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狂的小豆子 于 2011-11-2 07:01 编辑
中国伦理学会的慈善文化专业委员会前日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孙春晨解释,青少年教育普遍“重知识、轻德育”,希望通过工程培养孩子的孝心,“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孝亲敬老美德。”据悉,该工程吸收了“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实行“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培养模式,向一百万名四至六岁的小童进行孝心教育,整个工程耗时五年。
“孝心还需要国家培养,这是多没底气?”消息昨日发布后,在互联网引来几乎一边倒的骂声,网民批评做法荒诞:“孝子不是什么工程批量培养出来的”“谁相信中国人已经沦落到连孝心都要国家培养?”“一百万是有震撼力的数字,难道孝子也要有指标?” 也有网民说:“用政治手段培养所谓的孝子,我看是培养听话的奴才才是真。”
姑且不论这种政治培养是否妥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今天在探讨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在语数英才艺之外,我们是否考虑过是否需要培养孩子的“孝”呢?当我们走向老时,我们希望看到自己孩子成长为有才之辈,是否就足以呢?我们的爱是否伟大到了,日后不需要孩子的“孝”呢?如果需要,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