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这个故事,听了让人沉痛,也让人忍不住去想:中国的教育环境、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如此不堪,做家长的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
   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原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
  出事了?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
  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条件得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
  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
  黄侃与远远的父亲乘飞机前往荷兰。
  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她开始有迹象表现为不爱拍照,谨小慎微。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
  在处理完一些后事后,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
  “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
  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待。”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待,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待。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己,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很凑巧,今天和老同学以聊到这个优等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这位同学居然正在为他的女儿考了全班第一名而发愁!
他说:“我是全市高考第二名,但我觉得不快乐”“尖子生的发展路径不宽,后面的发展路子反而限死了,最好的学校,毕业到最好的单位,然后是漫长的熬,然后在熬的过程中被中等生甚至差生干掉,中等生在校就已经接受失败与成功,心理素质好。统计证明混得最好的是成绩中等的,这是有道理的,统计数字后面有必然的规律。”“考得好的人容易情商低,优越感、危机感、拉得下脸等方面都会输掉”
因此我的这位曾经是尖子生的大学同学得出结论:不认为学习成绩好就会发展好,在这社会上看,吃得开的不是尖子生,而是中等生。
每当我看一本书或者说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就会想想自己的切身经历,我自己的大学本科是在一个当时分数线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大学,我是一个曾经的尖子生,周围也都是尖子生,甚至还有高考状元在我的周围。就他们的发展来看,如果以腰缠万贯为成功标准的话的确,这些同学如今大部分是辛辛苦苦的打工一族。而我的那些中学的非尖子生同学,的确是出了几个非常成功的人,已经达到财务自由。
为什么尖子生会有心理不快乐以及出身社会后发展概率上不如中等生好的情况呢?
看回远远的事例,我的分析如下:
1、这个孩子幼儿园全托,用安全感换了独立。武志红说:“当童年获得的爱的确很少时,这种自卑感会发展成巨大的不安全感或恐惧,为了防御这种不安全感或恐惧的涌出,我们会形成种种自我防御机制,压制它们的涌出。”而孩子独立、成绩好,就会有人关注,有人喜欢,这个就给了孩子巨大的安全感,所以孩子拼命维护自己的独立和好的成绩,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安全感。而自己内心脆弱的一面,他永远的埋藏了起来,独自默默的面对,压力越来越大,终于有了崩溃的一天。

2、父母没有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没有无条件接纳孩子,造成孩子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安全港,只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内心才会有归属,有安全。每个人都有脆弱等貌似不被人称道的弱点,如果父母都不能接纳孩子的这些弱点,那么孩子一方面脆弱痛苦,一方面鄙视自己的这些弱点,必然就会造成强迫症、人格分裂等精神问题。

3、别人的肯定成了这个孩子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反应出孩子深层的自卑,不接纳自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得勒说:人生来是自卑的。成人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的对待这种自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帮助孩子来正确的爱自己。要知道,每个人的价值是自己来确定的,不管“成功”和“失败”都和自己站在一起,不需要借助表现和表演来获得被人眼睛里的肯定,爱自己没有太多的自疚,不经常骄傲和炫耀,不总拿自己别人进行比较。接纳现实的自己。不用害怕自己不足的一面被别人发现,因为那个是真实的自己。

成绩好的同学尤其应该注意,挫折商、危机感、拉得下脸等方面都可能因为成绩好输掉。所以会有中等生有好的发展概率大的情况。成绩本身并不是坏事,坏的是成绩好带来的情绪、思维习惯,lg曾经说他因为是尖子生,因此经常对别人不屑一顾,这个就是成绩好可能带来的恶果:骄傲。家长应该多想想,成绩好会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让成绩好成为孩子今后成功的基石而非绊脚石。

最后,有机会就对孩子说:
孩子,想哭就哭吧,哭不代表你不坚强,孩子,你犯错误是允许的,妈妈仍然爱你,妈妈愿意跟你一起来面对来解决,孩子考差了是可以的,不开心吧,我之前考砸了也不开心,你不用跟别人比较。。。。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70 理由 收起
睡莲 + 50 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chjunxia + 20 感谢你!
2783 查看 23 收藏帖子 (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villay

    2011-11-4 10:24:11 使用道具

    前几天在群里也看到了
  • wangrunze

    2011-11-4 10:29:55 使用道具

    唉,我儿子应该就是中等生吧,但愿他将来的路好走一点。
  • _▂上善若水.

