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06年,余英时先生曾经接受了一个访谈,其中涉及到一些儿童读经的观点。笔者不揣浅陋,就此稍做点评。

(摘自《思虑中国——当代36位知识人访谈录》,新星出版社2009年3月版)

李宗陶:在短短8页《我走过的路》中,看到安徽潜山官庄乡的自然风貌,您在那里度过了整整9年的少年时光。能否讲讲在乡间所受的私塾教育和文化启蒙?这国学根基对您后来选择治思想史和文化史起到怎样的作用?
余英时1937—1946年我在安徽潜山县官庄乡生活,乡间既没有现代学校,也缺乏具有良好训练的国文师资,所以我在乡9年,无论是私 塾或学校教育都是断断续续的。私塾先后不过两年左右,此外在舒城县晓天镇我也读过不足一年的第七临时中学,后来因伤寒病而回乡了。
严格地说,我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传统古典教育、打下研究国学的基础。一大半童年至少年时期,我是在山水之间度过的。惟一与后来研究有关的是 得到了一些古文、古史的启蒙,读的是《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一类的普通文字,不过是选读,并非从头到尾背诵。《四书》是读过的,也不很完整。 作文一律用文言,乡间老师都保守,不会写白话文。唐诗、宋词我大概十二三岁便接触了,因为记起来容易,比较喜欢。接着便学会平仄,试作五言、七言绝句。

……

李宗陶:继台湾读经运动之后,大陆前段时间兴起一阵小朋友读经热,一些有条件的家长开始推崇由四书五经起步的家学,您觉得这些举措对恢复儒学传统是否有益?
余英时:读经运动在20世纪曾一再有人提倡,如30年代地方长官如广东陈济棠、湖南何键等都曾做过努力,但并未见成效。台湾读经运动并没 有真正执行过,只有少数人写文章鼓吹而已。大陆上近年来听说有些地方进行了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成效如何,我完全不知道。
80年代,我曾帮助过新加坡政府编写儒家伦理教科书,准备在中学推行,但试验了一两年便无疾而终。严格地说,读经实在困难,四书还算 比较容易懂,五经即在专家之间也大半没有弄明白。新经学大师王国维都承认,《书经》他有一半不懂,《诗经》也有20%不懂。那么今天教五经的师资从何而来 呢?
其实读经的目的无非是要使小孩子早点接触儒家的价值。这只有在中小学教科书中选若干易懂的篇章,详加注释,由合格的教师来讲授。除此之 外,别无他法。要儿童在学校课业之外,再额外读难懂的经书,恐怕不能持久。价值只有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才能进入青少年的心灵之内,仅仅背诵经文是无用 的。
×××××××
博主点评:此文早已读过,就文中余先生对儿童读经的看法,也在不同文章里读到过看法。在下可以理解他有这样的想法,这其他自身经历有关。如余先生所言:我在乡9年,无论是私塾或学校教育都是断断续续的。私塾先后不过两年左右……严格地说,我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传统古典教育、打下研究国学的基础。”                              但即使这样的古典教育经历,在余先生之后几代的学者中也不多见了。读经传统日渐断绝的百年来的中国学术界水平,更是一代不如一代。从余先生对教育的看法来看,他受到杜威的影响亦颇深——这一百年间的中国教育都受杜威教育理论影响(说是危害也不过分)太大了,对教育的洞见远不若其师钱宾四先生深刻。

余先生谈到的儿童读经,还是读了就要立刻理解的路数,这已经是不了解儿童的学习特点了,科学的教育才是学了就要懂,不懂后面的就没法学;人文学科的教育是熏陶爲主的教育,孩子是不懂也可以读(只要引导方法得当),暂时不懂没有关系,不懂也可以继续学,长时间反复熏习、学习和积累酝酿之后,日后更能有深刻的理解。

  余先生提到的读经,还是主要希望在体制內作为补充学习经典。这样当然有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懂,而且是孩子没有机会熟读经典,诵读量不足,无缘体会到读誦本身的乐趣。很多大人都想象孩子读经很苦很枯燥,但是真正有了一定的诵读量,读进去了,诵读本身确有莫大的乐趣。

