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27 05:06 编辑

按,昨天又见到了春花姐姐。姐姐的一番谈话令众人大为受益。昨天告诉姐姐我要把她的读经楼做一个精华摘抄。这里就开始吧。
请各位朋友一起来帮忙搬春花姐姐的楼。
原则是按顺序转贴。请在转贴时表明您转的是哪个楼。这样下面的父母可以接着转。
另外,春花姐姐和网友的互动如果可以转也最好。

感谢大家!


从2006年接触读经,到现在快五年了,由于较懒散,从没有有秩序地记下自己和孩子以及周围亲戚朋友的体会,想来也很可惜,有些都忘记了,从今天起,我争取每天或每星期记录一下,并把以前的读经感想整理一下,或许我走过的弯路可以警惕别人?或许我的经验教训都可以引发您的思考?这样我就满足了。


所谓的“坚持”,非“坚持”也,非“锲而不舍”也。
现实中我们都认为“坚持”“锲而不舍”是很重要的品质,我现在不这么看了,如果能“帖着心”做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累”,也就不需要“坚持”“锲而不舍”了,是自然而然的,读经的过程,一开始我是“坚持”的,后来就不是了,如果一直要“坚持”这么长时间,受非人的折麿,我怎么会做呢?我又不是傻子,而且自认为功利心也不强,呵呵。

读经这么久了,最大感受就是,经典让我感到温馨,这种烂读的方法又让我喜欢,我已经不大需要与别人交往,或者您会误解我已经疯了,都不与人交往了,呵呵,其实现在我的交往能力比以前要好多了,更能把握尺度,不会“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经典在生活中是直接起作用的,我太喜欢经典了,也太爱“读”这种方法了。



几年来,通过自己和身边人的实践,我总结出一套现在认为比较可行且较易读出兴趣的、比较有幸福感的方法,或许以后有更好的,再改,试说明如下:

一、三岁以下的孩子,包括胎教了,以听为主,但不是以三岁为断然的分界线,只是一个糢糊的界线,就像王教授说   的,孩子在跑在跳在玩在闹在睡,都放经典音乐、经典诵读听,环境中都有经典字画看。妈妈也要经常念给孩子听。当然三岁以上也要听要看了。


二、从孩子能看书开始,妈妈就要和孩子一起看着书念给宝宝听,并且大人指字念,或者把着宝宝的小手指字,能指多少时间就指多少时间,不能指就自己指宝宝看着念。

三、从三岁开始(也不是断然的),要一脸庄重地告诉宝宝说,你现在长大了,需要每天读书一个小时,(这个话即是开始,又是为以后做铺垫,再大点,如果还没有读出兴趣,您可以和宝宝说,你现在长大了,又要如何如何,如果一直读不出兴趣,保持一个小时也不错呀。)接下来,不要显得很民主地问:宝宝要不要读啊?这是不行的,因为这些不是孩子懂的,不是孩子所能判断的问题,如果这样问的结果,勉强打个比方,就像有个小故事说的,问宝宝吃一个鸡蛋还是吃两个鸡蛋?吃鸡蛋还是不吃鸡蛋?,您应该问宝宝:读一个小时还是读两个小时?而不是:读还是不读?宝宝说不读,您要内心坚定,并且庄重地说:不行。

四、接下来就是读了,一开始可以做不到一个小时,天天努力大概用不到半年就到一个小时了,这些时间都不是固定的,您可以自己去体会。

五、读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据我自己几年来的经验,我就用这一种方法自己读,也告诉其他人,大部人都认为可行,并用半年---一年就读出兴趣而不能自已,读的时间越来越长。

六、这种方法是这样的:
1.
经典的顺序如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选》《易经》《孝弟三百千》《诗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再要接着读什么,俺不知道也。

2.
《论语》共二十篇,498章,每一章先读十遍,就读一下章,也是十遍,这样读完一篇后,在本篇上部画两个“正”字,然后通篇读,读一遍在本篇上部画“正”字一个笔划,读二十遍后,就画出了四个“正”字,这时孩子看见是有成就感的。这样就读完了《论语》一篇三十遍。

3.
接着读下一篇,方法同上,不管前面的,不复习,这样读完二十篇三十遍,整本三十遍就读完了。

4.
这时从头来,通本读,也就是说把《论语》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读一遍就在本书的前面或后面空白处画“正”字的一划,一开始的五遍至十遍还是困难期,只要过去十遍,孩子及大人就会松一口气的感觉,也就是四十遍左右的时候,以上这四十遍,需要父母有耐力,能坚持,并且时间不要拖得太长,太长会没有以下的效果。三十遍到三十五遍的时候,可以两天读一遍,三十五遍到四十遍的时候,可以一天读一遍。

5.
从第四十一遍开始(不是断然的),就开始了比较愉快的时期,这时稍稍有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觉了,大概到八十遍至一百遍开始,孩子就非常爱读了。这个期间最少一天读一遍,但是最好要求孩子一天两遍,虽然感觉有点累,但小孩子有成就感,这时大人是很累的,大人一定不要障碍孩子哦。

6.
读到一百遍之后,一天三遍至四遍,读到一百五十遍到二百遍的时候,加新书。(这个视情况而定,可以一百遍就加,也可以二百遍再加,但不要再多了)。

7.
这时加新书《孟子》,新书每天读一个小时,然后还是复习《论语》,至少一天两遍。《论语》复习到三百遍的时候就不读了。

8.
《孟子》是十四章,每章都很长,但是孩子有读《论语》的功力,读《孟子》时困难就较少了,读法是:每章读二十遍或三十遍,这个视情况而定,读完后就进行下一章,这样读完十四章后,从头开始,通本读,这时《论语》也大概读完三百遍了,就暂且放下了。通本读《孟子》刚开始的十遍左右,可以两天一遍,十遍之后,就一天一遍。

9.
《孟子》读一百遍以后,每天两遍,每星期用一天的时间复习一遍《论语》(就是读,不要背),这一天就不要读别的了,当休息。

10.
当《孟子》读至二百遍时,再《大学》,然后再《中庸》,《老子庄子选》《易经》。。。。。方法同上,每读完三百遍后,就每个星期复习一遍。

11.
我想,如果做得好的话,四岁或五岁或六岁就能把四书、老庄选、易经读完三百遍。当然了,俺现在身边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孩子,都是因为小妈妈顶不住压力,非得要上幼儿园,而不能大量读经也。希望本网的姐妹们能做到哦。

12.
到一个小时能读一遍《论语》的时候,也就是大概上午能读一个小时新书(新书总是上午开始的一个小时读,直到整本读到三十遍),再读两遍《论语》的时候,下午可以加英语的诵读了。也就是说,从这以后,可以只用一上午读中文经典,而下午或晚上读一个小时英文即可(当然能多读更好了),其它时间安排游戏锻炼等等。

13.
所以,一开始读经的过程,小妈妈要当成大事做,最好能请一段时间假,把这段时间好好做下来,如果不是全职做妈妈,我建议您要提前找一位看孩子的人,在您对孩子施教的时候,让她就跟着,一是能帮您做些家务,二是教她以后在家怎样带孩子,您在做的过程中让她完全能理解并实践,认可多花些钱,因为孩子这几年的时间宝贵,不容耽误呀,这几年做好了,以后会顺理成章,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14.
英文诵读的方法我在下面写。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yilisahan + 20 感谢你!
6491 查看 28 收藏帖子 (3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6:23:41 使用道具

    网友问:非常详细!谢谢。为啥第二本读孟子。孟子好长啊!

