题,但是他没说应试有问题。

我们头脑中的概念要非常清楚,应试标准化考试,是基础教育这个大系统里的一个部分而已,并不是全部。





1035 查看 22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陪伴成长

    2019-5-24 11:13:47 使用道具

    本文又一次证明,以 大京老师 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真的只能看懂 汪培珽 的书。。。
  • 大京

    楼主 2019-5-24 11:20: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4 11:22 编辑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9-5-24 11:13
    本文又一次证明,以 大京老师 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真的只能看懂 汪培珽 的书。。。

    你说这个没有任何意义,不服来辩

    楼主多次重申过,不要扯闲篇捣乱,和帖子话题无关的没油盐的话不说为好,扯别的恕不奉陪
  • 陪伴成长

    2019-5-24 12:05: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9-5-24 18:17 编辑
    大京 发表于 2019-5-24 11:20
    你说这个没有任何意义,不服来辩

    楼主多次重申过,不要扯闲篇捣乱,和帖子话题无关的没油盐的话不说为 ...

    为了说明这只是针对大京老师的观点,而不是针对大京老师本人,我随便选两段,稍微补充几句。

    如果说应试教育是唯一的责任承担者,那楼主要说,这其实不完全客观,而且这个问题也根本无解,标准化应试是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如果不用这套方式那用什么呢?推荐制?素质加分? 这些都只能是权力寻租的最大乐土。伤害的最终还是广大人民的孩子们

    为了理解人家原作者的文章,需要大致理解 民国时期 的中国教育。
    民国时期,能够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数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所以绝对可以称之为“精英教育”。但是,这些“精英教育”的教育体系中,因为大量使用英文(特别是理工科)进行学习,所以在这种把英文作为工具的环境下,中国教育当时就已经解决了英语学习的问题。
    对此,我最深刻的直接印象是去参观上海的“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纪念馆展览了 宋庆龄 中学时期的 教科书、作业、考试 以及相关文献。而其中和理工科相关的部分,几乎都是英文:英文的教科书、英文的作业,英文的试卷,英文的答案。。。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有可能不具备足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吗?

    然后我们再看看“精英教育”。事实上,建国之后直到今天(随着教改的不断进(zhe)行(teng),未来很难说)的中国教育体系,都是一种全民的“精英教育”体系。
    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由于把英语从一种学习工具变成了一种应试科目,所以中国教育又重新出现了“学英语”的问题。
    这才是人家原作者的本意 。。。

    “楼主觉得孙教授“应试责任论”这个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这个观点有点刻舟求剑的味道了,因为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演化,人类的知识都是不断积累的,新一代人要掌握的知识一定是比老一代人要掌握的知识更深,更多,不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是不断增加的,而不是不变,更不可能减少。比如学历史吧,清朝的孩子就不用学近代史,更不用学民国史,新中国历史,应为还没有呢,但是现在的孩子就要全学,再过500年,那时候的孩子学得内容当然就更多了,要多学500年的东西。”


    这个问题,早就已经讨论过了。如果 大京老师 仍然不相信,那要不 大京老师 有时间的时候,研究一下大家一直在批判的科举考试和八股文,看看“不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是不断增加的” 的大京老师,能做出来多少题目?


    从来也没有人说服过 大京老师,所以我也不认为我们能说服 大京老师 。。。



  • 大京

    楼主 2019-5-24 13:28:3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4 15:37 编辑

    如果你有认真看我写的内容,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点出了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明说而已,我原话说孙教授没有把多数家庭计算进去,只是少数精英家庭解决了他所谓的英文学习问题。大部分国内家庭孩子啥时候解决过这个问题?即把英语当工具学其他科目这件事。如果说现在没有,过去旧社会就更没有了,有的只是极少数精英家庭(地主,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等)。

    孙教授感叹的所谓过去已经解决了,就好像说何不食肉糜那样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要知道把英语当工具首先是要掌握这个工具,自由使用工具学习其他学科这是高级阶段是事了,如果有条件即便体制内学习的很多孩子也能很快适应,如果不适应那怎么解释大量体制内孩子出国留学后也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呢对吧


    孙教授所说的和盖老师所说的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把自己或者自己孩子已经解决的问题(都是少数精英家庭解决的) 要普及到多数家庭的孩子学习中去,这其实就是一种教条主义。什么是教条主义,就是不看条件,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一刀切,把研究对象不做区分的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


    本来不想扯到盖老师,不过更为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二者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所以举例说一下。


    另外,你不需要说服我,说服我有什么用?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要面向多数家庭和孩子,尽量走群众路线,而不是只为极少数人服务,尽量客观地面对问题和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



  • funkshield

    2019-5-24 16:12:09 使用道具

    你不承认英文列入应试教育实质上伤害了英文的学习效率,你就不用再卖你的英文学习资料了,因为应试体制已经可以很好的照顾到英文学习了,自己打脸的帖子,还是不要再发了,会影响你自己卖英文资料的
  • 大京

    楼主 2019-5-24 17:50: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7 12:02 编辑

    说起来也是个笑话了,这几个经常捣乱的固定"捣蛋分子"这么些年了,在本论坛还是没有搞清楚我做的到底是啥,有说办班的,有说资料的,其实全错。
    再瞧瞧你说的这些没油盐的话,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的,前面说影响英语效率后面马上说能很好地照顾。到底谁在打自己的脸?反正你脸皮这么厚,也无所谓了,对待喷子,我往往选择躲避,可是喷子还要像狗皮膏药一样死缠烂打,对这种死缠烂打的喷子,读者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 Jurlique

    2019-5-24 19:28:35 使用道具

    大京 发表于 2019-5-24 17:50
    真是笑话,这几个经常捣乱的固定"捣蛋分子"这么些年了,还是没有搞清楚我推广的是啥,有说办班的,有说资料 ...

