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frostbird

    2011-11-25 14:08:15 使用道具

    学习了,坚持最重要。{:soso_e163:}
  • 福蒂妈妈

    2011-11-25 14:19:48 使用道具

    {:soso_e179:}{:soso_e179:}
  • aikaixin

    2011-11-25 15:01:31 使用道具

    学习,再学习
  • wendy370

    2011-11-25 15:11:08 使用道具

    没内容啊哦哦
  • ceci29

    2011-11-25 15:31:43 使用道具

    太棒了,学习了!!
  • angela125

    2011-11-25 15:38:48 使用道具

    dvontheway 发表于 2011-11-22 20:27
    家庭教育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兴趣。这个兴趣是要靠妈妈的智慧慢慢培养的,上了轨道后还要保持 ...

    俺也是英语专业,咋就没有这么多高见呢?佩服佩服!从经典读起,古今中外,汉英通用,老方法笨方法也是好方法!
  • ipod77

    2011-11-25 15:45:05 使用道具

    做个记号,取取经
  • 豆苗妈妈

    2011-11-25 16:52:23 使用道具

    我正发愁怎么教孩子呢,谢谢
  • 54wjh

    2011-11-25 17:45:43 使用道具

    怎一个“唉”字了得。
  • nouo

    2011-11-25 21:56:06 使用道具

    dvontheway 发表于 2011-11-21 13:00
    我觉得读分两种:
    1.是为了增加对语言的敏感度,顺便增加词汇量,这样的材料,读大概30到40遍就可以。比 ...

    制作一个表格来记录读书的次数,这个方法很棒,可以效仿。
  • 晨光7526

    2011-11-25 22:16:08 使用道具

    谢谢 分享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5 22:21:14 使用道具

    有妈妈问关于英语启蒙没有字母为基础是怎么进行的问题,回答如下:
    是的,之前没有任何启蒙,最多很其他孩子一样,知道几个名词的英语发音而已。因为汉语也是在没有任何拼音的基础上在短短一年时间从500字的识字量增加到将近2000字的,所以个人认为(不一定成熟)可以跨越字母阶段,直接进入语言指读的学习。
    有这样几个根据:
    1.孩子学语言是把汉字或者单词当做图形来记的(成人中这样做的人也不少,大概有不少电脑天才都是英语盲,可是在纯英语的界面下,他们依然能熟练的进行各种操作。我曾经问过一个这样的计算机老师,他说没什么,就是熟悉那个图形而已),所以一开始就学字母反而更多的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学习的速度变慢(当然这样也许更循序渐进,既然很多人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和理论,我无意驳斥,我的不少朋友和学英语专业的同学也是这么做的)。我个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儿子的确是把他们当成一定的图形来记忆的,特别是长的单词,他反而不会读错,因为太特殊了,一旦掌握读音,看到了就很容易辨认出来,马上就能反映出怎么读,直到他发现出现了另外一个跟这个单词拼写十分相近的单词。也不用担心他会弄混。前几次的确是分不清的,但是经过反复比较,他会发现其中的不同(目前这样的词还比较少,因为他学的时间很短,不过已经有这样的趋势),自己分析异同。
    2.现在我们学字母的目的和以前不同,以前是为了学习letter name,那个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就好像我儿子已经直到汉字的读法和字形,再去学拼音就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最多在查字典的时候有点用处,那个早点晚点学都不迟,等他有意识的想要自己查字典的时候再学也不迟,事实上到了小学老师会交,最多比学过的孩子稍微多花点精力而已。而且据我所知,像我们这样先识字后学拼音的孩子是用汉字来坐拼音题目的)。
    现在的孩子学英语的字母是为了学letter sound,如果系统的教一下当然也不错,不过既然是80%都有规律可循,我们在大量的反复的读课文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很多的发音规律。比如我的孩子在读了二十几课后就开始频繁的问我一些字母的发音,比如b读什么,t读什么,他其实就是想知道这些字母的letter sound,而不是想知道他们的letter name。我觉得如果孩子在学习中能有这样自觉自愿的寻找语言规律的好奇心,不必非常系统的学phonics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主要跟我没有时间有关,因为规律是要老师大量的搜集资料,很好的组织课堂才能够很好的传授给孩子的,我们毕竟是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我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研究太多的教材。
    3.phonics其实和grammar是属于同一个范畴的,就是讨论语言的规律。既然国外不教语法(至少在启蒙的时候),孩子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用see,那里用saw,那里用seen,开始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同一个单词的变形,他们只是习惯的根据语言习惯使用正确的语言。我觉得语音和语法一样不必讲为什么,只要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这个看法还不太成熟,是我目前的浅见)。
    4.最后,我发现这样完全不讲解字母、单词的学法很适合爱好阅读的孩子。他们有很好的语言敏感度,会在接受了一定量的语言信息量之后自身自动的发生我们难以觉察的化学反应,开始具备我们可遇不可求的语感。
    我记得曾经看过这样的说法,大概意思是,如果学习某种语言,其实这种语言的80%(这个数据我记得不清楚)的语言元素可以在大约1万(这个数据记得也不是很准确)词的写的比较优美的文章里面就全部具备了。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熟记大约1万词的量的某种语言的文章,一个人对于这门语言就算是入门了(而我们现在大多数学英语的国人都远远没有入门,即使是六级考试成绩也不能证明一切)。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完全不必担心自己因为单词量不够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外语交流的目的。当然了如果完全把一种语言当做工具熟练使用还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
  • tengziru