    春花姐姐答:第二本读《孟子》的理由其实当您读完第一本《论语》以后就知道了,就是因为它长,因为有了第一本的基础,又读个更长的又意义深远的,这样就把孩子的读书能力彻底练出来了,以后不但不难了,一般情况下都会特别喜欢。


    下面又是与网友问答。


    1。自己不读的宝,读几遍进新合适啊?家长读10遍么?那1,2天就进新咯。
    ===========================================
    三岁以上的孩子,就是要要求的了,并且不要有余地,可以先以利交换,宝最爱的,要用读经做交换,并且不是太轻易就能达到目的的。呵呵。

    2。宝读经歪歪倒倒没有姿势,强行要求,气氛又很差,随他去?
    ========================================
    歪歪倒倒暂时不要太要求,先张口读就行,等到读顺了,再一点一点要求。

    3。前辈的2公子小时候是培养了啥好习惯啊。。。能不能详细说说哦。
    ==========================================

    简单地说,就是尊敬妈妈及长辈的习惯,妈妈虽然很爱他们,可是也很有威严。

    小孩子其实都是很懂道理的,但是做事的时候会耍赖、会虎头蛇尾,儿子知道我是很“磨人”的,只要合理的事,我是肯定会做到底的,所以儿子有时也耍赖,但是在我的坚持下,做的过程中做多了有兴趣了,反而大部份时候还爱上了,然后会很感谢妈妈,并且这种经验他们越来越多越强的时候,就不再耍了,后来无论做任何事情,在一开始的困难期,都希望妈妈管着他们越过去。

    这个以后再细说,不是很重要。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6:25:02 使用道具

    网友问:
    我们原打算论语100后进入易经的,因为这个月底会有一个小朋友加入读经的行列,所以原有的论语200或300只能慢慢读了。之前我家小孩听易经也约摸有小半年了,易经也很长,应该也能练出小孩的读书功力来,但对于从没读过经典的小朋友(刚四周岁)来说,难度是不是太大了?想询问一下春花姐,我们这种安排合适吗?

    春花姐姐答:其实读的方法和安排,没有什么是不合适的,只要量够、时间够,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多,我觉得您的安排挺好的,只要您能让孩子越读越高兴,越读越爱读,就对了。当然初期的困难是有的,这时您应该知道很快就过去。

    对小朋友来说,如果只是读,无所谓哪一本难、哪一本易,第一本都有难度,因为这时孩子的能力没出来。所以,四周岁的小朋友读《易经》和其它经典是一样的,难的不是因为是《易经》,而是因为《论语》《孟子》这些经典或许在生活中还偶尔能听到一些,而《易经》很少听到而已。

    我建议第二本读《孟子》,有几个因素:

    一是因为《孟子》对《论语》里面的内容有“打开”,等于是对《论语》进一步的阐发,有以经解经之效,虽然孩子不能全懂,但是朦朦胧胧的,那种感觉也是有的,小孩子的感觉是非常好的,当然《易经》也很好,《易经》的文言是如此的优美,虽然不懂,读了谁都会喜欢。总之,把这几本都读下来就行了,先后的次序也不是很重要了。

    二是因为《孟子》差不多是这几本经典里最长的了,虽然义理深,但文字很浅,和现代文很接近,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读《孟子》不会觉得太绕口(因为已经读过《论语》了),但是所需的时间会长一些,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再读《易经》也会觉得很轻松的。但是先读《易经》再读《孟子》,我想可能也是一样的效果吧?

    三是因为,四书先读完后,孩子在心里酝酿的时间长,以后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五史》这些史书的时候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当然《易经》也会有这个功效了,就都读完吧,因为这些史事的道理都蕴含在经书中,尤其是四书,在心里酝酿的时间越长,看史的时候会越省力。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6:25:3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5 17:35 编辑

    英文读经方法

    英文我是不行的,但是我想,学各国语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不行,也一样可以教出英文好的孩子,所以这几年我也研究尝试英文的学习方法,当然道理都是看王教授的读经教育理论,和以前教孩子的各种体会而来,更希望英文好的姐妹提供更好的方法,这里的很多人英文都很厉害,我在这里仅仅是抛砖而已。

    一、        三岁前还是要多听经,中英文一起听,3岁以后中文经典的诵读正式上轨道后,就一边诵读中文经典,一边主要听英文经典了。

    二、        教材的选择,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考虑:
    1.        越大的孩子要选择越浅的,越小的孩子选择越深的,因为大孩子要急着表现了,而小孩子是不着急的,这时应该让孩子把一些有深度文化的内容吸收下去,由深入浅,这样就是由难到易,会越来越容易,以至于一辈子容易。

    2.        父母越着急见功效的,就选择越浅的,越能“忍”得住的,就选择越深的。这里没有贬意,而是体谅,这里的“浅”可能也比一般坊间的儿童英语要高出太多了,我想,如果能把中文经典好好读那几本,读得功夫很深,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的境界一定会非同一般,他对生命的感悟以及情商都会很好,那么,他又有英文的“浅”的基础,而生命是相通的,到时也可以以中文带西文,用中文的义理去提升西文的程度,或许还有可能孩子还会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呢?这些都是我的想象,也是因为我看到很多妈妈畏难学习英文经典,有时候会中文英文不能兼顾,如果有能力的话,中文英文一起都读经典,当然是最好的了。

    三、        选定教材的顺序后,先选一本书,比如《仲夏夜之梦》(下面简称《仲》),将书的页数看一下,除以300天(一年按300天算,休息60多天,这个随意),或除以150天,或除以200天,得到的页数就是每天的量,这个每天的量您可以自己去体会是多了少了?要逐渐调整到合适,不过不要在这上面太过用精力,差不多就行了。

    四、        确定每天读的量后,就要雷打不动地读,一开始读不到一个小时不要紧,逐渐加量,尽快加到至少一个小时就可以了,把读的遍数记在每天读的书页处(这很重要哦,因为我们都是凡人,这样做是最好的激励)。

    五、        读的方法,按每天规定的量,就读一个小时这些量,读20遍,一天读不完,第二天接着读,一天内读完20遍后,还有时间,就读下一部份,总之,每一部份读20遍,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孩子如果要求继续读,是可以的。不往前复习(注意,这可是玄机哦,复习是很困扰人的,不复习,只要天天读,能力也在提升,心情又很轻松,才能不断地做下去)。

    六、        这样,第一遍读下来的时间可能要超过预期的时间,读完一本后,再把《仲》的页数除以150天或75天或100天(也就是上次的一半),得到每天的量,按这个量读,方法同上。

    七、        读完第二遍后,把《仲》的页数再除以上次天数的一半,按上述方法再读,以此类推。。。。。最后就通本读了。

    八、        第一本英文经典,如果孩子小的话,我建议读够500遍,如果读的不是经典,而是像《1000句》和《新概念英语》之类的,读200遍就行了,因为这样的量已经足够让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现在大学生水平了,可能差的只是单词量而已。

    九、        第一本读完后,孩子的语感一定是会非常强的,强到让您惊讶不已(这是我的想象)。

    十、        英文读经我建议一本一本地读,(不像中文经典那样,读熟就加),读完一本后,读第二本时,可以每星期或每月复习一遍第一本。

    十一、        我估计,如果孩子每天读一个小时,读五、六年的话,英文的水平就相当好了。这时可以随意看一些英文小说、英文动画片及电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有能力看时,也可以穿插着给孩子看当成调剂或奖励,如果没能力看,您也不必着急。

    十二、        英文读经与中文读经本该没什么不同的,但是我为什么要改动一些呢?那是因为,我想:首先,英文,我们在国内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第一本通本读的遍数多很重要,这样可以形成像“天生的”似的语感,其次,当分块读完20遍后,前面的有些生,如果通本读,一定会有困难,困难太大了孩子就会太畏难,选择这样逐渐加大每天的量的方法应该是可行的,也应该是逐渐会读出兴趣的。(待續)

  • 轩轩妈

    2011-11-15 16:27:26 使用道具

    沙发。。。学习来了:)
  • 欣妈

    2011-11-15 17:18:17 使用道具

    学习了,坚持的很好,我们也一直在读经
  • china_baby

    2011-11-15 17:34:34 使用道具

    英文读经读哪些啊,没有列举啊!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7:36:3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5 17:36 编辑

    繼續轉貼
    家长的误区(一)


