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uanjiangsara 于 2019-8-22 08:06 编辑
我一直都懒得卷入争论。因为学习语言就一个尽可能的浸没应用就是了,没有啥更多技巧。
今天早上看到的消息让我很火大,以致于把一天的项目都推掉,去说这事。
这个app是“鲜榨语感”。我决不是给他软广告。让我生气的不是在app本身和制作团队,也不是去用这个app的群体。我无法形容我到底在生气什么,我只能说是类似这种感觉:“你也就配得到这个”。
顶楼为电梯大纲:
1) 我和这个软件的关系
2) 6张app里真正截图吐槽
3) 让我生气的另一件事
4) 我认为有效的原版学习是什么样的
5) 让我觉得无力的事实
这没什么好遮掩的。如果看我日志就知道,当年我是因为发现盒子鱼用大量的国外纪录片做材料,所以才对这个教学app感兴趣。所以去应聘更像是吐槽,因为我觉得这好东西没用好。当时就是胡天硕面试的我。他也给我出了难题。其实我倒是满喜欢,毕竟我也讨厌只说不练的人。如果要想在一公司不是海归就是专八的地方证明我吐槽有力,确实要拿出东西的。然后我就拆解他们的纪录片,然后作为超龄人员应聘进去了。
当时在公司骂骂咧咧吐槽的就是我。这确实是我的坏毛病。但是真是让人抓狂。我无法忍受这样学英语的方式(尽管比较起来确实如他们所说,比不少体制内学校教的好太多),我是一向厌恶弱智化教学法的。
后来陆续主干人都走了。胡天硕进入新的大公司做CEO。他在知乎上发表说这个项目有很强的成瘾性,很符合二语习得原理。总之是颠覆。现在app出来了,知乎也有人讲体验。一边倒的较好,我也不好说是不是软文。但是我觉得我有必要这里写出来我的看法。
1-1)凡是针对中国人的英语教学模式或者app,如果你真想学好,学为己用,远离“中国人”特色的。后面见楼下用例子说明。
1-2)这个app是适合没有救了的青年中年老年用的。因为大城市小孩都原版熏陶了。胡天硕自己从小国外长大,自己托福110是因为这种教学出来的成果么?既然不是,那么就没有说服力(我懒得听任何有英语环境的人讲自己学习经历)。如果读原版的孩子能读能听懂厚厚的书和视频,去youtube随意看,能跟老外畅谈,那么还要这个app干嘛?因为确实有娃做到了啊。而且就算才看到树屋的普娃觉得都能觉得advanced档一点都不advanced。所以中国人学英语就这么自认弱鸡?
1-3)我在资源区依然死性不改去吐槽(其实我并不是全批评,但我发现家长理解力捉急),我后来才意识到不论什么招,总有热心追随者。保不齐有家长猪队友去神操作给娃。这不前些天还有家长动脑筋抖音模式呢。这产品都有了不是。未知总是好的,因为只要是未来总有希望:你不到那个时候是无法证明这种方法效率低的。
1-4)检验的话用火稍稍看。如果去看托福等考试的时候,就能发现口语得分中等人都能通过去老老实实把听力听写,达到听力8分。很多人觉得自己追剧也挺有语感的。我讲究实际,水平由客观决定,自己做剑桥等考试平均错多少,自己心里明白。牛蛙考CAE会有语用达到C2顶级,和大量有效输入输出有关。其他人只是听听看看,连字幕组可能都进不去,有什么可以称这种抖音上瘾法就学习好英语了?这个app标注的几个坐标线,定位在仅次于出国的环境。这不很夸张么?这个输入量?这个程度?和母语人互动(用打字留言方式)?
1-5)我自己的体会是,语言学习就是要大量应用。所以只有多接触,i+1固然重要,但一定要有强度(这个强度可不是只是输入。否则国外语言学校干嘛的。)。看看这个app每天15秒x3遍x50(算你停不下来刷了50个)=37.5分钟输入。这个输入也确实有效,毕竟是natives在实景讲接地气。但是我如果这么学,我是没可能现在任意看片子,podcast等上瘾的(是的我也停不下来,不需要靠抖音机制),我的知识范围也远远超过视频里那些。但是如果有家庭真的是啥也学不进去,那么这个就是要比其他的强。家长也开心省事,每天才拿出40分钟给英语就这么有效(朗读+口语说:Am I a joke to you?)所以从这点上来说,你还真不能否定起作用。但英语学习成这个德性的话,问题不是只是在英语上。就这么不客气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