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83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家长认为:有用的就是和学习有关的,其余近四成家长提到,对于孩子来讲,有用的东西也应该包括: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的、能够丰富孩子自己的、孩子感兴趣的、能够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等等,与学习无关但是有用的东西。在830位家长中,近一半的家长认为必须要明确地区分,理由是孩子精力有限、自制力、控制力有限;而另外一半家长认为,没必要区分。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七成的家长认为,应该支持孩子学些“没用的”东西,说出的理由很让人感动,几乎都是从孩子本身出发,为孩子的未来、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心灵成长等方面考虑。但是,同样是这些家长,让他们选择支持的方式时,他们大多选择了“灵活机动”——看孩子学习以外有没有时间;也有一部分家长诚实地选择了“精神支持”——说说而已。只有66位家长选择了“大力支持”。
家长认为学习“没用的”东西需要什么条件吗?统计的结果为:第一、经济条件;第二、父母的教育理念;第三、孩子的时间和精力;第四、社会大环境对人才衡量标准的改变;第五、孩子的兴趣;第六、能力和天份;第七、先把学习搞好。
究竟如何看待这个有用还是没用问题呢?作者的观点是:父母应看得长远一些。要对孩子一生负责,而不是只负责他18年。所以,你必须要考虑到,孩子离开你之后怎么办?如果你能想到这点,你就会绞尽脑汁培养其终身有用的东西。比如热爱生活、乐观自信;比如豁达开朗、包容宽容;比如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比如团结合作等。总之,丰富强大其心灵,而不仅仅是丰富强大其头脑。
真正“有用”的东西,很难从课堂获得,因为,生活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教育孩子应该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毕竟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