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4 16:45:10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写的非常详细了。
那你这个英语水平可以的。
大童,一般开始启蒙几个月在听力上小孩就超越了家长,就会出现小孩可以听懂家长听不懂的。
关于翻译,这个咱们的态度是一样的。
一开始输入的主要是具象的名词/动词,也包括一些很难翻译的虚词,连缀词。
这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而后期,虽然学到了抽象的词汇,特别是学到了很多形容词,同样也不需要翻译,因为可以借助前后文来理解。
自然拼读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通常1,2个月学习规则就行了。而且很多视频,app游戏可以看。
外面的自然拼读的培训班往往把自然拼读拉的很长。而且他们通常只是在解决自然拼读规则层面的问题。
比如ou、ee的,给你弄几个非常常见的单词,这样过下。而自然拼读真正花费大量时间的地方在转换阶段。
就是把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的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阅读开始到自主阅读阶段,实际上你家在这个阶段可能花费的时间更久,更辛苦,因为你家是看着书,然后听音频,某种程度,这类似中国还没有学过汉语拼音的小孩(或者学过了,然后看的没有拼音的书)认识字的时候的状态,家长一边读,小孩指着字,之后让小孩自己指着读。
另外你说的一个等级10本书,这个可能不合适的。
一页1个单词,或者几个单词,一个等级10本,按照常见的分级读物一本10来页计算,这个数量太少了。实际上我们在一开始拼读阶段,需要大量的难度非常低的分级读物。这样我们才能遭遇足够多的单词,才能让足够多的单词得以多次重复。
另外你这里其实还有2个核心问题没有讲。
第一个,听着音频,小孩指读上面的字,翻着书。这对于分级读物的低等级(一页几个单词)是可以的,但是对于稍微复杂的等级是很难的。
另外,这仅仅是小孩听,然后跟着别人读的指着走。小孩依然需要自己再读,从指着听别人读,到独立自己去读,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没有你说的那么轻松。
实际上整体认读是借助瞬时记忆来的,等于我记住了这个句子,这个词汇怎么读,然后我在去读。某种程度上中文可能更适合这样的,因为英文属于录音语言,并不像汉字那样带有很强的图画效果。
但是句子稍微长了,这个就无法记住。
更何况,当他脱离了音频,然后自己去读的时候,怎么判断对错。错误肯定是非常常见的。家长依然需要在边上辅助然后纠错。
所以你这里依然没有得出不学习自然拼读的理由。
就算有非常大的听力词汇,小孩也无法自动纠错,小孩依然要去识别他见到的单词,因为听力词汇是不能直接跟书面语对上的。
这个过程势必会增加家长的负担,而且对家长的基础要求很高。
理论上小孩听力词汇足够大,然后家长陪着,一个字一个字的校正,反反复复,依然可以认识单词。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就像我们学习汉语拼音,小孩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自己去读书了,这样他就可以读更多的书,看文字更多的书。看的文字更多了,就可以一次次的复习前面学过的字,最后反复碰到,小孩也就认识了那些常见的字。
其实英语的情况也一样。自然拼读的让我们可以更快阅读起来,更容易阅读起来,因为只有阅读起来,我们才能反复遭遇单词,才能复习老的,巩固会的,邂逅新的。
第二个,
你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答。
小孩在后续的阅读中,是不可能遭遇的词汇都是听力词汇。也不可能所有的单词他都先听了再读。
那这个时候小孩遭遇了一个不是他的听力词汇,又无法先听听音频看看怎么读的单词,他就又不会读了。
而这个过程其实是后续小孩增加单词的主要手段。
在阅读中遭遇陌生的单词,然后借助拼读先读下去(可能读错了,但是小孩是不知道的),读下去就可能再次遇到(只要这个单词比较常见),
比如神奇树屋加神奇树屋百科,重复4次的单词就有8400多个。而像神奇树屋这样的桥梁书非常的多。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好几百本。
小孩通过阅读这样的书,率先掌握了某个单词的含义。因为每一次遭遇这个单词,都是一次借助前后文对这个词汇含义的精确定义。遭遇的多了,他的含义就非常的精确了。
但是小孩可能把这个单词读错了(非常可能),然后我们借助听音频来校正这个。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小孩要读下去,如果一个单词不会读(连读错都不行),那就很不容易读下去,没有大量的文本的读,也就很难巩固既有的阅读词汇,也无法学习新的阅读词汇。
而美国小孩这方面的操作没有这么强烈。
第一,他们的听力词汇输入渠道非常广泛。包括很多我们很难通过音频输入的,比如一些俚语,甚至脏词。
第二,美国的小孩读错单词被校正的渠道非常多。
在学校小孩把一个单词读错了,老师,甚至同学可以纠正他。在家里,父母,哥哥姐姐可以纠正他。
而我们是缺乏这个渠道的。
大多数读到桥梁书的小孩,就算家长英语还算可以的,往往已经无力纠正小孩了。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一套小孩自我行动的办法。就像小孩掌握了汉语拼音,他可以自己去查询,去解决不认识的单词。
而自然拼读也一样,他虽然不能100%解决单词的拼读,但是他可以让小孩独立行动,家长不需要在后期太操心。
另外我们的听力输入渠道,纠正发音渠道比较少。
我们非常依赖书籍的阅读。当小孩的词汇量1万左右的时候,看小孩年龄吻合的动画片,电影,输入新的词汇的效率就非常低了。
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需要借助阅读书籍,掌握词汇的含义,然后听音频校正发音。如此反复。
一个字读错了,如果没有人纠正,会一直错下去,一辈子都可能。
比如北大校长把鸿鹄之志中的鹄读作hao。
最后总结下。
英语启蒙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听力输入,听力输入往往出现反复,中断,效率低。
英语启蒙比较难、比较考验家长的地方在把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这个过程。
因为小孩一旦把听力词汇转换成阅读词汇,就有了好几千的阅读词汇,他用这几千阅读词汇做基础,就有非常多的书可以选择了。
转换听力词汇这个过程,需要家长陪着,反复纠错。反复强化拼读。
自然拼读不是最好的手段,他只是一个相对来讲更好的办法,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不用。
就像有人用算盘依然可以做账,但是手边就有计算器,为什么不用呢。
一个办法可以实现,不代表这个办法就是好的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