    呵呵,您这种打一枪换个地方,一个帖子到处发倒是省事啊。
    还好,您在这个坛子里暂时还没直接爆粗口,观众们拭目以待,等待您继续表演。
  • 大京

    楼主 2019-5-24 21:43:2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4 22:21 编辑

    不知所云,没有一句和帖子话题内容有关的话,楼主还是那句话,和本贴无关的话没有价值的话还是别说了,情绪化的宣泄,个人攻击类的口水闲篇儿对读者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我想没有人愿意看和孩子学习无关扯闲篇的这些毫无油盐的话,建议不要在这里浪费读者的时间,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咱们也不用说得那样严重,起码是对读者很不尊重。如果讨论话题,辩论都可以,那就好好说话。如果你做不到或者根本自己就没道理那就请你保持安静
    遗憾的是,能认真讨论问题,能够讲道理的人除了版主之外,真的不多(指持不同观点者),其实简直就是没有!



  • funkshield

    2019-5-24 22:28:08 使用道具

    大京 发表于 2019-5-24 21:43
    不知所云,没有一句和帖子话题内容有关的话,楼主还是那句话,和本贴无关的话没有价值的话还是别说了,情绪 ...

    大京你每个帖子或回复都要反复编辑好几遍啊……加上各种撂狠话,反而显示出了你内心的脆弱,我还是那句话,你卖的是什么解决方案,给大家说说吧,不要遮遮掩掩了,好东西我们一定买,行吗,我看你分析来研究去,替你累的慌
  • funkshield

    2019-5-24 22:50:03 使用道具

    大京 发表于 2019-5-24 17:50
    真是笑话,这几个经常捣乱的固定"捣蛋分子"这么些年了,还是没有搞清楚我推广的是啥,有说办班的,有说资料 ...

    说你阅读理解能差,不冤枉,你看下你的中文理解能力是不是有问题:


    我说:
    “你不承认英文列入应试教育实质上伤害了英文的学习效率,你就不用再卖你的英文学习资料了,因为应试体制已经可以很好的照顾到英文学习了,自己打脸的帖子,还是不要再发了,会影响你自己卖英文资料的”


    中文解释:如果你不承认英文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那就是说,应试教育体制可以很好的照顾到英文学习,那你一个体制外的所谓“老师”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你承认你自己的价值,那就是应试教育体制有重大缺陷需要补充


    结果你能理解成:


    “再瞧瞧你说的这些没油盐的话,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的,前面说影响英语效率后面马上说能很好地照顾。到底谁在打自己的脸?反正你脸皮这么厚,也无所谓了”


    那是个假设的上下文好吗?


    你就这么个中文阅读理解能力,英文确定能教别人吗?



  • 大京

    楼主 2019-5-25 06:39: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5 06:44 编辑


    喷子,指没有逻辑毫无事实的指责。爱好胡乱指责他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偶尔的胡乱指责并非人格特征,如果成为一种爱好即一种性格特征或心智能力,就被定性为喷子。

    这里的喷是胡乱指责(批评乃至谩骂等),如果通情达理式地批评(摆事实说道理)就不是喷,喷子以自己浅薄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观点,用毫无逻辑的语言讽刺他人已达到自己内心的充实,因此喷与吐槽含义并非完全等同。


    —百度百科
  • 陪伴成长

    2019-5-25 10:25:14 使用道具

    大京 发表于 2019-5-24 13:28
    如果你有认真看我写的内容,就应该明白我已经点出了这个问题,只不过没有明说而已,我原话说孙教授没有把多 ...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以 大京老师 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真的只能看懂 汪培珽 的书。。。

    你还不信。。。
  • funkshield

    2019-5-25 13:11:05 使用道具

    大京 发表于 2019-5-25 06:39
    喷子,指没有逻辑毫无事实的指责。爱好胡乱指责他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偶尔的胡乱指责并非人格特征,如果 ...

    你对别人破口大骂的事你避而不谈,别人跟你讨论问题你就说人脸皮厚是喷子,你要不要照照镜子
  • 大京

    楼主 2019-5-26 10:00:59 使用道具

    "孙复初,有一次他跟我讲他们那代人40年代受的英语教育,他说他们在高中基本上就已经能够自己阅读,能够用英文写作,用英文唱歌。所以进入大学后,就已经假定你英文过关了。我父亲当时上的是美国人的海关大学,没有中国教师,全都是美国和英国的老师,全部是英文授课,教材也全是英文的。"---陈丹青
  • high5

    2019-5-27 10:41:40 使用道具

    大京老师,孙先生的博客里面有好多篇文章和英语教育相关。 我是正好搜到这篇的链接,就转给您了。 其实我的意思是孙先生的博客。 不知道您多读几篇,可能会对孙先生的想法有个更加完整和全面的了解。
  • 大京

    楼主 2019-5-27 11:30:2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大京 于 2019-5-27 11:54 编辑
    high5 发表于 2019-5-27 10:41
    大京老师,孙先生的博客里面有好多篇文章和英语教育相关。 我是正好搜到这篇的链接,就转给您了。 其实我的 ...

    感谢版主的推荐!
  • cglogo

    2019-5-27 12:45:49 使用道具

    了解一下
  • flying7501

    2019-7-28 16:45:27 使用道具

    了解一下
  • Giant

    2020-1-3 22:50:52 使用道具

    "再过500年,那时候的孩子学得内容当然就更多了,要多学500年的东西。"

    Eventually it overflows.:-)
  • Giant

    2020-1-3 22:52:14 使用道具

  • barbaraying

    2020-1-4 13:28:27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好文章
  • DYRCJ

    2020-1-4 13:57:58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