    2011-11-26 10:36:17 使用道具

    非常认同!学习中.........
  • redforestsea

    2011-11-26 11:08:05 使用道具

    总之努力在努力
  • 络络

    2011-11-26 12:02:46 使用道具

    受教了,多听多读
  • angela125

    2011-11-26 12:38:47 使用道具

    小孩认字太早有利有弊。因为是图形认知,小孩接受很快。可是从另一方面讲,过早关注文字,会使小孩忽略图画之美。毕竟学年前儿童的天性发展是画而非具抽象意义的字。我曾经教过小孩认字,后来决定放弃。我希望他单纯地享受图画之美。目前较多地是陪他看看书,但不做指读。经典是听,英语是看动画片。让他享受做儿童的乐趣。当然每天看的时间只有半小时,现在比较推崇自制动画片的书。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6 12:58:30 使用道具

    angela125 发表于 2011-11-26 12:38
    小孩认字太早有利有弊。因为是图形认知,小孩接受很快。可是从另一方面讲,过早关注文字,会使小孩忽略图画 ...

    对此好像看到不少人这么说,不知道根据是什么,是否有科学研究已经明证。
    事实上,针对孩子的实证研究是在国际上受到严格限制的,因为孩子不是小白鼠,不可以随意实验。
    我们国家的语言本身就是四大文明中孕育出的象形文字仅存的硕果。所以如果我说,中文是最接近图画的文字应该是不过分的吧。
    对于母语和外语是否能同时进行我是没有发言权,(当然有不少成功的双语家庭做到了),不过儿子对于文字的强烈好奇心并没有阻止他对图画的兴趣。如果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他一定是先看画后看字的,至今依饿如此。即使看大量文字,少量图画的书,他也从来不放过任何一幅画。即使在弹钢琴的时候看到琴谱上的图画,他也会偶尔分心去看(所以其实我是觉得不是必要的图画,可以尽量的少)。
    所以对于识字后的孩子是否会影响他的空间想象能力,我是心存疑念的。
    此外,说到图画,我觉得看电视(或者是dvd)不如看书。电视是不停的有画面的变化,孩子是被动吸收的,电视对人的注意力的危害其实远比文字对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破坏更大。所以我对电视节目或者dvd的选择是十分慎重的,平均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也绝对少于3小时。
    因为我看到周围更多的孩子是沉迷于电视的(很多大人也莫不如此,我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一员),这十分可怕。因为看电视的人是消极接受的,所以看电视是最易成瘾,而且对人的意志力有摧毁性的作用。很多孩子回到家不看电视就难受,说起来跟鸦片成瘾一样,这点我很欣慰,在儿子的身上从未看到。但是我发现,如果在有电视的地方,他会跟其他的孩子完全没有区别,只是坐在那里傻傻的看。所以电视的诱惑力之大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掌握好遥控器,不让孩子电视成瘾。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6 13:04:02 使用道具

    另外很多人谈到儿童的乐趣就联系到游戏玩乐,好像儿童的乐趣仅止于此。那是把孩子拿来跟成人相提并论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对世界的无穷的好奇心。每个父母一定都经历过孩子没完没了的问“为什么”的阶段,那也是他们乐趣的一部分啊。我至今记得一次跟朋友相聚公园,我拿出加州科学的书来给三个4到5岁不等的孩子看,边读边问他们问题(要说明,其中也有不那么爱看书的孩子哦),有游人从旁经过,说,你给孩子讲这么难的东西(因为是英语的嘛),他们哪里懂啊,问他们动物和植物的区别,他们哪里知道啊?这就是低估了孩子的好奇心。事实上那天三个孩子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的问题(虽然是用汉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所以除了满足孩子身体的需要(吃饱,活动),也需要给孩子精神上的需要,这也是他们乐趣的一部分。
  • Lindsay512