    2011-11-4 10:34:39 使用道具

    仔细的读了,养育孩子要从长远来看,我尽量做到不和别人比,可是家人总喜欢拿宝宝来比,比完这家的比那家
  • 象象07

    2011-11-4 10:35:00 使用道具

    太惨了。前几天才发现我们家孩子也有报喜不报忧的苗头:万圣节他自己进活动的黑屋子,装扮成巫婆子的老师把他吓哭了。回家之前,跟我一再嘱咐,不要和其他人讲,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大家会觉得他不勇敢了。
    看来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以前总鼓励孩子勇敢自信,也许超过了他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他现在更需要对他怯场,退缩的理解,我们可能是太急了。
  • growingtree

    2011-11-4 10:37:44 使用道具

    曾经看得泪流满面,孩子们太不容易了。感谢楼主后面的分析解惑
  • anqinana

    2011-11-4 10:40:47 使用道具

    心里很难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以后更关注儿子的心理健康.
  • lielisha

    2011-11-4 10:43:26 使用道具

    前几天已经有人发过这个事件了,不过楼主后面加的分析很好,让我也可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当家长确实也不容易,既要爱,又怕他太依赖,培养独立性,又怕伤了孩子的感情,我们就在这两者之间摇摆,还是要不断反思才行啊
  • jyao005

    2011-11-4 10:44:44 使用道具

    看了心里很沉痛。反思自己有时候确实没有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要求得太苛刻!
  • leaf_fall

    2011-11-4 11:05:00 使用道具

    我对待孩子的原则是无论多遭糕的事情,都要让她感觉到父母是爱她的,都会包容她,是她最值得信任的人。
  • 千江有水

    2011-11-4 11:22:18 使用道具

    刚才在qq群里也读到了远远的故事,楼主分析得很好。我的孩子也在上一年级,前段时间,拿回来的数学卷子全是100分,引起我深深的担心。因为我知道她的数学并不好,我希望能看到她犯错,这样我们才知道她在什么地方需要帮助。后来到学校去听了一次课,发现原来老师课堂上都讲过了,才做练习的,心里才稍安心。这两天开始回家练习口算了,她总是读的吞吞吐吐的,我心里倒很坦然,这才是她本来自然的状态。
  • chenandguo

    2011-11-4 11:46:24 使用道具

    很心酸,可怜的孩子
  • Ashley

    2011-11-4 11:54:18 使用道具

    看完这个帖子,不经意眼泪都下来了,这个孩子活得太苦太苦了。
  • 米欧马

    2011-11-4 12:00:28 使用道具

    其实她家给的压力我觉得不算大,只是没有重视到心理的疾病也是病。就像抑郁症一样,慢慢才会被人认识重视
  • sybaby

    2011-11-4 12:35:50 使用道具

    心理很难过,给我带来不少反思
  • 青杏

    2011-11-4 12:40:42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值得所有的父母学习、反思...
  • cissy

    2011-11-4 12:42:42 使用道具

    我们这里有个14岁的优等生自杀了,就离我们不远。。唉,我老公把新闻给我看了,我也是泪流满面呀,我对女儿太严厉了,总是要求她这样要求她那样。她的成绩是中等生,现在我想不给她压力了,让她快乐成长
  • stacy

    2011-11-4 13:12:47 使用道具

    难过,做父母的都该好好反省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值得去关注
  • yangyang0208

    2011-11-7 17:12:20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五月小朵

    2011-11-8 14:40:22 使用道具

    心惊胆战啊,是孩子们的错还是父母的错?大家都停不下来,走不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 溪溪cici

    2012-3-26 16:42:02 使用道具

    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是我们这辈子最重要的人啊,你让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啊!
  • studyen66

    2012-3-26 17:09:38 使用道具

    这个社会成为孩子,成为父母真是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 kalineshsh

    2012-3-27 08:53:23 使用道具

    楼主分析的非常透彻,学习了
  • happysophie

    2012-3-27 09:36:47 使用道具

    开始以为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仔细看完,原来是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
    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不容易啊!
    家长稍微做得不对,孩子就自杀
    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忧虑——将来怎么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