    23樓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这样想: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要凭孩子的兴趣。
    其实稍微凭着良心思考一下,只要说良心话,都会得出完全否定的回答,为什么呢?您不妨问一下孩子,你有什么兴趣?他懂吗?他会说,我爱吃冰淇淋,我爱喝可乐,我爱看电视,玩电脑……或许他也会说,我爱看书,我爱画画,我爱弹钢琴,那么,您就真敢让孩子过多地喝可乐吗?过多地看电视玩电脑吗?如果真是这样的,就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好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好的兴趣,比如绘画、弹琴,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选择权在父母这里,不在孩子那里。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完全是吸收的能力,如果您说我就自自然然什么也不管,其实他也一样在吸收周围所有环境给他的讯息。不种下好种子,就一定会有坏种子。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7:37:05 使用道具

    家长的误区(二)

        年轻的父母很多由于孩子小,体力透支大,无遐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说即使有教育的想法,也不是特别重视,或者说重视的不够,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不重视理论的学习,以为“做”就行了,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晰,由于很忙乱,听谁一说,一听,有点道理,急急忙忙就做起来,也不仔细思考一下:这个对,是不是全对?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要弄明白哪个更高明一些。俗话说:“缓缓想,急急行”,又说:“磨刀不误砍材功”。

        教育上有一个原理,就是,“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这里的“法”就是“理论”的意思,如果做为你对孩子实施的教育的理论背景,是上等的,你做了,有可能得到的结果只是“中”,如果你选择中等的原则做为背景,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下等的,等到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所以,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7:37:25 使用道具

    家长的误区(三)
    在我们的想法里面,凡事“从易到难”已经根深蒂固,无论做什么事,让孩子学什么东西,都有意无意地从易到难地做去,而忽视所学的东西、所做的事情的规律,要小心喽。表现在教育上就尤为严重,数理化这些理科的课程从易到难是没错的,而人文的内容也是这样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这些,王教授在讲演中重重复复地说,可是要真能处处想明白,还真是不容易呢。
    这个想法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起作用,使我们完全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害怕孩子接受不了,害怕把孩子的脑筋累坏,觉得孩子读那么深的经典一定很累,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这些情绪体现在言行之中了,这些,我们要好想想了。(待续)

    家长的误区(四)
    从易到难,这样的想法束缚着我们的头脑,局限着我们的眼光,于是不敢让孩子的心灵快速长大,不敢给孩子吸收高质量的好东西,怕孩子少年老成,认为孩子读了高明的东西,一定不是小孩子的模样了,所以就代之以肤浅的、只供一时消谴好玩的内容,因为我们明明看到:孩子能马上表现出来啊,孩子多高兴啊,多好看呐,能马上炫耀啊。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的,也不是排斥的,只是这是不需要教的,孩子能表现他的表现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教呢?教高能量的内容,给孩子留一个表现的空间,让其自由表现,错了对了都无所谓,因为他还没到需要表现的时候,只教最好的,那么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那些经典的高质量的内容,在他心里酝酿发酵,而成为免疫力、自我的学习能力、反省能力,成为生命中的自觉,不是会最大可能地化除人性中的弱点吗?启发人向着光明趋行,这不是给孩子最好的心灵成长的机会吗?这是需要功夫的,是需要久久熏习的,是真需要好好教的,是真要化在血液里才能起作用的,等孩子长大表现出性情不好、涵养不高、懒惰、不爱学习,那就悔之晚矣。要知道,没有谁是故意懒惰的,都是因为心灵的能力不够才懒惰的,那么,读进去不是第一步吗,读进去,烂熟于心,也才有悟的可能,越熟,解悟的机会越大,读读读。。。不是最简易的方法吗?虽简易但并不简单,这叫“居敬而行简”,不是“居简而行简”,这背后是何等的智慧,您体会过吗?
    从易到难,一辈子都要爬坡,从难到易,越来越轻松哦,如果很轻松,就像玩麻将那么轻松,哪个不愿意一生好学不倦呢?

    这体现在:父母总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大人小孩一样的教法,其实,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孩子理解力不好,就认为孩子什么能力都是差的,殊不知,孩子在13岁以前有强大的吸收能力,有强大的忆能力和模仿能力,而孩子的记忆是不需要理解的,也不需要太注意的,也就是说孩子可以一心多用,只要重复,重复听重复看,您仔细反省一下自己孩子说话的过程,孩子周围的环境如果说话的多,孩子说话就早,母亲常常和孩子说话,孩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说话,他是理解了才说的吗?不是的,他就是在重复地听过以后,在具体的情境下就运用出来,其实,孩子是听了几百几千次的周围的说话声以后,自然熏习而成,您想想,在不会说话的0岁---1岁(大概数,有早有晚),孩子不是一直在听吗?而且,他也不是非常注意地在听看什么,而是在玩在闹,在不经意中就学会了,只要这个环境里有的,特别是重复了很多遍的,如果这时把孩子放在一个没有人说话的地方,孩子怎么可能会说话呢?而把孩子放在一个多种语言环境里,他也一样能学会多种语言,毫不混淆,比如地方话和普通话同时学会,如果家里面经常有人说英语法语。。。。。。他也一样能学会,而不需费力,这是老天爷给的短暂的学习语言的时期啊,西方科学称为“人类的语言天赋”,而高度语言的熏习最直接地就促进了脑神经的发展,也就造就了孩子一生的聪明,这是人性啊,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知道该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做最合理的而不费力的教育。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7:38:33 使用道具

    家长的误区(四)
    所有科目都一个教法
    现在主流的教育体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说白了,就是懂了才教的教育,我们教孩子,都要问一下:你懂不懂?如果不懂,就不能教了。
    您会问:这不对吗?是的,这是对的,但不全对。对于自然科学,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是要这样教的,以至于所有的技术类的学科都是要这样教的。
    而艺术类的、人文的、就不能这样教了,比如音乐美术绘画,最重要的还有语文,是耳濡目染,长时间熏习而成,是稀里糊涂学的,并不需要明白乐理、明白语法等等这些技术问题,或者说这些长大以后,理解力成熟再学就行,在日复一日地重复出现的环境里,您是加重了孩子心灵的重量、给孩子种下聪明的种子呢?还是只让孩子接触浅陋的浮浅的东西?其实做起来是简单的,但是父母要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会有意无意地错过了时机了,错过时机,就会费力多而收功少,甚至费尽心血而毫无成效。打个比方,如果从沈阳去广洲,大方向是向南,而您却向北走,无论怎样努力,也到不了,而且是越努力越远。
    打开成功人士的书籍,就会发现他们都有共同的说法:情商比智商还要重要。而好的情商是怎么来的呢?小时候的环境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呀,就能奠定其一生人文情怀的基调,成就孩子的大格局,而这其实是简单的,只需转一下念头,所谓“一念之间”,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5 17:39:59 使用道具

    家长的误区(五)
    书呆子
    很多父母怕孩子过分热衷读书,而成为书呆子。其实这是一种完全没必要的担心。
    仔细观察发现,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讨厌孩子读书,只是怕孩子不会学以致用,心思不灵活。其实,古代所说的书呆子,是有的,因为那时交通不发达,非常闭塞,而可读的书又很少,但是真成书呆子的人也很少,书呆子的原因不是读书造成的。
    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就是想让孩子成为书呆子都得费点劲儿,孩子都是愿意表现的、应用的,这是不需要教的,关键是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如果没有学问,没有良好的内在修养,要怎么表现呢?所以,父母要关心的,应该是在孩子天才的吸收年龄,给孩子恰当地吸收,就像给孩子存储黄金,而不要关心孩子是不是将来会把黄金拿出来用。再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书呆子和呆子比,哪个更好些?和电视呆子、网络呆子、赌呆子比,哪个更好些?为什么不担心孩子成了呆子、电视呆子、网络呆子、赌呆子呢?现在这样的呆子还少吗?
  • greenfan

    2011-11-16 10:22:21 使用道具


    太好了!缺了春花姐的贴子,总觉得缺了点啥!
    刚好跟着贴子重新温习一下。
  • greenfan

    2011-11-16 13:16:48 使用道具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15 16:23
    网友问:非常详细!谢谢。为啥第二本读孟子。孟子好长啊!

    春花姐姐答:第二本读《孟子》的理由其实当您读 ...

