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发表回复
楼主 2011-11-9 07:53:43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4:18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4:50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5:24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6:36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7:26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8:04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9:14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7:59:58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8:00:27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8:00:56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8:01:33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8:01:53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1-9 08:02:30 使用道具
2011-11-9 08:41:58 使用道具
2011-11-9 08:53:45 使用道具
2011-11-9 09:02:00 使用道具
2011-11-9 09:04:34 使用道具
2011-11-9 09:16:21 使用道具
2011-11-9 09:31:53 使用道具
2011-11-9 09:43:17 使用道具
2011-11-9 09:49:54 使用道具
2011-11-9 12:31:01 使用道具
2011-11-9 13:32:58 使用道具
2011-11-9 13:59:23 使用道具
2011-12-5 23:50:35 使用道具
2011-12-6 12:25:42 使用道具
2012-3-26 09:52:10 使用道具
2012-6-18 08:27:33 使用道具
帖子 81730
培育心灵的重要性
请多关心心灵的培育
近年来,日本常常出现一些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伤害、杀人以及自杀的严重事件,令世人为之震惊。此外,不断出现的逃学、家庭暴力、闭门不出等问题,也使为数不少的家长深感烦恼。
一旦发生了上述问题,社会上必定会响起权威人士的一片呼声:“必须更严厉的管束孩子。”
面对惹是生非的孩子,不去寻找真正的原因,而是马上开出“高压”的药方,这是许多成人通常的做法,然而效果如何呢?
在长年的咨询工作中,我对那些在“严格管叫”的框框中倍受痛苦的孩子见得太多了。当这些孩子从框框中跳出来时,有的人曾经大声呼喊:“以前的我是假的!”
这种严格管教是强制孩子造假,是把孩子变成“假好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会隐藏起真正的自己,而以“假我“得面目度过童年时代。在身心发育极为迅速的儿童时期,做“假好孩子”不仅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对心灵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当今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是不能够用诸如“严加管教”这种简单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的,父母们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心灵的教育。
心究竟是什么
提到心灵的教育,首先就会涉及到“心是什么”这个问题。
心究竟是什么呢?仔细想一想,这实在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从古希腊开始,哲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这个“心”字。
《岩波国语辞典》中对于“心”是这样注解的:“被认为是与身体相对应的,产生知识、情感、意志等精神作用的本源的物质。”由此可以看出,它与同肉体相对的精神具有相似的意义。如此说来,所谓心灵的培养便是有异于身体培养的一种精神的养育。
身心成长不同步的孩子们
从前有一 种说法:“健全的精神依附于健全的肉体“,而我觉得把它说成“健全的肉体依附于健全的精神”更为妥帖。
这是因为,在与众多孩子的接触中,我深深地感到心灵的健康发育是多么重要。许多孩子虽然身体正常地发育了,而心灵的成长却远远地滞后着。
孩子在成长的时候,身体的发育是一目了然的。个子稍微矮了点,体重增加得慢了点,妈妈马上就会觉察出来,会立即给孩子补充营养。可是,心灵的发育是肉眼看不见的,因而常常不被家长注意,而且即使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也会因为表现得不明显而疏忽了。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心灵的成长是身体的成长更为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有必要知道,为了使孩子的心灵得以顺利地成长,父母们应该怎样做,一旦孩子的心灵出现了问题,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孩子的心灵是如何成长的
有很多父母由于不了解孩子身心发育的规律,而对孩子本是正常的“自我主张”、“调皮捣蛋”等表现以打骂相向,这样做的结果是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因此,为了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心灵,我们又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孩子从诞生到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心灵发育过程。
0岁~ 3个月 建立与母亲间的愉快关系和语言的发育基础
婴儿在出生后两个月左右便开始出现微笑了,有人把此称作“召唤妈妈的微笑“。母亲对婴儿的这种微笑做出哄逗的反应,有助于建立母子之间情感上的愉快关系。
婴儿的啼哭是一种不愉快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时候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给他喂奶、换尿布,把他抱起来等等,使孩子重新获得舒适的感觉。这样做会使孩子对母亲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