  余先生个人没有受过持续系统的读经教育,因而对自己的私塾生活也没有更多描述,他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就笔者所了解的当下的现代私塾,虽然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毕竟传统断绝,元气大伤,要完善恢复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凡是教师素质够好(爱孩子是首要的条件)的私塾里,孩子倒是都挺喜欢读经的。现代私塾发生的问题,绝大大多数和“读经教育”本身无关,都出在教育者的素质问题上,而现在教育者的素质,也和我们这百年来,特别是49年以后的教育不足有关。

  上周六我和汉堡的台湾妈妈以嘉见面,她的三个孩子在德国出生长大,在读中学,在汉堡业余读经两年了,去年和今年三个孩子先后主动要求回台湾读一年读经私塾,她和先生为孩子们从德国中学办理了一年休学。三个孩子现在每天读经56小时,此外每天有书法、运动和一项才艺学习。孩子们如此喜欢在私塾的生活,感觉从未有过的充实快乐,已经在央求父母他们希望在读经私塾再多读一年。我清华的同学见到我的微博后回复:天天读不枯燥啊。我回复道:大人想象得都很枯燥。但是读进去了,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们说有时也会觉得辛苦,但是那种辛苦后的幸福感同样是在德国学校里没有的。读书之乐,只有亲自去读,才可体会。可惜我们体制内的教育中,无论东西方,都已经没有这种学习体验了。

     说起我们德国汉堡的周末读经班呢,从前平时只有周末一个小时课程时,孩子大都不喜欢读经;后来改爲专门的国学课程,孩子们平时的读经量也增加了,他们明显更接受读经;09年开始我们在海外首先采用了假期的集中读经课程,每天读经46小时,连续七天,令所有家长吃惊的时,孩子们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开始喜欢读经了。因爲读得熟,常常下了课还欲罢不能。这种集中强化的读经学习,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读经的快乐,也改变了很多家长对读经学习的认识。孩子们是不是就不喜欢读经,是不是就不愿意读很多,可能和成人心中的预想大相径庭。什么样的孩子喜欢读经呢?读的多了,熟悉了就喜欢,读的太少,不熟悉时就比较不喜欢——季謙先生如是说,他的话在汉堡历次的集中读经营上得到了完全印证。孩子的天性是喜欢重复的,当他们可以如长江大河般滔滔不绝地诵读经典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喜悦是无法形容的。


所以,很多事情是不可以想当然的。儿童读经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离开我们的日常经验已经太远,更不可以從想当然出发。

  在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余先生说的也是很有道理,诚然,要让经典要进入孩子的心灵肯定是对的。倡导读经的人也不是倡导只读不理解,而是诵读和理解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而已。中国古人当然也不是,中国古人把这种只有知识没有理解的人称爲有脚书橱,也是瞧不起的。孩子读经,读了就能立刻理解听起来很好,但是如果一定要求孩子可以做到就是不了解人性了。人类在儿童期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随着年龄增长,则一般来说记忆力渐弱,理解力渐强。了解了这个规律,就自然懂得应该如果安排教育。古代私塾教育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次第,解经大都是放在十二三岁之后的,因为孩子同童年期理解力弱,也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很多东西讲也将不清,更不能融汇贯通,之前也不是完全不讲,适当少量讲解而已。总之,教育的本末、主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有差别的。

博主曾经引用过这样两段关于儿童读经的论述,认为其表述非常到位。

   “ 中国传统教育是在幼儿启蒙时就先入为主地把完美的形象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就像婴儿看月亮、星星和鲜花,看到的是完整的真实的美,重在对美和人生庄严的感 受,而不是对名词详细解释的知识。而书本中深奥难懂的字句当时虽不理解,但就像埋在心里的种子,随着孩子长大这些种子会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有根基会发展, 会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能受用终生。 ”


   “现行美国式的教育是违反生理的。人幼时记忆力强,理解力尚未,今不教之记忆民族传统的好语好事,而教之理解。及到了中学以上的年龄则理解力开始发达,今却 要他记忆种种考试题详解与课堂笔记。中国旧时教小孩读经书,正是善用其记忆力,现在虽然不懂意义,后来他的人生里慢慢会懂起来,这才是真知。”


    就余先生提到的另一个疑问,“严格地说,读经实在困难,四书还算比较容易懂,五经即在专家之间也大半没有弄明白。新经学大师王国维都承认:《书经》他有一半不懂,《诗经》也有百分之二十不懂。那么今天教五经的师资从何而来呢? ”