    “就是尊敬妈妈及长辈的习惯,妈妈虽然很爱他们,可是也很有威严。”
    对父母有敬,这孩子才可教!

    请教您,看到春子对您充满了敬意,而顺顺对我就没有那么敬,一句话说两三遍都不带听的,最后只有吼才管用,问题出在哪里呢?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7 23:43:52 使用道具

    歡迎大家一起來轉貼。在轉貼的帖子之前把春花姐姐那樓的樓號標上就行。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7 23:56:10 使用道具

    28楼 网友问:我儿子目前还在听经阶段,也可以用你的方法吗?我现在是大人读三遍,易经一周三到四卦,是不是量少了。每天保持一小时吧,大人读的时候,会拿别的经典,古典音乐,英语导读1000句轮流当背景音乐来放,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29楼 春花姐姐答:可以呀,我觉得您做得挺好的,我还想建议您的就是,即然孩子还在听经阶段,大人可以用这种方法读,先读出100遍以上来,下一步您教孩子的时候会有切身体会。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18 12:20:3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1-18 15:42 编辑

    30樓 春花姐姐和網友問答

    2010-9-13
    星期一


    QUOTE:
    当初看到教授提出读论语一百遍的活动时,
    感觉就像让人都去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
    太难做到了,
    而且有意义吗,
    如果是为了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话,
    不用这么费劲,
    看一本好的注解就行了,
    如果是为了读的顺溜,
    脱口而出,
    又会怎么样,?和付出的时间精力比,值得吗?  



    这些都是还没有开始读经的想法,直到现在,我觉得,质疑大量读经的,应该大部份都还没有读过一百遍,就我对身边人的观察,大部份人连五十遍都难以越过,能有口无心地读过一百遍后,才会有一点感受,至少是不烦了,能读下去了,能读至二百遍时,大部份孩子都能背下来了,但不一定一字不漏,但是会明显地感到孩子的语感、气质会明显地变化,读书能力突飞猛进,这多简单呀,为什么不好好做呢?即使读三百遍还背不下来也不必着急,我还没遇着这样的孩子,这三百遍的功夫是实打实的,这种有口无心地读,然后自然地背下来才是真正地背下来,以后孩子会不思而得,不经过思考就会运用,如果是理解以后背下来,看似快,实际上是暂时的,如果以后不时常运用,很快就忘了。而这样烂读直到背诵下来的,假如第一本《论语》、第二本《孟子》都需要三百遍才背下来,那以后的第三本、第四本,则需要二十遍就能背下来了,这已经是我见过的孩子了,但还是让孩子多读些遍数为好,这样小时候能锻炼几年大量读经的孩子,记忆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读白话文的时候,五遍之内就可以记住,有的甚至一遍就可以记得差不多。所以呀,亲受的姐妹,莫把容易得,当成等闲看。




    QUOTE:
    现在看,
    绝对值得,
    即使后来大量读经,虽然不畏惧一百遍了,

    读到六十多遍时,
    也还以为,
    到一百也就是多读几遍而已,
    只是一个量变,
    熟悉而已,
    六十多遍也就这样,
    在多读三十遍还能怎样呢,
    但结果是很让我意外的,
    不能说每遍都变化,
    但是每在多读十遍都是有进步的,
    从刚通篇读的卡,
    到不卡,
    从畏难到不畏难,
    从读的速度,
    换气,
    超过从前,
    还有一点坐得住了,
    我们现在还没读到一百,
    但我相信一百有一百的收获,
    读两百有两百的收获,
    甚至三百,
    五百,
    一千都会有收获,
    不仅仅是量的增加,
    绝对会有质的变化。   






    只要好好做的,结果都是差不多的,有福气的人,您一定要这样子大量而简单地读下去,个中滋味要您在这种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



    QUOTE:
    我自己读经,
    虽然两年前就体会出一点乐趣,
    但是很浅,
    没有在深入,
    也是没有能力在深入,
    那时想读,
    也有时间读,
    但不会读,
    因为最开始是为多多读,
    给他听的,
    所以养成了读经时用大声朗读的方法,
    可根本读不了多长时间,
    嗓子就受不了,
    一直很纳闷别人怎么能读的那么快,
    那么轻松,
    后来经春花大姐的指点才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随意读,
    大声,
    小声,
    出声不出声,
    怎么舒服怎么读。
    加上以前的一点基础,
    我读经的进步也是很大的。





    很多人都是在初期的“严格要求”中而丧夫了兴趣,其实这些问题王教授老早就说了。



    QUOTE:
    现在我是想读,
    也会读了,
    但是没时间读了,
    没时间一气呵成的读,
    但零碎的时间也读读的。
    前两天有点时间,
    我特意看表读了一下,
    一部老子用了二十五分钟,
    以前是怎么也低不过三十分钟的,
    而且我读的不是原来的版本,
    还不熟悉。
    大学一遍用五分钟,
    中庸用了十分钟,
    第二天读了一遍论语用了五十五分钟,
    我觉得很快了,
    但听春花大姐说
    快的话可以四十多分钟,
    这在以前我是做不到也想不到的。
    现在读的快时,
    一呼一吸之间都可以读,
    不用特意换气,
    只是偶尔。






    昨天、今天我读的时候测了一下时间:《论语》我是40分钟多一点,《孟子》是1小时45分钟。太轻松了太愉快了。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27 05:06:17 使用道具

    请各位朋友一起来帮忙搬春花姐姐的楼。
    原则是按顺序转贴。请在转贴时表明您转的是哪个楼。这样下面的父母可以接着转。
    另外,春花姐姐和网友的互动如果可以转也最好。

    感谢大家!
  • xsj071016

    2011-11-28 16:32:46 使用道具

    34楼
    QUOTE:
    春花姐,我女儿四岁9个月了,读经已经坚持了1年多了,读了三百千,唐诗、宋词,现在读论语到雍也第六,但一直不是很爱读,经常得哄。尤其是现在,每天让读的时候都说“我不想读”。
    根据您所说,以及我的经验和感觉,孩子读了一年多还不愿意读的原因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孩子在读的时候,您的要求是不是很严?比如说读错了您纠正几次就态度不好?比如说声音小了?比如说姿式不正?等等,这里要注意一个要点,就是对孩子可以要求,但是不要强求,必须管的只有一点:就是看着书张口念,并且要不落内容(这您就需要看着了,最好您和孩子每人一本书),声音小大没有关系,坐姿慢慢改正,一开始就是读,读熟了再要求姿式,读错了就每次纠正,每次都不发火,即使纠正了一百次也不发火。
    2.        您孩子读的这些内容,您还是按“由浅入深”来的,就是说孩子一直在“爬坡”,而越大孩子对难易的感觉越明显,越来越“难”,孩子当然越来越畏难了。
    3.        您的孩子虽然在读,但是没有一本“深耕”过,没有“大量”过,这可是读出兴趣的法宝呀。而且前几本一定要读义理深,您认为难的,并且很快进入整本,当整本读到100遍数左右的时候,孩子就会读出兴趣,并会将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以后,您只要不要看电视了玩电脑这些勾引孩子(这些东西太不用脑了,孩子都抵挡不过去),孩子的读书兴趣一定持续下去。以我的经验看,整本读到四、五十遍时,就可以进入大量了,由半强迫到规定到爱读,也就是五六十遍的时间就到了这个程度。

    QUOTE:
    我现在采取的是强迫,不想读哪就听我读,但听的时候必须在我身边,不能玩别的。否则,我会罚站一会(以前我从没采取过此法).罚过之后,会安静的听一会,但是泪眼汪汪的,让人看了心里很不舒服。不知我这样做对嘛?有没有别的好办法?
    我想,您现在开始,如果能强迫的话,您就用我在前面写的“中文读经方法”读《论语》,每天让孩子开口至少读二个小时(时间分开,可以上下午各读一个小时),把每篇分开读够三十遍,然后开始整本读,整本读的时候不要限制孩子读的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我想如果您还能“强迫”进去的话,那么一个月以后孩子就不抵触了。

    如果还有问题,欢迎再讨论。
  • xsj071016

    2011-11-28 16:36: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sj071016 于 2011-11-28 16:38 编辑