    2011-11-26 16:04:46 使用道具

    你的文章我给收藏了,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习学习。
  • 鱼在云上飞

    2011-11-26 20:55:13 使用道具

    贵在坚持~{:soso_e116:}
  • 清欢

    2011-11-26 20:58:12 使用道具

    坚持就是胜利!好伟大的母亲哦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6 21:48:42 使用道具

    mm269 发表于 2011-11-21 10:47
    没有语言环境,只靠每天2-3小时,只能是事倍功半。

    这位妈妈可能是可以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的吧。
    不过很可惜,我的这个帖子就是专门写给没有语言环境,自己的外语水平也未必很好的父母的。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的(如安妮鲜花)还是少数。但是学英语的孩子可是不在少数。所以我觉得为这样的父母寻找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关键还是要有效)是很重要的。
    听——朗读——大量阅读
    这样的方法是相对来说最有效的了。其中最后的一个“大量阅读”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前面的两件事更为基础和重要,也更有一般家庭的可操作性。因为很多的父母可能只能在儿童英语启蒙阶段勉为其难的帮助孩子,如果孩子的阅读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之后,一般的父母根本辅导不了。不说别的,过了初中大部分父母就会觉得吃力了。所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尽早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很重要。
    2-3个小时不要说外语就是母语也做不到吧。我觉得每天半个小时跟录音朗读就很好了。如果有时间再增加半个小时的阅读就是最理想的,如果做不到,至少每周3到4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也行。
  • qqnn糖

    2011-11-26 23:38:43 使用道具

    dvontheway 发表于 2011-11-17 14:22
    读圣经我原本是打算放在听录音半年之后的,这半年就专心读新概念扫盲。
    可是我们的小朋友在听了一个月之后 ...

    不管学什么,方法是最重要的,
    但是坚持同样不可缺少

  • tao6111

    2011-11-27 09:31:34 使用道具

    好贴!学习了!
  • 魏玛妈

    2011-11-27 13:08:21 使用道具

    仔细学习了一下,很厉害,,,
  • smallbird

    2011-11-27 16:01:31 使用道具

    楼主真厉害
  • 猜猜麻麻

    2011-11-27 16:09:02 使用道具

    对,其实我们就是差的一个比较系统的,合适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的英语学习,包括文本材料,音频材料,制定的计划,还有妈妈的态度与的恒心,缺一不可。还有看了版主的历程记录,让我茅塞顿开的是,文本一定不要多,要精,要有延续性,这样不仅不用常常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淘,而且让孩子也能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反正我是学到了,不仅是英语还有中文的输入与输出地方法,都值得我去尝试。所以第一个任务,上书店,呵呵呵!希望我也能把精髓学到,努力中!
  • zhang_qk

    2011-11-27 17:38:12 使用道具

    这正是我们孩子现在学习英语的现状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7 17:59:03 使用道具

    我有个朋友给我的留言:
    对叶子的中英文的学习过程描述的很详细,非常谢谢叶子妈妈。感觉就是这个方法如果能做到坚持可操作性确实是很强的,我现在也打算用你的方法给dd先学习一段时间国学。
    我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这个过程,因为最近看安妮鲜花的书,她也认为输入到输出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同时她也很强调学英语输入过程中的情境对应。听读的方式很多听的内容是孩子暂时还不明白的,或者是情境对应不足的,这样输入到输出会不会遇到问题呢,但是从叶子学国学来看,也感觉叶子妈妈是创造了让孩子自己去做情境对应的兴趣和环境给孩子,好像叶子会自己主动去找到这样的情境对应,最后也实现了情境对应,比如国学所学的东西自己也慢慢在生活中领悟了。
    我的回答:
    个人感觉安妮鲜花的方法很好,但是不可复制,当然每种方法都不可完全复制。她的方法的特殊性是她的孩子是在国外进行语言教育的,至少启蒙如此。
    我的特殊性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比较高。两种方法都可以参考,但是都不可以完全相信,自己的实践中最能判断哪种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 dvontheway

    楼主 2011-11-27 18:03:21 使用道具

    单纯听录音的方式,当然不如现场情境对应来的好,但是在没有足够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大部分的中国家庭莫不如此),听录音已经是我们能够提供的最佳的输入方式了。更何况启蒙阶段的语言交流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往往需要很多的输入才会有少量的输出。所以启蒙阶段有输出固然好,没有太多输出或者错误的输出也无妨。要等待时间给输出一个机会。