  这个问题,首先已经不再是仅仅关于“儿童读经”的了,之前我们也谈到儿童读经的要点并不在“立刻理解”上,儿童期的读经在于为少年期和成人期的理解打下深厚的酝酿基础。

    季谦先生对类似余先生提出的疑问早有高论,转发如下:

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

  有些人认为读经是一件困难的事,非一般人所能胜任,他们喜欢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那样的国学大师,都自己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可见平常人更是无力读经的了。

  这种意见流传了六七十年,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甚至连读的人自己都会暗示自己,不懂是不能读的,于是大家就不敢尝试了。

  其实,这种观念混淆了学术规格。王国维是一个「学究」,一个「专家」,他所说的不懂,是指「文字训诂」上的疑难。而自古以来,读书人所说的「读经」,其主要用意是为了要承接文化,开启生命,而不是在于文字训诂的斤斤计较。所以经典上纵使有些文字是千古之谜,也不碍代代贤哲辈出。为什么一些字句不懂就不能读呢?再进一步说,纵使单从语文能力方面看,那样的推论也是不通的,如果按照那样的说法,不懂就不可以读,那么我们应该自己反问:如不去读,何时才会懂?也就是要问,到底我要懂了才读,还是读了才懂?如果不懂就不可以读的话,刚好一辈子不能懂,于是就一辈子不可以读,整个社会愈不懂愈不读,愈不读愈不懂,这就是当今天下所以经典沦落,传统解体而文化颓靡的主要原因了!

  这种风气,不仅已使中国人不敢「读经」。学术界教育界过分提倡白话文的结果,甚至使全民子孙连「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一齐丧失!此事所关重大。


博主再补充如下:如果上面的讨论能够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儿童读经阶段以读为主,因为诵读和记忆是孩子擅长的事情,理解并不是孩子的长项,也不是儿童期学习的重点,因此并不应该因为这个时代缺少经师而限制了儿童读经。而且就是因为一百年来读经传统断绝,所以现在才经师难求啊,想要再有这样的老师,没有别的方法,也只有重新读经。因为越不读,能理解的人就越少,现在多有些读经的孩子,至少还是可以找到解经的老师,则他们日后能够解经的可能性才更大。何况前人还留下有那么多解经的书籍,读经的孩子也都可以渐渐自己去读注解,向古人学习啊。但是没有读经的基础,如何与古人交流,向古人问学呢?以此一看,更要读经了。






4680 查看 4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nyyy57120

    2011-10-25 19:41:58 使用道具

    每天读经5-6小时,睡觉10小时,吃喝拉撒什么的5小时。孩子长大后,以教国学为业么?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0-25 19:56:06 使用道具

    nyyy57120 发表于 2011-10-25 19:41
    每天读经5-6小时,睡觉10小时,吃喝拉撒什么的5小时。孩子长大后,以教国学为业么?

    每天到学校上课也要六七个小时呢。大部分读经的孩子都做不到每天读五六个小时,我们海外的孩子只有集中读经期间才如此。国内體製內的孩子每天能读一个小时就不錯了。读经学校的孩子是可以每天读5,6个小小时,但是这不意味着孩子永远只读经,而是在一定教育阶段内以读经为主。台湾很多读经儿童到了国中(初中一二年级)开始进入学校接轨,都可以顺利进入體製內学习,而且普遍成绩优良,国文和英文更是超前。也有读经儿童最后选择高考时接轨。
    读经学校的孩子在读经之余,也有书法、武术和艺术课程。当然各个学堂情况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就读经儿童最后的专业方向,以台湾这么多年的读经教育实践来看,最后读经儿童进入高校读理工科的反而比較多,当然这些孩子的中国文化基础本身已经非常好。

  • 多多

    2011-10-25 20:12:0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多多 于 2011-10-25 22:21 编辑

    学习下。呵呵
    读的是《史记》、《战国策》、《古文观止》一类的普通文字,不过是选读,并非从头到尾背诵

  • 蒙蒙妈

    2011-11-28 11:00:54 使用道具

    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又不能全部用来学习!学英语还是读读国学!两难的选择呢!


    蒙蒙妈于2011-11-28 11:01补充以下内容:
    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又不能全部用来学习!学英语还是读读国学!两难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