    35楼
    这两篇是我和儿子的悄悄话,又与读经无关,本不好意思公诸于众,可是觉得也算是“亲子”的内容吧,如果能在您带宝宝读经的过程中启发您,也是好的,那时,我还不知道读经这件事,但是《论语》和《古文观止》我还是常翻一翻的,从中,您也可以看出我的迷茫与挣扎,也可能就是所有母亲的迷茫吧?如果那时就知道读经,怎么会这样唠唠叨叨的,我所唠叨的、赞赏的儿子的品德,目的是激励孩子,儿子并没有那么好,而这些品德内容,是我看了多本现代文,经过自己的消化,抄录的,而经典中不知要高远多少倍,我们现代人由于同古人断绝,似乎都成了野蛮人,绞尽脑汁自己发明创造,跟西方学,由于丢失了自己的根,学来的都是浮浅的东西,不知道巨人就是我们的祖宗,那样亲切地一直在召唤我们,所以,与其跟孩子天天唠叨似是而非的道理,不如就让孩子天天唠叨经典。

    中华的儿女,回家吧。

    这是我为儿子十岁生日写的信
    ====================
    亲爱的儿子:
    不知不觉中,你俩已经10岁了,高兴吗?妈妈有许多祝福的话,却不知从何处说起。。。。。。时光流逝,日月如梭,宝贝儿子小时可爱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那天夜里,妈妈的肚子阵阵剧痛,爸爸在产房外有劲无处使,着急上火至使一颗好牙硬是掉了一半,直到第二天,也就是你俩的生日------十二月二日上午10:30分左右,大宝首先呱呱堕地,5分钟以后,二宝也来到了人间。
    就是从那时候起,妈妈和爸爸爱两个宝宝就像掌上明珠,是你们,让爸爸妈妈偿尽了天伦之乐,你俩是那么可爱,又是那么顽皮,妈妈教你们认字,和你们玩耍,是那样的开心,虽然两个孩子很辛苦,可一看到你俩那可爱的小模样,就什么都忘了。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不知不觉地,你俩上了幼儿园,不知不觉上了小学,不知不觉上了二年级。。。。。。不知不觉现在已经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了,妈每天都为你们长大而自豪,你们懂事而且单纯,从不骄傲,学习、做人都很踏实,为人厚道、心胸宽广、象个男子汉,在妈妈眼里,你俩象许多有成就的人物一样是大器之材,你俩身上有那么多的亮点:比如从不妒忌,心地善良,和同学能和谐相处,认真完成作业,刻苦学习等等,还有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做事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从我的经验看,这种品德将使你们享用终生,受益非浅。
    当然了,你俩还有许多小毛病,但妈妈知道你俩不是有意的,谁能无过呢,爸爸妈妈都一样,人无完人,但是有了错误要改,要不断地完美自己,就会越来越优秀。
    10岁了,不知应该算是儿童,还是少年,但不管怎样,妈妈都希望你们健康、活泼、天天向上,文明,不再说脏话,不再打架,相亲相爱,热爱学习,学习的涵义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同时做人、做事都要踏踏实实。
    以前的10年,你俩是无意中渡过的,妈妈在你俩生日这天,送你们日记本,希望你们把以后每天的点滴趣事记录下来,到下一个生日的时候,能够写满,那时就可以回忆了。
    说了这么多,意犹未尽,让我亲亲两个可爱的宝宝。
    祝你们生日快乐!
    二OO一年十二月一日晚
    ==========================
    这是十四岁的:

    儿子,亲爱的宝宝:
    明天就是你俩14周岁的生日了,想起往事,妈妈的眼睛湿润了,想起和宝宝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总有阵阵暖流在心田流过,妈妈和爸爸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基本上是你俩的种种趣事,乐此不疲,我想,世间真情莫过于此。
    去年,由于你爸调动工作的事,把儿子的生日忘记了,为此,你爸曾经痛哭后悔,其实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但从中可见爸爸的舔犊之情,我和你爸结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见他哭,现在只要他没有公务,每天都接送儿子,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撑起这个家,还要在外奔波,却把儿子的每件小事都盈然于胸,这并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做到的,你们的爸爸是独一无二的。
    记得10岁生日的时候,妈妈曾充满感情地给儿子写过一封信,今天一并打印出来,宝宝上初中以后,学习任务加重了,功课忙了,妈妈很心疼,但没有办法,好在儿子在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习惯也不错,适应了一段时间以后,现在相对来说,学的还是较轻松的,效率也较高,这正应了这句话:“茍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正是因为儿子的长期的始终如一坚持,现在才能每天9-----9:30就能上床睡觉,我想,很多人是会非常羡慕你俩的。
    儿子,你俩的身上现已有许多的人格的魅力,表现出了小小男子汉的种种胸怀,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比如:从不骄傲,从不作秀,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了,就是成年人,大部分也是活在虚荣里,整天作秀,夸夸其谈。再比如:意志和品质,小学的时候,每天能做几十道甚至100道题,每天做20篇英语阅读,这诚然地不简单,虽然妈妈用了玩电脑做短期诱惑,但儿子不闹,克服了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在做的过程中会烦燥、会累、会头疼,但都坚持过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越过了困难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其他事情同理,所以长此以往做事,儿子的效率很高,不磨蹭,也还有很多时间玩,听评书,游泳等等。而且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免去了功利心、浮躁心,事情做细了,就会有兴趣,平日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的结果就是厚积薄发。
    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人在小的时候,对这两句话是不会有深刻理解的,今年我已接近四十,对孔子的每句话,几乎在适当的时候都能说出来,人到四十、五十的时候,如果还被人厌恶,那么这个人基本上是一个较失败的人,虽然有大器晚成之说,但能早成的话为什么要晚成呢?记得在10岁生日的那封信里,妈妈说你俩都是“大器之材”,其实谁都可以成为,就看你平凡的每一天是怎么过的,你的意志和品质是怎样了,我游泳时,就想到一个道理,真正能每天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的这几个人应该是生活的很有智慧的人吧?而坚持不下来的人会给自己找出各种理由:水太凉了,身体不适了等等,其实每个能坚持下来的人内心都会有较丰富的体会,妈妈这几个月游泳时第一个月很难,总想给自己找点理由不去了,可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不行,后来进入爱游泳的阶段,后来又很枯燥,再后来又很平静,到现在我感到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不再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偶而一天两天不去是可以的,但不能再想不去的事了,现在我才坚持半年已有很多体会了,这种丰富的心理体验就是生活中的智慧,就象你俩做作业一样,一天认真容易,三天认真容易,甚至五天也容易,但两个星不太容易,几个月,一年就更不容易,但如果你能坚持认真写作业一年,第二年就会很容易,那是因为你的品质和意志已臻完美,你已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好习惯了,虽然还会有难度,但你相应也会有莫大的乐趣和成就感在里边。人的意志和品质需要自我培养。自我培养得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大事上,大事上表现出来的沉稳、干练、成熟、可爱,是由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平常不要太急于表现自己“无好小利,勿求速效”,但也不能缺少激情,安静时也要有激情,这种激情不要只是为了炫耀,否则就一定会流于浮燥之中,比如,你要上台讲话、发言、演讲,你这时会准备,会心情澎湃,由于过分关注别人的反应而怯场,调整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安静,多锻炼,不害怕效果不好,最主要的是要在有障碍的情况下能专注于自己的想法并且表达出来,就像你俩在家给妈妈讲笑话时,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少功利免浮噪,认真思考所要讲的,要讲清讲透,多在自身下功夫,少看别人反应。
    四十、五十岁后的人都会发现,小时候没什么差别的人,这个年龄为什么会差别很大呢?我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现在这个时代已不存在“怀才不遇”,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接纳人才,只要你行,四十、五十的时候就应该是衣食无忧了,不怨天尤人,不枉谈世事,只要踏踏实实,有什么样的意志、品质、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希望儿子走一条直道,可能有荆棘,可能有坎坷,但比迂回转圈好,别总在自己设定的圈里原地踏步,现在所谓的荆棘、坎坷就是日常学习中的作业是否真正用心完成,用心就是学习唯恐不会,唯恐落下什么,联想到的知识也要让自己有着落,不要积累不会。
    学习、生活中有很多智慧,只要你有一双慧眼,会在小事中发现,相反,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小狗钱钱》中最后有几句话,说得挺有道理,意思是故事写完了,有的人看懂了,从此生活有了改变,有的人看了,像没看一样。
    最后妈妈祝宝宝:生日快乐
    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星期四