婴儿在父母亲切的哄逗下,会渐渐地发出“呵呵”、“哦哦”的喃语来,这是语言发育的基础。所以,为了促进婴儿语言的发育,在这一时期里多逗逗孩子,多对孩子说些愉快的话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这时孩子还不能理解爸爸妈妈讲话的内容,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对婴儿说话,会对孩子今后的语言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些不会哄逗、很少对孩子说话的母亲所抚育的孩子,语言的发育总是很迟。
当婴儿把小手伸到自己的眼前凝视、晃动,开始自己一个人玩时,请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充分地享受这种乐趣,这是培养孩子“自发性”的一个关键。
所谓自发性,对婴幼儿来说就是不依赖他人、自己想出游戏的方法并沉浸于玩耍中的能力。
3个月~6个月 出现各种情绪,并开始“认生”
这个阶段的婴儿,在原始感情(舒服、不舒服、恐惧、发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类似于人类的情绪(喜、悲、羡慕、嫉妒)。
见到生人害怕,因而拽着爸爸妈妈不放的“认生“表现已经或即将出现,时间大约在5个月~9个月之间。认生证明了亲子之间情感的连结已经成功,所以,作为婴儿情绪发育的基础,我很重视这种认生。出现认生的孩子已经把母亲作为可以信赖的“心中的基地”。
6个月~9个月 玩耍的时间延长,啼哭的时间减少
这时候的婴儿,一个人高高兴兴玩耍的时间变长,啼哭的时间变少了,还喜欢爸爸妈妈和自己一起欢闹、挠痒痒等。在愉快的家庭氛围重,婴儿的情绪安定、身体健康。
9个月~1岁 站立、说话,开始了人生的起步
孩子马上就要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起步了。
其一,用两只脚站立并开始走路。人类因为两足行走,使得手能够自由活动,文明也因此而获得发展,所以有必要给孩子以自由使用手的机会。这就使得尽可能地容忍孩子的“淘气”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淘气对孩子自发性(意欲)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二,开始说话。最初只会发出诸如“妈妈” 或“不不”这类音,但渐渐地语言的数量增多起来。
不时哭泣、不时嬉戏,以次来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与孩子玩耍过少,孩子的情绪发育将受到阻碍,往往会变得很少笑、频繁地吸吮手指,或是出现有节奏地摇动头或身体的怪癖。所以,多与孩子在一起,施以亲密的抚触,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1岁~1岁半 什么都想自己来做
这是个自发性开始出现的时期。孩子一方面时时向父母撒娇,另一方面却什么事情都想自己来做。
自发性是使孩子在今后的岁月中能够充满活力地生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良好心态。爱护和培养孩子“自己来做”的热情,应该成为家长育儿的方针之一。
这个时期,孩子哭、笑、恐惧、发脾气等情绪的表现变得相当复杂起来。此阶段父母常与孩子一起玩耍,对于孩子情绪的发展、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少有人理会的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木讷的孩子。
3岁~4岁 热切地希望结交小伙伴,变得比以前听话
在这个阶段,孩子渴望结交小伙伴的心情变得强烈起来,非常愿意与小朋友一块儿玩耍。
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可能自发性受到了压制、没有得到自由成长,或者是母子间的情感连结不够充分。这种情况下,父母有必要对育儿的方法作一下检讨。
第一反抗期结束之后,孩子变得比以前听话了,情绪渐渐安定,像“帮着做事请”这种体谅他人的心理也开始萌生出来了。对于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应给与热情的鼓励,并加以培养。
无表情、沉默寡言的孩子有可能存在情感发育迟缓的问题,因此应多进行亲子间的抚触,以促进孩子情感的发育。
在这一时期里,父母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比管教更为重要的是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
4岁~5岁 行为更活跃,出现打架、开玩笑、恶作剧等行为
孩子从这个时候开始,能够与小朋友或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得非常有生气了。此时应尽量地让孩子在户外玩耍,使出浑身力气的玩耍不仅能使孩子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其心灵健康地成长。
虽然孩子这时已经有点象个哥哥或姐姐的样子了,但依然处于想用身体来撒娇的年龄。如果用“已经不小了”的话拒绝他的撒娇要求,会令孩子的情绪变得不安。所以,家长依然应对他的要求给予充分满足。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争吵、开玩笑、恶作剧行为开始出现,这是意欲(自发性)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所以无需责备。
5岁~6岁 “体谅他人”的种子开始发芽,用语言传递思想的能力发展起来
能够充分地用身体来撒娇的孩子其情绪非常安定,体谅他人的心理渐渐地滋长起来,如对小朋友表示同情,挂念没有来上幼儿园的小伙伴等等。
玩耍时非常活跃的孩子,可以认为他的自发性发展得很顺利。
这个阶段,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已经发育起来了。沉默寡言,或者用古怪的表情代替说“不”的孩子,很可能是自发性受到了压抑。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培养方法加以反省。
6岁~7岁 在与小伙伴的玩耍中自发性得到成长
这个年龄的孩子情绪的表现变得比以前更复杂了,如哭的方式从5岁之前的号啕大哭,变成抽泣呜咽。
当家中的几个孩子确信自己被父母爱着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很好,小的孩子会喜欢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也会照顾小的孩子。
在与小朋友的玩耍中,孩子的自发性在不断地发展着。
从这一时期孩子的绘画中,大致能够看得出其内心的状态。心情轻松愉快的孩子,画的画大都站满了整张纸,画的画常常只占据画纸的一个角落,色调也多呈灰暗。孩子的心情之所以压抑,往往是由于接受了过于严格的管教,或没有感受到母爱的温暖,致使孩子人格的形成发生了问题。碰到这种情况,母亲就必须增强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令幼小的心灵获得温暖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