  • xsj071016

    2011-11-28 16:44:1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sj071016 于 2011-11-28 16:44 编辑

    36楼网友提问
    春花姐,真是非常感谢您来这里给我们这些小妈妈指导,我们的福分。我本以为把我的问题写在春花姐读经的楼不太合适,应单独开贴专门询问春花姐,但又一想可能有别的妈妈也有相同的情况,大家一起得到春花姐的指导吧。我儿子马上2岁11个月了。从6个月开始听经,一岁多读经到现在。小时候非常喜欢读经的,喜欢程度超过童书。先后听读了很多经典,论语100遍后(我读的,没要求跟读,他有接读,或想读了就拿起书来读一气),我觉得读了100遍了,就让他自己看字读,每天5篇,进行的非常辛苦,每天都伴着他的哭声和我的吼声,从那开始吧,对读经很抵触。我现在真是悔青了肠子啊,当时要是看过春花大姐的文章就好了 。我当时就以为,他认字啊,我又读了那么多遍,理应他一字一字自己指着读,他做不到我就很急躁。后来就开始易经,刚开始用的是论坛里布丁妈的那个版本,是只有64卦的卦辞和爻辞的版本。今天64卦读完了。刚开始每天读6卦,只读一遍,第二遍就不肯了,但是指读(我指着他看着字跟读)。读一遍要问几十次到哪里就读完了?自己翻到最后看看再读。后来看了春花姐的帖子,就没要求坐在那里看我指字读了,可以在我周围玩,只要读就行了,一上午读10卦3遍,很慢很慢,一会儿唱,一会儿一句话分成10个字读,每个字都间隔好长时间,自己看书(童书)边跟我读就更慢了,玩其它的他都能准确跟读,虽然慢。但看起童书就整个人都进去了,读得更慢,或一直读一句自己都不知道。我今天不让他看童书读经,他读一下就委屈的哭了。 整本易经应该怎么读呢?春花姐可以给个建议吗?我全职在家,他也不会送园。还有听经的话应该怎样听呢?是一天放整本易经的碟,还是只放今天读的部分,放很多遍呢?
    37楼回复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

    一、快三岁的宝宝了,您又是全职妈妈,可定点让孩子拿书读,孩子一本书,您一本书,一天可以多读几次,比如说,早、中、晚各一次,一定要耐心,只要孩子拿着书开口跟您念,就可以了,一开始每次只要坚持15分钟以上就行,逐渐拉长,一天下来大概也有一个小时了。
    二、读的方法,就是每一章先读10遍左右,就读下一章,不复习,读完一篇,就把一篇连起来读二十遍,往下进行第二篇,不复习。直到全本,这段日子,您可能是辛苦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发火。
    三、您看看我在前面写的“中文读经方法”读就行了,第一本书的前三十、四十遍是困难期,这时您要耐心再耐心,五十--八十遍之间孩子的读书能力就大幅度提升,但是还需要您的耐心,八十遍以前的这段日子里,您要把心沉下来,一定不要发火,大概在八十遍----一百遍之间孩子就会爱上了,
    四、所以我建议您在八十遍以前的这段日子里,可以以利交换,孩子比较喜欢做的事、比较喜欢吃的东西,您都做为读经后的奖励,这需要您好好下一番功夫,更主要的是在孩子读的过程中,要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要慢慢管,我想您只要好好想一想,一定知道的,总之要耐心了。
    四、听的部份,我建议您近期内读的就不听了,听短期内读不到的,我有一个不太准确地估计,孩子听的遍数大概在500-----1000遍的时候更容易开口读,所以现在您已经开始读中文经典了,最好是主要地听音乐与英文,等到中文经典读顺了,英文经典也听顺了,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五、我想强调地就是您在让孩子开口读的时候一定不要太严格,但是不是说没有要求,要知道孩子都是爱读东西的,您想想孩子哪个不爱说话呢?只是不要要求太严了。

    五、忘了写《易经》了,也是一样的方法,每一小部份读三十遍后就读下一部份,然后重头读到尾,就可以了。

  • xsj071016

    2011-11-28 16:46:3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sj071016 于 2011-11-28 16:46 编辑

    40楼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能知道读经,就不必像现在这样费劲地去思考怎样说教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整体考虑过孩子的教育,发现学校的教育是很偏的,缺失很大的一部份,就是品德、情商、人文、涵养、素养这一部份,就是素质教育这一块,这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现在大部份人把素质教育理解成吹拉弹唱文艺体育等等的才艺的学习了,而这时候我正好由于看点古文而发现,古人的这一部份是做的特别好的,但不知道是怎么做的?后来看到王教授的演讲就明白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就知道读经,我可以同孩子一起读经典,孩子有孩子的感悟,我有我的感悟,相互讨论,共同成长,教学相长,该是多么好,我说的这些,都没有超过经典万分之一,甚至有些是迷惑,读到经典才能反省到自己的烦恼的根源,我说的,经典中都有,我没说的,经典中也有,古人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下来的这几本书,两千年来的知识分子不可能都是傻子、都迂腐、都不怀疑就信了,朱子所疑之书就有四十多种呢,而众多读破万卷书的人都共同认定的这几本经典,一定是精华中的精华吧?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何其有福,有这样积理丰富之书,让我们读,而王教授的教育理论又把教育比古人更推进一步,利用现代科技的方便,在孩子学说话的天才的语言吸收敏感期,让其听说最高明的语文、看最高明的经典字画,还有比这更好的吗?这应该叫“劳而不怨,惠而不费”。

  • xsj071016

    2011-11-28 16:47:46 使用道具

    41楼
    QUOTE:
    原帖由 wynnzhang 于 2010-9-13 15:46 发表
    春花姐,您对上面读经妈妈的指导,好象并没有说出来,对听经部分的操作! 究竟是整体听好,还是单篇单篇地听好呢??

    谢谢!
    wynnzhang妹妹好眼力,我本来想含糊过去,因为这一部份,王教授的网络回复中都说得很多了,说得也很细致,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大概都说过了,您可以自己去看一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我呢,当然也想过一些更细致也就更固定的操作,固定就不免掛一漏万,怕别人受害,所以是准备我有孙子时用的,当然也都是根据别人出现的问题、网络上众多老师以及王教授的回复后想的,还没实践,先写出来也无妨,供大家共同讨论。


    一、
    以3岁为界(这个界线是模糊的,不必太认真,以孩子能拿书开口跟读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算起即可),在3岁前,大量地以听为主,经典音乐是必须的了,诵读部份我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段时间也不多,就听些高的,不必听浅的,因为高明地读完后,即使没听过再读浅的也困难很小了,所以我建议中文听四书、老庄、易经就可以了,英文听两本就可以了,比如《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方式就是孩子只要在家,就放着,轮流放,我想这就是尽了人事了。


    二、
    在3岁之后,经典音乐还是继续听,孩子开始读的时候,开始读中文,就不听西文了,只听西文,还听以前那两本,这样在孩子中文经典读顺了以后,再读西文就应该容易些了。


        三、   在开始读第一本西文时,就不听这本了,听下一本要读的,这样以此类推。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5 18:13:23 使用道具

    42楼


    我的读书计划:

    1.        周一至周五,上午一般就是读经和工作,没工作就读经。
    2.        上个月(8月)只读《孟子》
    3.        这个月(9月)主要读《学庸论语》,每星期复习一遍《孟子》
    4.        下个月(10月)读《老子庄子选》,每星期复习一遍《学庸论语》《孟子》
    5.        11月读《易经》,每星期复习一遍《学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选》
    6.        12月读《佛经选》,不复习了。
    7.        下午上“儿教论坛”和“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和工作,没工作时就上这两个网站。
    8.        晚上及周六周日有时间的话,读牟先生全集及王教授文章,读完后读《史记》《资治通鉴》《二十五史》,估
                 计得读五年吧?呵呵。
    9.        2011年,上午还是工作和读经,没工作时就读经,读过的轮着读,看情况而定,或许还想读新的也说不定。
    10.        其它同上。



    网友评论: 姐姐过得神仙日子呀!
    =========================================
    春花姐姐回复:是呀,是读经让我过上了神仙的日子。希望不要引起眼红哦~~~也只有儿子不让我操心的情况下才可能这样的,所以呀,小妈妈要努力哦,小时候费点事,大了就省心了,就能过上神仙日子了,并且这样的神仙日子也是要有读书能力的,也是要能静下来的,您可以看看满大街有几个能这样呢?(有点吹了哈)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5 18:14:40 使用道具

    47楼  有网友评论: 哈哈,春花姐已经在为孙子做准备了,感动!我有时也常常会把育儿中的一些想法记下来,以备带孙子时候用.哈哈===================================
    春花姐姐:是呀,一定要把这个过程记下来,一是可以让宝宝以后看,二是以后自己以可以当成回忆的资料,这有多珍贵呀。三是可以形成自家的传统,可以诗礼传家呢。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的老祖宗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吧?一代一代的传承,几千年的传承,每一代都为后代子孙留下可贵的智慧宝库,而这些几千年的智慧,我们只用几年就习得,太划算了。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我们为后代子孙能留下些什么?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5 18:16:21 使用道具

    57楼
    网友提问:
    问题:
    1 早上读经时趁宝宝在半睡半醒时读,宝宝可否听进。
    早上妈妈一醒,宝宝还没有醒,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书就读(妈妈现在的心态完全是抓时间来完成任务阶段)。宝宝会在妈妈发出声音读书时左右翻滚,但眼睛一直闭着。不知这种状态下对宝宝可有效果。

    2  我这样读会不会太快
    30分钟内,学而第一,我一般能读个7-9遍,在宝宝没有打扰的情况下。这样读会不会太快呀,宝宝能听清楚吗。

    先谢谢回复了



    春花姐姐回复这样的问题,王教授已经回复很多次了,虽问题不完全一样,但都差不多,我把王教授的回答放在这样,不是想敷衍您,是真的回答得特别好,您先看,如果再有问题,我再看我能不能答,好吗?内容好像很多,您要耐心看哦。

    十一)音乐读经、胎教及视听教育

    1、怎么听经典音乐
    2、听着听着睡着了,这时再继续放英文不知道有没有什作用
    3、如何说服读经班重视播放古典音乐
    4、如何选择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版本
    5、如何训练儿童的音感
    6、有关胎儿婴儿,乃至幼儿及儿童的「听觉」教育
    7、请问5岁以下孩子听3CD5岁以上孩子听2CD,有什么根据
    8、如何针对婴幼儿营造「经典教育环境」,以辅助读经教育
    9、王教授能否为天下的准妈妈们,专门就读经胎教写一个专篇呢
    10、关于读经胎教的倡导
    11、父母读经便能便母腹中胎儿聪慧之说,是否有些玄虚
    12、小孩读经发音不准怎么办
    13、后悔当初为何不认真按王教授说的那样对孩子进行胎教
    14、只要按一个开始键,一个重复键,就让一片光盘转二十四小时了


    1、怎么听经典音乐

    文章主题:
    听爱与乐用单片的cd随身听配上音箱可以吗?


    lh


    朋友们:晚上睡觉听爱与乐用单片的cd随身听配上音箱可以吗?


    Kevin


    当然可以,我有时候用电脑+音箱。有时候用mps。但是有一点,音箱最好是听古典音乐的。低音炮有点不大合适。

    我听了大概3个多月了。当然出差时候就无法听。效果非常好。现在每天白天精神状态都很饱满。睡眠质量也明显提高。因为我家祖上,到我父亲为止,都有失眠症。我的睡眠也一直不好。可是现在晚上听古典音乐睡觉,真的是能提高睡眠质量。
    我听的音乐不光是爱和乐上面的。还有中国的编钟,古琴,埙等等。这些音乐更是与自然之音相和。能把自己带入美妙的世界里


    lh


    谢了!我最近睡眠不足,希望听了爱与乐后会有改善!最重要是促进宝贝的大脑发育!

    想想晚上睡觉时给宝贝听音乐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开发他的智力,天下还有比此等事情更划算的了吗?我怕偷着会把牙也笑掉了呢!明天周六我要去买单片cd和音箱喽!

    kevin


    是呀。这是治疗失眠的好办法。现在很多人精神状态都不好。又的失眠,又的睡眠不足,质量不高。市场上也有好多失眠枕头,或保健用品,都很贵。可是CD和音响确很便宜,但是很少有人买。祝福您


    ln



    昨晚开始与宝贝整夜听爱与乐了,不过由于调声音,我倒睡的不好了,声音稍大些我觉得自己反而睡的不大好,声音小的话我又怕对孩子没作用。请问真的只是若有若无就可以吗?我调到不仔细听几乎听不见的音量对吗?不睡觉时也是若有若无的音量吗?不睡觉时可以放的稍大声吗?因为有时真想听那美妙的音乐啊。请朋友帮我解答!诚意感谢您!



    kevin



    声音大小需要逐步的适应.如果觉得声音过大睡不着,就起来播小一点声音.如果小声听不见,就起来播大一点声音.

    我也是适应了一周的时间才摸索出规律的.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最初的时候我不也是有点睡不着.毕竟打破了生活习惯.但是即使自己觉得没睡着,第二天的头脑也很情形,精力很充沛.可能是音乐使大脑休息了吧.听了三四天左右的时候,就会做梦,梦到自己在吹口琴,或拉小提琴.再后来,一两周以后就不做梦了.睡得非常快,基本一个曲子没等听完就睡着了.这个过程度过就好了。但是也根据人的个体不同可能有差异.


    季谦:
    依陈功雄博士的说法是:
    此乃是音波之频震起作用,亦即是用「心」「脑」来接受,不是专由耳朵来听。所以调音强弱之标准为:大声的地方听得见,小声的地方几乎听不见。听不见,也起作用。不必太计较,不必常去调音。最佳状况是小声时听不到,大声时也没听到。不是没听到,乃是与心融合为一了。
    我想到庄子人间世讲「心斋」,有个意思很妙,可以与此相通:
    「勿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勿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唯气集虚,虚者,心斋也。」


    2、听着听着睡着了,这时再继续放英文不知道有没有什作用

    日期:
    2008/10/31
    发言人:
    净心

    主题:
    想请问王财贵老师一个问题

    内文:
    敬爱的王老师您好!听说小朋友在晚上睡前听英文很好,但是如果听着听着睡着了,这时再继续放英文不知道有没有什作用?如果有,需听多长时间对小朋友产生影响?

    日期:
    2008/11/01
    发言人:
    赵升

    主题:
    Re:
    想请问王财贵老师一个问题

    内文:
    我认为:如果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不影响睡觉那就放着,没用也为所谓,有用就赚了。对于生命的影响,有短期有长期,有看得到的却不重要,有看不到的却很重要,多长时间有表现因孩子而异,只管听下去,自然有表现,不过,有时候生命中没有表现出的却是最重要的,最最要做的,比如听音乐,听经典。所以只管直下做去,到时候自有表现。乃至于有不可思议的表现。乃至于成圣成贤,都源于你今天的轻轻一按。
    抓住读经就对了方向,只管做下去就走对了路,结果就是:有你意想不到的表现。


    日期:
    2008/11/05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我的意思如同赵先生之回复。
    从您的发问,可推测您的孩子还小,您对教育问题感受得还不深。
    教育问题非一端,这里问题解了,那里还会有问题,
    若不从根本处(即人性处)解决,问题会层出不穷的
    请对读经理论多作了解,
    了解既深,便可解众多教育之疑。因为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教育,自许是从人性出发——即是从教育的根源出发的理论。所谓正本清源也。


    3如何说服读经班重视播放古典音乐

    日期:
    2008/06/24
    发言人:
    苦恼的家长

    主题:
    读经班不播古乐

    内文:


    近一年来孩子所寄读的读经班不再播放古典音乐.老师说因为新进很多小孩,上课朗读声音大,下课则太吵,播也无用.我家孩子还有两年就要进入国中,只有回家听效果恐怕有限.担心其错过最后补救期,但又该如何说服读经班重视这个问题呢?!


    日期:
    2008/06/24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此读经班未能真正了解听古典音乐的意义。
    陈功雄先生一再强调:我们只是让他「听音乐」,不是要叫他「欣赏音乐」
    欣赏是要「用心」的,用心,即是用左脑,用左脑,即是耗费能量。
    不管任何情况下,只是播放着,小小声,若有若无,根本不必管它。不管有没有听到,只要美妙的声音在空气里,「有听没有到」,如同在听「天籁」,效果更好!
    天籁是没有声音的,听没有声音的声音,或有声音当作没声音在听,亦即不去注意它,则可以无形中开发右脑,让心灵自然达到宁静舒朗的境界。
    老天透过「天才」,把「天籁」转成「人籁」,让人间可得听到天音,但那些「音乐家」(尤其是西方式的表现型的「天才」,老实说,这尚不是最高的秉赋,所以中国人不很欣赏这种西方如明星灿烂式的天才,中国所欣赏的天才是如陶渊明的「弹无弦之琴」式的无所为而为的真「天才」)呕心沥血的结果,于自己是有损伤的。后来立志要「演奏音乐」的人,乃至「欣赏音乐」的人,大概都不会「快乐」的,因为他们天天都在「自我残害」中。
    我们感谢「天才」,但天才其实多是不幸的
    我们「凡夫」是最幸福的,我们才能无心自在地顺着音乐家的心灵上透于天心
    新进读经班的小孩,更应以此美乐来安定其野性。如果嫌下课太吵,反正听不到也没有害处,继续播放美乐,如果有一两秒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听进了几个音符,已经有无穷效应了。
    整日整夜播放,何愁之有?
    将我此文交给读经班老师看,也希望天下教读经的父母和老师深切明白此道理。

    日期:
    2008/06/24
    发言人:
    满心期待的妈

    内文:
    谢谢教授.至盼读经班师长们能够有所悟,让孩子得以继续在音乐中熏陶!



    4、如何选择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版本

    日期:
    2006/02/16
    发言人:
    樱子

    主题:
    请教王财贵老师,关于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几个问题!

    内文:
    尊敬的王财贵老师您好!

    看了您的演讲后我立刻想去买音乐经典和美术经典,可是不知道哪些产品是合适的和正版的.我看到的有陈功雄的<爱和乐>三套和<儿童经典诵读古典音乐之“黄金古典”>(广州音像出版社)20CD一套,在卓越网上有售130元一套.这套20CD的音乐经典是不是您所提出的?到哪里买才是正版的?我该选择哪一种好呢?还有我找不到哪里有买美术经典的教材,请您指点!我是苏州地区的.
    还想问一下,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播放音乐是否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应播放哪套产品的音乐合适?

    日期:
    2006/02/17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一,凡是经典之作皆可,先不必分那家,当然其制作质量愈佳愈好
    二,所谓制作质量首先是选曲,其次是演奏者,再其次是录音的技术。大部份称为古典音乐的,都是相当有名的曲子以及名家名乐团的演奏。但也有些选的是比较古老的流行音乐,或者用改编的科技电子琴演奏,那是很不好的。至于录音的技术就要专家才能鉴定了。
    三,美术之选择也是一样要注意这两点。
    四,但在还不知如何选择之前,先以最大量的所知所见随便买,随便听,大概也八九不离十。过些时,见识比较清楚了,如必须换,再换掉不迟。千万不可等要完全明白了才购买,因为那时孩子都老了。
    五,国人对此一极普通而重要的常识居然如此缺乏,令人忧心,乃至愤慨,不知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干什么,教出这样素质的国民。(我这不是在骂你,而是为整个民族痛心!)
    六,大陆出版界我不很熟。可以就近请问。如上海绍南文化公司,电话:021-54193709 。或宁波周旻霞老师,电话:13605747538. 他们都会很热心提供建议的。



    5、如何训练儿童的音感

    日期:
    2003/07/08
    发言人:
    LIN

    主题:
    音感的训练

    内文:
    (链接:联谊中心P、94)

    现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学习外语,却很少有家长能预先想到:孩子是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一般没受过听觉智能提升训练的孩子,因为缺乏优越的语音和腔调辨别力,学起来常显得很吃力,往往学了好几年,说起外语来还是带着本国语的腔调……
    美国研究听觉智能生学的科学家,在1989年了一项研究,发觉绝对辨音这个能力,有所谓的「学习窗口」,必须在窗口尚未关闭之前培养,否则就再也学不来了。那么,绝对辨音的学习窗口会在几岁关闭呢?答案是六岁。所以,要培养这个能力,必须在六岁以前起步。
    绝对辨音的学习在0~6岁之间,而最佳学习年龄是6个月至3岁之间,做父母的必须把握住这个黄金学习时段,一方面陪着孩子学习成长,另一方面在不断的亲子互动中,让亲情滋润着共同的心灵!
    二.教具:绝对辨音器:
    培养绝对辨音的能力,需要一种特别的教具──「绝对辨音器」,标准型的绝对辨音器它是用平板特殊钢做成的,共有17个基本音,包括12个中音阶(7个主音、5个半音) 的音以及5个高音阶(3个主音、2个半音)的音,音域从C" ' 至E"";这些音的个别频率都经过调音鉴定过(A音频率440,误差在 ±5度以内,因此绝对正确……
    玩的时候,在这17个音里任选一个,例如中音的D,在宝宝面前敲一下。然后告诉他:「是中音的D。」停个两三秒,再重复做一遍。同样过程连续做30秒,每天最少玩三次。
    一个音教过10次后才换教另一个音,直到17个音全部教熟。注意做完活动后要将绝对辨音器收起来,不要让孩子把玩……
    这个活动认真做,快则三四个月,慢则六七个月,就可以把孩子绝对辨音的能力培养起来,以后学外语会易如反掌,占尽先机,如果将来想往音乐方面发展,也有了扎实的辨音基础。这项活动对提升听觉智能有非常大的帮助,宜尽早开始……
    要特别提醒您注意的是,在说每一个音名时,一定要说辨音器上所标示的「绝对音名」:例如「中音的C,中音的D升半音,高音的D……」等,这也是正统音乐乐理上的音名。千万不要唱成「Do,Re,Me,Fa……」,因为这种唱法不是「绝对」的;好比中音F,在C调时它固然唱成Fa,但在F调时它就要唱成Do,这样宝宝将会无所适从。……
    接下来我们可以玩两个音的组合游戏。玩的时候,你先选定两个音,随意选就好,例如选出「中音阶的E」跟「高音阶的C升半音」;两个音各敲一下,然后告诉他:「这两个音是中音阶的E,跟高音阶的C升半音。」像这样重复个五、六遍,失30秒算一次。……
    整个过程只奏这两个音,10次以后再换另外两个音。17个音可有很多种组合,照这样反复不断地玩,孩子对每个音都会听得很熟,绝对辨音的能力就培养出来了。


    日期:
    2003/07/20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感谢您的热心.
    音乐教育非常重要.
    绝对音感须如此教.
    另外,多听古典音乐.那些作品都是天才的作曲,名家的演奏.
    名家的演奏,其音准和音色才有保障,才富有教育的意义.
    建议天下父母,千万不要让十三岁以下的孩子听那些不入流的反教育的歌曲了.
  • 09989

    2013-2-4 22:52:50 使用道具

    感谢各位的转载,谢谢!学习了。
  • Sarahtc

    2013-2-14 00:09:17 使用道具

    非常好,我居然一口气看完了,谢谢,受益匪浅
  • 桃夭桃夭

    2013-7-12 01:10:13 使用道具

    收藏起来,以后慢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